连加、连减
教学内容
10以内加、减法计算的连加、连减
教学目标
1、使学生在实际情境中,知道连加连减的含义和运算顺序。学习有关连加连减的计算方法,并能正确的计算。
2、在观察中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训练学生思维的灵活性,在操作、讨论、交流中培养学生自主探究的能力,得出多样的算法。
3、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学习兴趣,使学生想学、乐学、会学。初步感知连加连减与日常生活的联系。
教学重点
通过联系实际情境,体会连加连减的意义和理解运算顺序。
教学难点
理解连加、连减的含义。?
[教学过程]
一、口算导入,初步感知
1、谈话:
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连加、连减”。(板书课题)
2、复习:
同学们,我们一起来开火车。
4+1= 5+2= 5-2= 8-2=
5+3= 7+1= 3-1= 6-2=
二、主动探索,学习新知
(一)教学连加
1、谈话:有一片南瓜地的南瓜丰收了,让我们一起去南瓜地看看吧。
(1)、课件出示例1南瓜图,提问:你们看到了什么?
根据学生回答继续提出要求:根据你看到的可以提出一个怎样的数学问题?
(2)、根据学生回答板书算式:4+2。
(3)、(大屏继续显示)提问:小红又运来了一个大南瓜。现在她一共运了几个南瓜?你会列式吗?
同桌同学先互相说一说。
(4)、学生活动后,交流:刚才把两个筐里的南瓜合起来,用4+2,现在又运来了一个南瓜,算式中应该再添上几呢?明确:再在后面加上1,板书:4+2+1
(5)、引导比较:请小朋友们仔细观察黑板上的算式,它和我们以前学过的加法算式有什么不同?
根据学生回答进一步小结:像这样的一个算式有两个或两个以上“+”的,我们就把它叫做“连加”。板书课题:连加。
(6)、师教读法。然后学生齐读。过渡:刚才小朋友们说得真好,那这些连加算式怎么算呢?
提问:4+2+1等于几呢?该怎样计算呢?
(7)、学生自由发表意见。根据学生的回答课件播放:4+2+1=7(重点强调:6是哪儿来的呀?一定要用算出来的6再加1得到7)
(8)、同桌同学先互相说一说。4+2+1应该怎么计算。
2、课件出示“想想做做”1的小棒图。
(1)、同坐桌交流,根据图意列式。
(2)指名回答,师引导学生说说先算什么,再算什么。
(3)、过渡:我们再一起去丝瓜园看看吧。
(二)合作探究连减
1、出示丝瓜图。
(1)、引导学生小组内互说图意。
(2)、根据学生回答后再板书算式。(列式:8-3-1)?
(3)为什么能这样列式???
(4)这个算式怎么读?(指名读)
(5)同桌讨论计算方法。(指名回答,课件配合)
3、课件出示“想想做做”1的方块图。
虚线是什么意思?你能把算式补充完整吗?(指名回答,可见配合)
三、巩固练习
谈话:其实只要我们善于观察,你会发现生活中用连加连减来计算的例子很多。
1、出示课件想想做做2(大屏显示小鸟图)。
谈话:看到小朋友学得这么认真,连天上的小鸟都忍不住飞过来了,瞧!
提问:你看到了哪些数学信息??
引导:要求学生根据信息提出数学问题。
根据所提问题列式解答。(指名回答)
2、想想做做3(课件出示鸭子图)。
(1)、谈话:瞧,小河边多热闹呀!一群小鸭子正在学游泳呢!
(2)、组织反馈时,注意引导学生结合图意理解算理。?引导学生说说出图意(岸上原来一共有几只鸭子?现有走了几只?又有走了几只?)
(3)、省独立解答。
3、帮小鸭子回家。
每个小组派一名学生各回答回答一道题
4、我会连。
(1)你能把根据上边的两个算式变成一个算式吗?把你的答案说给你的同桌听一听。
(2)指名回答
四、课堂检测
1) 5-3-1= 2) 6+2+2= 3) 2+3+3=
4) 7-2-4= 5) 6+1+2= 6) 2+5+3=
7) 5-2-3= 8) 8-3-5= 9) 4+5+1=
五、课堂总结
通过今天这节课的学习,你知道了什么,学会了什么?
希望小朋友用我们今天学的知识去解决更多生活中的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