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部编版七年级上册历史 第13课 东汉的兴衰 课件( 37张ppt)+教案

文档属性

名称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上册历史 第13课 东汉的兴衰 课件( 37张ppt)+教案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7.1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20-11-23 20:48:28

文档简介

(共37张PPT)
1、实施“推恩令”,削弱诸侯国的实力
2、建立刺史制度,加强对地方的监管
3、确立察举制,选拨杰出人才担任官职
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经济上
1、实行盐铁官营、专卖
2、把铸币权收归中央,统一铸造五铢钱
3、统一调配物资,平抑物价
4、注重发展农业生产,尤其重视兴修水利。
政治上
思想上
上节回顾
军事上
派卫青、霍去病等将领大举反攻匈奴,尤其是经过漠北战役,给予匈奴沉重打击,促使匈奴开始西迁。
汉武帝巩固大一统王朝的措施:
第13课
东汉的兴衰
东汉(25年-220年)与西汉合称两汉。东汉也是汉朝的一部分,与西汉不同的是,东汉建都是在洛阳,而西汉则是建都西边的长安。不过,跟西汉相同,东汉同样是当时世界上一个强大的国家。
公元前221年
公元25年
公元9年
公元前202年
公元220年




西



明时序
知更替
文景之治
汉武盛世
元成哀平子
帝帝帝帝婴




王莽


指帝王的母族、妻族,主要是皇后娘家的父亲、兄弟


莽(公元前45年-公元23年)
王莽是汉元帝的皇后王政君的侄子。王氏家族利用外戚的身份,长期握有朝廷内外的军政大权。王莽谦恭俭让,礼贤下士,在朝野素有威名。西汉末年,帝国日衰,社会矛盾空前激化,王莽趁机夺取了西汉政权。
公元9年,汉平帝驾崩,王莽野心昭然若揭,废除太子孺子婴,宣布自己承受天命,迫不得已“即真天子位”,建国号为“新”,王莽的新朝取代了汉朝。
王莽改制
特点:托古改制:从土地、货币、物价、税收、官职、地名等方面进行了改革。但是,改革触犯了大地主、大贵族、大商人的利益,再加上用人不当,贪官污吏趁机鱼肉百姓,造成了政治、经济秩序更大的混乱。
目的:缓解社会矛盾,巩固统治
结果:引发社会混乱,导致绿林、赤眉起义
“新”朝
王莽改制
失败原因:不合时宜的改革激化社会矛盾
绿林起义
赤眉起义
公元25年,西汉宗室刘秀击败王莽,夺得帝位。国号为汉,建都洛阳,史称东汉,刘秀为光武帝。又经过十二年的统一战争,刘秀先后平灭了各地的割据政权,结束了军阀混战与割据局面。
刘秀(公元前6年—公元57年)汉景帝后裔。东汉开国皇帝,中国历史上著名的政治家、军事家。
译文:祸乱相连,战争不息,刑法更加残酷,赋税更加沉重。人们流离失所,村落成了废墟,田地荒芜。人民无不怨恨在心。
刘秀登上皇帝宝座后,面临的是一副残破到极点的烂摊子。与刘秀同时代的冯衍有一段话描写当时的状况说:“祸拏(ná)未解,兵连不息,刑法弥深,赋敛愈重……父子流亡,夫妇离散,庐落丘墟,田畴芜秽”,以致“匹夫僮妇,咸怀怨怒”。
——
《后汉书·桓冯列传》
东汉之初社会处于什么样的境况?
经济萧条、社会矛盾尖锐
东汉建立之初的社会情况
目的:
1、多次下令释放奴婢,减轻农民的负担,减轻刑法;
2、合并郡县,裁减官员,加强对官吏的监督,惩处贪官污吏;
3、允许北方少数民族内迁,缓和民族矛盾。
到光武帝统治后期,社会出现了比较安定的局面,经济得到恢复和发展,史称“光武中兴”。
为了巩固统治、稳定社会局面
成就:
措施:
光武中兴
时间
全国户籍人口
西汉末
6000万
东汉初
1000多万
57年(光武帝去世时)
2100万
105年
5300多万
东汉人口统计表
人口增加

















反映了“光武中兴”时百姓安逸祥和的世俗生活景象
《后汉书·刑法志》载,在光武和明帝时期,人民免去了“兵革之祸”,而有“乐生之念”。
光武以后的若干年内,“五谷登衍”,“蚕麦善收”,“吏称其官,民安其业”,出现了“天下安平”的景象。
政治清明、经济增长、人民生活稳定、社会比较安定,国家日益强盛——治世的表现
光武中兴
汉魏洛阳城
汉魏洛阳城
洛阳城故址
为什么称之为“光武中兴”
中国古代的封建王朝,奉行的是一家一姓的“家天下”制度。古代把一个姓氏崛起从而建立国家的过程叫做“兴”,对于刘氏家族来讲,刘邦建立前汉的过程叫做“兴”,刘秀建立后汉的过程叫做“再兴”,即第二次兴起之意。刘氏是中国封建社会历史上唯一的“一姓之再兴”的家族。为表日后刘家江山在刘邦、刘秀之后能够一次又一次的兴起,所以东汉统治者把刘秀建立后汉王朝的过程叫做刘氏江山的“中兴”,即这不是刘氏江山的最后一次兴起。
合作探究
(1)统治者都善于吸取前朝灭亡的教训;
(2)调整统治政策,轻徭薄赋;
(3)统治者善于用人;
(4)统治者加强中央集权,维护国家统
一,采取一系列行之有效的政策并长期坚持等。
区别:
1、文景之治采取的是道家的无为而治的治世方法。
2、光武中兴采取的依然是儒家的治世方法,尤其是加强了对官吏的管理。
对比文景之治与光武中兴,分析两汉时期治世局面出现的共同原因是什么?
豪强地主经济实力强,拥有私人武装,成为东汉发展的一大政治隐患。
中兴下的隐患
东汉和帝以下各个皇帝即位时的年龄及寿命
学习与探究
观察下表,概括东汉中期以后出现什么现象
?会导致什么结果?
算一算:这些东汉的皇帝即位时的年龄平均是多少?他们的平均寿命是多少?
即位时平均年龄是9.5岁
平均寿命是24岁
皇帝早逝
幼主即位
外戚专权
皇帝长大
诛杀外戚
宦官得宠
外戚宦官交替专权的危害:
皇权衰弱,政治腐朽,社会混乱,人民遭殃。
这种恶性循环最终动摇了东汉的统治,东汉王朝走向了衰亡。
外戚梁冀先后立了三个皇帝,独揽朝政20余年。他一家人全部封侯,各地上贡皇帝的物品要先送到他家才敢献给皇帝。年幼的汉质帝不满梁冀专权,称他为“跋扈将军”,他就毒死了汉质帝。
外戚专权的代表——“跋扈将军”梁冀
翻译:刚正不阿的官员,冤死于道路两旁;
心术不正者,反而升官封侯,享尽荣华富贵
朝政腐败
人民苦难深重
自然灾害频繁
官逼民反
汉顺帝末年,京都流传一首童谣:直如弦,死道边。曲如钩,反封侯。
材料:
(元嘉元年)京师旱。任城、梁国饥,民相食。
(永兴二年)蝗灾为害,五谷不登,人无宿储。
——《后汉书》卷七《孝桓帝纪》
黄巾起义爆发的原因:
黄巾起义
外戚宦官交替专权,东汉后期的朝政越来越腐败,时局动荡不安,大批贫民流离失所,自然灾害频繁。
黄巾起义爆发:
黄巾起义

间:
领导人:
184年
创立组织:
张角
太平道

果:
起义失败

响:
沉重打击了东汉的统治,
使其一蹶不振。




黄巾起义口号:“苍天已死,
黄天当立;
岁在甲子,
天下大吉”。
起义者头绑黄巾,被称为“黄巾”
黄巾起义的特点
苍天已死,黄天当立;岁在甲子,天下大吉。
——黄巾军预言
1。张角利用“太平道”宣传组织群众。
2。黄巾军提出预言,明确了斗争目标——“黄天当立”,起义时间——“岁在甲子”。
是一场有组织有准备的农民起义
州牧割据
黄巾起义爆发后,地方州郡乱作一团。东汉王朝为加强对地方的统治,改刺史为州牧,派重臣出任州牧,统领地方上的军政事务,地位在郡守之上。此后,州牧势力逐渐膨胀,甚至不听从朝廷的命令,成为割据一方的军阀。州牧割据的局面,加速了东汉王朝的瓦解。
东汉的灭亡
黄巾起义沉重打击了东汉统治,地方州郡乱作一团。
东汉王朝为加强对地方的统治,改刺史为州牧。
州牧割据,
加速东汉王朝瓦解
公元220年,
曹丕建立魏国。东汉灭亡。





群雄并起至
三国鼎立
东汉的建立
建立:
措施:
光武中兴开创者:
公元25年
,刘秀,洛阳为都城
(1)多次下令释放奴婢,减轻农民的负担,减轻刑法;
(2)合并郡县,裁减官员,加强对官吏的监督,
惩处贪官污吏;
(3)允许北方少数民族内迁,缓和民族矛盾。
外戚、宦官交替专权
184年、张角、太平道
汉光武帝刘秀
东汉衰亡的主要原因:
黄巾起义的时间、领导者、创立的组织:
黄巾起义的影响:
沉重打击了东汉的统治,使其一蹶不振。
1.2014年2月27日,霍洛柴登古城遗址发掘出重7000多斤、140万枚布币和方孔钱币等,经推断这里曾是西汉至王莽时期西河郡郡治窖藏。这一重大考古发现对于研究我国汉代及哪个短命王朝的历史具有重要价值
A.秦朝
B.新朝
C.隋朝
D.元朝
B
2.刘秀是中国历史上一位著名的皇帝,下列措施与他无关的一项是
A.下令释放奴婢
B.“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C.惩处贪官污吏
D.允许北方少数民族内迁
B
3.下列关于东汉黄巾起义和秦末陈胜吴广起义相同点的说法错误的一项是
A.当时的社会统治非常黑暗
B.起义前都进行了精心的准备
C.都遭到统治者的残酷镇压
D.都使当时的统治者一蹶不振
B
完成本课的同步练习册
作业:第13课
东汉的兴衰
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1、了解东汉兴亡的基本脉络;
2、引导学生思考“光武中兴”局面形成的原因,培养学生运用历史唯物主义观点正确认识、分析历史问题的能力;
3、比较光武中兴与文景之治的异同,总结中国古代盛世局面出现的共同原因。
【过程与方法】
1、引导学生通过史料、历史年表研读,学习识读历史年表的基本技能;
2、通过搜集光武帝刘秀的故事,了解这个人物,进一步理解光武中兴出现的原因。
3、学会用比较的方法对比光武中兴与文景之治的异同。
【情感态度价值观】
1、认识柔术治天下和以文治为主要特征的光武中兴对社会稳定和经济发展起到的推动作用,懂得国家的兴旺,社会的进步离不开文化事业的繁荣。
2、通过对光武中兴出现原因的分析,进一步认识专制体制下王朝的兴衰与统治者的治国方略息息相关,培养学生在学习历史文化中的爱国情怀。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
1、光武中兴的背景和措施;
2、外戚宦官专权造成的社会动荡。
【教学难点】
1、理解东汉外戚宦官交替专政的原因和影响;
2、比较光武中兴与文景之治的异同。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温故知新:汉武帝巩固大一统王朝的措施
政治上:1、实施“推恩令”,削弱诸侯国的实力;2、建立刺史制度,加强对地方的监管;3、确立察举制,选拨杰出人才担任官职。
思想上: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经济上:1、实行盐铁官营、专卖;2、把铸币权收归中央,统一铸造五铢钱;3、统一调配物资,平抑物价;4、注重发展农业生产,尤其重视兴修水利。
军事上:派卫青、霍去病等将领大举反攻匈奴,尤其是经过漠北战役,给予匈奴沉重打击,促使匈奴开始西迁。
二、教学新课
(一)教师讲解
介绍西汉、东汉的起止年代、相互关系、以及区别。指出西汉和东汉都是有刘氏家族建立,由于西汉都城在西安,东汉都城在洛阳,西安在地理位置上在洛阳的西面,因此将刘邦建立的汉朝称之为西汉,将刘秀建立的汉朝称之为东汉;比较两汉疆域图,指出两汉都是历史上的强盛国家。
(二)合作探究
探究任务1:王莽篡位
1、阅读回答:让学生阅读课文回答问题。
①西汉后期的政治状况如何?
②西汉后期的政权被谁夺取了?
2、人物简介:教师向学生介绍王莽
王莽是汉元帝的皇后王政君的侄子。王氏家族利用外戚的身份,长期握有朝廷内外的军政大权。王莽谦恭俭让,礼贤下士,在朝野素有威名。西汉末年,帝国日衰,社会矛盾空前激化。公元9年,王莽宣布自己承受天命,迫不得已“即真天子位”,建国号为“新”,王莽的新朝取代了汉朝。
3、名词解释:教师向学生解释“外戚”
外戚,指帝王的母族、妻族,主要是皇后娘家的父亲、兄弟

探究任务2:东汉建立
西汉后期,朝政越来越腐败。公元9年,外戚王莽夺取政权,建立新朝,西汉灭亡。王莽的施政加剧了社会动荡,激起了各地农民起义。王莽政权被农民起义推翻后,西汉宗室刘秀在公元25年称帝,定都洛阳,史称东汉。
4、教师讲解:王莽建新代汉及改制失败,以及绿林、赤眉起义。
5、人物简介:教师向学生光武帝刘秀
刘秀(公元前6年—公元57年)汉景帝后裔。东汉开国皇帝,中国历史上著名的政治家、军事家。毛泽东对刘秀的评价----最有文化、最会用人和最会打仗。
6、解释讲解:公元25年,西汉宗室刘秀击败王莽,夺得帝位。国号为汉,建都洛阳,史称东汉,刘秀为光武帝。又经过十二年的统一战争,刘秀先后平灭了各地的割据政权,结束了军阀混战与割据局面。
探究任务3:光武中兴
1、阅读回答:让学生阅读课本,在小组交流的基础上,引导学生归纳知识。
(1)背景:东汉初期当时的社会经济和西汉初年相似,都遭到严重破坏,所以当时的统治者的首要任务也是恢复、发展社会经济,巩固新的王朝。
(2)措施:以柔术治天下

多次下令释放奴婢,减轻农民负担,减轻刑法
②合并郡县,裁减官员,加强对官吏的监督,惩处贪官污吏
③允许北方少数民族内迁,缓解民族矛盾
(3)成就:到光武帝统治后期,社会出现了比较安定的局面,经济得到恢复和发展,史称“光武中兴”。
2、教师总结后,展示东汉“光武中兴”成就图片。
3、教师补充:解释为什么称之为“中兴”
中兴:刘氏是中国封建社会历史上唯一的“一姓之再兴”的家族。为表日后刘家江山在刘邦、刘秀之后能够一次又一次的兴起,所以东汉统治者把刘秀建立东汉的过程叫做“中兴”,即这不是刘氏江山的最后一次兴起。
4、问题探究:对比文景之治与光武中兴,分析两汉时期治世局面出现的共同原因是什么?有何启示?
共同点:
(1)统治者都善于吸取前朝灭亡的教训;
(2)调整统治政策,轻徭薄赋;
(3)统治者善于用人;
(4)统治者加强中央集权,维护国家统一,行之有效的政策长期坚持等。
区别:(1)文景之治采取的是道家的无为而治的方法。
(2)光武中兴采取的依然是儒家的治世方法,尤其是加强了对官吏的管理。
5、光武中兴下王朝统治的隐患:
豪强地主经济实力强,拥有私人武装,成为东汉发展的一大政治隐患。
探究任务4:外戚、宦官交替专权
1、读表思考:用多媒体让学生了解东汉中后期10个皇帝的即位年龄及寿命。
皇帝
和帝
殇帝
安帝
顺帝
冲帝
质帝
桓帝
灵帝
少帝
献帝
即位年龄
10
1
13
11
2
8
15
12
14
9
寿命(岁)
27
2
31
30
3
9
36
34
14
54
算一算,这些东汉皇帝即位的平均年龄是多少?他们的平均寿命是多少?
2、图片展示:外戚宦官交替专权
3、名词解释:教师向学生解释“宦官”。
宦官是指在宫中服侍皇帝和皇室家族的阉人。
4、教师讲解:东汉中期后,从和帝开始,继位的皇帝大多年幼,无法主政,国家大权就由太后主持,太后重用自己的亲戚,致使外戚势力的膨胀,继而导致外戚专权。皇帝长大后,不甘心做傀儡,可放眼满朝文武大臣,都是外戚的势力,无奈只得依靠身边的宦官来铲除外戚势力,宦官由此得到崇信,把持朝政,如此循环往复,便形成外戚、宦官交替专权的局面。
5.问题探究:外戚宦官交替专权恶性循环对东汉王朝统治造成了什么影响?
提示:外戚宦官交替专权恶性循环使得政治统治腐朽不堪,正直的官员受到排挤陷害,社会混乱,人民遭殃。动摇了东汉的统治,使东汉王朝走向衰亡。
6.教师过渡:广大人民再也不能忍受这种黑暗统治了,反抗的情绪在民间蔓延。
探究任务5:黄巾起义
1、师生归纳:在小组交流的基础上,引导学生归纳知识。
(1)原因:东汉后期朝政腐败、时局动荡不安,自然灾害频发;
(2)时间:公元184年
(3)领导者:张角
(4)特点:有计划、有组织、利用宗教(太平道)组织发起的起义;
(5)结果:失败;
(6)影响:沉重打击了东汉统治者,使其一蹶不振。群雄争霸,拉开了三国鼎立的序幕。
2、教师补充:东汉统治者调集军队进行镇压,同时调和统治阶级内部的矛盾,一致对付农民起义,黄巾军受到重创、损失惨重,起义首领张角因病去世,历时9个月的黄巾起义最后被镇压下去。黄巾起义主力虽然失败了,但其余部坚持斗争了20多年。这次农民起义,沉重打击了东汉的统治,使其一蹶不振。
三、课堂小结:对本课知识进行梳理
四、课堂检测
对学生就本课主要内容进行当堂检测,查看教学效果。
课后作业
完成本课的同步练习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