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倍数和因数》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学生通过想象摆长方形,并利用乘法算式,认识倍数和因数的意义,理解倍数和因数的关系,掌握找一个数的因数和倍数的方法,发现一个数的倍数、因数的特征。
2、学生体会一个数的倍数和因数之间相互依存的关系,发展学生的数感,培养学生观察分析,抽象能力,并在找一个数的倍数和因数的过程中,培养学生有序的思维
3、在探索过程中,进一步体会数学知识之间的内在联系,让学生从中感受到数学思考的魅力,体验到数学学习的乐趣。
教学重点:
1、理解倍数和因数的意义及相互依存的关系;
2、找一个数的倍数和因数的方法。
教学难点:有序、不遗漏地找一个数的因数的方法。
教学准备:课件、答题卡、每生一个座位号(1—60)。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引入新课
1、提问:猜猜老师今年多少岁?
2、引导:老师的年龄,既是32的因数,又是8的倍数。(板书课题:倍数和因数)
【设计意图:学生感兴趣的话题:猜老师的年龄。并带着问题开始本节课的学习,既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又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
二、观察想象,理解概念
1、课件出示自然数“12”,让学生观察“12”变成12个同样大小的正方形。
2、过渡:想象把这12个同样大小的正方形摆成一个长方形,每行摆几个,可以摆几行,并用一个简单的乘法算式来表示摆法。
3、学生汇报不同的摆法以及用不同的乘法算式来表示。
4、结合课件,教师示范说:在这里,这些乘数与12有着特殊的关系。在数学上,像乘法3×4=12,我们就说12是3的倍数,12也是4的倍数;3是12的因数,4也是12的因数,3和4都是12的因数。你们看,数学真有意思,12是3的倍数,反过来,3是就12的因数;12是4的倍数,反过来,4就是12的因数。
5、提示:( )是( )的倍数,( )是( )的倍数;( )和( )都是( )的因数,同桌互相说2×6=12这个算式,再自主说说1×12=12这个算式。
6、出示:根据下面算式,说说哪个数是哪个数的因数,哪个数是哪个数的倍数。
3×8=24 36÷4=9
7、出示辨析:下面的说法对吗?为什么?
① 5×6=30,可以说30是倍数,5是因数。( )
②5+6=11,11是5的倍数,11也是6的倍数。( )
8、看三个乘法算式,找12的因数:
课件出示:( )×( )=12;教师板书:“12的因数有3、4、2、6、1、12”
【设计意图:由于学生有拼长方形的经验,所以让学生想象拼12个小正方形入手,并引导学生用乘法算式把三种拼法表示出来。结合3×4=12这个乘法介绍倍数和因数,让学生充分说一说,读一读,初步建立倍数和因数的概念,使学生初步感受倍数和因数是相互依存的。再结合乘除法的互逆关系,沟通它们之间的联系,并通过对反例的辨析,巩固对倍数和因数的认识,加深对倍数和因数的理解。结合三道乘法算式,让学生认识到是根据( )×( )=12这样的乘法算式来找12的因数,渗透找一个数的因数的方法。】
三、探索方法,发现特征
(一)找一个数的因数
1、过渡:刚才,我们用( )×( )=12这样的乘法算式找到了12的所有因数,如果要找出36的所有因数呢?
2、根据学生发言出示:( )×( )=36,并结合( )×( )=36,学生尝试找36的所有因数。
3、学生找36的所有因数,教师巡视,随机收集学生作业。
4、反馈评价:通过反馈,学生明白用乘法或除法找36的所有因数;在学生充分交流的基础上体验“一对一对”地找36的因数;让学生感悟找一个数的因数,不但要有序地想,还要有序地写。
师:起先“12的因数有3、4、2、6、1、12”,怎么写更好?(修改板书:12的因数有1、2、3、4、6、12)
5、练习:写出15、16的因数。
6、观察、发现特征:看来,同学们已经学会了找一个数的因数了。请同学们看黑板,横看看,再竖看看,一个数的因数有什么特征??举例说说??(板书:最大 它本身 最小 1)
(二)找一个数的倍数
1、过渡:刚才,我们已经研究了找一个数的因数,比如3是12的因数,反过来12就是3的倍数。那3的倍数只有12吗?(结合板书:12的因数)好,我们选其中3这个数来研究。思考:① 3的倍数有哪些?②能找到多少个?③想想是怎么找的?
2、学生自主找3的倍数。
3、评价反馈:3的倍数有哪些?你是怎么找的?写不完怎么办?
4、总结方法:刚才,同学们用不同的方法找出了3的倍数。但是,只要我们静下心来想一想,就会发现这几种方法是有联系的。我们知道除法是由乘法想到的,那么除法与乘法有联系了;而3加上3等于6,就是3乘2,再加上3就是3乘3,再加上3就是3乘4……看来找一个数的倍数,只要把这个数分别乘上1、2、3、4、5……
5、练习:写出5和2的倍数。
6、观察、发现特征:一个数的因数有最小和最大的特征,那一个数的倍数有什么特征,谁能看出来?
结合学生的发言,完善板书:
最小 最大 个数
一个数的倍数 它本身 没有 无限的
一个数的因数 1 它本身 有限的
【设计意图:找一个数的因数的方法是本节课的重点,也是难点。为了突破重难点,在教学找一个数的因数时,分两个层次进行教学:第一层次,让学生掌握找一个数的因数的方法;第二层次,指导找因数时要有序地想,有序地写。由找12的因数迁移找36的所有因数,引导学生用乘法或除法的方法来找36的所有因数。在交流中突出方法的多样性,使学生明白找一个数的因数有序、“一对一对”地找,还要有序地书写的必要性,培养学生的有序思考。由于学生已掌握了找一个数的因数的方法,放手让学生带着三个问题小组合作交流找一个数的倍数,体会找一个数的倍数的方法。最后引导学生观察,使学生自主发现,归纳出一个数的因数或倍数的特征。】
四、实践应用,巩固深化
1、解决年龄问题。
引导:要知道老师的准确年龄可以先找什么,再找什么?
2、游戏:对号入座
师:课前老师,给每位同学安排了一个座位号,现在老师说一句话,符合条件的同学拿着自己的座位号迅速到讲台前集合。
①座位号是15的因数的同学请到讲台的左边集合。
②座位号是15的倍数的同学请到讲台的右边集合。
师:你是几号?(3号)你上来了,几号同学一定要跟你一起上来?(5号)为什么? 1号呢?
师:15号到底该站哪边?如果你能用一句话来形容你现在的位置,老师就不为难你,好吗?你真好,你既是自己的最小倍数,又是自己的最大因数。15的倍数有几个?(3个)前面不是说一个数倍数的个数是无限的吗?怎么只有这3个?
师:通过刚才的游戏,我们发现了自然数中蕴藏着很多奥秘。同学们可别小看了这张卡片,它的背景是“海上仙都”福鼎大姥山的风景图片。课后,同学们在欣赏美丽的景色的同时,也可以找一找自己座位号的因数,数一数因数的个数与其他同学的有什么不同。
【设计意图:学以致用,利用本节课学过的知识,解决老师的准确年龄。通过游戏活动进一步持续学生的学习热情,可以综合应用求倍数和因数的方法,认识到倍数和因数的其它特征。】
五、全课总结,延伸拓展
1、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
2、机动:根据条件猜QQ号
【设计意图:课堂中学到的知识进行回顾、梳理。解决QQ号的问题,可以巩固倍数和因数的相关知识,沟通知识间的联系,为后续学习铺垫,使学生认识到数学知识的应用价值。】
- 4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