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 市骨干教师竞赛作品(教学案+课件+设计方案+教学实践报告):苏教版八年级上册28《奇妙的克隆》(4份)

文档属性

名称 语文 市骨干教师竞赛作品(教学案+课件+设计方案+教学实践报告):苏教版八年级上册28《奇妙的克隆》(4份)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479.3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苏教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11-10-29 22:16:29

文档简介

(共23张PPT)
奇妙的
clone
clone
谈家桢
clone
学习目标
(1)初步了解克隆的含义、发展历史、克隆技术的广泛运用及前景。
(2)培养收集、筛选、利用资料的能力。
(3)培养锲而不舍的科学态度和求真创新的科学精神。
胚胎(pēitāi) :在母体内初期发育初期的生物体,由精细胞和卵细胞结合发展而成。
囊胚(nángpēi ):胚胎的初期。
两栖(qī):有时在水中生活,有时在陆地上生活。
脊椎(jǐzhuī ):人或动物背上中间的骨头、脊骨。
哺乳(bǔrǔ)动物:最高等的脊椎动物,基本特点是靠母体的乳腺分秘乳汁哺育初生婴儿。
乳腺(rǔxiàn )细胞:人和哺乳动物乳房内分秘乳汁的细胞。
促性腺素:用于诱发排卵的激素类物质。
一、预习检查,引入新课
课前大家一定收集到很多有关克隆的资料,
谁愿意来说说我们身边哪些动、植物先天具有克
隆的本领?
一株草莓依靠它沿地“爬走”的匍匐茎,一年内就能长出数百株草莓苗
富贵竹插枝即活
仙人掌每块落地就生根
1.根据课文内容概括回答什么是克隆?说说作者主要采用了哪些说明方法来阐述“什么是克隆”的?
2.请仔细阅读全文,把你在书上获得的有关克隆的知识划出来,并试着用简洁的话告诉大家你从中了解了哪些有关克隆的知识。(在书上圈点勾画)
二、速读课文,整体感知
1.文章使用了四个小标题有什么作用?它们是按什么顺序排列的?能调换顺序吗
2.第二部分介绍克隆鲫鱼出世前后采用了什么样的说明顺序?这样安排有什么好处?文中写了很多实验,又没有按时间顺序安排材料,为什么?
三、合作探究,研读课文
3.第三部分介绍了克隆绵羊多利的诞生过程,请用简单流程图画出克隆羊“多莉”的创造过程,并说说采用了什么样的说明顺序?(克隆羊多莉的诞生flash动画演示)
4.本文语言既准确严谨,又生动优美,试找出一些词语或句子作些分析,并从中体会科学家严谨求实、锲而不舍的科学态度。
四、拓展延伸,体悟精神
既然克隆技术对人类有那么多的积极意义,为什么作者还说“科技进步是一首悲喜交集的进行曲”呢?请你根据相关资料,并结合课文发表你的观点。(先独立思考,后小组讨论,并推荐代表进行辩论)
五、自我评价,畅谈感受
这节课你学到了什么,学会了什么,有什
么收获,还有什么疑问?能告诉我们吗?
1.有关“克隆及克隆技术”的话题远不是这节课就能划上句号。有兴趣的同学课下可接着探究讨论,我给大家提供以下网站:
http://www./hotdot/more-b.asp
http:///GB/other6152/
http:///focus/clone.shtml
http://it./05/97/column204599705.shtml
六、作业布置,巩固所学
2.想象作文训练:《假如我会克隆》。
欢迎光临
请不吝赐教!
“多莉”是世界上第一例用体细胞──乳腺上皮细胞,通过细胞核移植技术,在复杂的人工操作下,得到的一只小绵羊 。克隆羊多利于1996年7月5日出生,2003年2月14日死亡。
第一只克隆宠物猫CC
克隆马及其“母亲兼姐姐”
克隆的荧光小猪(左)和正常小猪(右)
2002年4月十六日美国第一头克隆牛“艾米”产下牛犊喜作妈咪
克隆技术大事记
1938年:德国科学家首次提出克隆设想。
1952年:科学家开始用青蛙进行克隆实验。
1970年:克隆青蛙实验取得突破,青蛙卵发育成了蝌蚪,但是在开始进食以后死亡。
1981年:科学家进行克隆鼠实验,据称用鼠胚胎细胞培育出了正常的鼠。
1984年:第一只胚胎克隆羊诞生。
1997年2月24日:英国罗斯林研究所宣布克隆羊培育成功。科学家用取自一只6岁成年羊的乳腺细胞培育成功一只克隆羊。
1998年2月23日:英国PPL医疗公司宣布,该公司克隆出一头牛犊“杰弗逊先生”。
 1998年7月5日:日本科学家宣布,他们利用成年动物体细胞克隆的两头牛犊诞生。
 1998年7月22日:科学家采用一种新克隆技术,用成年鼠的体细胞成功地培育出了第三代共50多只克隆鼠,这是人类第一次用克隆动物克隆出克隆动物。
 1999年5月31日:美国夏威夷大学的科学家,利用成年体细胞克隆出第一只雄性老鼠。
克隆技术大事记
1999年6月17日:以美藉华人科学家杨向中为首的研究小组利用一头13岁高龄的母牛耳朵上取出的细胞克隆出小牛。
 2000年1月3日:美国著名华人杨向中,用体外长期培养后的公牛耳皮细胞成功克隆出6头牛犊。
 2000年1月:美国科学家宣布克隆猴成功,这只恒河猴被命名“泰特拉”。
 2000年3月14日:曾参与克隆小羊“多利”的英国PPL公司宣布,他们成功培育出5头克隆猪。
克隆技术大事记
1.克隆技术现在还不成熟,克隆人可能有很多先天性生理缺陷。
2.克隆人的身份难以认定,他们与被克隆者之间的关系无法纳入现有的伦理体系。
3.克隆技术有可能被滥用,成为恐怖分子的工具。
4.从生物多样性上来说,大量基因结构完全相同的克隆人,可能诱发新型疾病的广泛传播,对人类的生存不利。
反对克隆人
1.“不让我们克隆人,就是不让我们修正我们的错误,人类历史难道能够这样构造吗?”——《纽约时报书评》
2.“当然应该‘克隆’人,如果谁第一个掌握了这个技术,他就是我真正的、也是唯一的竞争对手。”——比尔·盖茨
3.“克隆人绝对是科学上了不起的进步,克隆技术必将创造21世纪的辉煌。”——麻省理工学院生命工程教授约翰·布洛克
4.“人体商业化是人类经济活动中无与伦比的成就,毫无疑问,克隆技术的出现将为世人创造一个最为广泛和深远的市场。”——英国《经济学家》杂志。
支持克隆人《奇妙的克隆》教学实践报告
(指导思想,设计方法等说明)
教学的目的就是要促进学生全面发展,这是新一轮课程改革对教育提出的崭新要求。固然,使学生掌握必要的语文知识比较重要,但是,从学生的长远发展来看,教师在学生学习语文的同时,有目的的促进他们听说读写能力的发展、观察感悟能力的提高、情感世界的丰富,以及创造探究精神的培养等等,显得更为重要。
首先,本单元说明文的教学是在前一单元基础上进行的,学生对说明文有关知识已有一定的了解,如说明顺序、说明方法和说明语言。因此,在教学本文时应引导学生了解本文说明的对象及其特征,理清说明的顺序、条理,理解说明事物时所运用的语言的 ( http: / / www.21cnjy.com / " \o "欢迎登陆21世纪教育网" \t "_blank )特点。
其次,作为初二学生已经具有一定的阅读能力,掌握了一些基本的有关在阅读过程中运用勾画圈点、生疑发问读书法和运用字典、词典和网络图书查阅资料的方法。因此,课前教师可以设置一些预习题,布置学生通过运用字典、词典和网络图书资料自学生字新词,以及了解作者相关情况和一些克隆知识,并且通过这种方式让学生学会与他人合作、沟通,为提高课堂效率夯实基础;课中,教师要重视对学生收集、筛选、利用资料能力的培养。
再者,中学生好奇心较强,对探索高科技等未知领域更是充满了兴趣,再加上本文介绍克隆知识很有条理,语言准确、严谨、生动,贴近现实生活,比较容易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为本文的学习创造了良好的条件。因此,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善于创设情境,科学利用多媒体,活跃气氛,激发兴趣,突破重难点,激发学生爱科学、不断探索自然奥秘的热情。
最后,虽然,与一般说明文相比,《奇妙的克隆》这篇文章的专业性较强,涉及的克隆知识以及一些专业术语较深奥,即便是初二的学生学习起来也有一定的难度,但是学了两年生物的学生已经知晓一些生物知识,因此学习本课时,教师应引导学生结合生物常识,对一些深奥的专业术语进行基本了解,不需作深入探讨。
一、实践过程
一、预习检查,导入新课(多媒体展示克隆图片)
1.自我展示课前收集到的有关克隆的资料,说说我们身边哪些动、植物先天具有克隆的本领?
二、速读课文,整体感知
2.学生根据课文内容概括回答什么是克隆?并说说作者主要采用了哪些说明方法来阐述“什么是克隆”?
3.学生速读全文,将有关克隆的知识划出来,试着用简洁的话告诉大家你从中了解了哪些有关克隆的知识。
三、合作探究,研读课文
4.同桌合作讨论文章使用了四个小标题有什么作用?它们是按什么顺序排列的 ( http: / / www.21cnjy.com / " \o "欢迎登陆21世纪教育网" \t "_blank )?能调换顺序吗
5.学生自主思考第二部分克隆鲫鱼出世前后采用了什么样的 ( http: / / www.21cnjy.com / " \o "欢迎登陆21世纪教育网" \t "_blank )说明顺序?这样安排有什么好处?写了很多实验,又没有按时间顺序安排材料,为什么?
6.学生用简单流程图画出克隆羊“多莉”诞生的过程,并说说采用了什么样的 ( http: / / www.21cnjy.com / " \o "欢迎登陆21世纪教育网" \t "_blank )说明顺序?(播放克隆羊多莉的诞生flash动画演示过程)
7.学生自主找出一些能体现本文语言准确严谨生动优美的词语或句子,并作些分析。
四、拓展延伸,体悟精神
8. 既然克隆技术对人类有那么多的积极意义,为什么作者还说“科技进步是一首悲喜交集的进行曲”呢?请你根据相关资料,并结合课文发表你的观点。(先独立思考,后分小组讨论,并推荐代表进行辩论)
五、自我评价,畅谈感受
9.自我反思:这节课的你学到了什么,学会了什么,有什么收获,还有什么疑问,能告诉我们吗?
六、作业布置,巩固所学
1.课后阅读有关克隆的文章或上网查询相关资料。
2.想象作文训练:《假如我会克隆》。
二、收获与体会
1.以人为本,让学生在自主探究中学会学习、提高语文素养。
新课程标准倡导学习方式的转变,即从单一、被动的学习方式,向以自主探索、合作交流和操作实践为主的学习方式转变。《奇妙的克隆》这篇文章虽然自然流畅,清楚明了,但专业性较强,涉及的克隆知识以及一些专业术语较深奥,不少学生对于这样科学性较强的文章有敬而远之的倾向。教学此文,如果采用一般的讲授法,逐段逐句讲解分析,学生就很难对学习内容保持兴趣,同时还会将文章搞得支离破碎,削弱文章的感染力。因此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与热情,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参与度是本课学习成功的关键,教学中我坚持以学生为主体,充分尊重和信任学生,积极关注不同层次的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思维与心智的发展情况,努力扮演好学生学习的合作者、帮助者、激励者的角色,引导学生通过以自主学习、同桌互助、小组讨论、创新质疑、争论答辩等多样的学习方式,整体解读课文、感悟课文,让他们在经验建构和探究式的学习过程中感受到成功的快乐,获得语言和精神的整体共提,从而全面提高语文素养。
2.紧扣文本,让学生在掌握知识的同时激活思维、树立科学意识。
阅读教学就是教师、学生、文本之间情感交流、心灵沟通的过程,因而我们的教学不能只停留在对文章内容理解的层面上,还要注重学生的情感体验。《神奇的克隆》作为一篇科普说明文,不仅具有帮助学生了解说明文文体知识,提高阅读科普文章能力的作用,也承载普及科学知识,激发青少年热爱科学、探索科学奥秘的兴趣等功能。因此,教师不能仅仅把它当做一般的科学作品来解读,除了达成知识目标之外,还要引导学生关注知识背后的所折射出来的人文情怀与科学光辉。在教学《奇妙的克隆》时,我积极引导学生揣摩文章准确、严谨、生动的语言,体会并学习科学家们严谨求实、锲而不舍的科学态度和求真创新的科学精神;组织开展“克隆是福音还是恶兆”的辩论时,注意引导学生走出文章,走进生活,在思索中求证,在求证中领悟,从而一方面训练了学生的 ( http: / / www.21cnjy.com / " \o "欢迎登陆21世纪教育网" \t "_blank )口语表达能力,另一方面培养了其探索科学奥秘的兴趣和辨证思考问题的能力,实现科学精神和人文关怀的统一。
3.借助网络,让学生在丰富的教学资源中开拓视野、掌握学习技能。
随着信息时代的来临,多媒体教学手段在语文教学中特殊的地位和作用显得越发明显。一来课堂教学中,教师凭借教学课件能创造出虚拟的现实世界,使情景教学成为现实,从而有效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极大提高教学的效率;二来学生生活范围狭窄,学生对教材中的某些内容缺乏感性的认识,仅靠教师空洞的说教不能达到教学目的。而运用多媒体技术开发教学资源,加强与教材的合理整合,既能较好地弥补这些不足,又能拓宽学生的视野,培养他们开发、利用资源的能力。再者克隆是一项高新科技,学生知之甚少,如果只是带领学生研读文本,不仅会使学生觉得寡然无趣,也会使他们由于对文本研读不深不透从而影响对作者写作意图的理解。因此我在教学中积极借助多媒体辅助教学。教学本课时我制作了精美的教学课件,以图文并茂的形式,将有关重要克隆事件和言论通过多媒体展示给学生看,使他们对克隆技术的进展及由此涉及的道德问题有所了解、认识,从而激活他们思维的灵感,培养其探索科学奥秘的兴趣和辨证思考问题的能力;我还积极指导学生上网,查阅有关克隆资料并打印出来,如《克隆时代》、《中国克隆动物研究大事记》等。通过这种方式,学生不但掌握了克隆技术在国内外的发展与现状,为教学收集到了丰富的背景材料,还掌握了收集、筛选、利用网络资料的方法,培养了与他人合作、沟通的能力,从而为提高课堂效率夯实了基础。
三、问题与建议
1.课堂教学生成性体现不足。没有生成的课堂是不精彩的。也许是因为预设过于细致,教师还没有完全放手;也许是由于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不高,探究文本、提出质疑的意识不强,整节课虽然秩序井然,教学气氛融洽,师生配合默契,但是仍觉得缺少了些许智慧碰撞的火花。因此,教师一方面要提升教育智慧,善于捕捉生成性机遇;另一方面要加强学生学法的指导,着力培养学生创新的精神。
2.合作探究实效性不太高。新课程标准倡导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本课虽然采用了同桌合作、前后四人小组讨论等合作学习形式,但是从实际操作过程来看,小组活动中少思考、少交流、少争辩,不少小组的合作探究成了少数几个能力较强的学生的发布会,其他学生成了听众,这是一种变相的“一言堂”“满堂灌”,不利于低层次学生的发展。因此,教师要以学生学习能力为参照标准,将全班学生分成人数基本均等、各层次平衡的若干小组,而不是仅以座位组建合作小组。另外要以参与者的身份走进小组学习中,指导、监控学生的合作学习,以提高小组合作学习的实效性,培养学生合作交流的品质。
3.建议充实相关教学资源。克隆是一门高科技,学生受生活狭隘的影响,对此比较陌生。在今后的教材中,编者可以适当增加一些有助于学生解读教材内容的相关链接和辅读资料,如克隆科技发展的现状、世界各国的争论等等,这样既能丰富课堂教学内容,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提高课堂教学效益,又能拓宽学生知识面,帮助学生更透彻地把握作者写作意图,最终提升语文素养。
镇江市中小学中青年骨干教师现代教育技术
实践活动教学设计方案
教学目标分析(结合课程标准说明本节课学习完成后所要达到的具体目标):知识目标:1.学会阅读科普文章,了解有关克隆的科学知识。2.进一步了解有关说明文的知识,掌握有条理地说明事物的顺序和方法。能力目标:1.学习收集、筛选、概括、利用信息的方法,提高阅读科普文的能力。2.理清本文的说明顺序,探究作者的说明技巧,学会有条理地说明事理。3.揣摩文章准确、严谨、生动的语言,增强语言感悟力。情感目标:体会并学习科学家们严谨求实、锲而不舍的科学态度和求真创新的科学精神,树立正确的科学观,学会全面看待科学技术的发展,实现科学精神和人文关怀的统一。
学习者特征分析(结合实际情况,从学生的学习习惯、心理特征、知识结构等方面进行描述):首先,本单元说明文的教学是在前一单元基础上进行的,学生对说明文有关知识已有一定的了解,如说明顺序、说明方法和说明语言。因此,在教学本文时应引导学生了解本文说明的对象及其特征,理清说明的顺序、条理,理解说明事物时所运用的语言的 ( http: / / www.21cnjy.com / " \o "欢迎登陆21世纪教育网" \t "_blank )特点。其次,作为初二学生已经具有一定的阅读能力,掌握了一些基本的有关在阅读过程中运用勾画圈点、生疑发问读书法和运用字典、词典和网络图书查阅资料的方法。因此,课前教师可以设置一些预习题,布置学生通过运用字典、词典和网络图书资料自学生字新词,以及了解作者相关情况和一些克隆知识,并且通过这种方式让学生学会与他人合作、沟通,为提高课堂效率夯实基础;课中,教师要重视对学生收集、筛选、利用资料能力的培养。再者,中学生好奇心较强,对探索高科技等未知领域更是充满了兴趣,再加上本文介绍克隆知识很有条理,语言准确、严谨、生动,贴近现实生活,比较容易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为本文的学习创造了良好的条件。因此,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善于创设情境,科学利用多媒体,活跃气氛,激发兴趣,突破重难点,激发学生爱科学、不断探索自然奥秘的热情。最后,虽然,与一般说明文相比,《奇妙的克隆》这篇文章的专业性较强,涉及的克隆知识以及一些专业术语较深奥,即便是初二的学生学习起来也有一定的难度,但是学了两年生物的学生已经知晓一些生物知识,因此学习本课时,教师应引导学生结合生物常识,对一些深奥的专业术语进行基本了解,不需作深入探讨。
教学过程(按照教学步骤和相应的活动序列进行描述,要注意说明各教学活动中所需的具体资源及环境):一、预习检查,导入新课(多媒体展示克隆图片)1.自我展示课前收集到的有关克隆的资料,说说我们身边哪些动、植物先天具有克隆的本领?二、速读课文,整体感知2.学生根据课文内容概括回答什么是克隆?并说说作者主要采用了哪些说明方法来阐述“什么是克隆”?3.学生速读全文,将有关克隆的知识划出来,试着用简洁的话告诉大家你从中了解了哪些有关克隆的知识。三、合作探究,研读课文4.同桌合作讨论文章使用了四个小标题有什么作用?它们是按什么顺序排列的 ( http: / / www.21cnjy.com / " \o "欢迎登陆21世纪教育网" \t "_blank )?能调换顺序吗 5.学生自主思考第二部分克隆鲫鱼出世前后采用了什么样的 ( http: / / www.21cnjy.com / " \o "欢迎登陆21世纪教育网" \t "_blank )说明顺序?这样安排有什么好处?写了很多实验,又没有按时间顺序安排材料,为什么?6.学生用简单流程图画出克隆羊“多莉”诞生的过程,并说说采用了什么样的 ( http: / / www.21cnjy.com / " \o "欢迎登陆21世纪教育网" \t "_blank )说明顺序?(播放克隆羊多莉的诞生flash动画演示过程)7.学生自主找出一些能体现本文语言准确严谨生动优美的词语或句子,并作些分析。四、拓展延伸,体悟精神8. 既然克隆技术对人类有那么多的积极意义,为什么作者还说“科技进步是一首悲喜交集的进行曲”呢?请你根据相关资料,并结合课文发表你的观点。(先独立思考,后分小组讨论,并推荐代表进行辩论)五、自我评价,畅谈感受9.自我反思:这节课的你学到了什么,学会了什么,有什么收获,还有什么疑问,能告诉我们吗?六、作业布置,巩固所学1.课后阅读有关克隆的文章或上网查询相关资料。2.想象作文训练:《假如我会克隆》。
教学资源(说明在教学中资源应用的思路、制作或搜集方法):《奇妙的克隆》这篇文章的专业性较强,涉及的克隆知识以及一些专业术语较深奥,学生学习有一定的难度,因此,课前教师先引导学生通过字典、词典自学生字新词。另外教师要将相关介绍克隆知识的网页告之学生,让他们针对感兴趣的问题,利用计算机网络的优势查找出相关资料,并进行资料处理。课堂上,学习第三部分介绍“克隆绵羊多利”的诞生过程时,利用多媒体播放“克隆羊多利诞生”的视频,帮助学生理清文章的说明顺序,掌握本文所运用的说明方法,体会说明文的条理性和科学性。
组织开展“克隆是福音还是恶兆”的辩论时,将事先从网络上收集到的重要克隆事件和有关言论,利用多媒体以图文并茂的形式展示给学生看,使他们对克隆技术的进展及由此涉及的道德问题有所了解、认识,以此激活学生思维的灵感,培养其探索科学奥秘的兴趣和辨证思考问题的能力,从而实现科学精神和人文关怀的统一。
评价方法或工具(说明在教学过程中将用到哪些评价工具,如何评价以及目的是什么):
项 目 评 价 说 明 学生学习学习方式在经验建构和探究式的学习过程中,参与学习活动的形式多样、恰当,如自主学习、同桌互助、小组讨论、创新质疑、争论答辩,充分体现了“学生为学习主体”的思想。学习状态课堂气氛和谐,师生关系融洽,学生学习欲望强烈,思维活跃,举手答题率80%以上;敢于提出问题,发表见解;师生、生生间能进行深层次的思考和交流。学习效果基本掌握课程标准所要求的知识和技能,同时增强了学习兴趣,有效训练了思维能力、创新能力,分析问题和解决实际问题方面形成了一些基本策略;通过课堂教学自我评价活动,反馈出不同层次学生都能学有所得,并体验到成功的愉悦。教师教学教材把握教材研究透彻,教学内容重点、难点把握准确;重视教学资源的开发,及与教材的合理整合;教学设计思路清晰,衔接自然,符合学生认知规律;教学目标体现课标精神,针对性强,便于操作。角色定位充分尊重和信任学生,积极关注不同层次的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思维与心智的发展情况,是学生学习的合作者、帮助者、激励者。教法运用善于创设学习情景,充分运用启发性等教学方法,体现以生为本的教学思想,教学信息传递方式多元,师生、生生互动模式多样,有利于学生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的培养。教师素养教学基本功扎实,教学语言准确、精练;板书规范工整、概括;课堂组织和协调经验丰富,能机智处理好偶发事件;具有创新精神,教学风格独特;多媒体技术辅助教学运用适时适度,操作娴熟。《奇妙的克隆》 教学案
课程分析:(本课的作用和学习本课的意义)《奇妙的克隆》是江苏教育出版社出版的八年级上册第六单元“高新科技”篇中的一篇介绍克隆知识的科普文章。作者是我国著名遗传学家谈家桢。本文介绍克隆知识非常有条理,语言准确、严谨、生动、贴近生活。文章分四个版块依次介绍了克隆的含义、克隆的实验、克隆的发展、克隆对人类的造福和对克隆的思考。学习本课有助于学生初步了解克隆、基因等高新科技的基本知识,进一步掌握一些说明方法和说明顺序,学习有条理地说明事物的技巧,以及培养在阅读过程中运用勾画圈点、生疑发问读书法和运用字典、词典和网络图书查阅资料的良好习惯。同时,能培养学生探索科学奥秘的兴趣和辨证思考问题的能力,激发其热爱科学、献身科学的激情和决心。
问题设计 问题: 1.课前大家一定收集到很多有关克隆的资料,谁愿意说说我们身边
哪些动、植物先天具有克隆的本领?2.根据课文内容自己概括回答什么是克隆?说说作者主要采用了哪些说明方法来阐述“什么是克隆”?3.请仔细阅读全文,把你在书上获得的有关克隆的知识划出来,试着用简洁的话告诉大家你从中了解了哪些有关克隆的知识。 4.文章使用了四个小标题有什么作用?它们是按什么顺序排列的 ( http: / / www.21cnjy.com / " \o "欢迎登陆21世纪教育网" \t "_blank )?能调换顺序吗 5.第二部分克隆鲫鱼出世前后采用了什么样的 ( http: / / www.21cnjy.com / " \o "欢迎登陆21世纪教育网" \t "_blank )说明顺序?这样安排有什么好处?文中写了很多实验,又没有按时间顺序安排材料,为什么?6.第三部分介绍克隆绵羊多利的诞生过程,用简单流程图画出克隆羊“多莉”的创造过程,并说说采用了什么样的 ( http: / / www.21cnjy.com / " \o "欢迎登陆21世纪教育网" \t "_blank )说明顺序?7.本文语言既准确严谨,又生动优美,试找出一些词语或句子作些分析,并从中体会科学家严谨求实、锲而不舍的 ( http: / / www.21cnjy.com / " \o "欢迎登陆21世纪教育网" \t "_blank )科学态度。8.既然克隆技术对人类有那么多的积极意义,为什么作者还说“科技进步是一首悲喜交集的进行曲”呢?请你根据相关资料,并结合课文发表你的观点。9.这节课的你学到了什么,学会了什么,有什么收获,还有什么疑问,请告诉老师。
教学构想及目标: 知识目标:1.学会阅读科普文章,了解有关克隆的科学知识。2.进一步了解有关说明文的知识,掌握有条理地说明事物的顺序和方法。能力目标:1.学习收集、筛选、概括、利用信息的方法,提高阅读科普文的能力。2.理清本文的说明顺序,探究作者的说明技巧,学会有条理地说明事理。3.揣摩文章准确、严谨、生动的语言,增强语言感悟力。情感目标:体会并学习科学家们严谨求实、锲而不舍的科学态度和求真创新的科学精神,树立正确的科学观,学会全面看待科学技术的发展,实现科学精神和人文关怀的统一。
教学重点: 1.理清课文的说明顺序,体会说明的条理性,掌握有关说明方法。2.指导学生学会收集、筛选、概括、利用信息,提高阅读科普文的能力。3.学习本文准确、严谨、生动的语言,增强语言感悟力。
教学难点: 1.理解文章介绍“克隆鲫鱼出世前后”说明顺序的妙处。2.辨证地看待“克隆”技术的发展。
教学方法: 1.情境教学法:创设情境,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激活学生思维。借助多媒体展示克隆图片、播放“克隆羊多利诞生”视频、链接克隆网站,调动学生多种咸官。 2.启发点拨法:以学生自学为主,教师适时点拨为辅,使学生通过独立思考、小组讨论、自由答辩等方式,解决阅读中的疑难问题,培养自主学习、合作探究的能力,并感受到合作的乐趣和成功的喜悦。3.竞赛激励法:在训练学生快速筛选信息和讨论克隆的意义时,可以充分依据初中生好强的心理,组织开展各种竞赛,以此激发他们的参与热情和学习兴趣。
所需设备: 多媒体设备(电脑、投影仪等)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展示克隆图片设置8个问题,引导学生自主思考、合作探究播放克隆羊多莉的诞生flash动画演示过程分小组开展辩论赛 1.自我展示课前收集到的有关克隆的资料,说说我们身边哪些动、植物先天具有克隆的本领?2.根据课文内容概括回答什么是克隆?说说作者主要采用了哪些说明方法来阐述“什么是克隆”的?3.仔细阅读全文,将有关克隆的知识划出来,试着用简洁的话告诉大家你从中了解了哪些有关克隆的知识。 4.合作讨论文章使用的四个小标题有什么作用?它们是按什么顺序排列的 ( http: / / www.21cnjy.com / " \o "欢迎登陆21世纪教育网" \t "_blank )?能调换顺序吗 5.思考第二部分介绍克隆鲫鱼出世前后作者采用了什么样的 ( http: / / www.21cnjy.com / " \o "欢迎登陆21世纪教育网" \t "_blank )说明顺序?这样安排有什么好处?文中写了很多实验,为什么没有按时间顺序安排材料?6.用简单流程图画出克隆羊“多莉”的创造过程,并说说采用了什么样的 ( http: / / www.21cnjy.com / " \o "欢迎登陆21世纪教育网" \t "_blank )说明顺序?7.本文语言既准确严谨,又生动优美,试找出一些词语或句子作些分析。8. 既然克隆技术对人类有那么多的积极意义,为什么作者还说“科技进步是一首悲喜交集的进行曲”呢?请你根据相关资料,结合课文发表你的观点。(先独立思考,后小组讨论,并推荐代表陈述)9.自我反思:这节课你学到了什么,学会了什么,有什么收获,还有什么疑问?能告诉我们吗? 展示预习效果既是顺利进行课程教学的基础,更是培养学生自学能力,激发学生自主学习的重要方法。进一步了解有关说明文的知识,掌握有条理地说明事物的顺序和方法。在通读课文的基础上,引导学生感知课文的基本内容,形成对课文整体的认识。同时,培养收集、筛选、概括、利用信息的能力。引导学生探讨文章的写作思路,探究作者说明的技巧,能帮助学生掌握说明事物的顺序,培养学生整体把握内容的能力,同时激活学生思维的灵感,激发学生的 ( http: / / www.21cnjy.com / " \o "欢迎登陆21世纪教育网" \t "_blank )学习兴趣。让学生在推敲语言文字的过程中,感受说明语言准确严密的特点,体会、学习科学家们严谨、求实、锲而不舍的 ( http: / / www.21cnjy.com / " \o "欢迎登陆21世纪教育网" \t "_blank )态度和精神,并提高语言感悟能力。新课标要求阅读科技作品,注意领会作品中所体现的科学精神和科学思想方法。设计这一环节,意在引导学生走出文章,走进生活,在思索中求证,在求证中领悟,一方面训练学生的 ( http: / / www.21cnjy.com / " \o "欢迎登陆21世纪教育网" \t "_blank )口语表达能力,另一方面培养其探索科学奥秘的兴趣和辨证思考问题的能力,从而实现科学精神和人文关怀的统一。反思是自我评价的一种有效方式。让学生谈学习收获及提出质疑,既有助于增强学生自我学习意识,提高自我指导的能力,又能及时反馈课堂效益,促进课堂教学质量的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