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阻》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
体会改变电流大小的两种方法
(2)初步形成电阻的概念,知道什么是电阻,知道电阻的单位及其换算。
(3)理解电阻的大小与导体的材料、长度、横截面积有关,理解电阻是导体本身的一种性质。
2、过程与方法
(1)
经历探究改变电路中电流大小的过程,形成科学的探究方法?
(2)
通过采用控制变量法探究决定电阻的大小的因素,会用转换法比较电阻大小,使学生体验科学探究的魅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
(1)培养科学态度和善于动手动脑的科学素养,提高分析归纳问题的能力
(2)
注意培养学生交流、合作的意识
教学重点
(1)感知影响电路中电流大小的两个因素
(2)探究影响电阻大小的因素
教学难点
运用科学的研究方法研究影响导体电阻的因素,形成电阻的初步概念
教学准备
??电池组,灯泡,不同的金属丝,开关,
电流表,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新课引入
生活中,我们用的调光灯,亮度是可调的(教师演示)、电风扇的转速、电视机的音量可以调节,就是电路中的电流大小发生了改变。你知道是如何实现的吗?本节课我们就来探讨这个问题。
二、新课学习
(一)、改变电路中电流的大小
教师演示实验:将电源、开关、灯泡用导线连接电路。问可用哪些方法改变电路中电流的大小呢?
学生思考:通过实验现象归纳出影响电路中电流大小的两个因素:电路两端的电压和电路中的导体。(通过该实验,使学生有了感性认识,从而引出电阻概念)
1、电阻概念:电阻表示导体对电流的阻碍作用。电阻越大,对电流的阻碍作用越大,电路中的电流越小。
?(学生自学掌握以下内容)
2、电阻的符号:R
3、电阻的单位和换算
国际单位:欧姆
简称:欧
符号
Ω
常用单位:千欧(kΩ)
兆欧(MΩ)
换算:
1
kΩ=103
Ω
1
MΩ=106
Ω
(二)、探究影响电阻大小的因素
1、提出问题:影响电阻大小的因素有哪些?
2、猜想与假设?
a:电阻的大小可能跟导体长度有关系。
b:电阻的大小可能与导体的粗细有关系。??
c:电阻的大小还可能跟导体的材料有关系。
老师明确,通过大家的积极的猜想,我们觉着电阻的大小可能跟导体长度有关系;电阻的大小可能跟导体粗细有关系;电阻的大小可能跟导体材料有关系,导体不同,导体的电阻不一样.
3、设计实验:
(1)实验方法:控制变量法
???用(粗细相同)长度不同的镍铬丝,接入电路,观察电流表。
???用(长度相同)粗细不同的镍铬丝,接入电路,观察电流表。
???用(长度、粗细相同)材料不同的导线,铜丝和镍铬丝分别接入电路,观察电流表
(2)实验电路图
4、进行实验
?填课本表格
次数
导体
材料
长度
横截面积
电流/A
1
A
镍铬
L
s
B
镍铬
2L
s
结论
2
A
镍铬
L
s
C
镍铬
L
2s
结论
3
A
镍铬
L
s
D
锰铜
L
s
结论
5、得出结论
??
(1)、在材料和横截面积相同时,导体长度越长,电流越小,则电阻越大。
(2)、在材料和长度相同时,导体横截面积越大,电流越大,则电阻越小。
(3)、导体的电阻还与材料有关。
6、交流与小结
???(1)、电阻的大小跟导体材料、长度、横截面积有关系,电阻是导体本身的一种性质。导体越长,导体的电阻越大;导体横截面积越小,导体的电阻应该越大;电阻的大小还跟温度有关系,一般的,温度越高,电阻越大。
??
(2)、本节课,我们都运用了“控制变量法”“类比法”等研究方法
?(三)、课堂练习
1.用久了的白炽灯的电阻比刚买来时的电阻是变大了还是变小了?为什么?
2.断了的灯丝搭接好以后,还能使用,其电阻如何变化?
3、下列关于导体的电阻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
A、导体中有电流时,导体才有电阻
B、导体的电阻大小取决于导体中电流的大小
C、导体的电阻是导体本身的一种性质,与通过它的电流大小无关
D、导体的电阻大小取决于导体两端电压的大小
(四)、小结本节知识
1、改变电路中电流大小的方法
2、电阻的基本概念
3、影响电阻的因素
(五)、课后作业
(六)教后反思:
电阻的概念是抽象的,直接定义学生很难明白,不利于后面相关知识的学习。在引入电阻时,用不同的导体连接在电路中,通过电流的大小比较阻碍作用不同,帮助学生理解电阻的基本概念。再通过实验说明影响电阻的几个因素,学生掌握知识也顺理成章。
在物理课的开始,教师要善于结合生活实际,巧妙地设置情境问题,将学生置身于解决问题中去,就可以吸引学生从而产生好奇心,激发学生积极主动参与解决问题,培养了学生学习知识的意识和能力。
PAGE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