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通高中历史教科书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
第五单元 危机与救亡:
晚清时期的内忧外患与救亡图存
第16课 两次鸦片战争
中国近代史
旧民主主义革命时期
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
1840年
1919年
1949年
鸦片战争
五四运动
新中国成立
半封建半殖民地社会
中国近代史的起止时间和重要标志事件
认识两次鸦片战争对中国社会的影响,认识先进的中国人为挽救危局所做的努力及其局限。
课程标准与学习内容:
教学目录:
一、文明的冲突
二、战争的碰撞
三、因应的思考
四、延伸与思考......
一、文明的冲突
工业革命是欧洲庞大的殖民地结构在亚洲和非洲得以建立的主要原因……殖民地可以作为数量日益增多的制成品市场……还引起了对供给机器用的原料的需求。 ——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
1793年,英国马葛尔尼使团访华,其主要目的是来寻求两国通商。乾隆以“天朝物产丰盈,无所不有”、“不藉外夷货物以通有无”的理由拒绝了其要求。
材料一 如今我们国家同世界各国和睦相处,本国王认为正是谋求我们两大文明帝国友好往来的好时机。本国臣民曾经常常到贵国经商,无疑双方都能因此受益。 ——摘自《1793 乾隆英使觐见记》
材料二 尔国王表内恳请派一尔国之人住居天朝,照管尔国买卖。此则与天朝体制不合,断不可行。其实天朝德威无被,万国来王,种种贵重之物,梯航毕集,无所不有。然从不贵奇巧,并无更需尔国制办物件。——摘编自《清实录》等
1686年清政府设立广州十三行
1600年英国成立东印度公司
中国
英国
封建君主专制统治
资产阶级政治民主
农业文明自给自足
工业文明原料市场
闭关锁国
殖民扩张
传统“夷夏观”
现代“世界观”
中国顺差(出超)英国逆差(入超)
1818年 1820年 1827年 1831年
英国输华总值
中国输英总值
单位:千万元
二、战争的碰撞
1856年,“马神甫事件” 1856年,“亚罗号事件”
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
中国禁烟运动 “给了我们一个战争的机会……可以使我们终于乘战胜之余威,提出我们自己的条件,强迫中国接受。这种机会也许不会再来,是不可能轻易放过的。” ——《安得鲁· 韩德森致拉本特函》
1856年——1860年
1840年——1842年
此外,两次鸦片战争期间列强还与中国清政府签订了《虎门条约》《望厦条约》《黄埔条约》《瑷珲条约》等系列不平等条约......
两次鸦片战争时期《南京条约》《天津条约》《北京条约》签订时的场景:
项目
内容
影响和危害
割地
赔款
开埠
议定关税
割占香港岛
开放广厦福宁上五处
2100万银元
关税要与英国商定
破坏了中国的领土主权,开了割让土地的先例
开了勒索赔款的恶例,加重了人民负担,阶级矛盾尖锐
打开了中国东南沿海的门户,便利了资本主义倾销商品和掠夺原料
中国开始丧失关税自主权
《南京条约》的内容及影响:
概念: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注意:无论是从政治上还是从经济上,都不能认为半殖民地半封建为一半是殖民地一半是封建或政治上是半殖民地经济上是半封建。
《天津条约》
《北京条约》
时间
1858年
1860年
内容
(1)允许外国公使进驻北京,增开十处通商口岸;
(2)赔偿英法巨额白银;
(3)允许外国人到中国内地游历、经商和传教;
(4)外国军舰和商船可在长江各口岸通航。
(1)承认《天津条约》有效;(2)增开天津为商埠;
(3)割九龙司地方一区给英国;
(4)对英、法赔款各增至800万两白银。
在这些条约中,有三项规定对中国的危害最大,核定关税,治外法权和(片面)最惠国待遇,中国人同意这些条款部分是出于权宜之计,部分是由于不懂国际法,和国家主权概念,中国人爽快的接了。
——徐中约《中国近代史》
第二次鸦片战争是鸦片战争的继续和扩大
鸦片战争失败的根本理由是我们的落伍。我们的军器和军队是中古的军队,我们的政府是中古的政府,我们的人民,连士大夫阶级在内,是中古的人民。我们虽拼命抵抗终归失败,那是自然的,逃不脱的。从民族的历史看,鸦片战争的军事失败还不是民族致命伤。失败以后还不明了失败的理由力图改革,那才是民族的致命伤。 ——蒋廷黻《中国近代史》
三、因应的思考
林则徐:《四洲志》,“开眼看世界”;
魏 源:《海国图志》,“师夷长技以制夷”;
徐继畲:《瀛寰志略》,“正眼看世界的第一人”......
徐继畲(shē) (1795年12月4日-1873年3月30日)《纽约时报》称其为东方伽利略。历任广西、福建巡抚、闽浙总督、
总理衙门大臣。徐继畲是中国近代开眼看世界的伟大先驱之一,又是近代著名的地理学家,著有《瀛寰志略》等。
四、延伸与思考......
就一般而言,历史事件随着时光流逝而意义日减。鸦片战争则不然。它是中国历史的转折点……生活在这一尚未现代化区域中的人们,体会现实,探索问题,免不了联系到那次灾难性的战争。屈辱、仇恨、自卑、希望种种情绪交织,民族情感油然而生。 ——茅海建《天朝的崩溃:鸦片战争再研究》
自从条约签订以来,因我们对华通商的扩展有限而感到的许多失望,……届时我们当有权要求中英条约的修改。我们可以希望英、法、美交涉人员通力合作……都更能影响中国政府去力行对目前事情的改进。——1854年英国《克勒拉得伯爵致包令博士函》
在这些战争中所遭受到的耻辱性的失败,迫使中国人打开大门,结束他们对西方的屈尊态度,重新评价自己的传统文明。其结果是入侵和反入侵的连锁反应;它产生了一个新中国,产生了至今震撼着远东和全球的影响。”
——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
谢谢聆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