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都市精灵》 教学案
课程分析:(本课的作用和学习本课的意义)《都市精灵》是苏教版语文八年级上册第五单元的一篇课文。本单元的主题是“人与环境”,所选文章都表现了人们对于自然的热爱,倡导人们与自然和谐共处。《都市精灵》一文从小处落笔,往大处拓展,有感于某些现代城市连鸟雀也不见的现实状况,提出都市中人应当与鸟、鱼、兽共处的观点,表达了优化生活环境质量的愿望。鉴于此,我想在教学过程中,展示形象可感的与课文有关的文字、音频、视频资料,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促使学生关爱自然、善待自然。同时,领略作者表达观点的技巧,学会欣赏品味雅致的语言,并将课文与生活联系起来,从而获得更深层次的理解。
问题设计 1.“都市精灵”中的“精灵”,原指反抗上天统治的恶魔,在课文中指什么?2.作者列举了哪些城市什么样的“精灵”?它们的生活现状有什么不同?3.作者对这些“精灵”分别流露了怎样的感情?4.请你谈谈都市拥有自己钟爱的小动物,对城市生活有哪些好处?5.都市动物减少乃至灭绝的原因是什么?6.“由于人类的霸道和生存环境的不断恶化,鸟、鱼、兽渐渐退避三舍或渐渐灭绝。”作为一名中学生,面对以上情况,你认为人们应该怎样与鸟、鱼、兽友好相处?
教学构想及目标:1.知识与技能:⑴能从作者的叙述和议论中了解作者的观点和态度;⑵能从文章中的抒情和议论句发表自己的看法。2.过程与方法:自主探究、品味、感悟并讨论、交流。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了解人类如何与自然和谐相处,增强自然环境保护意识。
教学重点: 体味叙述议论中作者表达的观点及流露的思想感情
教学难点: 理解作者的观点和情感,正确处理人与自然的关系
教学方法: 朗读、探究、合作、讨论
所需设备: 多媒体辅助设备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一、欣赏歌曲,导入新课:播放歌曲《一个真实的故事》导入新课。二、走近作者:在学生介绍的基础上补充出示。三、通读课文,整体感知:1.读准下列生字音:栖(qī)息 黄鹂(lí) 老鸹(guā) 硕(shuò)大 鹈鹕(tí hú)围剿(jiǎo)肆(sì)无忌惮(dàn)2.理解词语在文中的意思:幽雅 光顾 (久)违 无所事事 钟爱 退避三舍3.通读课文,思考问题:(1)“精灵”原指反抗上天统治的“恶魔”,在课文中指什么?(2)作者列举了哪些城市什么样的“精灵”?它们的生活现状有什么不同?(3)作者对这些精灵分别流露了怎样的感情?四、品味语言:作者描写了好几处人们与“都市精灵”友好相处的精彩画面,你觉得哪一处描写得最生动、最富有表现力,说说理由。 听歌曲,思考。根据预习介绍,补充。在个人完成的基础上交流。结合语境,理解词语含义。(1)自由读课文,根据课文相关内容个人思考,形成答案;(2)小组交流后,全班交流。以小组为单位讨论、交流,各组派代表全班交流。 让学生在音乐的感染下进入课文的学习,有助于理解作者的情感。让学生以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熟悉内容,整体感知;再在小组合作、班级交流中理解这些内容。旨在培养学生的思考、合作、表达能力。用最富于表现力的词语表现动物的状态;创造新词与借用旧词相结合;语句富于韵律,节奏感、音乐性强是本文语言的几个特色。这一环节让学生感悟。
五、质疑探究:1.作者认为每座城市都应该有自己钟爱的小动物,并让其成为“标志和象征”。你认为都市拥有自己钟爱的小动物,对城市有什么好处? 投影出示“警示”内容(北京麋鹿苑内有一座“世界灭绝动物墓地”的情况),引导思考:都市动物减少乃至灭绝的原因是什么?播放《我是一只小小鸟》动画。2.都市动物减少乃至灭绝的原因是什么?3.“由于人类的霸道和生存环境的不断恶化,鸟、鱼、兽渐渐退避三舍或渐渐灭绝。”作为一名中学生,面对以上情况,你认为人们应该怎样与鸟、鱼、兽友好相处?六、总结全文:本文有感于某些现代都市连鸟雀也不见的现实状况,提出都市中人应当与鸟、鱼、兽共处的观点,表达了优化生活环境的愿望。保护野生动物,爱护小动物,不仅体现了人们的良知,也体现了一个人的文明程度。出示对联:上联:海阔凭鱼跃下联:天高任鸟飞横批:爱护动物(优化环境)七、调查实践:调查我们周边的环境保护、城镇建设等方面的情况,写一份“让我们与动物友好共处”的倡议书。 从文中找出相关内容,归纳。思考。看动画,思考。交流,概括。谈自己的看法。在前面学习的基础上总结归纳。课后做调查,完成。 进一步熟悉课文内容,了解作者表达的观点和看法。动画内容形象生动,感人至深,会引起人心灵的震撼,从而引导学生更深入地理解文章的主旨。提高思考、总结、表达能力。语文与生活密切相关,要把课堂上学到的东西运用到实践之中,增强学生的综合实践能力。《都市精灵》教学实践报告
一、指导思想、设计方法等说明:
《都市精灵》一文的作者有感于某些现代城市连鸟雀也不见的现实状况,提出都市中人应当与鸟、鱼、兽共处的观点,表达了优化生活环境质量的愿望,倡导人们善待自然,与自然和谐共处。
课文涉及到人与动物和谐相处的问题,还比较了北京、上海、昆明、美国旧金山等城市的情况,而我们学校这些农村的孩子对这些又知之不多,所以在课前准备时,我组织学生到网络教室查找了相关资料,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也为了让学生对环境问题有更多的了解。我让他们查阅作者资料;查阅与课文内容相关的文字、图片、音频、视频资料;回到教室后,小组先交流、完善,然后在全班共享;引导他们注意观察、调查我们周边的环境,为倡议作准备。
在教学过程中,我首先用音频、视频相结合的材料感染学生,为理解作者的观点和感情打下基础;学习课文时围绕6个问题思考、讨论、交流,以问促思,提高学生思考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和语言表达的能力;《我是一只小小鸟》的动画深深地震撼了学生,让他们更深入地理解了文章的主旨;最后水到渠成地让学生结合实际发出倡议。
二、实践过程:
1.欣赏歌曲,导入新课。让学生在音乐的感染下进入课文的学习,有助于理解作者的情感。
2.走近作者。对作者有比较完整的认识,更有助于学习课文。
3.通读课文,整体感知。学生以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先解决最基本的字词问题,扫除障碍;再熟悉内容,从整体上把握文章所写的主要内容;然后通过小组合作、班级交流进一步理解作者的思想情感,达到培养学生的思考、合作、表达能力的目的。
4.品味语言。用最富于表现力的词语表现动物的状态;创造新词与借用旧词相结合;语句富于韵律,节奏感、音乐性强是本文语言的几个特色。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讨论、交流,各组再派代表全班交流,感悟文章的语言特色。
5.质疑探究:启发学生思考问题,进一步了解作者表达的观点和看法,提高思辨能力。
6.总结全文。学生在前面学习的基础上总结归纳,概括出文章主旨。
7.调查实践:从课内向课外延伸,把课堂上学到的东西运用到实践之中,增强学生的综合实践能力。
三、收获与体会:
1.课前到网上搜索资料,学生有浓厚的兴趣。他们自己搜集、整理、交流,印象深刻,运用起来也得心应手。
2.课堂上分组讨论,学生充分发挥自身潜力,积极思维,讨论交流,自评互评,在思维的碰撞中让课堂“活”了起来。学生理解了文章内容和作者的情感态度,锻炼了自己的表达能力,也培养了自主探究的主动学习能力。
3.教学过程中两段视频的插入不仅极大地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更让学生受到了感染和震撼,这对帮助学生理解课文以及启发学生积极思维都起到了极为有效的作用。
四、问题与建议:
1.有些学生在回答问题时只顾着所找的资料或自己见闻,而忽略了课文本身,这需要我们加强引导,让学生多关注文本。
2.语文学习的主要目的是培养学生对语言文字的理解和运用能力,在讨论“人与环境如何和谐相处”时,也应注意这一点,而不能只关注“人与环境”这一问题本身。镇江市中小学中青年骨干教师现代教育技术
实践活动教学设计方案
教学目标分析(结合课程标准说明本节课学习完成后所要达到的具体目标):《都市精灵》是舒乙先生的一篇散文,它从小处落笔,往大处拓展,有感于某些现代城市连鸟雀也不见的现实状况,提出都市中人应当与鸟、鱼、兽共处的观点,表达了优化生活环境质量的愿望,倡导人们与自然和谐共处。鉴于此,我在课前要求学生预习:查阅作者资料;了解什么是随笔;读课文,思考有关问题;注意观察、调查我们周边的环境,为倡议作准备。在教学过程中,展示形象可感的与课文内容有关的文字、音频、视频资料,激发学生语文阅读的兴趣,促使学生关爱自然、善待自然。同时,领略作者表达观点的技巧,学会欣赏品味雅致的语言,并将课文与生活联系起来,从而获得更深层次的理解。1.知识与技能:⑴能从作者的叙述和议论中了解作者的观点和态度;⑵能从文章中的抒情和议论句发表自己的看法。2.过程与方法:自主探究、品味、感悟并讨论、交流。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了解人类如何与动物和谐相处,增强自然环境保护意识。
学习者特征分析(结合实际情况,从学生的学习习惯、心理特征、知识结构等方面进行描述):我校是一所农村初中,地处经济相对比较发达的丹阳金三角地带。近十年来,大量优质生源流向了城区,现在的学生绝大部分是非本地的,素质参差不齐,可以说,大部分学生基础薄弱,思维品质不高,主动学习的习惯要大力培养。当然,语文毕竟是国语,八年级的学生也有了七年多语文学习的经历,他们或多或少也具备一些阅读能力,只是思维的深度和广度相对弱了一些。另外,这个年龄段的孩子也到了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初步形成的时候,具备了一定的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但还需要我们进一步地引导和培养。因此,我设计本节课由歌曲导入,并且在课堂教学过程中适当加入视频资料,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让他们从生动的形象中受到启发,引起思考,进而理解作者的观点和感情,理解作品的主旨。
教学过程(按照教学步骤和相应的活动序列进行描述,要注意说明各教学活动中所需的具体资源及环境):一、欣赏歌曲,导入新课。让学生在音乐的感染下进入课文的学习,有助于理解作者的情感。二、走近作者。作者舒乙是“人民艺术家”老舍先生的儿子,学生有了解他的欲望。学生根据课前预习介绍,相互补充,教师再提炼、完善,这样大家就有了比较完整的认识,更有助于学习课文。三、通读课文,整体感知。学生以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先解决最基本的字词问题,扫除障碍;再熟悉内容,从整体上把握文章所写的主要内容;然后通过小组合作、班级交流进一步理解作者的思想情感,达到培养学生的思考、合作、表达能力的目的。四、品味语言。用最富于表现力的词语表现动物的状态;创造新词与借用旧词相结合;语句富于韵律,节奏感、音乐性强是本文语言的几个特色。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讨论、交流,各组再派代表全班交流,感悟文章的语言特色。五、质疑探究:1.学生思考问题:作者认为每座城市都应该有自己钟爱的小动物,并让其成为“标志和象征”。你认为都市拥有自己钟爱的小动物,对城市有什么好处?启发学生从课文中寻找相关内容概括,进一步了解作者表达的观点和看法。2.投影出示“警示”内容,播放《我是一只小小鸟》动画。让学生在形象生动,感人至深的文字和影像中,引起人心灵的震撼,由感性上升到理性,从而更深入地理解文章的主旨。3.师生归纳都市动物减少乃至灭绝的原因,学生谈怎样与鸟鱼兽友好相处,在交流互评中进一步理解作者的写作意图。六、总结全文。在前面学习的基础上总结归纳,明确:作者有感于某些现代都市连鸟雀也不见的现实状况,提出都市中人应当与鸟、鱼、兽共处的观点,表达了优化生活环境的愿望。七、调查实践:调查我们周边的环境保护、城镇建设等方面的情况,写一份“让我们与动物友好共处”的倡议书。语文与生活密切相关,要把课堂上学到的东西运用到实践之中,增强学生的综合实践能力。
教学资源(说明在教学中资源应用的思路、制作或搜集方法):本文所在的单元主题是“人与环境”,它要先告诉我们:大自然是奇异美好的,和谐的自然组合,构成了人类生存的最佳环境。我们要善待自然,优化生存环境。为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也为了让学生对环境问题有更多的了解,在课前准备时,我组织学生到网络教室查找了相关资料。《都市精灵》一文涉及到人与动物的和谐相处问题,还比较了北京、上海、昆明、美国旧金山等城市的情况,而学生对这些又知之不多,所以我要他们查找有关的文字、图片、音频、视频资料;回到教室后,小组先交流、完善,然后在全班共享。同时,我们的身边也有活生生的例子,我引导学生多观察、多思考,形成自己的观点、看法,为理解作者的情感,更好地表达自己的见解打下基础。
评价方法或工具(说明在教学过程中将用到哪些评价工具,如何评价以及目的是什么):1.小组内自评。组内成员对各自任务的完成情况或对某些问题形成的意见进行评价,并作修改、补充,最后在组内形成统一意见,班级交流。2.小组间互评。主要对其他组同学回答问题的正确性、声音、语言表达、情感等提出评价意见和建议,可以修改、补充,进一步完善。3.教师评价。肯定学生的优点,指出存在问题,提出修改、补充意见和建议。引导学生多角度思考,提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共18张PPT)
一个真实的故事
1986年5月,大学生徐秀娟来到苏北盐城自然保护区丹顶鹤的越冬地,开始了人工繁殖和驯养丹顶鹤的创举。她从黑龙江扎龙自然保护区带来的3只鹤蛋在低纬度孵化成功的奇迹,一时轰动了全国。1年后的9月16日,徐秀娟为了寻找一只飞入茫茫苇丛的丹顶鹤而沉入复堆河底,献出了自己年仅23岁的生命。
播放
都市精灵
舒 乙
1.能从作者的叙述和议论中了解作者的观点
和态度;
2.学习文章中生动的描写和精辟的议论,并
能发表自己的看法;
3.了解人类如何与动物和谐相处,增强自然
环境保护意识。
返回
舒乙,老舍之子。1935年生于青岛,北京人,满族。1978年开始业余文学创作,首篇作品《老舍的童年》在《人民日报》连载。1985年以后历任中国现代文学馆副馆长、馆长。1986年出版第一个散文专集。一直以散文、传记创作为主,兼从事中国现代文学作家研究。已出版《我的风筝》、《老舍》、《现代文坛瑰宝》等专著13部,获“十月优秀散文奖”等奖项。
返回
1.读准字音:
栖( )息 黄鹂 ( ) 鹈鹕( ) 老鸹( ) 硕( )大 围剿 ( )
肆( )无忌惮( )
qī
lí
tí hú
guā
shuò
sì
dàn
jiǎo
2.理解下列词语在课文中的意思:
幽雅 光顾 (久)违 无所事事 钟爱 退避三舍
3.通读课文,思考问题:
(1)“都市精灵”中的“精灵”,原指反抗上天统治的恶魔,在课文中指什么?
本文中的“精灵”,指的是可爱的动物。
(2)作者列举了哪些城市什么样的“精
灵”?它们的生活现状有什么不同?
(3)作者对这些“精灵”分别流露了怎样
的感情?
返回
作者描写了好几处人们与“都市精灵”友好相处的精彩画面,你觉得哪一处描写得最生动、最富有表现力,说说理由。
示例
返回
1.作者认为每座城市都应该有自己钟爱的动
物,并让其成为“标志和象征”。
请你谈谈都市拥有自己钟爱的小动物,对城市生活有哪些好处?
可以成为都市居民的伙伴
可以给都市带来生机
成为都市的一种景观,供人们欣赏
使人感到快乐,享受生活的乐趣,从
而提高都市生活的质量
返回
作为青少年环境教育基地的北京麋鹿苑内,有一座“世界灭绝动物墓地”,在一个苍凉的十字架上,排列着近三百年来已经灭绝的各种鸟类和兽类的黑名单,两座具有象征性的坟冢、横斜的枯木、低飞的寒鸦把整个墓区笼罩在一派萧瑟、悲凉的气氛中。参观者来此凭吊的,不是人类中逝去的成员,而是自然界中永远逝去了的动物物种。这个特殊的墓地将向你诉说一个个物种灭绝的哀歌。
警示!
2.都市动物减少乃至灭绝的原因是什 么?
3.“由于人类的霸道和生存环境的不断恶
化,鸟、鱼、兽渐渐退避三舍或渐渐灭
绝。”作为一名中学生,面对以上情况,
你认为人们应该怎样与鸟、鱼、兽友好相
处?
播放
本文有感于某些现代都市连鸟雀也不见的现实状况,提出都市中人应当与鸟、鱼、兽共处的观点,表达了优化生活环境的愿望。
保护野生动物,爱护小动物,不仅体现了人们的良知,也体现了一个人的文明程度。
返回
对对联
上联:海阔凭鱼跃
下联:天高任鸟飞
横批:爱护动物(优化环境)
调查我们周边的环境保护、城镇建设等方面的情况,写一份“让我们与动物友好共处”的倡议书。
返回
课文描摹细致传神,写景生动形象。
例1:描写旧金山渔人码头旁观海鸟的情景,岸上是上万人在观看。接着“镜头”又集中“拍摄”海鸟捕鱼的情况——先从低空滑翔,然后“一抿翅膀,像炸弹一样,射入水中”;十分生动传神地写出了水鸟的灵活、凶猛。
例2:写上海人在城市广场上放养鸽子的情景:“绿草地上漫步着白白胖胖的大鸽子,小孩子们伸着小胖手给大鸽子喂食。”这里用“漫步”,表现了鸽子悠闲自在的神态,小孩子们伸着“小胖手”给“白白胖胖”的大鸽子喂食,这些描写生动细致,表现了人与动物的和谐相处。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