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37张PPT)
中国是带着首都被敌人攻占的耻辱进入到20世纪的。
——邓小平
学习目标
1.了解义和团运动的兴起和发展,特别是斗争目标。
2.了解八国联军侵华的基本史实。
3.掌握《辛丑条约》的签订及内容。
4.分析《辛丑条约》给中国社会带来的危害。
重点难点
重点:八国联军侵华战争和《辛丑条约》
难点:《辛丑条约》的危害
第一幕:风云初起
-----义和团运动
义和团的兴起
兴起时间
兴起地点
早期斗争目标
后期斗争目标
清政府政策
提出口号
运动性质
如何正确认识义和团运动提出的“扶清灭洋”口号?
凡是信基督教的中国人,杀。
戴西洋眼镜的,杀。
穿西装的,杀。
会说英语的,杀。
留过学的,杀。
和外国人做朋友的,杀。
家里有外国书籍的,杀。
娶或者嫁外国人的,杀。
他们甚至抵制一切和洋人有关的东西如:洋楼,拆。铁路,扒。电线,剪。
电灯,砸。钟表,扔。火车,烧。
扶清
一定程度上减少了发展阻力,但反映出义和团对清政府的本质认识不清,对它抱有幻想。
灭洋
鲜明表达了中国人民反对帝国主义的斗争意志,但对一切外洋事物统统排斥,具有盲目排外的落后性
义和团运动前期,清政府的态度如何?
材料
“此次义和团民之起,数月之间,京城蔓延已遍,其众不下十数万。自兵民以至王公府第,处处皆是,同声与洋教为仇,势不两立,剿之则即刻祸起肘腋,生灵涂炭,只可因而用之,徐图挽救。”
“招抚”代替“剿灭”
承认其合法地位
1900年夏,义和团已经控制了京津地区
面对义和团运动的迅猛发展,外国侵略者态度如何?
1900年6月,八国联军在英国海军中将西摩尔的率领下,从天津向北京进犯,挑起大规模的侵华战争。
第二幕:古都悲泣
-----抗击八国联军
1.时间:
2.原因:
3.参加国:
1900-1901年
直接原因——镇压义和团运动
根本原因——进一步扩大侵略,瓜分灭亡中国
俄、徳、法、美、日、奥(奥匈帝国)、意、英
快速记忆:饿的话,每日熬一鹰
(俄德法,美日奥意英)
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天津
北京
乘火车
在廊坊一带遭到义和团狙击,狼狈逃回。
统帅:西摩尔
攻占天津
(统帅:瓦德西)
攻占北京
义和团运动失败
二、抗击八国联军
天津保卫战
聂士成
战
役
结
果
_____阻击战
八国联军死伤多人,被迫撤回天津
围攻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
清政府在政治上处于极为被动的地位,成为列强扩大对中国侵略的借口
_____________争夺战、炮轰__________
天津保卫战
(_______壮烈殉国)
天津失陷
西什库教堂
东交民巷使馆区
紫竹林租界
聂士成
老龙头火车站
廊坊
清军将领聂士成奋勇冲锋在前,多处受伤,腹破肠出,仍不下战场,最后壮烈牺牲。八国联军不断增兵,1900年7月中旬,天津陷落。
上不谅于朝廷,下见逼于拳匪,非一死无以自明!
阿尔弗雷德·冯·瓦德西(1832—1904)德国陆军元帅。由于西摩尔廊坊之战失利,瓦德西被推举为八国联军统帅。1900年8月14日,瓦德西率领联军攻占北京。
古
都
呜
咽
八国联军在北京的暴行
八国联军进入紫禁城
八国联军侵略北京后,采取了报复性的屠杀、劫掠,充分暴露了侵略者的凶恶本质
炮火下燃烧的北京城
被屠杀中国百姓
俄军在屠杀中国百姓
法国抢来的耕牛
各国公使、商人纷纷进宫,坐在乾清宫的龙椅上,过了片刻皇帝瘾。
清政府对义和团态度的变化
义和团运
动的发展
清政府
的态度
镇压
招抚
根本目的:维护清朝统治
(1898-1899)
山东
直隶、京津
(1900)
北京
(1900.8)
铲除
问题:义和团的命运如何呢?
被捕的义和团民
处决义和团民
义和团的命运如何呢?
北京沦陷后的情况
义和团运动沉重打击了帝
国主义瓜分中国的野心。
义和团运动的影响:
1900年8月14日,北京失陷。15日晨,慈禧太后挟光绪皇帝仓惶出逃。
在中国近代史上,有一次侵华战争也是最高统治者出逃,以签订丧权辱国的条约而结束。请同学们回忆、讨论:这是哪次战争?当时出逃的皇帝是谁?最后签订了什么条约?在较短的时间内京城被两次攻破,这说明了什么?
第二次鸦片战争。当时出逃的是慈禧太后和咸丰帝。最后签订了《北京条约》。
在四十年中列强两次攻破京城,这一方面表明了列强的船坚炮利,另一方面又表明清朝的腐败,而且已经到了无以复加的地步。
第三幕:晚清悲歌
-----《辛丑条约》
1901年,清政府被迫同英、美、俄、日、法、德、意、奥、比、荷、西11国,签订了丧权辱国的《辛丑条约》。
清政府赔偿白银4.5亿两,分39年还清,本息共计9.8亿两,以海关税、盐税等税收做担保。
清政府保证严禁人民参加各种形式的反帝活动;
划定东交民巷为使馆界,允许各国驻兵保护,不准中国人居住;
改总理衙门为外交部,列六部之前
拆毁大沽炮台,允许外国军队驻扎北京到山海关的铁路沿线要地;
经济:赔
政治:禁
军事:拆、驻
外交:划、改
(1901年)
情境解读《辛丑条约》的内容
情景一:小李最近特别苦恼,他说最近官府为了偿还欠外国人的债务又要提高税收。原来生活艰苦的他可以说是雪上加霜。
清政府赔款白银4.5亿两
三、《辛丑条约》的签订
情景二:有一天,小李不小心说了一句“死洋鬼子”让官府的人听到了,结果被拉去坐牢。
清政府保证严禁人民参加反帝活动。
三、《辛丑条约》的签订
情景三:小李最近被官府征用去拆大沽炮台。同时,小李还发现最近北京到山海关铁路沿线多了很多外国士兵训练。
清政府拆毁大沽炮台,允许外国军队驻扎在北京到山海关的铁路沿线要地。
三、《辛丑条约》的签订
情景四:原来居住在北京东交民巷的小李一家被迫搬迁,这块地方在建起了许多外国使馆。
划定北京东交民巷为使馆界,允许各国派兵驻守,不准中国人居住。
三、《辛丑条约》的签订
使清朝都城完全处于外国军队的控制之下,便于直接派兵镇压反帝运动;
(1901年)
经济:赔
加重了人民负担和政府的财政危机,使中国税收受到列强控制。
政治:禁
清政府完全成为帝国主义列强统治中国的工具
慈禧:量中华之物力,结与国之欢心
军事:拆、驻
外交:划、改
“使馆界”
成为列强策划侵略中国的大本营
与之前的不平等条约相比,《辛丑条约》有何特点?
《辛丑条约》是中国近代史上赔款数目最庞大、主权丧失最严重的不平等条约。
影响:
清政府沦为帝国主义列强统治中国的工具,中国完全陷入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深渊。
《马关条约》大大加深中国半殖民地化程度
《辛丑条约》中国完全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南京条约》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北京条约》进一步加深中国半殖民地化程度
鸦片战争(1840—1842)
甲午中日战争(1894—1895)
八国联军侵华(1900—1901)
第二次鸦片战争(1856—1860)
探究思考:中国是如何一步步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
一个运动:
一个口号:
一次战争:
一个英雄:
一个条约:
小结
义和团运动
“扶清灭洋”
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聂士成
《辛丑条约》
《辛丑条约》中划定的使馆界与今天北京的使馆区有何不同?
现在中国北京美驻华大使馆外依然是岗哨林立,戒备森严
《辛丑条约》中划定的使馆界是“国中之国”,中国政府无权干涉其政治、经济等行为;今天的使馆区是中国政府管辖的,具有绝对的主权。
1.《辛丑条约》签定后,居住在北京东交民巷的冯某被迫举家搬迁。其主要原因是(
)
A.帝国主义国家要在此开商埠
B.帝国主义国家要在此建教堂
C.帝国主义国家要在此办工厂
D.帝国主义国家要在此设使馆
D
2.抗击外来侵略、捍卫国家主权和民族尊严是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之一。下列体现这一传统的史实中,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林则徐虎门销烟
B.
左宗棠收复新疆
C.
邓世昌壮烈殉国
D.
义和团击毙洋枪队头子华尔
D
3.近代列强发动了多次侵华战争,其中攻占过北京的是
①鸦片战争
②第二次鸦片战争
③甲午中日战争
④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A.
①②
B.
②④
C.
③④
D.
②③
B八国联军侵华与《辛丑条约》签订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了解义和团运动的兴起和发展,特别是斗争目标。
2.了解八国联军侵华的基本史实。
3.掌握《辛丑条约》的签订及内容。
4.分析《辛丑条约》给中国社会带来的危害。
过程与方法:
结合《辛丑条约》内容,逐条分析它对中国政治、经济、外交等各方面的影响,掌握分析具体史实的基本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感受义和团战士和清军爱国官兵英勇抗击八国联军侵略的史实,体会中国人民不屈不挠的斗争精神。
教学重点:八国联军侵华战争和《辛丑条约》
教学难点:
《辛丑条约》的危害
【课时安排】1课时
【教学方法】讲授法、讨论法、探究法
【教学过程】
图片导入:
出示图片:教师:我们一起观察这幅图片,它的关键词是?
学生:铭记国耻、北京、1900。
教师:邓小平说中国是带着首都被敌人攻占的耻辱进入到20世纪的。这是为什么呢?带着这一问题,我们一起学习第七课八国联军侵华与《辛丑条约》签订。
出示学习目标。(学生齐生读目标)
教师过渡语:围绕学习目标及重点、难点,本节课我们共分三幕学习。
合作探究:
第一幕:风云初起
--义和团运动
教师:义和团运动是如何兴起和发展的呢?我们通过一则视频来了解。(播放视频)
教师:通过视频结合教材内容完成以下表格:
学生回答表格中的问题。教师讲解表格中的问题:1.义和团是由山东、直隶一带的义和拳、民间秘密结社和练拳习武的组织发展而来。2、它一开始的斗争矛头是清政府。3、19世纪末,随着帝国主义侵略的加剧和外国传教士活动的猖獗,义和团转变为具有广泛群众性的反帝斗争组织。4.义和团提出了“扶清灭洋”的口号。
教师:谈谈你对“扶清灭洋”口号的认识?(进步性与局限性)
学生:“扶清”
一定程度上减少了发展阻力,但反映出义和团对清政府的本质认识不清,对它抱有幻想。
“灭洋”鲜明表达了中国人民反对帝国主义的斗争意志,但对一切外洋事物统统排斥,具有盲目排外的落后性
教师:由于义和团势力的迅速发展,帝国主义担心他们的在华利益受到损害。便于1900年6月组成八国联军,绞杀中国的义和团反帝爱国运动。八国联军侵华战争就这样爆发了。这也是中国近代史上参与国家最多的一次侵华战争。我们学习第二幕
第二幕:古都悲泣——抗击八国联军
教师:看课本找出八国联军侵华的时间、原因、参加国家
出示图片:八国联军侵华的暴行,教师:八国联军侵略北京后,采取了报复性的屠杀、劫掠,充分暴露了侵略者的凶恶本质
教师:八国联军攻入北京,慈禧太后带着光绪帝仓皇逃往西安,就在西逃的途中,她下令剿杀义和团。义和团运动在中外反动势力的联合剿杀下失败了。
义和团运动虽然失败了,但是产生了重大影响,义和团运动沉重打击了帝国主义瓜分中国的野心。
教师过渡:1900年8月14日,北京失陷。15日晨,慈禧太后挟光绪皇帝仓惶出逃。在中国近代史上,有一次侵华战争也是最高统治者出逃,以签订丧权辱国的条约而结束。请同学们回忆、讨论:这是哪次战争?当时出逃的皇帝是谁?最后签订了什么条约?在较短的时间内京城被两次攻破,这说明了什么?
学生:(小组讨论)
第二次鸦片战争。当时出逃的是慈禧太后和咸丰帝。最后签订了《北京条约》。
在四十年中列强两次攻破京城,这一方面表明了列强的船坚炮利,另一方面又表明清朝的腐败,而且已经到了无以复加的地步。
教师过渡:第二次鸦片战争签订了《北京条约》,那八国联军侵华战争签订了什么条约?
第三幕:晚清悲歌——《辛丑条约》签订
三、《辛丑条约》的签订
1901年同清政府签订《辛丑条约》的国家,除出兵中国的英、美、俄、日、法、德、意、奥八国之外,还有比利时、西班牙、荷兰三国,共11国。
教师:《辛丑条约》的内容是什么?学生回答。
教师讲述:内容概括为四个方面:经济:赔;政治:禁;军事:拆、驻;外交:划、改。教师:情境解读-小李的苦恼,进一步解读《辛丑条约》的内容。
教师;《辛丑条约》的签订对中国社会有什么深远的影响?请同学们根据条约内容进行小组讨论。
总结:《辛丑条约》是中国近代史上赔款数目最庞大、主权丧失最严重的不平等条约。从此,清政府沦为帝国主义列强统治中国的工具,中国完全陷入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深渊。
小组讨论:探究思考:中国是如何一步步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
小结师生归纳梳理本节课所学知识点。
合作探究:
《辛丑条约》中划定的使馆界与今天北京的使馆区有何不同?
升华:落后就要挨打,发展才能强大。勿忘国耻,吾辈自强。
【板书设计】
八国联军侵华与《辛丑条约》签订
第一幕:风雨初起—义和团运动
第二幕:古都悲泣—抗击八国联军
第三幕:晚晴悲歌—《辛丑条约》签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