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 市骨干教师竞赛作品(教学案+课件+设计方案+教学实践报告):苏教版七年级上册23《七颗钻石》(4份)

文档属性

名称 语文 市骨干教师竞赛作品(教学案+课件+设计方案+教学实践报告):苏教版七年级上册23《七颗钻石》(4份)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017.6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苏教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11-10-29 22:16:29

文档简介

《七颗钻石》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整体感知课文内容,了解童话作品想象的特点。
2、能力目标:培养学生阅读理解分析概括及联想、想象的能力
3、情感目标:理解爱心的神奇并传递爱心。
二、重点、难点:
1、重点:(1)感悟爱的神奇力量。
(2)运用丰富的想象写作。
2、难点:运用丰富的想象构思课文情节
三、教学手段:多媒体
四、教学时间:一课时
五、教学过程:
(一)导入:(播放各个著名童话的图片让学生说说那是哪篇童话上的内容)我们都喜爱这些陪伴我们长大的童话。那你能说说它们的共同特点是什么,对我们有什么意义?(学生思考回答后投影呈现加深映象)……那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篇托尔斯泰写的童话故事《七颗钻石》,看看他要跟我们说些什么。
(二)检查预习
1、作者介绍(学生交流展示)
2、生字词检查学生(学生上黑板大家共同评价)
(三)听读课文,思考以下问题(播放《七颗钻石》朗读视频)
1、本文记叙了一件什么事?
2、读了这篇文章后,思考本文表达的中心是什么
(四) 品读课文,感受爱心
1、小姑娘的爱心行动有哪几次表现?她的水罐神奇在哪里?
2、 文中的水罐有什么特点?表现在哪里?
神奇;会变;出水—没洒—变银—变金—七颗钻石)
水罐的神奇之处在于自己会变:(变了五次)
⑴出水。 女孩→母亲 (孝心)
⑵没洒。 女孩→小狗(善心)
⑶由木的变成了银的。 母亲→女孩(母爱)
⑷由银的变成了金的。 女孩→陌生人(爱心)
⑸变出了七颗大钻石和一股巨大的水流,那七颗钻石又升到天上变成了七颗星星,变成了大熊星座。 (爱心普照人间)
3、每次变化的原因是什么
在回答第二个大问题时就是老师引导学生分析鉴赏课文的过程。
(1) 孝心感上帝、清水满罐:(教学方法:引导学生体验、感受)(在学生了解故事背景的情况下)我们在赏析小姑娘找水的时候,可以用换位思考的方法去引导学生联想一下:小姑娘 “累得倒在草地上睡着了。”,让学生自己回顾体验、感受一下小姑娘找水的艰难。从而引出了水罐从无水到有水的原因是小姑娘不怕艰难找水救母的孝心感动了上帝。(老师在这时点出这种事情在现实生活中是不可能发生的,这是应用了想象的写作手法。)
(2) 强忍干渴、急送救命水:(教学方法:引导学生概括、体会):请同学们用“四字词语”来描绘小姑娘口渴难耐的状态。小姑娘获得了水后产生了那些心理活动和外在表现?引导学生体会小姑娘此时此刻的心理感受:“这些水给妈妈还不够呢,就赶紧抱着水罐跑回家去。她匆匆忙忙┉…”继续引导学生对文章中的词语进行赏析(请问同学们书中用了那些词语描绘了小姑娘得水后的心情和举动的?):“喜出望外、真想喝个够、赶紧、匆匆忙忙”来展现小姑娘找到水时的欣喜、口渴的程度、感受、和此时首先想到母亲的她那伟大的孝心!学生回答后,老师进行总结。孝心,这是人类最美好的感情之一。也是我们亲情关系中最美好的情感之一。小姑娘把这珍贵的生命之水留给了自己的母亲。可见她是多么的有孝心啊!
(3) 半路救狗、“木罐”变“银罐”:(老师引导进行情感教育:爱生命、给同情)在她匆匆忙忙的途中被一只因干渴而躺在地上的小狗绊倒在地。而小狗获得了小姑娘的滴水之恩,而获救了。(老师点出:水罐又一次发生了神奇的变化。“水罐从木的变成了银的”紧接着老师追问,是木罐价值大还是木罐价值大?这给你什么启示?)学生回答,老师做总结:显而易见,水罐的价值远比木的价值大。小姑娘自己口渴难耐却滴水未进,把水带回家给生病的母亲。而在路上又遇到因干渴而奄奄一息的躺在地上的小狗并被它绊倒在地,她不但没有埋怨它,反而以滴水之恩救了它的命。因为她对弱小生命的同情,超过了对自己生命的关怀。可见小姑娘她那宽厚博大的同情心是多么的崇高和伟大呀!
(4) 母亲舍己救孩子、“银罐”变“金罐”:(教学方法:感受情境)当小姑娘把水罐带回家时,母亲对小姑娘说:“我反正就要死了,还是你自己喝吧。”(老师提问:请问当时母亲说这句话时是怎样的心情?)学生回答,老师总结:母爱的伟大之处,就在于当面临生命抉择时,把获生的机会留给了自己的孩子。(老师又问:这时水罐又发生了怎样神奇的变化?)学生回答:水罐又从银的变成了金的。老师追问:“这又给你什么启示呢?”学生回答,老师总结:母亲,她第一次给“自己”的生命是以巨大的阵痛和艰辛带来的,而这次却是以自己的生命为代价,把生命的机会留给了自己的孩子,可以说,这位母亲给了孩子第二次生命,这爱的境界是更无私、更崇高啊。这是爱的价值在升华呀!
(5) 舍己救人、“金罐”跳“钻石”:(教学方法:讨论法)就在母子两推来让去之时,来了一个过路人。小姑娘又把生命之水让给了过路人,这时水罐里又发生了奇怪的现象:“突然从水罐里跳出了七颗很大的钻石……”(老师问:小姑娘把生命之水给了素不相识的过路人这体现了小姑娘怎样的爱?)学生回答 老师做总结:小姑娘的这种举动表现了小姑娘的爱早已超越了亲情,这种无私的爱已经达到了爱的最高境界!
讨论题:“请问同学们:水罐是在什么情况下发生改变的?水罐从木的变成银的,从银的变成金的,再从金的水罐里跳出七颗钻石、水流……水罐的价值越来越大这给大家什么启示?”四人小组讨论
老师总结;“爱可以创造奇迹,爱的境界越高,爱的价值越大!”
4、引导学生思考:引导学生思考:大熊星座真的是这样来的吗?作者为何要这样想?表达了作者怎样的美好愿望?
学生讨论总结:这篇童话告诉我们:爱心要广博,要象大熊星座一样,普照四方。
学生齐读课文最后一段
(五)融入童话 激发想象
列夫.托尔斯泰利用想象的翅膀,带给我们一个美丽而感人的爱心故事,我们不得不惊叹作家奇妙的想象本领,其实,我们大家的想象也是很丰富的,接下来,让我们也来腾飞我们的想象。第二段说“小姑娘累得倒在地上睡着了”。如果小姑娘这时候做了一个梦,她会做一个什么样的梦呢?发挥你的想象说说梦中的情景。(发挥你的想象用一百字左右描绘一下她梦中的情景。(要求:语言生动想象丰富合理)
例如: ㈠:小女孩梦见一个神仙走到她面前。因为这个神仙被她以前做的那些好事所感动,所以对小女孩说可以答应她两个要求。于是,小女孩说,现在正有一场大灾难,请让所有的人都能喝上水,而且让所有的人都能健康地活下去。这位神仙对小女孩说:“我可以满足你的要求。”然后就走了,而小姑娘也醒了。 (理解了这篇童话的深意。)
㈡:梦仙子把小姑娘带到一个非常美丽的地方。这个地方有花有鸟,有树有草,有奔腾的小河,小姑娘突然想起了还在病床上的妈妈。小姑娘想,我的小水罐呢?我一定要给妈妈舀水。这时,梦仙子飘到她的面前,对她说:“我可以给你一罐水,但你要好好利用这罐水,如果你好好利用这罐水,它会给你一个惊喜的。”这时,小姑娘醒来了,她看到小水罐中装满了水。 (想象的内容能和情节巧妙地接起来。)
五、拓展延伸、著名学者罗曼.罗兰说:爱是生命的火焰,没有了它,一切会变成黑暗。——那学了这一课,你有什么样的感悟或启示呢?
学生发言,教师补充
总结:是爱使水罐变得如此神奇——爱能创造奇迹,爱能战胜灾难。爱心是大海里的一艘船,带你到达理想的彼岸;爱心是春日里含苞的花蕾,让你看到无穷的希望;爱之花开放的地方,生命便能欣欣向荣。愿爱心这颗种子,在你们心底慢慢发芽、长大。
板书
七颗钻石 主题
变 不变 爱心永恒
水罐 爱 普照人间《七颗钻石 》 教学案
课程分析:(本课的作用和学习本课的意义) 托尔斯泰的《七颗钻石》这篇课文是七年级语文上册第六单元的一篇课文,第六单元的主题是“奇思妙想”,是一些有关想象的文章。学习要求是学会欣赏课文中生动的描写和曲折的故事情节,增强对文学作品的兴趣;初步了解联想、想象和夸张在文学作品中的作用,并且能就生活的一个主题运用丰富的想象进行写作。所以,教学这篇课文,要在学生学习前面课文所掌握的方法的基础上,在老师的启发指导下,学生的合作探究过程中,学生运用所学方法,继续巩固单元要求。通过学习本课,可以让学生体会到文章曲折的故事情节和所体现的爱心的力量,进一步进行想象力的培养。因此,本课内容是学生学会如何学习语文以及接受美德熏陶的重要内容。
问题设计 问题: 1、本文记叙了一件什么事?(播放《七颗钻石》朗读视频)2、读了这篇文章后,思考本文表达的中心是什么。 3、小姑娘的水罐有什么特点?4、水罐发生了哪些变化?每次变化的原因是什么?5、作者为什么把水罐写得如此神奇?6、引导学生思考:有水了,人们得救了,大地恢复了生机。故事到这似乎可以结束了。可作者却说而那七颗钻石越升越高,升到了天上,变成了七颗星星,这就是人们所说的大熊星座。这个句子表达了怎样的美好愿望?7、融入童话 激发想象:列夫.托尔斯泰利用想象的翅膀,带给我们一个美丽而感人的爱心故事,我们不得不惊叹作家奇妙的想象本领,其实,我们大家的想象也是很丰富的,接下来,让我们也来腾飞我们的想象。第二段说“小姑娘累得倒在地上睡着了”。如果小姑娘这时候做了一个梦,她会做一个什么样的梦呢?发挥你的想象用一百字左右描绘一下她梦中的情景。(要求:语言生动想象丰富合理)。
教学构想及目标:知识目标:整体感知课文内容,了解童话作品想象的特点。能力目标:培养学生阅读理解分析概括及联想、想象的能力情感目标:理解爱心的神奇并传递爱心。
教学重点: 感悟爱的神奇力量。运用丰富的想象写作。
教学难点: 培养学生培养丰富的想象能力如何恰当地运用网络搜集资料,处理资料辅助学习
教学方法: (1)情境教学法;(2)讨论法;(3)讲授法。
所需设备: 校园网、多媒体投影(展示学习网站和多媒体课件)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播放著名童话的图片,引出课题 学生感悟 进入学习环境 创设学习本课的情境,进入新课学习
引导学生了解作者及及作品特点 上网搜索作者简介 培养学生利用现代教育技术发挥自主学习的能力,对作者及及作品特点有初步的了解
学习课文内容,整体感知课文:1、本文记叙了一件什么事?(播放《七颗钻石》朗读视频)2、读了这篇文章后,思考本文表达的中心是什么。 听读《七颗钻石》朗读视频 让学生在活动中初步了解课文内容,这一环节的设置,训练学生的理解和概括能力。多媒体资源的应用,有助于学生朗读兴趣的提高。
学习课文内容,精读课文:小姑娘的水罐有什么特点?水罐发生了哪些变化?每次变化的原因是什么?3、作者为什么把水罐写得如此神奇?4、引导学生思考:有水了,人们得救了,大地恢复了生机。故事到这似乎可以结束了。可作者却说而那七颗钻石越升越高,升到了天上,变成了七颗星星,这就是人们所说的大熊星座。这个句子表达了怎样的美好愿望? 观看幻灯片,了解思考和回答问题的方式方法。合作、交流,进一步理解课文内容 这一环节使学生掌握课文意思突出学习重点,理解文章的中心意思,体会作者的写作意图。
融入童话 激发想象:列夫.托尔斯泰利用想象的翅膀,带给我们一个美丽而感人的爱心故事,我们不得不惊叹作家奇妙的想象本领,其实,我们大家的想象也是很丰富的,接下来,让我们也来腾飞我们的想象。第二段说“小姑娘累得倒在地上睡着了”。如果小姑娘这时候做了一个梦,她会做一个什么样的梦呢?发挥你的想象用一百字左右描绘一下她梦中的情景。(要求:语言生动想象丰富合理) 学生们在博客或QQ空间上写出自己想象的内容,大家评价交流想象是否合理丰富语言是否生动形象,师生共同来评价体会。 本单元的重点,就是在整体感悟课文内容的基础上,培养丰富的想象力;同时培养学生合作交流的能力。这部分完成了教学目标中的情感目标,也是难点。通过写话,加深学生对课文中心思想的理解。通过写的方式,训练了学生书写感受的能力。通过课堂师生的评价,把学生的感受直接表达出来,有助于师生的共同感受体会。
拓展学习拓展延伸、(过渡)著名学者罗曼.罗兰说:爱是生命的火焰,没有了它,一切会变成黑暗。——那学了这一课,你有什么样的感悟或启示呢?结合你的所见所闻来谈谈。 上网搜索有关“爱心”的事例,共同体会,要求说出感悟或启示。可结合自己的生活经历。 这一部分内容通过这个情境和活动的设置,使学生从同样的主题,不同的事件中体会爱心的力量并学会发表自己的观点。同时训练了学生上网搜索对自己学习有用的辅助资料。
本课的知识结构 设计板书七颗钻石 主题
变 不变 爱心永恒
水罐 爱 普照人间 帮助学生从总体上把握本课内容《 七颗钻石》教学实践报告
(指导思想,设计方法等说明)
七年级的学生的形象思维趋向成熟,对故事情节很感兴趣,有一定的理解能力,富于想象,喜欢朗读语言优美的文章。第六单元的主题是“奇思妙想”,是一些有关想象的文章。学习要求是学会欣赏课文中生动的描写和曲折的故事情节,增强对文学作品的兴趣;初步了解联想、想象和夸张在文学作品中的作用,并且能就生活的一个主题运用丰富的想象进行写作。所以,教学这篇《七颗钻石》,要在学生学习前面课文所掌握的方法的基础上,在老师的启发指导下,学生的合作探究过程中,学生运用所学方法,继续巩固单元要求。通过学习本课,可以让学生体会到文章中所体现出来的人性美,进一步理解中华民族尊老爱幼的传统美德。引导学生在学习时,抓住曲折生动的故事情节,领悟爱心的神奇,培养学生阅读理解分析概括及联想、想象的能力。教学中采用了创设情境、问题设计、自主学习、分组讨论的方法,再加上故事本身就曲折生动学生对本课的学习应该有浓厚的兴趣。
在教学设计中,根据课程需要,设定了6个针对性的问题,让学生在幻灯片以及相关网页上,查找、搜集、整合相关资料,形成结果。
课堂上进行小组交流、班级汇报分享成果;利用学生对问题的讨论结果,进行课文学习,以问促思。从而培养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在解决6个问题的基础上,教师拓展了问题,进行拓展训练,培养动手能力,强化情感目标。
一、实践过程
(一)情境设置,导入课题
1、投影著名童话的图片,引导学生回顾读过的童话故事,大概说说童话故事的特点和作用。引入课题。引入课题。
2介绍作者及作品特点。(提供网站名,上网浏览)
(二)解决重点、合作探究
出示问题,分组合作,信息收集,汇报分享:(提供幻灯片及网站名)
1、本文记叙了一件什么事?(播放《七颗钻石》朗读视频)
2、读了这篇文章后,思考本文表达的中心是什么。
3、小姑娘的水罐有什么特点?
4、水罐发生了哪些变化?每次变化的原因是什么?
5、作者为什么把水罐写得如此神奇?
6、引导学生思考:有水了,人们得救了,大地恢复了生机。故事到这似乎可以结束了。可作者却说而那七颗钻石越升越高,升到了天上,变成了七颗星星,这就是人们所说的大熊星座。这个句子表达了怎样的美好愿望?
让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选定问题(组内也做好问题选定的统筹),在学习网站上查找资料,进行小组交流(由组长负责主持、记录员记录、汇报员做好总结汇报准备)。然后再由汇报员在班级里汇报,进行资料共同分享。
(一)、在解决问题1的基础上,教师提出相应问题:思考本文表达的中心是什么。
(二)在问题2的基础上,这篇文章表现了爱心的神奇之美,其实他还美在他曲折的故事情节短小而精干的结构,请说说小姑娘的水罐有什么特点?。
(三)、在回答问题3的基础上,可以顺势也可以由教师直接提出“水罐发生了哪些变化?每次变化的原因是什么?”
(四)在学生回答问题5、6的基础上,感受文章中体现的爱心的神奇力量,真正理解文章的写作目的。
四、小结,拓展学习成果
1、在前面讨论学习的基础上放飞自己的想象,用生动形象的语言去写,从而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和想象力,更充分地理解课文。
2、上网搜索有关“爱心”的故事,共同体会,要求说出感悟或启示。可结合自己的生活经历。
二、收获与体会
1、本节课以计算机及网络为核心的信息技术,作为教学环境的创设工具和促进学生学习的认知工具,应用到各学科教学过程中。将各种教学资源、各个教学要素和教学环节,经过组合、重构,相互融合,优化教学过程,提高教学质量。
2、本节课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针对性,生动直观的教学资源使得学生对教学内容的理解和掌握都提升了一个高度。
3、这样的整合课不仅训练了学生的语文学习的能力,还训练了学生对于信息技术的掌握能力,也能充分体现学生是学习的主体的地位。
4、对教师来说通过这样的课,也能从中学到不少的知识,教学能力也能得到提升。对于任何提高自身学科的课堂质量,创建有效课堂,也是一个很好的途径。
三、问题与建议
1、对课文内容的把握,一部分理解能力弱的写作能力不强的学生还是教学时间受到制约。
2、在资料的搜索过程中,还存在部分学生方法掌握不到位,浪费了大量的时间。
3、在反馈感受的过程中,有的学生没有申请博客或QQ空间,所以无法反馈,需要教师调用学生电脑,浪费了时间,因此课前的指导要到位。
4、教师对学生电脑的掌控要及时,跟踪要到位,防止极少部分学生利用网络干别的事。(共17张PPT)
童话,是儿童文学的一种。这种作品通过丰富的想象、幻想和夸张来塑造形象,反映生活,对儿童进行思想教育。语言通俗、生动,故事情节往往离奇曲折,引人入胜。
七颗钻石
列夫 托尔斯泰
列夫·托尔斯泰:19世纪俄国最伟大的作家!代表作品:《复活》、《战争与和平》、《安娜·卡列尼娜》等。也创作了大量的童话。
走近作者
给下列划线的字注音
干涸( ) 绊( )倒
瞬 ( )间 舔( )净
咽( )了口 唾( )沫
bàn

shùn
yàn
tuò
tiǎn
读一读,讲一讲
听故事,思考:
用简洁的语言概括故事内容
想一想,议一议
小姑娘的水罐有什么特点?
水罐发生了哪些变化? 每一次变化的原因是什么?
课文结尾写到:七颗钻石升到天空变成了大熊星座,这寄托了作者怎样的理想
写一写
童话中说:“小姑娘哪儿也找不到水,累得倒在草地上睡着了。”如果小姑娘这时候做了一个梦,她会做一个什么样的梦呢?发挥你的想象,写一段100字的语段。(想象合理即可,语言尽量生动些。)
梦仙子把小姑娘带到一个鸟语花香,草木茂盛的地方。这里河水清澈,奔腾不息。小姑娘惊喜万分:有水!我要带一罐水给妈妈。梦仙子飘到她的面前说:“我可以给你一罐水,但你要好好利用这罐水。如果你好好利用这罐水,它会给你一个惊喜的。”这时,小姑娘醒了,她看到水罐中装满了水。
说一说
著名学者罗曼.罗兰说:爱是生命的火焰,没有了它,一切会变成黑暗。”
那学了这一课,你有什么样的感悟或启示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