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年级下册数学教案-6.1 圆的认识苏教版

文档属性

名称 五年级下册数学教案-6.1 圆的认识苏教版
格式 doc
文件大小 29.5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苏教版
科目 数学
更新时间 2020-11-24 12:32:58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认识圆》教案
教学目标:
1.使学生在观察、操作、画圆等活动中感受并发现圆的有关特征,知道什么是圆的圆心、半径和直径;能借助工具画圆,能用圆规画指定大小的圆;能应用圆的知识解释一些日常生活现象。
2.使学生在活动中进一步积累认识图形的学习经验,增强空间观念,发展数学思考。
3.使学生进一步体验图形与生活的联系,感受平面图形的学习价值,提高学习的兴趣和学好数学的信心。
教学重点:?
1.知道圆各部分的名称与关系。
2.学会画圆。
教学难点:画出规定条件的圆
学具准备:直尺、圆规、圆形纸片、正方形、圆形、椭圆形硬纸板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景,激发兴趣。
1.师:同学们,有谁会骑自行车吗?自行车的轱辘是什么形状的?如果做成方的、椭圆形的可以吗?
学具:(正方形、圆形、椭圆形硬纸板)
学生实验:正方形、圆形、椭圆形硬纸板向前滚动,谈感受。
师:车轱辘为什么做成圆形好呢?
看来这小小的圆中还存在很多奥妙呢!下面我们就走进圆的世界。
2.学生举例说出生活中哪些物体的面是圆形的。
3.艺术欣赏:师用课件出示课本第97页美丽的图片。
4.教师在黑板上画圆。
5.板书课题:圆的认识。
二、动手画圆,形成表象。
1.请学生亲自动手画圆。(引导他们先想一想,再用手头的工具画圆)
2.引导学生交流所画的圆,并让学生说说是怎样画的。
3.比较:圆和以前学过的平面图形有什么不同?
4.总结归纳:圆是由曲线围成的图形。
三、发展思维,建立模型:
(一)自主探究例2:认识圆心、半径、直径。
(1)介绍圆规。
(2)引导学生尝试画一个圆(要求:边画边想,用圆规画圆一般分哪几个步骤?需要注意些什么?)
(3)组织交流画圆时的经验及教训,形成共识。(师适时板书:两脚叉开――固定针尖――旋转成圆)
(4)画圆比赛:让学生将圆规两脚的距离统一定为3厘米,按步骤再画一个圆,在小组内比一比谁画得好。
(5)认识圆心:刚刚我们用圆规画圆时针尖固定的那个点是圆心,通常用字母O表示。
(6)理解半径、直径的概念:(用课件演示)
? 通过圆心并且两端都在圆上的线段叫做圆的直径(d)(认识圆上、圆内、圆外),连接圆心和圆上任意一点的线段叫做圆的半径(r)。
(7)完成“练一练”第1题。
(8)让学生在画出的圆上标出圆心,画出半径、直径并用字母表示。(说出它的半径是多少厘米)
(二)合作探究例3:理解半径、直径的特点,半径与直径的关系。
?1.小组合作探究:让学生把刚刚画好的半径为3厘米的圆剪下来,再画一画、比一比、折一折,并在小组内讨论:
(1)在同一个圆里可以画多少条半径,多少条直径?
(2)在同一个圆里,半径的长度都相等吗?直径呢?
(3)同一个圆的直径和半径有什么关系?
(4)圆是轴对称图形吗?它有几条对称轴?
?2.小组反馈,师归纳总结:①可以画无数条;②同圆中所有的半径都相等,所有的直径都相等;③d=2r??? r =1/2×d;④圆是轴对称图形,它有无数条对称轴。
3.及时练习:做“练一练”第2题(反馈时可引导学生总结出:圆心决定圆的位置,半径决定圆的大小。)
??四、总结质疑:
师问:这节课你有哪些收获?对自己本节课的表现怎样评价?你还有什么疑问吗?
师:其实生活中的很多现象都像圆一样蕴含着丰富的数学规律,需要我们在不断的探索中来认识它,理解它,并运用它。老师相信你们在今后的学习中,经过自己的实践,一定会探索出大自然中的更多奥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