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1
行星的运动
1.一恒星系统中,行星a绕恒星做圆周运动的公转周期是0.6年,行星b绕恒星做圆周运动的公转周期是1.9年,根据所学知识比较两行星到恒星的距离关系( )
A.行星a距离恒星近
B.行星b距离恒星近
C.行星a和行星b到恒星的距离一样
D.条件不足,无法比较
2.太阳系有八大行星,八大行星离太阳的远近不同,绕太阳运转的周期也不相同。下列反映周期与轨道半径关系的图像中正确的是( )
A B C D
3.阋神星是一个已知最大的属于柯伊伯带及海王星外天体的矮行星,因观测估算比冥王星大,在公布发现时曾被其发现者和NASA等组织称为“第十大行星”。若将地球和阋神星绕太阳的运动看作匀速圆周运动,它们的运行轨道如图所示。已知阋神星绕太阳运行一周的时间约为557年,设地球绕太阳运行的轨道半径为R,则阋神星绕太阳运行的轨道半径约为( )
A.R
B.R
C.R
D.557R
4.关于行星运动的规律,下列说法符合史实的是( )
A.开普勒在牛顿运动定律的基础上,导出了行星运动的规律
B.开普勒在天文观测数据的基础上,总结出了行星运动的规律
C.开普勒总结出了行星运动的规律,找出了行星按照这些规律运动的原因
D.开普勒总结出了行星运动的规律,发现了万有引力定律
5.(多选)关于行星绕太阳运动的说法正确的是( )
A.太阳系中的八大行星有一个共同的轨道焦点
B.太阳系中的八大行星的轨道有的是圆形,并不都是椭圆
C.行星的运动方向总是沿着轨道的切线方向
D.行星的运动方向总是与它和太阳的连线垂直
6.(多选)如图所示,“嫦娥三号”绕月球沿椭圆轨道运行,绕行方向为逆时针方向,A、B分别为近月点和远月点,C是轨道上到A、B距离相等的点,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嫦娥三号”从A点到B点运行速率逐渐增大
B.“嫦娥三号”从A点到B点运行速率逐渐减小
C.“嫦娥三号”从A点到C点的运行时间等于四分之一周期
D.“嫦娥三号”从A点到C点的运行时间小于四分之一周期
7.(多选)如图所示,某行星沿椭圆轨道运行,A为远日点,离太阳的距离为a,B为近日点,离太阳的距离为b,行星过远日点时的速率为va,过近日点时的速率为vb。已知图中的两个阴影部分的面积相等,则( )
A.vb=va
B.vb=va
C.行星从A到A′的时间小于从B到B′的时间
D.太阳一定在该椭圆的一个焦点上
8.土星直径为119
300
km,是太阳系统中第二大行星,自转周期只需10
h
39
min,公转周期为29.4年,距离太阳1.432×109
km。土星最引人注目的是绕着其赤道的巨大光环。在地球上人们只需要一架小型望远镜就能清楚地看到光环,环的外沿直径约为274
000
km。请由上面提供的信息,估算地球距太阳有多远。(保留三位有效数字)
9.由中国自主研制的世界上第一颗空间量子科学实验卫星“墨子”号完成在轨测试,其运行轨道为如图所示的绕地球E运动的椭圆轨道,地球E位于椭圆的一个焦点上。轨道上标记了墨子卫星经过相等时间间隔(Δt=,T为轨道周期)的位置。如果作用在卫星上的力只有地球E对卫星的万有引力,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面积S1>S2
B.卫星在轨道A点的速度小于B点的速度
C.T2=Ca3,其中C为常数,a为椭圆半长轴
D.T2=C′b3,其中C′为常数,b为椭圆半短轴
10.(多选)太阳系中的第二大行星——土星的卫星众多,目前已发现达数十颗。下表是有关土卫五和土卫六两颗卫星的一些参数。则两卫星相比较,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
卫星
距土星的距离/km
半径/km
质量/kg
发现者
发现年代
土卫五
527
000
765
2.49×1021
卡西尼
1672
土卫六
1
222
000
2
575
1.35×1023
惠更斯
1655
A.土卫五的公转周期较小
B.土卫六的转动角速度较大
C.土卫六的向心加速度较小
D.土卫五的公转速度较大
11.月球环绕地球运动的轨道半径约为地球半径的60倍,运行周期约为27天。应用开普勒定律计算:在赤道平面内离地多高时,人造地球卫星随地球一起转动,就像停留在天空中不动一样?(R地=6
400
km)
12.地球的公转轨道接近圆,但彗星的运动轨道则是一个非常扁的椭圆,天文学家哈雷曾经在1682年跟踪过一颗彗星,他算出这颗彗星轨道的半长轴约等于地球轨道半径的18倍,并预言这颗彗星将每隔一定时间就会出现,哈雷的预言得到证实,该彗星被命名为哈雷彗星。哈雷彗星最近出现的时间是1986年,请你根据开普勒行星运动第三定律(即=k,其中T为行星绕太阳公转的周期,r为轨道的半长轴)估算。它下次飞近地球是哪一年?
7.1
行星的运动
1.一恒星系统中,行星a绕恒星做圆周运动的公转周期是0.6年,行星b绕恒星做圆周运动的公转周期是1.9年,根据所学知识比较两行星到恒星的距离关系( )
A.行星a距离恒星近
B.行星b距离恒星近
C.行星a和行星b到恒星的距离一样
D.条件不足,无法比较
A
2.太阳系有八大行星,八大行星离太阳的远近不同,绕太阳运转的周期也不相同。下列反映周期与轨道半径关系的图像中正确的是( )
A B C D
D
3.阋神星是一个已知最大的属于柯伊伯带及海王星外天体的矮行星,因观测估算比冥王星大,在公布发现时曾被其发现者和NASA等组织称为“第十大行星”。若将地球和阋神星绕太阳的运动看作匀速圆周运动,它们的运行轨道如图所示。已知阋神星绕太阳运行一周的时间约为557年,设地球绕太阳运行的轨道半径为R,则阋神星绕太阳运行的轨道半径约为( )
A.R
B.R
C.R
D.557R
C
4.关于行星运动的规律,下列说法符合史实的是( )
A.开普勒在牛顿运动定律的基础上,导出了行星运动的规律
B.开普勒在天文观测数据的基础上,总结出了行星运动的规律
C.开普勒总结出了行星运动的规律,找出了行星按照这些规律运动的原因
D.开普勒总结出了行星运动的规律,发现了万有引力定律
B
5.(多选)关于行星绕太阳运动的说法正确的是( )
A.太阳系中的八大行星有一个共同的轨道焦点
B.太阳系中的八大行星的轨道有的是圆形,并不都是椭圆
C.行星的运动方向总是沿着轨道的切线方向
D.行星的运动方向总是与它和太阳的连线垂直
AC
6.(多选)如图所示,“嫦娥三号”绕月球沿椭圆轨道运行,绕行方向为逆时针方向,A、B分别为近月点和远月点,C是轨道上到A、B距离相等的点,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嫦娥三号”从A点到B点运行速率逐渐增大
B.“嫦娥三号”从A点到B点运行速率逐渐减小
C.“嫦娥三号”从A点到C点的运行时间等于四分之一周期
D.“嫦娥三号”从A点到C点的运行时间小于四分之一周期
BD
7.(多选)如图所示,某行星沿椭圆轨道运行,A为远日点,离太阳的距离为a,B为近日点,离太阳的距离为b,行星过远日点时的速率为va,过近日点时的速率为vb。已知图中的两个阴影部分的面积相等,则( )
A.vb=va
B.vb=va
C.行星从A到A′的时间小于从B到B′的时间
D.太阳一定在该椭圆的一个焦点上
BD
8.土星直径为119
300
km,是太阳系统中第二大行星,自转周期只需10
h
39
min,公转周期为29.4年,距离太阳1.432×109
km。土星最引人注目的是绕着其赤道的巨大光环。在地球上人们只需要一架小型望远镜就能清楚地看到光环,环的外沿直径约为274
000
km。请由上面提供的信息,估算地球距太阳有多远。(保留三位有效数字)
[答案] 1.50×108
km
9.由中国自主研制的世界上第一颗空间量子科学实验卫星“墨子”号完成在轨测试,其运行轨道为如图所示的绕地球E运动的椭圆轨道,地球E位于椭圆的一个焦点上。轨道上标记了墨子卫星经过相等时间间隔(Δt=,T为轨道周期)的位置。如果作用在卫星上的力只有地球E对卫星的万有引力,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面积S1>S2
B.卫星在轨道A点的速度小于B点的速度
C.T2=Ca3,其中C为常数,a为椭圆半长轴
D.T2=C′b3,其中C′为常数,b为椭圆半短轴
C
10.(多选)太阳系中的第二大行星——土星的卫星众多,目前已发现达数十颗。下表是有关土卫五和土卫六两颗卫星的一些参数。则两卫星相比较,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
卫星
距土星的距离/km
半径/km
质量/kg
发现者
发现年代
土卫五
527
000
765
2.49×1021
卡西尼
1672
土卫六
1
222
000
2
575
1.35×1023
惠更斯
1655
A.土卫五的公转周期较小
B.土卫六的转动角速度较大
C.土卫六的向心加速度较小
D.土卫五的公转速度较大
ACD
11.月球环绕地球运动的轨道半径约为地球半径的60倍,运行周期约为27天。应用开普勒定律计算:在赤道平面内离地多高时,人造地球卫星随地球一起转动,就像停留在天空中不动一样?(R地=6
400
km)
[答案] 3.63×104
km
12.地球的公转轨道接近圆,但彗星的运动轨道则是一个非常扁的椭圆,天文学家哈雷曾经在1682年跟踪过一颗彗星,他算出这颗彗星轨道的半长轴约等于地球轨道半径的18倍,并预言这颗彗星将每隔一定时间就会出现,哈雷的预言得到证实,该彗星被命名为哈雷彗星。哈雷彗星最近出现的时间是1986年,请你根据开普勒行星运动第三定律(即=k,其中T为行星绕太阳公转的周期,r为轨道的半长轴)估算。它下次飞近地球是哪一年?
[答案] 2062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