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秋高一物理粤教版必修第一册第三章单元练习卷:相互作用

文档属性

名称 2020年秋高一物理粤教版必修第一册第三章单元练习卷:相互作用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275.2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粤教版(2019)
科目 物理
更新时间 2020-11-23 23:36:24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相互作用
1.(4分)长木板上有一木块如图所示,当长木板的倾角θ逐渐增大时(  )
A.如果木块一直静止于长木板上,则木块所受重力和支持力的合力逐渐增大
B.如果木块一直静止于长木板上,则木块所受重力、支持力和静摩擦力的合力逐渐增大
C.如果木块一直静止于长木板上,则木块所受重力和静摩擦力的合力逐渐增大
D.如果θ从0°一直增大到90°,则木块所受的摩擦力一直增大
2.(4分)如图所示,两个等大的水平力F分别作用在物体B、C上.物体A、B、C都处于静止状态.各接触面与水平地面平行.物体A、C间的摩擦力大小为f1,物体B、C间的摩擦力大小为f2,物体C与地面间的摩擦力大小为f3,则(  )
A.f1=0,f2=0,f3=0
B.f1=0,f2=F,f3=0
C.f1=F,f2=0,f3=0
D.f1=0,f2=F,f3=F
3.(4分)如图所示,小球用细绳系住放在倾角为θ的光滑斜面上.当细绳由水平方向以O点为圆心逐渐逆时针转动时,球始终保持静止状态,则细绳上的拉力将(  )
A.先增大后减小
B.逐渐减小
C.先减小后增大
D.逐渐增大
4.(4分)如图所示,穿在一根光滑的固定杆上的两个小球A、B被连接在一条跨过定滑轮的细绳两端,杆与水平面成θ=37°角,tan
θ=,不计所有摩擦.当两球静止时,OA绳与杆的夹角为θ,OB绳沿竖直方向,则球A、B的质量之比为(  )
A.4∶3
B.3∶4
C.3∶5
D.5∶8
5.(4分)如图所示,用球拍打击飞过来的网球时,若球击球拍的力为F1,球拍击球的力为F2,则(  )
A.先产生F1,再产生F2
B.F1与F2是一对平衡力
C.F1与F2两力的性质不同
D.F1和F2大小相等,方向相反
6.(4分)如图所示,用弹簧测力计悬挂一个重G=10
N的金属块,使金属块部分浸在台秤上的水杯中(水不会溢出).若弹簧测力计的示数变为F′T=6
N,则台秤的示数(  )
A.保持不变
B.增加10
N
C.增加6
N
D.增加4
N
7.(4分)质量均为m的a、b两木块叠放在水平面上,如图所示,a受到斜向上与水平面成θ角的力F1的作用,b受到斜向下与水平面成θ角、与F1等大的力F2的作用,两个力在同一竖直平面内,此时两木块保持静止,则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a一定受到四个力的作用
B.水平面对b的支持力等于2mg
C.a、b之间一定存在静摩擦力
D.b与水平面之间一定存在静摩擦力
8.(4分)把一个重力为G的物体,用一个水平力F=kt(k为恒量,t为时间)压在竖直的足够高的平面墙体上,如图所示,则从t=0开始物体所受的摩擦力f随t的变化关系是下图中的(  )
9.(4分)(多选)关于摩擦力,有人总结了“四条不一定”,其中说法正确的是(  )
A.摩擦力的方向不一定与物体的运动方向相同
B.静摩擦力的方向不一定与运动方向共线
C.受静摩擦力或滑动摩擦力的物体不一定静止或运动
D.静摩擦力一定是阻力,滑动摩擦力不一定是阻力
10.(4分)(多选)如图所示,A、B两物体通过跨过光滑定滑轮的细线连在一起,它们均处于静止状态,有关两物体的受力情况正确的是
(  )
A.A受4个力作用,其中弹力有1个
B.A受4个力作用,其中弹力有2个
C.B受2个力作用,其中弹力有2个
D.B受2个力作用,其中弹力有1个
11.(4分)(多选)如图所示,一个人在半球形屋顶上向上缓慢爬行,他在向上爬行的过程中(  )
A.屋顶对他的支持力的大小不变
B.屋顶对他的支持力的大小变大
C.屋顶对他的摩擦力的大小不变
D.屋顶对他的摩擦力的大小变小
12.(4分)(多选)如图所示是剪式千斤顶,当摇动把手时,螺纹轴就能迫使千斤顶的两臂靠拢,从而将汽车顶起.当车轮刚被顶起时汽车对千斤顶的压力为1.0×105
N,此时千斤顶两臂间的夹角为120°,则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
A.此时两臂受到的压力大小均为1.0×105
N
B.此时千斤顶对汽车的支持力为1.0×105
N
C.若继续摇动把手,两臂受到的压力将增大
D.若继续摇动把手,两臂受到的压力将减小
13.(6分)(1)在“探究弹力和弹簧伸长的关系”的实验中,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
A.弹簧被拉伸时,不能超出它的弹性限度
B.用悬挂钩码的方法给弹簧施加拉力,应保证弹簧位于竖直位置且处于平衡状态
C.用直尺测得弹簧的长度即为弹簧的伸长量
D.用几个不同的弹簧,分别测出几组拉力与伸长量,得出拉力与伸长量之比相等
(2)某同学做“探究弹力和弹簧伸长的关系”的实验,他先把弹簧平放在桌面上使其自然伸长,用直尺测出弹簧的原长L0,再把弹簧竖直悬挂起来,挂上钩码后测出弹簧伸长后的长度L,把(L-L0)作为弹簧的伸长量x.这样操作,由于弹簧自身重力的影响,最后画出的图线可能是图中的(  )
14.(8分)某探究小组做“验证力的平行四边形定则”实验,将画有坐标轴(横轴为x轴,纵轴为y轴,最小刻度表示1
mm)的纸贴在桌面上,如图(a)所示.将橡皮筋的一端Q固定在y轴上的B点(位于图示部分之外),另一端P位于y轴上的A点时,橡皮筋处于原长.
(1)用一只测力计将橡皮筋的P端沿y轴从A点拉至坐标原点O.此时拉力F的大小可由测力计读出.测力计的示数如图(b)所示,F的大小为________N.
(2)撤去(1)中的拉力,橡皮筋P端回到A点,现使用两个测力计同时拉橡皮筋,再次将P端拉至O点.此时观察到两个拉力分别沿图(a)中两条虚线所示的方向,由测力计的示数读出两个拉力的大小分别为F1=4.2
N和F2=5.6
N.
(ⅰ)用5
mm长度的线段表示1
N的力,以O点为作用点,在图(a)中画出力F1、F2的图示,然后按平行四边形定则画出它们的合力F合;
(ⅱ)F合的大小为________N,F合与拉力F的夹角的正切值为________.
若F合与拉力F的大小及方向的偏差均在实验所允许的误差范围之内,则该实验验证了力的平行四边形定则.
15.(8分)如图所示,若两物体的重力分别为GA=20
N,GB=40
N,A、B间动摩擦因数μ1=0.2,B与地面间动摩擦因数μ2=0.4,用力F作用在B上后,A、B间、B与地面间都发生了相对滑动.求各接触面间摩擦力的大小.
16.(10分)如图所示,一半径为R的光滑圆环固定在竖直平面内,环上套有两个中央有孔的小球A和B,A、B间由原长为R的轻弹簧连接,它们处于如图位置时恰好能保持静止状态,此时B球与环心等高,AB与水平面成30°角.已知B球质量为m,求A球质量和弹簧的劲度系数.
17.(10分)如图所示,倾角α=60°的斜面上,放一质量为1
kg的物体,用k=100
N/m的轻质弹簧平行于斜面拉着,物体放在PQ之间任何位置都能处于静止状态,而超过这一范围,物体就会沿斜面滑动.若AP=22
cm,AQ=8
cm,试求物体与斜面间的最大摩擦力的大小.(取g=10
m/s2)
18.(10分)如图所示,在倾角为θ的粗糙斜面上,有一个质量为m的物体被水平力F推着静止于斜面上,已知物体与斜面间的动摩擦因数为μ,且μθ,若物体恰好不下滑,则推力F为多大?若物体恰好不上滑,则推力F又为多大?(最大静摩擦力等于滑动摩擦力)
相互作用
1.(4分)长木板上有一木块如图所示,当长木板的倾角θ逐渐增大时(  )
A.如果木块一直静止于长木板上,则木块所受重力和支持力的合力逐渐增大
B.如果木块一直静止于长木板上,则木块所受重力、支持力和静摩擦力的合力逐渐增大
C.如果木块一直静止于长木板上,则木块所受重力和静摩擦力的合力逐渐增大
D.如果θ从0°一直增大到90°,则木块所受的摩擦力一直增大
A
2.(4分)如图所示,两个等大的水平力F分别作用在物体B、C上.物体A、B、C都处于静止状态.各接触面与水平地面平行.物体A、C间的摩擦力大小为f1,物体B、C间的摩擦力大小为f2,物体C与地面间的摩擦力大小为f3,则(  )
A.f1=0,f2=0,f3=0
B.f1=0,f2=F,f3=0
C.f1=F,f2=0,f3=0
D.f1=0,f2=F,f3=F
B 
3.(4分)如图所示,小球用细绳系住放在倾角为θ的光滑斜面上.当细绳由水平方向以O点为圆心逐渐逆时针转动时,球始终保持静止状态,则细绳上的拉力将(  )
A.先增大后减小
B.逐渐减小
C.先减小后增大
D.逐渐增大
C 
4.(4分)如图所示,穿在一根光滑的固定杆上的两个小球A、B被连接在一条跨过定滑轮的细绳两端,杆与水平面成θ=37°角,tan
θ=,不计所有摩擦.当两球静止时,OA绳与杆的夹角为θ,OB绳沿竖直方向,则球A、B的质量之比为(  )
A.4∶3
B.3∶4
C.3∶5
D.5∶8
A
5.(4分)如图所示,用球拍打击飞过来的网球时,若球击球拍的力为F1,球拍击球的力为F2,则(  )
A.先产生F1,再产生F2
B.F1与F2是一对平衡力
C.F1与F2两力的性质不同
D.F1和F2大小相等,方向相反
D 
6.(4分)如图所示,用弹簧测力计悬挂一个重G=10
N的金属块,使金属块部分浸在台秤上的水杯中(水不会溢出).若弹簧测力计的示数变为F′T=6
N,则台秤的示数(  )
A.保持不变
B.增加10
N
C.增加6
N
D.增加4
N
D 
7.(4分)质量均为m的a、b两木块叠放在水平面上,如图所示,a受到斜向上与水平面成θ角的力F1的作用,b受到斜向下与水平面成θ角、与F1等大的力F2的作用,两个力在同一竖直平面内,此时两木块保持静止,则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a一定受到四个力的作用
B.水平面对b的支持力等于2mg
C.a、b之间一定存在静摩擦力
D.b与水平面之间一定存在静摩擦力
D 
8.(4分)把一个重力为G的物体,用一个水平力F=kt(k为恒量,t为时间)压在竖直的足够高的平面墙体上,如图所示,则从t=0开始物体所受的摩擦力f随t的变化关系是下图中的(  )
B
9.(4分)(多选)关于摩擦力,有人总结了“四条不一定”,其中说法正确的是(  )
A.摩擦力的方向不一定与物体的运动方向相同
B.静摩擦力的方向不一定与运动方向共线
C.受静摩擦力或滑动摩擦力的物体不一定静止或运动
D.静摩擦力一定是阻力,滑动摩擦力不一定是阻力
ABC
10.(4分)(多选)如图所示,A、B两物体通过跨过光滑定滑轮的细线连在一起,它们均处于静止状态,有关两物体的受力情况正确的是
(  )
A.A受4个力作用,其中弹力有1个
B.A受4个力作用,其中弹力有2个
C.B受2个力作用,其中弹力有2个
D.B受2个力作用,其中弹力有1个
BD
11.(4分)(多选)如图所示,一个人在半球形屋顶上向上缓慢爬行,他在向上爬行的过程中(  )
A.屋顶对他的支持力的大小不变
B.屋顶对他的支持力的大小变大
C.屋顶对他的摩擦力的大小不变
D.屋顶对他的摩擦力的大小变小
BD
12.(4分)(多选)如图所示是剪式千斤顶,当摇动把手时,螺纹轴就能迫使千斤顶的两臂靠拢,从而将汽车顶起.当车轮刚被顶起时汽车对千斤顶的压力为1.0×105
N,此时千斤顶两臂间的夹角为120°,则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
A.此时两臂受到的压力大小均为1.0×105
N
B.此时千斤顶对汽车的支持力为1.0×105
N
C.若继续摇动把手,两臂受到的压力将增大
D.若继续摇动把手,两臂受到的压力将减小
ABD
13.(6分)(1)在“探究弹力和弹簧伸长的关系”的实验中,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
A.弹簧被拉伸时,不能超出它的弹性限度
B.用悬挂钩码的方法给弹簧施加拉力,应保证弹簧位于竖直位置且处于平衡状态
C.用直尺测得弹簧的长度即为弹簧的伸长量
D.用几个不同的弹簧,分别测出几组拉力与伸长量,得出拉力与伸长量之比相等
(2)某同学做“探究弹力和弹簧伸长的关系”的实验,他先把弹簧平放在桌面上使其自然伸长,用直尺测出弹簧的原长L0,再把弹簧竖直悬挂起来,挂上钩码后测出弹簧伸长后的长度L,把(L-L0)作为弹簧的伸长量x.这样操作,由于弹簧自身重力的影响,最后画出的图线可能是图中的(  )
[答案] (1)AB (2)C
14.(8分)某探究小组做“验证力的平行四边形定则”实验,将画有坐标轴(横轴为x轴,纵轴为y轴,最小刻度表示1
mm)的纸贴在桌面上,如图(a)所示.将橡皮筋的一端Q固定在y轴上的B点(位于图示部分之外),另一端P位于y轴上的A点时,橡皮筋处于原长.
(1)用一只测力计将橡皮筋的P端沿y轴从A点拉至坐标原点O.此时拉力F的大小可由测力计读出.测力计的示数如图(b)所示,F的大小为________N.
(2)撤去(1)中的拉力,橡皮筋P端回到A点,现使用两个测力计同时拉橡皮筋,再次将P端拉至O点.此时观察到两个拉力分别沿图(a)中两条虚线所示的方向,由测力计的示数读出两个拉力的大小分别为F1=4.2
N和F2=5.6
N.
(ⅰ)用5
mm长度的线段表示1
N的力,以O点为作用点,在图(a)中画出力F1、F2的图示,然后按平行四边形定则画出它们的合力F合;
(ⅱ)F合的大小为________N,F合与拉力F的夹角的正切值为________.
若F合与拉力F的大小及方向的偏差均在实验所允许的误差范围之内,则该实验验证了力的平行四边形定则.
[答案] (1)4.0 (2)(ⅰ)
 (ⅱ)4.0 0.05
15.(8分)如图所示,若两物体的重力分别为GA=20
N,GB=40
N,A、B间动摩擦因数μ1=0.2,B与地面间动摩擦因数μ2=0.4,用力F作用在B上后,A、B间、B与地面间都发生了相对滑动.求各接触面间摩擦力的大小.
[答案] A、B间滑动摩擦力的大小为4
N
B与地面间滑动摩擦力的大小为24
N
16.(10分)如图所示,一半径为R的光滑圆环固定在竖直平面内,环上套有两个中央有孔的小球A和B,A、B间由原长为R的轻弹簧连接,它们处于如图位置时恰好能保持静止状态,此时B球与环心等高,AB与水平面成30°角.已知B球质量为m,求A球质量和弹簧的劲度系数.
[答案] 2m 
17.(10分)如图所示,倾角α=60°的斜面上,放一质量为1
kg的物体,用k=100
N/m的轻质弹簧平行于斜面拉着,物体放在PQ之间任何位置都能处于静止状态,而超过这一范围,物体就会沿斜面滑动.若AP=22
cm,AQ=8
cm,试求物体与斜面间的最大摩擦力的大小.(取g=10
m/s2)
[答案] 7
N
18.(10分)如图所示,在倾角为θ的粗糙斜面上,有一个质量为m的物体被水平力F推着静止于斜面上,已知物体与斜面间的动摩擦因数为μ,且μθ,若物体恰好不下滑,则推力F为多大?若物体恰好不上滑,则推力F又为多大?(最大静摩擦力等于滑动摩擦力)
[答案] 
mg 
m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