人教部编版七年级上册历史 第6课 动荡的春秋时期 课件(23张ppt)+教案

文档属性

名称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上册历史 第6课 动荡的春秋时期 课件(23张ppt)+教案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3.0M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20-11-24 06:32:33

文档简介

(共23张PPT)
诗云:
幽王烽火戏诸侯
美人一笑亡西周
自从平王迁洛邑
礼崩乐坏乱悠悠
幽王戏诸侯
平王迁洛邑
东周
春秋时期(公元前770——公元前476年)
战国时期(公元前475——公元前221年)
注释:春秋,因鲁国编年史《春秋》而得名;
战国,因西汉刘向整理《战国策》而得名。
第二单元
早期国家与社会变革
第6课
动荡的春秋时期
1.掌握春秋时期经济发展的表现。
2.了解周王室衰微的史实。
3.识记诸侯争霸的人物,理解春秋时期诸侯争霸对社会发展的正反两个方面的影响。
大发展
三业兴盛
王室衰
礼崩乐坏
诸侯强
群雄争霸
大发展
三业兴盛
自读提示:阅读课本29页找出经济发展的表现从生产工具、耕作方法、手工业和商业方面去把握。并用笔勾画。
大发展
三业兴盛
农业
出现了_________和_____,促进农业上的
,扩大了耕地面积
手工业
青铜业、冶铁业、_______、煮盐业及漆器制作等都有相当发展
商业
很多城市开设了商品交换市场,_____货币越来越广泛地流通
铁制农具
牛耕
深耕细作
纺织业
金属
大发展
三业兴盛
铁农具和牛耕有哪些优势?
【历史时空】
生产工具的发展变化
生产工具的改进是社会生产力发展的表现
大发展
三业兴盛
春秋时期,社会经济有很大的发展。能为该结论提供佐证的史实包括(

①当时使用了铁制农具和牛耕
②手工业规模扩大
③很多城市开设了商品交换市场
④金属货币越来越广泛地使用
A.②③④
B.①③④
C.①②④
D.①②③④
D
王室衰
礼崩乐坏
自读提示:阅读课本30页找出王室衰微的背景、表现和影响。并用笔勾画。
王室衰
礼崩乐坏
二、王室衰微:
1.背景:
春秋时期,西周的各种制度逐渐遭到破坏,_______逐步瓦解。
2.表现:
(1)周平王东迁后,周王室的统治力大减,无力控制诸侯。
(2)
势力崛起,不再听从王命,各自为政。
(3)诸侯国不再定期向天子纳贡,周王室在财政上陷入困境,甚至要依赖
_______的经济支持。
3.影响:周王室地位下降,诸侯竞相称霸,操控政治局面,实际上取代了周天子的地位。
分封制
诸侯国
诸侯国
诸侯强
群雄争霸
自读提示:阅读课本29——30页找出诸侯争霸的原因、主要霸主和影响。并用笔勾画。
材料分析:
“平王立,东迁于洛邑,辟(避)戎寇。平王之时,周室衰微,诸侯强并弱,齐、楚、秦、晋始大,政由方伯(诸侯的官衔名)。”
——《史记·周本纪》
合作探究
依据以上材料,探究春秋争霸局面出现的原因是什么?
原因一:诸侯不再听从天子的命令,天子反而依附于强大的诸侯。
原因二:各诸侯国不断进行战争,强大的诸侯迫使各国承认其首领地位,成为“霸主”。
诸侯强
群雄争霸
三、诸侯争霸:
1.原因:由于政治、经济发展不平衡,一些强大的诸侯为取得优势,以“_________”的名义进行征战,争夺霸主地位。
2.概况:_______、晋文公、_______、楚庄王等先后称霸中原;春秋末期,长江下游的吴国和_____也先后北上争霸。
3.结果:
(1)有的诸侯国被消灭,一些强大的_______的疆域不断扩展。
(2)出现了大规模的_________。
尊王攘夷
齐桓公
秦穆公
越国
诸侯国
民族交融
春秋列国图
诸侯强
群雄争霸
齐桓公
1.齐桓公即位后,任用管仲为相
2.改革内政、发展生产、训练军队
3.“尊王攘夷”的旗号,号令诸侯
4.齐桓公成为春秋时期第一个霸主
诸侯强
群雄争霸
1.
重耳流亡
2.
楚成王的礼待
3.晋军“退避三舍”
4.
晋文公终成霸主
城濮之战
诸侯强
群雄争霸
吴越争霸
有志者,事竟成,破釜沉舟,百二秦关终属楚;
苦心人,天不负,卧薪尝胆,三千越甲可吞吴。
想一想:从齐桓公、晋文公、勾践身上学到了什么精神?
齐桓公:
晋文公:
勾践:
善于用人
勇于改革
知恩图报
诚实守信
坚持不懈
坚韧不拔
诸侯强
群雄争霸
【合作探究】
对于春秋时期的争霸战争,你如何看待?
给人民带来巨大灾难;
史料补充
史书记载西周初年有800诸侯国,到了春秋初年,还剩170多个,而到战国初期只有十几个诸侯国了。
客观上有利于实现区域性的局部统一,促进了民族交融。
动荡的春秋时期
背景
经过
结果
诸侯争霸
王室衰微
原因
表现
农业
手工业
商业
春秋时期的经济发展动荡的春秋时期
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了解春秋时期从经济发展到社会制度的深刻变化,政治局面上诸侯争霸斗争及其影响。
【过程与方法】
通过学习春秋时期铁农具和牛耕的出现,以及农业、手工业、商业的发展状况,使学生认识春秋时期是生产力飞跃进步、社会制度大变革、政治局面大动荡的时代,培养学生从历史现象到历史认知的思维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学习春秋时期大国争霸战争的进程,培养学生用联系、发展的观点分析看待历史现象的能力。
二、教学重点
春秋时期的经济发展、诸侯争霸
教学难点
春秋时期的经济发展、王室衰微
教法学法
教法:板块教学,自主学习,分组讨论法
学法指导:观察图片、阅读文本、分组讨论、观看视频、材料分析
五、课型
新授课
六、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1.诗云:幽王烽火戏诸侯,美人一笑亡西周。
自从平王迁洛邑,礼崩乐坏乱悠悠。
出示图片《烽火戏诸侯》和《平王东迁图》复习西周的灭亡和东周建立。
3.解释东周分为两个阶段:春秋时期(公元前770——公元前476年),战国时期(公元前475——公元前221年);春秋,因鲁国编年史《春秋》而得名;战国,因西汉刘向整理《战国策》而得名。
4.这节课我们就一起学习第6课“动荡的春秋时期”。
(二)学习新课
1.展示学习目标
2.展示学习板块:大发展
三业兴盛;王室衰
礼崩乐坏;诸侯强
群雄争霸
3.板块一:大发展
三业兴盛
(1)自读提示:阅读课本29页找出经济发展的表现从生产工具、耕作方法、手工业和商业方面去把握。并用笔勾画。
(2)完成以下表格:
农业
出现了_________和_____,促进农业上的???????????
手工业
青铜业、冶铁业、_______、煮盐业及漆器制作等都有相当发展
商业
很多城市开设了商品交换市场,_____货币越来越广泛地流通
(3)思考:铁农具和牛耕有哪些优势?
(4)【历史时空】
说明:生产工具的改进是社会生产力发展的表现
巩固练习
春秋时期,社会经济有很大的发展。能为该结论提供佐证的史实包括(

①当时使用了铁制农具和牛耕
②手工业规模扩大
③很多城市开设了商品交换市场
④金属货币越来越广泛地使用
A.②③④
B.①③④
C.①②④
D.①②③④
4.板块二:王室衰
礼崩乐坏
(1)自读提示:阅读课本30页找出王室衰微的背景、表现和影响。并用笔勾画。
(2)完成知识要点:
①周平王东迁后,周王室的统治力大减,无力控制诸侯。

势力崛起,各自为政。
③周王室在财政上陷入困境,甚至要依赖_______的经济支持。
④影响:周王室地位下降,诸侯竞相称霸,操控政治局面,实际上取代了周天子的地位。
板块三:诸侯强
群雄争霸
(1)自读提示:阅读课本29——30页找出诸侯争霸的原因、主要霸主和影响。并用笔勾画。
(2)合作探究
材料分析:
“平王立,东迁于洛邑,辟(避)戎寇。平王之时,周室衰微,诸侯强并弱,齐、楚、秦、晋始大,政由方伯(诸侯的官衔名)。”
——《史记·周本纪》
讨论:依据以上材料,探究春秋争霸局面出现的原因是什么?
原因一:诸侯不再听从天子的命令,天子反而依附于强大的诸侯。
原因二:各诸侯国不断进行战争,强大的诸侯迫使各国承认其首领地位,成为“霸主”。
(3)完成知识要点:
①概况:_______、晋文公、_______、楚庄王等先后称霸中原;春秋末期,长江下游的吴国和_____也先后北上争霸。
②结果:
有的诸侯国被消灭,一些强大的_______的疆域不断扩展;出现了大规模的_________。
(3)展示《春秋列国图》,在图中指导学生找到春秋时期主要霸主所在的位置
依据课件所示材料,简述齐桓公、晋文公、勾践称霸的史实。
齐桓公:齐桓公即位后,任用管仲为相
改革内政、发展生产、训练军队
“尊王攘夷”的旗号,号令诸侯
齐桓公成为春秋时期第一个霸主
晋文公:重耳流亡
楚成王的礼待
晋军“退避三舍”
晋文公终成霸主
楚庄王:有志者,事竟成,破釜沉舟,百二秦关终属楚;
苦心人,天不负,卧薪尝胆,三千越甲可吞吴。
思考:想一想:从齐桓公、晋文公、勾践身上学到了什么精神?
齐桓公:善于用人
勇于改革
晋文公:知恩图报
诚实守信
勾践:坚持不懈
坚韧不拔
合作探究:对于春秋时期的争霸战争,你如何看待?
史料:史书记载西周初年有800诸侯国,到了春秋初年,还剩170多个,而到战国初期只有十几个诸侯国了。(结合史料,指导学生从正反两个方面看待问题)
提示:消极:给人民带来巨大灾难;
积极:客观上有利于实现区域性的局部统一,促进了民族交融。
七、板书设计
第6课
动荡的春秋时期
春秋时期的经济发展:
农业
2.手工业
3.商业
王室衰微:
原因
2.表现
诸侯争霸:
1.背景
2.经过
3.结果
教学反思
本课教学内容较多,在课前,我精心设计、优化课件,教学过程中我十分注意课堂教学时间的分配,将时间主要分配在本课的重点难点上。通过对教材的整合,我把教学内容设计成了大发展
三业兴盛;王室衰
礼崩乐坏;诸侯强
群雄争霸三大板块,使教学过程条理化、清晰化。本节课成功之处在于通过知识的前后联系使学生认识到了生产力的发展是推动社会进步和变革的决定性因素。通过讨论如何正确评价春秋争霸战争,学生学会了评价历史事件要客观公正,一分为二的方法。通过春秋霸主称霸的史实,学生学习到了优秀的历史人物的精神品质。
但在教学过程中,仍有部分教学内容存在问题。首先是讲的较多,还是把时间还给学生,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进一步优化各个教学环节,对教学目标的落实再更加具体。
其次就是没有较好引导学生对历史人物进行正确评价,在对齐桓公等历史人物进行评价时,由于时间关系并未让学生充分发表自己的见解和看法,忽略了学生的主体能动性,这是我今后的教学过程需要注意改进的。本节课对小组活动的评价,有所欠缺,在今后的教学活动中要特别注意。在教学活动中一少部分学生没能积极参与到学习过程中去,以后要注意对后进生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