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画夜景》教学设计
教材分析:
本课属于“造型.表现”学习领域。夜晚的景色神秘又美丽,有诗人赞美夜色,有作曲家演奏夜色,教材选取夜景做为学生创作题材,旨在引导二年级学生感受夜晚景色的魅力,并能利用亮色和暗色的对比,表现夜景的美丽。
教学目标:
知识技能目标:
1、感知色彩有明暗之分,了解明亮的色彩与深暗的色彩在同一画面中出现会形成强烈的明暗对比关系。
2、学习用色彩明暗对比、衬托的造型手段,运用刮画纸创作表现夜景的艺术作品。
过程与方法:
感知夜晚与白天景物明暗色彩的不同,在创作实践中掌握明暗色彩在画面中相互衬托的方法,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启发学生感悟身边的美,体验生活的乐趣,大胆运用艺术创作表达内心的感受,表达对生活、对家乡的热爱,培养健康向上的审美情趣。
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感受夜景之美,认识亮色、暗色产生的强烈对比效果,学习用亮色、暗色表现夜景。
教学难点:巧妙运用刮画纸表层的暗色和底层的亮色,表现夜景,画面呈现美感。
教具准备:课件、刮画纸、牙签、示例图片。
教学过程:
课前交流:
师:这学期我们学过一首古诗《宿新市徐公店》,大家还记得吗?哪位同学愿意给大家背诵一遍?诗的最后两句是什么意思?为什么呢?如果蝴蝶飞到绿油油的麦苗上,或飞到黑色的岩石上,哪个最容易被发现?
(设计意图:通过游戏,初步感知明暗对比,为后面学习色彩明暗产生对比做铺垫)
一、欣赏图片、引入新课
1、出示旬阳县城白天的风景图片。
师:刚才我们欣赏了咱们县城的全貌,可以说景色秀丽、迷人可是咱们旬阳县城最美的是夜晚的景色,想不想看看?(出示夜景ppt)
师:你能用一个词或一句话形容夜晚的景色吗?
生:绚丽多姿、五光十色、金碧辉煌┈┈
师:没想到夜晚的景色竟然这样迷人,其实早在清朝,就有诗人用诗句形容旬城的夜景。(满城灯火列星案,一曲旬水绕太极。)夜景如此美丽,我们这节美术课就来“画夜景”。
(设计意图:带领学生欣赏家乡的夜景,增添对家乡的热爱之情。在对比过程中,发现夜景的美,为后面的学习创作提供素材。让学生以后能关注夜景。)
2、揭示课题,板书课题:画夜景
二、分析探究
1、出示更多的夜景图片,引导学生欣赏乡村和城市的夜景。
师:美丽的夜景不仅仅存在于我们的家乡,在幽静的乡村、繁华的都市,也有美丽的夜景,我们一起去欣赏。(出示ppt)
师:又欣赏了这么多美丽的夜景,你能不能用一句话夸夸给你印象深刻的夜景图片?
(设计意图:为学生的创作提供素材,让学生了解、认识更多的夜景,感受夜景的绚丽多姿。)
2、讨论交流夜晚的景色和白天有什么不同?出示白天中的长安塔和夜晚的长安塔,引导学生对比。
师:夜晚的景色为什么这么美丽,我们一起来探讨这个问题。(ppt)夜晚的长安塔和白天有什么不同?
师再根据学生回答,提炼出“它们最大的不同之处就是色彩的不同”。白天的天空、建筑、周围环境和夜晚的三者进行比较。
师:月亮、星星、烟花和灯光给夜晚带来了绚丽的色彩,如果把这些颜色放在白天出现,看起来还会那么鲜艳吗?(出示色卡,学生观察比较)
师生总结:明亮的颜色在深色背景的衬托下中更加鲜艳。这些明亮鲜艳的颜色只有在夜晚才会如此的美!这也是夜晚景色特别美的秘诀所在。
(本环节是本节课的重点知识,通过直观的比较、分析,使学生认识白天、夜晚景色色彩的不同,夜晚的色彩因为明暗色的衬托和对比显得格外鲜艳。)
3、欣赏画家和学生笔下不同的“画夜景”作品。
(出示画家、学生作品):夜色的绚丽多彩让很多画家们拿起画笔,去表现夜晚的美,你们瞧,他们都画了什么内容?再看看小朋友们也用不同方式表现美丽的夜景,观察一下,都用了哪些方法?
师:我们这节课准备的材料是刮画纸?大家以前有没有尝试过在挂画纸上绘画?它有什么特点?(出示两幅明暗对比失调的作品,学生找出问题所在,师对第二幅作品修改添加)
(设计意图:学生欣赏了很多夜景图片,但是对于创作题材的选择还不够确定,通过欣赏画家和学生作品,一是激发学生创作的欲望,了解绘画的题材,二是认识表现夜景的方式。)
三、学生艺术实践
1、提出作业要求:回忆你印象最深刻的夜晚,利用刮画纸中的暗色和亮色表现美丽的夜景。
2、学生构思,绘画。师提示:刮下的黑色粉末倒在课前准备的餐巾纸上,以免污染课桌和书籍。
3、师巡视指导。
四、作品展示、评价
1、将完成的作品展示在黑板上,先自己介绍创作的内容,对自己作品进行评价。
2、学生之间互相评价,提出意见和建议。
3、教师根据学生完成情况总体评价。
五、教师总结
在这节课中,我们不光了解到旬阳县城夜晚的景色如此的美丽迷人, 欣赏了很多不同地方的夜晚景色,还使用刮画纸表现美丽的夜景,希望同学们在课余时间去尝试用其他的方法画夜景,表现夜景的美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