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 市骨干教师竞赛作品(课件+设计方案+教学实践报告):苏教版七年级下册15《松鼠》(3份)

文档属性

名称 语文 市骨干教师竞赛作品(课件+设计方案+教学实践报告):苏教版七年级下册15《松鼠》(3份)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531.5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苏教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11-10-29 22:16:29

内容文字预览

《自由落体运动》教学实践报告
(指导思想,设计方法等说明)
法国作家布丰写的科学小品文《松鼠》安排在苏教版初中语文教材七年级下册第四单元,位居单元之首,是教读课文中的重点篇目,起提纲挈领的作用。
文章是一篇说明文,虽然也是青少年科普读物,语言也很生动。但根据以往的教学经验,学生对说明文的兴趣总体不高。如果按部就班去上课,效果可能并不理想。因此,教学设计应该尽可能力求新颖,课堂活动尽可能活泼多样。考虑到课时的安排,这节课是要在一课时内完成的,如果把学生的探究活动放在课堂上进行,不但学生没有充足的时间准备,对于教学任务来说也是比较紧张的,既费时又费力。因此,需要让学生在课前预习中,一是查阅资料了解说明文相关知识;二是查阅松鼠的相关资料。这样,上课时就能减少环节,也避免教师去不厌其烦的介绍说明文知识,介绍松鼠,就能尽快切入文本,把握松鼠的特征。
一、实践过程
1、通过让学生介绍喜爱的动物的导入设计,激发学生对于小动物的喜爱,同时锻炼了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这时学生的学习方式就从“要我学”转变为“我要学”了。因为这是自己喜欢的事物,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营造活泼的课堂氛围。
2、通过师生互动的六个环节:
① 查一查 目的是检查学生预习情况,帮助学生养成提前读课文的好习惯。
② 读一读 学生自读课文,初步把握文章内容,达到整体感知的目的。
③ 想一想 学生读完课文,让大脑有一个思考感悟的过程,通过提三个问题加深对课文的理解。
3、通过知识拓展,学生进行讨论交流,及时归纳总结,明白了如何才能更好的介绍动物,为下一步学习写作有关动物的说明文奠定基础。
4、通过小结课文 ,帮助学生理解细致的观察是说明事物的基础,而准确、生动的语言是揭示被说明事物特征的关键。
5、通过作业设计,让学生学以致用,本着本课的重点,布置学生回家自行观察一种小动物,仿照课文《松鼠》的写法,写一篇说明文,巩固课堂知识,学会运用。
二、收获与体会
这篇课文属于科学小品文,知识性较强,一不小心,就会把这堂语文课上成生物课。在备课时,我尽可能地避免这种情况的发生,把重点放在本文极富感染力的语言上,引导学生分析欣赏文章生动形象的语言。同时,让学生在赏析完富有生动性、趣味性的语言后,能够学以致用,在实际写作中学会运用这样的生动说明语言。
我的初衷是好的,可在教学过程中,我仍在课文内容分析上花费了较多时间,这样留给语言赏析、写作片断练习的时间就有些捉襟见肘了,这样也就导致了我教学过程中出现的一个较严重的问题:学生活动太少,课堂气氛不够活跃。有些本来设计了小组交流的环节被迫减掉,例如从文中找出让人觉得松鼠讨人喜欢的句子,先让学生讨论交流一下再回答应该会更全面。还有最后学生写完片段后本应再交流的,也因时间关系被我跳过了。
语文课堂应是读、说、写有机结合的和谐课堂,是学生发挥其主体作用的天地,本堂课从这两方面来看是不够成功的。读书声不够多,学生的主人翁地位未能体现,还停留在问答式的课堂模式中。在今后的教学上,我要努力克服这一弊病,争取做到真正地还课堂于学生,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三、问题与建议
学生在讨论问题的过程中,思维比较狭隘,探讨的不够深入。对文本的整体把握能力还很欠缺。写作中暴露的问题也很多,最大的问题是缺少创造性。建议在今后的教学中要不断加强训练,提高语文素养。(共32张PPT)
松 鼠
《辞海》中的“松鼠”条目:
松鼠亦称灰鼠。体长20—28厘米;尾蓬松,长16—24厘米。体毛灰色、暗褐色或赤褐色,腹面白色。林栖;用树叶、草苔筑巢,或利用鸦、鹊的废巢。嗜食松子和胡桃等果实,有时食昆虫和鸟卵……年产1—4窝,每窝5—10仔。分布于我国东北至西北,以及欧洲各地。毛皮可制衣,尾毛可制笔。
学习目标:
通过阅读,概括松鼠的特征
通过比较,体会文章形象、生动地说明事物的方法
自觉养成爱护动物、保护环境的良好习惯
教学重点:
学习用拟人手法形象生动地说明事物。
驯良
(xùn)
乖巧
矫健
缨形
蛰伏
橡栗
圆锥
树杈
苔藓
榉树

(guāi)
(jiǎo)
(yīng)
(zhé)
(lì)
(zhuī)
(chà)
(tái xiǎn)
(zhēn)
(Jǔ)
你能读准下列生吗?
驯良( ) 矫健( ) 帽缨( ) 榛子( )
橡栗( ) 蛰伏( ) 苔藓( ) 榉实( )
你能理解下列词语的意思吗?
驯良
矫健
乖巧
蛰伏
:和顺善良。
:健壮有力。
:机灵,伶俐。
:动物冬眠,潜伏起来不吃不动。
布丰(1707-1788)法国博物学家,作家,进化思想的先驱者。用40年时间写成36卷《自然史》。这是一部博物志,包括《地球形成史》、《生物史》、《人类史》、《鸟类史》、《爬虫类史》、《自然的分期》等部分。
读一读:
 请速读课文回答,本文介绍了
松鼠的什么特点呢?
整体感知课文,回答问题:
(1)你认为本文的结构层次是怎样
划分的?
(2)作者为什么说松鼠是一种讨人
喜欢的小动物?
(第1节)
(2——5节)
(第6节)
结构:
由总到分
总 点
补 充
说 明
具 体
介绍
作者为什么说松鼠是讨人喜欢的一种小动物?
思 考
漂亮
驯良
乖巧
讨 人 喜 欢
(第2段)
(第3段)
(第4~5段)
松鼠的特征:
返回
三个特征的顺序能否调换,为什么?
先说说我的“漂亮”:
面容
眼睛
身体
四肢
尾巴
坐姿 吃相
阅读第二节,思考下列内容:
一、松鼠外形的漂亮体现在哪些方面?
二、哪些词能说明松鼠的漂亮?
三、这段文字除运用说明外,还采用了哪种表达方式?主要运用了什么修辞方法?有什么作用?
再说说“我”的“驯良”:
活动范围:
活动时间:
常吃食物:
树林
晚上
杏仁、榛子、榉实
和橡栗等
(不侵犯人类)
(不骚扰人类)
(不伤害人畜)
最后说说我的“乖巧”:
从动作、行为上:
过水方法、
从搭窝特点上:
选择窝址、
警觉性强、
叫声特点
搭窝过程、
窝口设计
跑跳敏捷、
品味语言
你认为本文的语言有什么特点 结合具体的句子说说你的体会。
返回首页
准确的语言:
例:1、松鼠不躲藏在地底下,经常在高处活动
“经常”一词指大多数时间,而非全部时间都在高处活动,说明观察之仔细,表达之准确。
准确的语言:
2、它们是十分警觉的,只要有人稍微在树根上触动一下,它们就从窝里跑出来,躲在树枝底下,或者逃到别的树上去。
用“只要……就……“这一句式来表现松鼠灵敏的反应与动作,“触动”这个动词前又加了一个“稍微”,以表示这种“触动”程度之轻,在“触动”后又用了三个动词“跑”“躲”“逃”来表示松鼠对微小危险的快速应变能力,从而更显出它“十分警觉”的灵性,由此强调它的“乖巧”。
准确的语言:
“松鼠不敢下水。有人说松鼠过水的时候,用一块树皮当作船,用自己的尾巴当作帆和船”中的“有人说”能删去吗?
这表明仅仅是听说而已,并非亲眼目睹。体现作者实事求是的态度。反过来也说明其余内容是他观察之仔细,表达之准确。
揣摩运用
说明文的语言要求是准确,本文除了符合这一基本要求外,它的语言还非常生动,请从文章中找出相应的例句来分别说明。
生动的语言:
运用拟人手法对松鼠作了人格化的描写。
“面容清秀”“玲珑的小面孔”“美丽的尾巴”中用“清秀”“玲珑”“美丽”对松鼠作了人格化的描写,突出它的“漂亮”。
例:
----用拟人手法形象生动地说明事物:
1.描写松鼠的漂亮---“面容清秀” “玲珑的小面孔” “美丽的尾巴”
2.描写松鼠的活动---“歇凉”“练跑”“玩耍”
3.突出松鼠的灵性---“要是被人家惹恼了,还会发出一种不高兴的恨恨声 ”
4.用动作说明松鼠的精明能干--- “搬” “编扎” “挤紧” “踏平”
5.写松鼠生活 居住情况---“带着儿女住在里面,既舒适又安全”
生动的语言:
1、人格化的描写:赋予松鼠人的习性
2、拟人化的手法
肖像:清秀的面容
动作:练跑、编扎等
感情:会恨会恼
习性:乖巧、驯良
人格化描写:赋予松鼠人的习性等
肖像:清秀矫健
拟人手法 动作:练跑、编扎
感情:会恨会恼
习性:乖巧驯良
生动
说明 用词准确 1、躲、练跑、玩耍
2、恼、不高兴、恨
3、搬、放、编扎、挤、
说明文的语言风格主要可分为平实和生动两种
平实说明,常常是直截了当地说明对象。不描写,不夸张,没有弦外之音。
生动说明,常常用较形象的手法来说明事物,使被说明的事物具有生动性和形象性,易于引起读者的兴趣。1.使用比喻和拟人的修辞方法,使被说明的事物形象性加强;2.现身说法,利用生活感受,可使文章在准确性的基础上更添真实性和生活情趣,易于让人接受;3.适当运用叙述和描写,可使说明事物栩栩如生,而不是枯燥无味。
揣摩探究
文章最后说“松鼠也是一种有用的小动物。他们的肉可以吃,尾毛可以制成画笔,皮可以制成皮衣。”有人说:“读到此处时,让人感到很别扭。如果我们真心喜欢一个小动物,比如说小狗,我们在夸奖它一番后,会告诉别人,它的肉可以吃、皮可以制成皮袄吗?所以,课文结尾是全文一个极不和谐的音符”。对于上述观点,你是怎么看的?
(学生展开讨论)
仿写训练:
“小白兔,白又白,两只耳朵竖起来,爱吃萝卜和青菜,蹦蹦跳跳真可爱。”是同学们非常熟悉的一首儿歌,小白兔也是大家非常喜爱和了解的一种小动物。请同学们仿照《松鼠》一文的写法,采用生动说明的手法,抓住白兔的特征,写一段关于“小白兔”的说明文。
学以致用
请你分别以“漂
亮”、“驯良”、
“乖巧”为中心
描述一种小动
物。
课后收集松鼠的其他资料,结合课文的介绍,以小组为单位出一期手抄报。
作业布置附件2
《松鼠》教学设计方案
教学目标分析(结合课程标准说明本节课学习完成后所要达到的具体目标):法国作家布丰写的科学小品文《松鼠》安排在苏教版初中语文教材七年级下册第四单元,位居单元之首,是教读课文中的重点篇目,起提纲挈领的作用。文章是一篇说明文,虽然也是青少年科普读物,语言也很生动。但根据以往的教学经验,学生对说明文的兴趣总体不高。如果按部就班去上课,效果可能并不理想。因此,教学设计应该尽可能力求新颖,课堂活动尽可能活泼多样。考虑到课时的安排,这节课是要在一课时内完成的,如果把学生的探究活动放在课堂上进行,不但学生没有充足的时间准备,对于教学任务来说也是比较紧张的,既费时又费力。因此,需要让学生在课前预习中,一是查阅资料了解说明文相关知识;二是查阅松鼠的相关资料。这样,上课时就能减少环节,也避免教师去不厌其烦的介绍说明文知识,介绍松鼠,就能尽快切入文本,把握松鼠的特征。所以,要求学生进行课前预习:(1)查阅说明文相关知识,了解说明文要素。(2)查阅松鼠相关知识,初步了解松鼠的特征,并与文章比较一下,在介绍松鼠时有什么不同。上课时,让学生把预习的成果展示出来,避免呆板的说教,充分调动起学生的主动性合积极性,让课堂活跃起来。课堂一但能够发挥起学生的主体作用、主动性,那么,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和把握必定简单和深入,教学效果也一定能得到提高。鉴于以上分析,我把这课的教学目标定为:1.知识与技能:通过多媒体教学使学生了解松鼠的特征。
2.过程与方法:通过学生自主,合作学习,体会文章形象、生动地说明事物的方法。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对小动物的兴趣,培养热爱动物,保护动物的意识。
学习者特征分析(结合实际情况,从学生的学习习惯、心理特征、知识结构等方面进行描述):初一年级学生刚刚从小学毕业,身上还存有小学的许多学习习惯。而初一阶段也可以理解成是他们从小学到中学的一个过渡阶段,其中相当一部分的习惯转变,思维的飞跃需要在这一阶段养成。初一的学生已经有了许多大人意识,有较强的独立性,当然,也开始“爱面子”了。他们的情绪化倾向还是很强烈的,对不感兴趣的知识有很强的抵触情绪,对自己没有把握的思考,往往三缄其口,因此,处理不好,课堂气氛会很沉闷。而一但能调动起他们的兴趣,他们便会积极参与,畅所欲言了,课堂气氛也会活跃,那对老师和学生都是一种愉悦的享受。毋庸置疑,初一学生的认知面还是狭窄的。特别是我们这样的乡镇中学,大多数学生家长常年在外打工,不少家庭不富裕,所以,从时间精力到培养意识,都显得不足。学生大多把知识的掌握吸收寄托于老师的传授,而没有自己利用可用资源去查询的意识。所以,我们更应该教会他们去查阅资料的方法和合作探究的方法。
教学过程(按照教学步骤和相应的活动序列进行描述,要注意说明各教学活动中所需的具体资源及环境):教学过程分为五个部分: 新课导入—师生互动—知识拓展—小结课文—作业设计
1、 新课导入
我先让学生说出在自己喜欢的小动物以及它们的外貌、动作、生活习性,然后教师告诉大家今天我们即将认识一种人见人爱的小动物,勾起学生的好奇心,随后教师说出谜语: (“形状象耗子,生活象猴子,爬在树枝上,忙着摘果子。打一动物)
我的这种导入方式目的在于: 激发学生对于小动物的喜爱,同时锻炼了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这时学生的学习方式就从“要我学”转变为“我要学”了。因为这是自己喜欢的事物,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营造活泼的课堂氛围。
2、师生互动
通过六个环节来完成这个过程。
① 查一查 目的是检查学生预习情况,帮助学生养成提前读课文的好习惯。
② 读一读 学生自读课文,初步把握文章内容,达到整体感知的目的。
③ 想一想 学生读完课文,让大脑有一个思考感悟的过程,通过提三个问题加深对课文的理解。
a. 松鼠具有漂亮、驯良、乖巧的特点,试解释这三个词是什么意思,分别就松鼠的哪一方面来说的?
(学生思考随文解释这三个词的含义,分别就松鼠的外形、习性、性格来说的)
b. 大家想一下这三个特点具体体现在文章的哪些段落呢?
(进一步加深学生对课文的感悟,在文中找相应的自然段)
c. 课文开头第一段总写松鼠的三个特点,下面几段分写这三个特点,本文是按什么顺序来写的?
(这个问题已明确了本文的说明顺序,结构层次一目了然,学生理清文章的思路)
④ 议一议 学生四人一组合作探究交流,谈谈自己的收获与理解。
a. 你喜欢小松鼠吗?你喜欢小松鼠的那一点?(学生从多个方面谈自己的看法。)
b. 本文的语言除了准确以外,还有什么特点?(让学生在阅读中体味说明文的语言特点,主要把握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和形象性。)
⑤ 讲一讲
出示平实说明的资料,进行平实说明与文艺性说明比较分析,让学生体会到形象性说明可使读者对松鼠漂亮的外形留下深刻的印象。这样教学的难点也能得到很好的突破。(在这里,要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让学生理解感悟,充分发表意见,教师归纳点拨。)
⑥ 练一练
在教学重点、难点得到一定程度上的突破以后,让学生根据自己熟悉的儿歌《小白兔》的语言形式,结合课文中松鼠的外形、习性、性格三个方面,为小松鼠编写儿歌。(这种编儿歌的形式,大大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使学生在编儿歌的过程中加深对课文的理解,进一步熟悉松鼠的特点,同时锻炼了概括能力也启发了学生的创新思维。教学重难点再次得到了落实。)
3.知识拓展
学习本文后,学生通过讨论交流,及时归纳总结,明白了如何才能更好的介绍动物,为下一步学习写作有关动物的说明文奠定基础。
4.小结课文
目的是帮助学生理解细致的观察是说明事物的基础,而准确、生动的语言是揭示被说明事物特征的关键。
5.作业设计
学以致用,作业就是对课堂知识的巩固及运用的一个重要手段。本着本课的重点,布置学生回家自行观察一种小动物,仿照课文《松鼠》的写法,写一篇说明文。
教学资源(说明在教学中资源应用的思路、制作或搜集方法):生活中的实例、多媒体课件、教材中的图片情景
评价方法或工具(说明在教学过程中将用到哪些评价工具,如何评价以及目的是什么):1、组员自评2、小组互评3、教师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