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散步》教学实践报告
(指导思想,设计方法等说明)
八年级的学生对语言文字有一定的感悟、理解能力,富于想象,喜欢朗读语言优美的文章。第五单元的学习要求是要在整体感悟课文内容的基础上,注意语言的积累和运用,并学习朗读和圈点勾画。所以,教学这篇《散步》,要在学生学习前面课文所掌握的方法的基础上,在老师的启发指导下,学生的合作探究过程中,学生运用所学方法,继续巩固单元要求。引导学生在学习时,抓住关键语句精读课文,深入思索,反复咀嚼,领悟课文深长的意味,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培养尊老爱幼的思想感情。所以教学这篇《散步》,要在学生学习前面课文所掌握的方法的基础上,在老师的启发指导下,学生的合作探究过程中,学生运用所学方法,继续巩固单元要求。通过学习本课,可以让学生体会到文章中所体现出来的人性美,进一步理解中华民族尊老爱幼的传统美德。教学中采用了设置情境、问题设计、自主学习、分组讨论的方法,学生对本课的学习应该有浓厚的兴趣。
在教学设计中,根据课程需要,设定了6个针对性的问题,让学生在幻灯片以及相关网页上,查找、搜集、整合相关资料,形成结果。
课堂上进行小组交流、班级汇报分享成果;利用学生对问题的讨论结果,进行课文学习,以问促思。从而培养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在解决6个问题的基础上,教师拓展了问题,进行拓展训练,培养动手能力,强化情感目标。
一、实践过程
(一)情境设置,导入课题
1、播放《给妈妈洗脚》视频,疲惫的妈妈不辞辛苦地为母亲洗脚,稚气的儿子也端来了一盆水,泼泼洒洒蹒跚走来,一声“妈妈洗脚”感动了多少敏感的心。生活的细节,一次又一次为我们演绎着深沉的爱。一次极平常的散步,也能让人体会温馨的亲情。现在就让我们随着作家莫怀戚,一同走向南方初春的田野,去感受一家祖孙三代相亲相爱、和和美美……说说观后感悟,引入课题。
2介绍作者及作品特点。(提供幻网站名,上网浏览)
(二)解决重点、合作探究
出示问题,分组合作,信息收集,汇报分享:(提供幻灯片及网站名)
1、本文记叙了一件什么事?(播放《散步》朗读视频)
2、读了这篇文章后,你认为这是一个____________的家?
3、 请你找出你认为写得最恰当、最生动形象的给人以强烈美感、给人以有力感染,给人以最自然的思想教育的内容,以及文章自身语言、结构特色等方面的内容,采用句式:“我喜欢的是......因为它美在(写出了)......”谈谈你喜欢的理由。
4、文章最后说“我背上的同她背上的加起来,就是整个世界。”这是不是也太夸张了呢?为什么把背母亲、背儿子写得那么郑重其事?
5、假如你就是文中的母亲。一天与一位老朋友拉起家常,你会怎么向她讲诉儿子带你出去散步的事呢?(写感受)(通过博客留言,学生们写感受,师生共同来体会。)
6、我的感悟:①在你的家里,谁的担子最重?为什么?
②作为年幼的一代,你又该怎么做呢?(说感悟)
让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选定问题(组内也做好问题选定的统筹),在学习网站上查找资料,进行小组交流(由组长负责主持、记录员记录、汇报员做好总结汇报准备)。然后再由汇报员在班级里汇报,进行资料共同分享。
三、在问题汇报基础上展开学习
(一)、在解决问题1的基础上,教师提出相应问题:你觉得这是一个怎样的家呢,请你用一个词语来形容这个家。
(二)在问题2的基础上,这篇文章充满了人性的美,其实他还美在他质朴而优美的语言,短小而精干的结构,请找出你认为美的地方回答,并说明理由。
(三)、在回答问题3的基础上,可以顺势也可以由教师直接提出“我背上的同她背上的加起来,就是整个世界。”这是不是也太夸张了呢?为什么把背母亲、背儿子写得那么郑重其事?
(四)在学生回答问题5、6的基础上,感受文章中体现的尊老爱幼的美德,也结合自身来谈谈体会,真正理解文章所体现的人性美。
四、小结,拓展学习成果
上网搜索有关“孝心”的美文,共同欣赏,要求说出推荐理由。可从内容、思想、语言、手法等角度。
二、收获与体会
1、本节课以计算机及网络为核心的信息技术,作为教学环境的创设工具和促进学生学习的认知工具,应用到各学科教学过程中。将各种教学资源、各个教学要素和教学环节,经过组合、重构,相互融合,优化教学过程,提高教学质量。
2、本节课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针对性,生动直观的教学资源使得学生对教学内容的理解和掌握都提升了一个高度。
3、这样的整合课不仅训练了学生的语文学习的能力,还训练了学生对于信息技术的掌握能力,也能充分体现学生是学习的主体的地位。
4、对教师来说通过这样的课,也能从中学到不少的知识,教学能力也能得到提升。对于任何提高自身学科的课堂质量,创建有效课堂,也是一个很好的途径。
三、问题与建议
1、对课文内容的把握,一部分理解能力弱的学生还,是教学时间受到制约。
2、在资料的搜索过程中,还存在部分学生方法掌握不到位。
3、在反馈感受的过程中,有的学生没有申请博客,所以无法反馈,需要教师调用学生电脑,浪费了时间,因此课前的指导要到位。
4、教师对学生电脑的掌控要及时,跟踪要到位,防止极少部分学生利用网络干别的事。语文 市骨干教师竞赛作品(教学案+课件+设计方案+教学实践报告):端午日 《 端午日 》教学实践报告.doc 《 端午日 》教学案.doc 《 端午日 》设计方案.doc 端午日.ppt《散 步》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1.整体感知课文内容,理解文章的人性美。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品味文章生机蓬勃的意境美。 。
3、学习尊老爱幼的传统美德。
二、重点、难点:
1、重点:(1)整体感知课文内容,理解文章的人性美。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揣摩文章的语言美。
2、难点:理解文章的人性美、品味文章的意境美。
三、教学手段:多媒体
四、教学时间:一课时
五、教学过程:
(一)导入:(播放《给妈妈洗脚》视频)疲惫的妈妈不辞辛苦地为母亲洗脚,稚气的儿子也端来了一盆水,泼泼洒洒蹒跚走来,一声“妈妈洗脚”感动了多少敏感的心。生活的细节,一次又一次为我们演绎着深沉的爱。一次极平常的散步,也能让人体会温馨的亲情。现在就让我们随着作家莫怀戚,一同走向南方初春的田野,去感受一家祖孙三代相亲相爱、和和美美……
(二)听读课文,思考以下问题(播放《散步》朗读视频)
1、本文记叙了一件什么事?
我们一家四人在春天的田野里散步。
2、感知课文:读了这篇文章后,你认为这是一个____________的家。(和美)
(三) 品读课文,发现美
1、找出课文中自己认为写得最恰当、最生动形象的给人以强烈美感、给人以有力感染,给人以最自然的思想教育的内容,以及文章自身语言、结构特色等方面的内容。(采用句式:“我喜欢的是......因为它美在(写出了)......”谈谈你喜欢的理由。
2、示范:我喜欢的是“她现在很听我的话,就像我小时候很听她的话一样。”因为它写出了母子间几十年来互相尊重,相处和谐的关系,充满骨肉之间的浓重亲情。
3、教师总结:这篇课文,无论本身的语言魅力还是从语言中折射出的人与人之间的亲情美以及写景的美,都会让人觉得美不胜收。
4、提问环节:文章最后说“我背上的同她背上的加起来,就是整个世界。”这是不是也太夸张了呢?为什么把背母亲、背儿子写得那么郑重其事?
——“我”背的是母亲,妻子背的是儿子。母亲给我们以生命,而儿子又是这生命的延续。这血脉相连的三代人紧紧连接在一起,构成了生命的整体。如今,我们把母亲和儿子背在背上前行,正是背负着完整的生命世界,因而油然产生了一种深沉、庄严的感觉,这正是家庭生活中、人类社会中承前启后的一代中年人特有的心理感受。
5、小结:看来,作者选择初春有生命力的季节去散步,可见文中的景物描写也不单是为写景而写景,也包含我对母亲的爱,对母亲的一片孝心
(四)课外延伸
1、趣味说话 假如你就是文中的母亲。一天与一位老朋友拉起家常,你会怎么向她讲诉儿子带你出去散步的事呢?请你学学老人的口气说出老人当时的真切感受。
2、我的感悟:①在你的家里,谁的担子最重?为什么?
②作为年幼的一代,你又该怎么做呢?
(五)美文共赏,上网搜索有关“孝心”的美文,共同欣赏,要求说出推荐理由。可从内容、思想、语言、手法等角度。
(六)教师心语:亲情不单靠今天课堂上片刻的时间来体会,它更需要我们用一生的光阴来感悟。亲情不单是父母无条件的付出,它更应该是儿女们无言的回报。让我们的家永远洋溢着亲情,让我们的家永远充满爱!
板书:
散步
母亲 走大路(承上)
分歧——我 妻子 责任重大(使命感)
儿子 走小路(启下)(共6张PPT)
听读课文,思考以下问题
一、熟悉课文
二、感知课文
读了这篇文章后,你认为这是一个_______的家。
本文记叙了一件什么事?
品读课文,发现美
找出课文中自己认为写得最恰当、最生动形象的语句,给人以强烈美感、给人以有力感染,给人以最自然的思想教育的内容,用句式:“我喜欢的是____因为它美在(写出了)_________”说话
(提示:可以从景美、情美、语言美等角度来欣赏)
英国哲学家培根说:
“哺育子女是动物也有的本能,赡养父母才是人类的文化之举,这个,全世界数中国人做得最好。”
趣味写话
假如你就是文中的母亲。一天与一位老朋友拉起家常,你会怎么向她讲诉儿子带你出去散步的事呢?请你学学老人的口气写出老人当时的真切感受。
教师心语
亲情不单靠今天课堂上片刻的时间来
体会,它更需要我们用一生的光阴来感悟。
亲情不单是父母无条件的付出,它更应该
是儿女们无言的回报。让我们的家永远洋
溢着亲情,让我们的家永远充满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