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 市骨干教师竞赛作品(教学案+课件+设计方案):苏教版七年级上册1《济南的冬天》(3份)

文档属性

名称 语文 市骨干教师竞赛作品(教学案+课件+设计方案):苏教版七年级上册1《济南的冬天》(3份)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2.5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苏教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11-10-29 22:16:29

文档简介

附件2
全国中小学教师教育技术能力建设计划应用成果评比与展示活动优秀教学设计方案
教学目标分析(结合课程标准说明本节课学习完成后所要达到的具体目标):《济南的冬天》是现代著名作家老舍在1931年初写的,这是一篇景美,情美,语言美的写景抒情散文。该单元要求学生在反复朗读的基础上,领略自然景物的美,领会蕴含在字里行间的感情,理解词语在上下文中的含义和作用,揣摩精彩的词语、句子和段落,还要练习精读的技能,并作适当的摘录。因此,要通过这节课的教授,达到这些目标。文章选取了一个个独特的角度,描绘了济南冬天特有的魅力。作者在描写景物时,语言准确生动,充满了对济南的热爱之情。从本单元教材编排的意图来看,学习本课,一方面有利于学生进一步掌握在《春》中所学到的比喻,拟人的修辞,另一方面是让学生学习文中“情景交融”的写法。1.知识与技能:(1)通过反复美读,提高学生欣赏品评美文的能力。(2)引导学生理清文章的思路,了解济南冬天的特点。(3)体会本文运用比喻,拟人手法的表达效果,学习寓情于景的写作方法。2.过程与方法:自主,合作,探究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感受济南冬天的美,培养学生热爱生活,热爱大自然的思想感情。
学习者特征分析(结合实际情况,从学生的学习习惯、心理特征、知识结构等方面进行描述):据新《大纲》在《教学中要重视的问题》里指出:“教学过程应突出学生的实践活动,指导学生主动地获取知识,科学地训练,全面提高语文能力。”我根据本课目标和内容,从学生已掌握的知识基础、发展水平出发,应用各种教学手段调动学生的主动性,以激发兴趣法、问题导引法、指导归纳法进行教学,使他们在教师的主导下围绕中心议题发表各自的意见,相互交流,相互启发,相互争议,激发他们主动去获取知识,培养健康情感。 首先激发学生学习本文的兴趣,然后引导学生美读散文,在读的过程中思考提出的疑问,最后在教师适当的点拨、归纳、小结中赏析课文,理解本文中作者的感情。在教学中,我采用了电教平台、录音等电教手段来丰富教学手段,扩大了教学容量;这样既吸引学生注意,激发学习热情,又通过直接感知,促进知识的理解和巩固,符合教育学中的自觉性、直观性原则。 《教学中要重视的问题》指出:“语文教学中,……要重视积累、感悟、熏陶和培养语感”,本文是文质兼美的写景散文,适于朗读,所以在文章的讲析中引入了诵读法教学,让学生在反复诵读中领悟文章描景绘物的美。
教学过程(按照教学步骤和相应的活动序列进行描述,要注意说明各教学活动中所需的具体资源及环境):一、新课引入:大自然多姿多彩,画家用线条色彩描绘,音乐家用音符节奏表现,而文学家却用优美的文字来表达。古诗有:“春游芳草地,夏赏绿荷池,秋饮黄花酒,冬吟白雪诗。”冬天,在北方人们的眼中一向是寒风凛冽,冰封雪冻,然而在一代艺术大师老舍先生的笔下,济南的冬天却被描绘得那么美丽多情,温馨可人,富有诗情画意。那么济南的冬天究竟美在哪里 请大家赶快走进《济南的冬天》跟随老舍先生去切身感受一下吧!二、授课过程:(一)交流展示预习成果(二)讨论探究以下问题:1.济南冬天的总的特点是什么?2.课文写了济南冬天的哪些景物 3.第3小节和第5小节写景顺序有什么不同之处 4.第3小节和第5小节在抒发感情和修辞运用方面有什么相同之处 5.想一想,为什么作者能描绘出这么精彩的画面,为什么语言能如此优美 体会在写法上与学过的课文《春》有什么相同之处 6.文中渗透作者对济南的冬天什么样的感情 7.标题可否换为“冬天的济南” (三)赏析优美语句(四)布置作业
教学资源(说明在教学中资源应用的思路、制作或搜集方法):多媒体课件
评价方法或工具(说明在教学过程中将用到哪些评价工具,如何评价以及目的是什么):1、组员自评2、小组互评3、教师评价(共24张PPT)
作者简介
学以致用
思考赏析
朗读思考
作业布置
美景欣赏
1、用文中词概括济南冬天总的特点。
2、这个特点是通过哪两种景物来体现?
听朗读,整体感知
返回
试一试
你能给每幅冬景图命名吗?
阳光朗照图
返回
山腰害羞露粉色
山上看护妇矮松
山尖蓝天镶银边
山坡穿水纹花衣
讨论探究
1.第3小节和第5小节写景顺序有什么不同之处
2.第3小节和第5小节在抒发感情和修辞运用方面有什么相同之处
3.想一想,为什么作者能描绘出这么精彩的画面,为什么语言能如此优美 体会在写法上与学过的课文《春》有什么相同之处
4.文中渗透作者对济南的冬天什么样的感情
5.标题可否换为“冬天的济南”
讨论明确
1、写山景:自上而下的顺序,山上、山尖、山坡、山腰……
  写水色:自下而上的顺序,水面上、空中、半空中。
2、都是对冬天的喜爱、赞美的感情;都运用比喻、拟人的修辞。
3、写好文章,必须仔细观察,认真思考,经过内心感受揣摩才能成文。这两篇文章作者都写出了自己的真切感受,甚至被外界景色感动了,而写出了真情,那些比喻、拟人才那么活灵活现,富有灵性,才能达到神似。
4、作者绘山景,描水色,寓情于景,既表现济南冬天之美,又寄寓对祖国山河真挚的爱。
5、不可以。因为“济南的冬天”表明所写的是济南这一特定地域的冬天;“冬天的济南”目的在于赞美“冬天”这个特定时令的济南。
美点赏析
你喜欢文中哪些句子?说说你为什么喜欢它们。
返回
作者简介
   老舍(1899-1966),现代著名作家,人民艺术家。原名舒庆春,字舍予,代表小说有《骆驼祥子》、《四世同堂》,话剧《茶馆》《龙须沟》等,他的作品收集在《老舍文集》中。本文约写于1930—1931年间,是作者在济南齐鲁大学任教时写的。
返回
学以致用
1、参照所学的写作方法,将句子换种表达方式,使其更生动形象
群山把小山村围在中间
山伸出长长、弯弯的手臂,将村庄温柔地拥在怀中
学以致用
2、参考第3段的写法,写一段描写校园秋景的片段
要求:字数150字左右
抓住景物特点,运用修辞手法 1-2种(1-2种)
返回
作业布置
请你仔细观察你家乡冬天的景物,倾注你对家乡无限热爱之情,借鉴课文中的某些写法,将最有特点的景物写出来,自拟题目,字数不限。
返回
返回《济南的冬天》 教学案
课程分析:(本课的作用和学习本课的意义)1、背景说明:《济南的冬天》是现代著名作家老舍在1931年初写的,这是一篇景美,情美,语言美的写景抒情散文。该单元要求学生在反复朗读的基础上,领略自然景物的美,领会蕴含在字里行间的感情,理解词语在上下文中的含义和作用,揣摩精彩的词语、句子和段落,还要练习精读的技能,并作适当的摘录。因此,要通过这节课的教授,达到这些目标。2、课题的意义:文章选取了一个个独特的角度,描绘了济南冬天特有的魅力。作者在描写景物时,语言准确生动,充满了对济南的热爱之情。从本单元教材编排的意图来看,学习本课,一方面有利于学生进一步掌握在《春》中所学到的比喻,拟人的修辞,另一方面是让学生学习文中“情景交融”的写法。3、课题介绍:《济南的冬天》是七年级语文上册第四单元中的第三篇课文。
问题设计 1.济南冬天的总的特点是什么?2.课文写了济南冬天的哪些景物 3.第3小节和第5小节写景顺序有什么不同之处 4.第3小节和第5小节在抒发感情和修辞运用方面有什么相同之处 5.想一想,为什么作者能描绘出这么精彩的画面,为什么语言能如此优美 体会在写法上与学过的课文《春》有什么相同之处 6.文中渗透作者对济南的冬天什么样的感情 7.标题可否换为“冬天的济南”
教学构想:1、 根据课文特点和学生实际情况,以激发兴趣法、问题导引法、指导归纳法进行教学。 据新《大纲》在《教学中要重视的问题》里指出:“教学过程应突出学生的实践活动,指导学生主动地获取知识,科学地训练,全面提高语文能力。”我根据本课目标和内容,从学生已掌握的知识基础、发展水平出发,应用各种教学手段调动学生的主动性,以激发兴趣法、问题导引法、指导归纳法进行教学,使他们在教师的主导下围绕中心议题发表各自的意见,相互交流,相互启发,相互争议,激发他们主动去获取知识,培养健康情感。 首先激发学生学习本文的兴趣,然后引导学生美读散文,在读的过程中思考提出的疑问,最后在教师适当的点拨、归纳、小结中赏析课文,理解本文中作者的感情。 2、 采用电教平台、录音等电教手段,扩大教学容量。 在教学中,我采用了电教平台、录音等电教手段来丰富教学手段,扩大了教学容量;这样既吸引学生注意,激发学习热情,又通过直接感知,促进知识的理解和巩固,符合教育学中的自觉性、直观性原则。 3、 本文文质兼美,适于朗读,教学中引入诵读法。 《教学中要重视的问题》指出:“语文教学中,……要重视积累、感悟、熏陶和培养语感”,本文是文质兼美的写景散文,适于朗读,所以在文章的讲析中引入了诵读法教学,让学生在反复诵读中领悟文章描景绘物的美。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1)通过反复美读,提高学生欣赏品评美文的能力。(2)引导学生理清文章的思路,了解济南冬天的特点。(3)体会本文运用比喻,拟人手法的表达效果,学习寓情于景的写作方法。2.过程与方法:自主,合作,探究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感受济南冬天的美,培养学生热爱生活,热爱大自然的思想感情。
教学重点: 品味优美的语言,体会本文运用比喻,拟人手法的表达效果。
教学难点: 学习寓情于景的写法。
教学方法: 激发兴趣法、问题导引法、指导归纳法
所需设备: 电脑多媒体辅助设备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新课引入:大自然多姿多彩,画家用线条色彩描绘,音乐家用音符节奏表现,而文学家却用优美的文字来表达。古诗有:“春游芳草地,夏赏绿荷池,秋饮黄花酒,冬吟白雪诗。”冬天,在北方人们的眼中一向是寒风凛冽,冰封雪冻,然而在一代艺术大师老舍先生的笔下,济南的冬天却被描绘得那么美丽多情,温馨可人,富有诗情画意。那么济南的冬天究竟美在哪里 请大家赶快走进《济南的冬天》跟随老舍先生去切身感受一下吧! 学生根据个人积累想象冬天的景象,尽快走进冬天的世界。 用优美的语言创设一种审美的阅读情境,唤起学生的美感情绪,使学生获得美感体验,立时把学生引入学习本文的情境中。
授课过程:(一)交流展示预习成果(二)讨论探究以下问题:1.济南冬天的总的特点是什么?2.课文写了济南冬天的哪些景物 3.第3小节和第5小节写景顺序有什么不同之处 4.第3小节和第5小节在抒发感情和修辞运用方面有什么相同之处 5.想一想,为什么作者能描绘出这么精彩的画面,为什么语言能如此优美 体会在写法上与学过的课文《春》有什么相同之处 6.文中渗透作者对济南的冬天什么样的感情 7.标题可否换为“冬天的济南” (三)赏析优美语句(四)布置作业 学生思考、合作、探究1、济南冬天总的特点是无风、响晴、温暖的宝地。2、写阳光朗照下的山 勾画出一幅淡雅的水墨画 写薄雪覆盖下的山 再写城外的远山, 最后写冬天的水色——写水藻之绿,衬托水的清澈、透明。3、写山景:自上而下的顺序,山上、山尖、山坡、山腰……  写水色:自下而上的顺序,水面上、空中、半空中。4、都是对冬天的喜爱、赞美的感情;都运用比喻、拟人的修辞。5、写好文章,必须仔细观察,认真思考,经过内心感受揣摩才能成文。这两篇文章作者都写出了自己的真切感受,甚至被外界景色感动了,而写出了真情,那些比喻、拟人才那么活灵活现,富有灵性,才能达到神似。6、作者绘山景,描水色,寓情于景,既表现济南冬天之美,又寄寓对祖国山河真挚的爱7、不可以。因为“济南的冬天”表明所写的是济南这一特定地域的冬天;“冬天的济南”目的在于赞美“冬天”这个特定时令的济南。 在学习过程中先调动学生参与课堂学习的积极性,然后根据一系列紧扣教学的问题,使学生自主地思考、分析、讨论,从而解决问题,并在课文赏析后完成课后问题进行巩固。使学生从感知到理解,从感性到理性,从学会到到会学,学生既学到了知识,又提高了能力。
课堂小结:文章先与北平、伦敦、热带作对比,突出济南天气“温晴”的总特点;然后具体描绘济南的冬天特有的景致,写山景写了阳光朗照下的山、薄雪覆盖下的山、城外的远山,又绘水色,处处渗透对济南冬天的喜爱。 学生在学习的基础上进一步总结 让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享受审美乐趣。
课外延伸:假如你是一位导游,冬季带领游客来济南,追随老舍的足迹,请你设计一下导游词。 此题是让学生用第一人称的方式,以“济南的冬天”一文为参照,介绍冬季的美景、设计行程。  应先介绍济南的历史、地理位置、气候特点以及与其有联系的几位名人(李清照、辛弃疾等)。游览千佛山——大明湖、趵突泉,介绍冬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