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秋西师大版数学四年级上册第7单元
三位数除以两位数的除法(教案)
单元概述和课时安排
教材分析
三位数除以两位数的除法,是在学生已经熟练地掌握了表内乘除法、三位数除以一位数的基础上展开教学的。本单元教学内容是一种引伸和发展性的新内容。说它是引伸,它主要是以三位数除以一位数和表内除法为最直接的认知基础。三位数除以两位数的计算方法与三位数除以一位数在本质上完全相同。说它是发展,是因为除数由一位数变成两位数,三位数除以两位数笔算的试商比三位数除以一位数要复杂得多,它是学生学习笔算除法的难点。本单元教科书的教学内容包括整百数、几百几十的数除以整十数的口算,三位数除以两位数的估算、笔算,探索规律,解决问题,综合应用等内容。
1、注重题材的现实性,体现三位数除以两位数的价值
三位数除以两位数的除法,是数的运算中重要的学习内容,它与其他运算一样,是反映现实世界数量关系的数学模型,也是解决现实生活中问题的工具,但它的这些价值只有通过具体的现实情境才能表现出来,换句话说,学生只有通过从具有现实性的题材中去发现除法问题,分析并解决问题,才能让他们感受到三位数除以两位数的价值。所以,本单元教科书在价值取向上,注重选取现实的、有意义的、富有挑战性的题材,通过具体情境让学生发现情境中的数学问题,通过多样化的学习方式解决问题,让学生感受到三位数除以两位数与现实生活的联系和实用价值。例如,在口算学习时,引导学生解决游乐场及学校新生分班中的数学问题;在笔算学习时,引导学生解决养鸡场中的数学问题。
口算、估算与笔算结合,培养学生的数感
能判定不同的算术运算,有能力计算,具有选择适当算法(如口算、估算、笔算、使用计算器计算)实施计算的经验,是数学教学中培养数感的重要内容。在除法运算中,口算、估算与笔算联系十分紧密。具体讲,在笔算的试商时,首先可以把被除数、除数看作整十整百数,并用口算的方法找到初商,体现了口算和估算在笔算中的作用。所以,本单元教科书没有在笔算的试商中把口算、估算结合起来去找初商,这不但体现了3种计算方法的有机结合,互相促进,也有利于发展学生的数感。
借助计算器探索规律,培养学生的探索发现能力
乘除法是一种反映现实世界中数量关系的数学模型,在这些关系中,隐含着一些有趣的计算规律。探索简单的数学规律,它可以让学生感受到数学的内在美,培养学生的探索发现能力和归纳概括能力,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本单元教科书安排探索规律这一内容,主要是让学生借助计算器探索乘、除法算式中的一些简单规律,其中包括商不变的规律。同时,也注重让学生把探索到的规律进行运用,培养学生运用规律解决数学问题的能力。
注重实践应用,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在本单元中,继续安排了解决问题的内容,体现了解决问题与知识教学紧密结合的编写理念,突出了解决问题的课程价值,不但有利于落实《标准》中提出的培养学生解决问题能力的目标,也有利于进一步加深学生对三位数除以两位数除法的理解和计算方法的巩固。在解决问题的编排上,不但注重内容的现实性,体现三位数除以两位数除法与现实生活的联系,也注重体现数学知识的内在联系,让学生应用已经学习过的做工问题、行程问题的数量关系解决问题。
注重知识的整理,促进学生认知结构的完善
人的认识过程是按总体——部分——总体这一顺序进行的。本单元安排的三位数除以两位数的除法,是小学阶段最后一次学习整数除法。因此,在这里安排整理与复习,不但有利于学生对三位数除以两位数知识更好地掌握,也有利于让学生在认知结构中沟通有关知识的联系,形成更加充实、完善的数学认知结构。本单元安排的整理与复习,既有对所学知识的梳理,又有对各种计算方法的系统复习,同时安排了相关的练习来达到巩固、运用的目的。
教学目标
会口算整百、几百几十的数除以整十数的除法,能正确笔算、估算三位数除以两位数的除法。
结合估算探索三位数除以两位数的笔算方法,能正确进行三位数除以两位数的笔算。
3、能借助计算器进行较复杂的除法运算,探索乘除法算式的简单规律。
经历三位数除以两位数计算方法的探索过程,发展学生初步的归纳推理、类比推理能力。
5、体验三位数除以两位数与现实生活的联系和应用价值,培养学生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的能力。
重点:经历三位数除以两位数计算方法的探索过程,掌握三位数除以两位数的口算、估算及笔算方法。
难点:掌握三位数除以两位数笔算的试商方法。能灵活运用三位数除以两位数的计算方法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重点、难点
重点
三位数除以两位数的口算方法及商的变化规律。
三位数除以两位数的估算方法。
3.三位数除以两位数的笔算方法。
4.路程问题的解决方法。
5.效率问题的解决方法。
难点
1.三位数除以两位数的笔算方法。
2.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建议
重视原有知识在新知识学习中的迁移
学生的学习,从本质上说是利用已有知识和经验进行主动建构的过程。数学知识具有内在的联系,学生已有的知识基础是推动后继知识学习的重要经验。在本单元学习前,学生已有表内除法,整百数、几百几十的数除以一位数(如200÷4,840÷4)的口算及三位数除以一位数的估算、笔算等认知基础,这些计算方法,在学习三位数除以两位数时都可以借鉴。因此,在教学中应让学生沟通知识的这种内在联系,引导学生主动运用已有知识探索新知识,培养学生迁移、类推能力,获得积极的情感体验。
把口算、估算结合,让学生掌握试商方法
教学实践经验告诉我们:计算除数是两位数的除法,最大的障碍是试商的准确,即学生不易找到准确的商而导致计算速度慢和计算的正确率低。克服这一障碍的有效方法是让学生掌握三位数除以两位数笔算的试商方法,减少调商的次数。因此,在教学三位数除以两位数的笔算时,应注意把口算、估算结合起来,突出整百数除以整十数的口算在试商中的基础作用,让学生结合估算和口算去找初商,切实掌握三位数除以两位数的试商规律。
尊重学生对算法的选择
由于学生的生活情境、已有知识经验和思维方式的不同,他们在计算三位数除以两位数的口算和解决问题时,其思考的方法也不尽相同。在教学中,应尊重学生的选择,允许他们采用自己理解的口算方法进行口算,鼓励学生从不同角度思考,用不同的方法解决问题。
4、注意三位数除法与现实生活的联系
前面已讲到,除法是现实问题的数学模型,是解决问题的工具。在本单元教学中,不能单独为掌握计算方法而教学,而应注意三位数除以两位数的现实情景,让学生感受到三位数除以两位数的实用价值,使他们在学习中产生主动探索的心理需要。为此,除了在例题学习时,注意从学生的现实生活出发引出三位数除以两位数的除法计算外,还应注意在练习中为学生运用三位数除以两位数的除法解决问题搭建活动平台,使他们感受到三位数除以两位数的实用价值。
课时安排
本单元用10课时完成教学,其中机动1课时。
课题
课时
1、三位数除以两位数的口算和估算
1
2、三位数除以两位数的笔算
4
3、探索规律
2
4、问题解决
1
5、整理和复习
1
6、综合与实践
节约1粒米
1
总计
1020秋西师大版数学四年级上册第7单元
三位数除以两位数的除法(教案)
5、整理与复习
教学内容
教材第93页相关的内容。整理和复习。
教学提示
引导学生查找学习中的缺漏。并通过回顾整理使单元知识系统化、条理化。先设计回忆呈现,查漏补缺的环节使知识清晰、系统化。再通过拓展延伸,升华提高,增强学生运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1、掌握整百数及几百几十的数除以整十数的口算方法,并能正确进行口算。联系已有知识经验理解三位数除以整十数的口算方法。
2、经历几百几十数除以整十数的探索过程,初步掌握用整十数除的试商(用“四舍”法调商)方法和竖式书写格式。学习几百几十除以整十数的竖式计算方法。
3、让学生经历探索规律的过程,培养初步的逻辑思维能力和推理能力。
4、运用计算器计算,发现算式的规律。能运用发现的规律直接写出商。
过程与方法:经历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促进学生对三位数除以两位数的理解。能应用所学知识解决简单的做工问题,培养学生解决简单实际问题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进一步培养对数学学习的兴趣,感受数学在人们生活和工作中的价值。
重点、难点
重点:
1、复习三位数除以两位数的口算方法。
2、复习三位数除以两位数的口算方法。
3、根据数量关系式解决实际问题。
难点:运用数量关系式解决稍复杂的实际问题。
教学准备
教师准备:多媒体
一、回顾本单元知识
师和学生交流:第四单元的内容我们已经全部学完了,请同学们回忆一下,这一单元我们都学习了哪些知识?
引导学生说出本单元学习的内容:三位数除以两位数的口算、三位数除以两位数的估算、三位数除以两位数的笔算、解决实际问题、探索规律。
根据学生的回答板书本单元所学习的内容。
(板书课题:整理与复习
三位数除以两位数的口算
三位数除以两位数的估算
三位数除以两位数的笔算
解决实际问题
探索规律)
复习三位数除以两位数的口算
多媒体出示
240÷80=
360÷40=
390÷30=
420÷60=
学生口算,并回忆一下三位数除以两位数的口算方法。
预设1:几百几十数除以整十数的口算方法:
方法一:想乘法算除法。
方法二:把三位数看成整百数加整十数,用整百数除以除数,再用整十数除以除数,把两次除得的商加在一起,就是所求的商。
预设2:几百几十数除以整十数的口算方法:
方法一:看被除数里面有几个除数,商就是几。
方法二:可以把整百数看成几十个十,整十看成几个十,再计算。
师小结:在计算的过程中,选择自己喜欢的方法进行计算。
复习三位数除以两位数的估算
多媒体出示
265÷86≈
416÷69≈
312÷56≈
287÷43≈
师让学生估算这些题目,并且用自己的话一说是怎样算的。
生回答。
师小结:除数是两位数的估算,找到与除数和被除数最接近的整十数、整百数或整百整十数,转化为口算的形式进行估算。为了使商的估算值与精确值比较接近,通常采用“同大同小”的估算原则。用“四舍五入”法进行估算。
复习三位数除以两位数的笔算
多媒体出示:
AB两地相距864千米。
一艘货轮以每小时36千米的速度走水路从A地开往B地,几小时到达?
一辆货车以每小时72千米的速度走公路从A地开往B地,几小时到达?
一辆火车以每小时96千米的速度走铁路从A地开往B地,几小时到达?
师让学生读题,分析题中的已知条件和问题。说出解决这三道题目所用的等量关系式。
生解答,在解答的过程中说出计算方法。
预设:解决这三道题所用的等量关系式:路程÷速度=时间。
师让学生在练习本上列式并用竖式计算,回忆一下是哪一种类型,怎么算的。
预设:第(1)题运用五入法试商,第(2)题运用四舍法试商,第(3)题被除数的前两位比除数小,商是一位数。
生板书竖式及解答过程。
师小结:
笔算除数是两位数的除法时,通常把除数看作与它接近的整十数来试商。如果被除数的前两位比除数小,就先用除数去除被除数的前两位(商是两位数);如果被除数的前两位比除数小,就除前三位(商是一位数)。除到被除数的哪一位,商就在那一位的上面。每次除后的余数要比除数小。余数要小于除数。
五、复习问题解决
1、路程问题
甲乙两地相距1040千米,一辆汽车以120千米/小时的速度从甲地开往乙地,4小时行了320千米,走完全程需要多少小时?
师让学生根据题意找出已知条件和问题,并且说出数量关系式。
预设:数量关系式:路程÷时间=速度
路程÷速度=时间
预设:思路分析:
先根据路程和时间求速度,数量关系式:速度=路程÷时间。再根据数量关系式:时间=路程÷速度求出时间。(学生在练下本上完成)
先求汽车的速度:320÷4=80(千米)
再求行1040千米所需要的时间:1040÷800=13(时)
1040÷(320÷4)
=1040÷80
=13(小时)答:从雅安市到芒康县一共需要13时。
2、做工问题
一个义工小组7人7天清除了637平方米的小广告,平均每人每天清除多少平方米?
师让学生根据题意找出已知条件和问题,并且说出数量关系式。
预设:数量关系式:工作总量÷工作时间=工作效率
工作总量÷工作效率=工作时间
师让学生在小组之内交流解决问题的方法。
学生在小组之内讨论解决方法,全班汇报。
预设1:
思路分析:先求平均每人7天清除多少平方米;再求平均每人每天清除多少平方米。
平均每人7天可以摘花椒多少千克?
637÷7=91(平方米)
平均每人每天清除多少平方米?
91÷7=13(平方米)
综合算式:637÷7÷7
=91÷7
=13(平方米)
预设2:
思路分析:先求7人平均每天可以清除多少平方米;再求平均每人每天清除多少平方米。
7人平均每天可以清除多少平方米?
256÷8=32(千克)
平均每人每天摘花椒多少千克?
637÷7=91(平方米)
平均每人每天清除多少平方米?
91÷7=13(平方米)
综合算式:637÷7÷7
=91÷7
=13(平方米)
……
师小结:解决生活之中的实际问题,只要能讲出解决的思路,一道题就可以用多种方法解答。
师小结:根据题目特点选择合适的方法进行计算。
探索规律
多媒体出示:
在480÷24中,如果除数加上24,要使商不变,被除数应该(
)。
师和学生交流:解答这道题根据什么?
预设:在除法算式里,除数和被除数同时乘或除以相同的数(0除外),商不变。
师让学生说一说是怎么想的。
预设:除数24加上24是48,也就是24扩大2倍,根据:在除法算式里,除数和被除数同时乘或除以相同的数(0除外),商不变。
因此被除数480也要扩大2倍,因此正确答案是扩大2倍或者是加上480。
设计意图:利用梳理知识的方法进行系统复习,可以使学生对本单元的知识点有条理的进行回忆,已达到巩固知识的目的。突出了学生的梳理知识和自我小结的学习活动。鼓励学生结合具体数的读、写大胆交流自己的方法,这不仅利于学生思维能力、表达能力、解决问题能力的培养,而且还可以通过合作交流,增进同学间的互动和互学,达到共同提高的目的。
七、
达标反馈
1、填空。
(1)被除数与除数都是24,商是(
);除数与商都是24,被除数是(
)。
(2)521÷29的商是(
)位数,试商可以把29看作(
)来试商;
156÷35的商是(
)位数,试商可以把35看作(
)来试商,这时商会偏(
)。
(3)(
)除以45,商与余数都是12。
(4)(
)÷56=12……(
),余数最大是(
),这时被除数是(
)。
(5)(
)36÷42,要使商是一位数,(
)内最大填(
),要使商是两位数,(
)内最小填(
)。
(6)320÷8=40,如果除数增加到24,要使商不变,被除数应增加(
),或者扩大(
)倍。
2、列竖式计算并验算。
272÷34=
288÷18=
217÷69=
252÷12=
255÷51=
924÷84=
解决实际问题
(1)星期天,四年级170人去公园划船。
(2)
(3)
5箱蜜蜂一年可以酿375千克蜂蜜。小林家养了这样的蜜蜂12箱,一年可以酿多少千克蜂蜜?
答案:1、(1)1
576(2)2
30
1
40
小(3)552(4)55
727(5)3
4
(6)640
3
2、
3、(1)170÷25=6(次)……20(人)6+1=7(次)
答:7次才能都坐上。
(2)150÷3=50(人)?
400÷50=8(辆)答:需要8辆这样的客车。
(3)
375÷5×12
=75×12
=900(千克)答:12箱蜜蜂一年可以酿900千克蜂蜜。
八、课堂小结
师:这节课我们都复习了哪些内容?通过复习,你有什么收获?
预设1:我们复习了三位数除以两位数的计算方法;
预设2:我们复习了解决问题;
……
设计意图:通过学生对本单元知识的回顾,让学生形成一个知识树。
九、布置作业:
1、填一填
(1)口算360÷90时,可以想:360里面有(
)个90;也可以想:(
)×90=360,所以360÷90=(
)。
(2)321÷31的商是(
)位数,456÷48的商是(
)位数。
估算721÷81时,想:把721看作(
),把81看作(
),(
)÷(
)=(
),所以721÷81≈(
)。
☆÷31=9……□,□里最大是(
);当余数最大时,☆=(
)。
算式7□9÷76,要使商是一位数,□可以填(
);要使商是两位数,□可以填(
)。
括号里最大能填几?
40×(
)<280
(
)×105<215
70×(
)<790
(
)×54<330
45×(
)<460
(
)×23<226
(6)120÷4=30,如果除数增加8,要使商不变,被除数应增加(
),或扩大(
)倍。
计算
口算
345÷66≈
561÷29≈
782÷28≈
456÷87≈
240÷80=
900÷45=
480÷40=
240÷30=
列竖式计算
288÷36=
318÷53=
196÷28=
280÷40=
587÷14=
535÷25=
解决实际问题
(1)工人搬一堆832千克的货物,一次能搬52千克,照这样计算,要几次才能搬完?
小明看完一本350页的课外书用了两周时间,他平均每天看多少页?
一辆汽车2时行90千米,兴文到宜宾的公路长约112千米。照这样的速度,小红乘这辆车早上9:00从兴文出发,她能在12:00到达宜宾吗?
食品厂包装糖果,4千克装一袋,15袋装一箱。如果包装360千克糖果,要准备多少个纸箱?
答案:1、(1)4
4
4
(2)2
1
(3)720
80
720
80
9
9
(4)30
309
(5)6
2
11
6
10
9(6)240
3
(1)5
20
30
5
3
20
12
8
(2)
(1)832÷52=16(次)答:要16次才能搬完。
(2)350÷2÷7=25(页)答:他平均每天看25页。
(3)135÷(90÷2)
=135÷45
=3(小时)
9:00+3=12:00
答:她能在12:00到达宜宾。
(4)360÷4÷15
=90÷15
=6(个)答:要准备6个纸箱。
板书设计:
整理与复习
三位数除以两位数的口算
三位数除以两位数的估算
三位数除以两位数的笔算
解决实际问题
探索规律20秋西师大版数学四年级上册第7单元
三位数除以两位数的除法(教案)4、问题解决
教学内容
教科书90页例1、例2相关的课堂活动及练习。
问题解决。
教学提示
教材内容的安排由易到难,注意了新旧知识间的内在联系,采用提前孕伏、逐步引伸等方法,比较科学地体现了学生的年龄特征及认知规律。
教材通过根据“小明家花椒树的有关信息”问题的提出与解决,既培养学生自觉检验的学习习惯,又巩固新学的知识;最后通过改变问题,培养学生灵活解题能力。教材的以上安排充分体现了知识的层次性,强化了学生的参与意识及能力培养。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学会用连除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过程与方法:初步学会从数学的角度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能综合运用所学知识和技能解决问题,发展应用意识。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体验到数学的价值,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让学生经历独立思考的过程,在与同伴合作交流的过程中提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重点、难点
重点:学会用连除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难点:解决简单实际问题的能力。
教学准备
教师准备:教学课件
教学过程
(一)新课导入
师:本单元我们已经学习了三位数除以两位数的运算,这节课,我们将用所学的知识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板书课题:问题解决
设计意图:开门见山的引入课题,展开新知识的学习,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
探究新知
师:首先我们走进小明家的花椒园,看一看小明给我们带来了哪些数学问题?
1、出示例1
(1)分析题意
师让学生读出例1,根据这幅情境图,让学生说出能获取哪些信息?
预设:小明家有花椒树90棵,平均每棵可以产花椒12千克。2人8天可以摘花椒256千克。每千克花椒可以卖18元。
师和学生交流:根据我们获取的信息,你能提出哪些数学问题?
先让学生独立思考,再在小组内交流,在此基础上教师组织全班交流。
全班交流时,不同的学生可能提出不同的问题,只要学生能提出合理的数学问题,都给予肯定。教师重点引导学生提出以下两个问题。
(1)平均每人每天可采花椒多少千克?
(2)小明家的花椒收入有多少元?
设计意图:本环节重在培养学生提出问题的能力,也就是问题意识。问题意识是解决问题的基础,教师在教学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要长期从两个层面上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一是根据已有信息提出数学问题能力的培养,二是将一个较复杂的数学问题分解为几个简单的数学问题能力的培养。
(2)解决问题
①平均每人每天可采花椒多少千克?
师和学生交流:解决这道题目需要用到哪些信息?
预设:已知条件:2人8天可以摘花椒256千克。
师和学生交流:这是一道做工问题,解决这类题目的关键是利用数量关系式:工作效率×工作时间=工作总量。
师让学生在小组之内交流解决问题的方法。
学生在小组之内讨论解决方法,全班汇报。
预设1:
思路分析:先求平均每人8天可以摘花椒多少千克;再求平均每人每天摘花椒多少千克。
平均每人8天可以摘花椒多少千克?
256÷2=128(千克)
平均每人每天摘花椒多少千克?
128÷8=16(千克)
综合算式:256÷2÷8
=128÷8
=16(千克)
(板书)
预设2:
思路分析:先求2人平均每天可以摘花椒多少千克;再求平均每人每天摘花椒多少千克。
2人平均每天可以摘花椒多少千克?
256÷8=32(千克)
平均每人每天摘花椒多少千克?
32÷2=16(千克)
综合算式:256÷8÷2
=32÷2
=16(千克)答:平均每人每天摘花椒16千克。(板书)
预设3:
学生列出256÷(8×4)和256÷(4×8)这两个算式也是正确的,让学生明白算理即可。
②小明家的花椒收入有多少元?
师和学生交流:解决这道题目需要用到哪些信息?
预设:已知条件:小明家有花椒树90棵,平均每棵可以产花椒12千克。每千克花椒可以卖18元。
师和学生交流:这是一道已知单价、数量求总价的问题。解决这类题目的关键是利用数量关系式:单价×数量=总价。
师让学生在小组之内交流解决问题的方法。
学生在小组之内讨论解决方法,全班汇报。
预设:
思路分析:先求小明家的花椒树一共产花椒多少千克;再求小明家卖花椒的年收入有多少元。
小明家的花椒树一共产花椒多少千克?
12×90=108(千克)
小明家卖花椒的年收入有多少元?
18×108=1944(元)
综合算式:
18×(12×90)
=18×108
=1944(元)答:小明家卖花椒的年收入有1944元。
(板书)
师小结:解决生活之中的实际问题,只要能讲出解决的思路,一道题就可以用多种方法解答。
设计意图:本环节重在培养学生用数学语言解释算式各步意义的能力,避免解决问题的盲目性,教师不光要让学生知道怎么做,还要让他们知道为什么可以这样做,让学生经历解决问题的全过程,对于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至关重要。
例2
出示例2
(1)分析题意
师让学生读出例2,根据这幅情境图,让学生说出能获取哪些信息?
预设:已知条件:3时行了180千米;四川雅安市到西藏芒康县共840千米。
师和学生交流:根据我们获取的信息,你能提出哪些数学问题?
先让学生独立思考,再在小组内交流,在此基础上教师组织全班交流。
全班交流时,不同的学生可能提出不同的问题,只要学生能提出合理的数学问题,都给予肯定。教师重点引导学生提出这个问题。
从雅安市到芒康县一共需要多少时?
(2)解决问题
从雅安市到芒康县一共需要多少时?
师质疑:解决这道题目根据的数量关系式是什么?
预设:根据数量关系式“时间=路程÷速度”进行解答。
师质疑:你认为要解决这个问题,应先算什么?再算什么?还要算什么?
预设:指名回答,引导学生认识:应先算汽车的速度,再算汽车行完全程所用的时间。
师让学生在小组之内交流解决问题的方法。
学生在小组之内讨论解决方法,全班汇报。
预设:
思路分析:
先根据路程和时间求速度,数量关系式:速度=路程÷时间。再根据数量关系式:时间=路程÷速度求出时间。
先求汽车的速度:180÷3=60(千米)
再求行840千米所需要的时间:840÷60=14(时)
840÷(180÷3)
=840÷60
=14(小时)答:从雅安市到芒康县一共需要14时
。
(板书)
设计意图:在解决问题教学过程中,教师重点是引导学生准确把握条件和问题,明确做什么,进而思考怎么做,不断的运用综合法与分析法理解题中数量间的关系,从而提高学生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小结:解决实际问题时,要根据问题找出先求什么,再求什么。
(三)
巩固新知
课本第91页课堂活动。
设计意图:设计意图:两道练习是小学阶段两种典型应用题,及“归一问题”和“行程问题”。教师可以进一步总结小学阶段几组重要的关系式,1、速度;时间;路程。2、单产量;数量;总产量。3、单价;数量;总价。4、工作效率;工作时间;工作总量。5、平均数;份数;总数。几类关系式的掌握可有效帮助学生分析解决问题。
(四)达标反馈
解决实际问题
1、机械厂5人12天生产玩具720件,平均每人每天生产多少件?
2、一个运输队8辆汽车10天共节油800千克,平均每辆汽车每天节油多少千克?
3、5个小朋友5天共做飞机模型750个纸飞机,平均每人每天做了多少个?
4、
一辆小轿车4小时行驶320千米,照这样计算,这辆汽车行驶720千米需要多少小时?
5、甲地距离乙地960千米。一辆汽车上午7:00从甲地出发去乙地。3小时行了180千米,照这样计算,这辆汽车几点到达乙地?
6、一辆汽车从甲地开往乙地,2小时行驶180千米,照这样的速度,到达乙地还需要8小时,甲乙两地之间有多少千米?
答案:1、
720÷12÷5
=60÷5
=12(件)答:平均每人每天生产12件。
2、800÷8÷10
=100÷10
=10(千克)答:平均每辆汽车每天节油10千克。
3、750÷5÷5
=150÷5
=30(个)答:平均每人每天做了30个。
4、720÷(320÷4)
=720÷80
=9(小时)答:这辆汽车行驶720千米需要9小时。
5、960÷(180÷3)
=960÷60
=16(小时)
7:00+16=23:00
答:这辆汽车23:00到达乙地。
6、180÷2×8
=90×8
=720(千米)720+180=900(千米)
答:甲乙两地之间有900千米。
(五)课堂小结
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我们一起说一下吧!
预设1:我们知道了归一问题计算方法。
预设2:我们知道了路程问题的解决方法。
预设3:用不同的方法解答应用题。
……
设计意图:让学生谈谈自己的收获,体现了一种“反思”思想,使学生学会总结知识,深化知识,把所学知识变成自己内在的东西。
(六)布置作业
解决实际问题
1、9名工人8天一共组装720台电脑,平均每人每天组装多少台电脑?
2、水果店3个星期卖出桔子630千克,平均每天卖出多少千克?
3、要修2000米的公路,已经修了1450米,剩下的10天修完,平均每天修多少米?
4、新区建设需要安置560户居民,如果每栋楼4个单元,每个单元住20户,一共要盖多少栋这样的楼房?
5、A、B两站间的铁路长750千米。一列火车早上7:00从A站开往B站,12:00到达目的地。这列火车平均每小时行多少千米?
6、
甲、乙两地相距960千米,一辆汽车从甲地开往乙地,3小时行驶了180千米,照这样的速度,这辆汽车从甲地到乙地一共要行几小时?
答案:1、
720÷8÷9
=90÷9
=10(台)答:平均每人每天组装10台电脑。
2、630÷3÷7
=210÷7
=30(千克)答:平均每天卖出30千克。
3、2000-1450=550(米)
550÷10=55(米)答:平均每天修55米。
4、560÷4÷20
=140÷20
=7(栋)答:一共要盖7栋这样的楼房。
5、12:00-7:00=5(小时)
750÷5=150(千米)答:这列火车平均每小时行150千米。
6、960÷(180÷3)
=960÷60
=16(小时)答:这辆汽车从甲地到乙地一共要行16小时。
板书设计
问题解决
例1:
平均每人每天可采花椒多少千克?
答:平均每人每天摘花椒16千克。
(2)小明家的花椒收入有多少元?
18×(12×90)
=18×108
=1944(元)答:小明家卖花椒的年收入有1944元。
例2:
840÷(180÷3)
=840÷60
=14(小时)答:从雅安市到芒康县一共需要14时
。
教学资料包
精彩教学片段
(2)解决问题
出示问题:从雅安市到芒康县一共需要多少时?
师:解决这道题目根据的数量关系式是什么?
生:根据数量关系式“时间=路程÷速度”进行解答。
师:你认为要解决这个问题,应先算什么?再算什么?还要算什么?
生:应先算汽车的速度,再算汽车行完全程所用的时间。
师:在小组之内交流解决问题的方法。
学生在小组之内讨论解决方法,全班汇报。
生:
思路分析:
先根据路程和时间求速度,数量关系式:速度=路程÷时间。再根据数量关系式:时间=路程÷速度求出时间。
先求汽车的速度:180÷3=60(千米)
再求行840千米所需要的时间:840÷60=14(时)
840÷(180÷3)
=840÷60
=14(小时)答:从雅安市到芒康县一共需要14时
。
(板书)
设计意图:在解决问题教学过程中,教师重点是引导学生准确把握条件和问题,明确做什么,进而思考怎么做,不断的运用综合法与分析法理解题中数量间的关系,从而提高学生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师小结:解决实际问题时,要根据问题找出先求什么,再求什么。20秋西师大版数学四年级上册第7单元
三位数除以两位数的除法(教案)
6、综合与实践
节约1粒米
教学内容
教材第95页相关的内容,节约1粒米。
教学提示
在这节课的教学过程中,让学生感受浪费的危害,培养学生的节约意识。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1、通过活动,加深对商不变规律的理解,提高学生综合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2、培养节约意识,知道人类为保护环境所做的努力,自觉参与节约行动。
过程与方法:经历用不同策略解决问题的过程,获得一些数学活动的经验,获得积极的数学学习情感。通过活动,培养学生自主探究,合作交流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体会养成勤俭节约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重点、难点
重难点:通过活动,加深对商不变规律的理解,提高学生综合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教学准备
教师准备:多媒体
学生准备:教师准备装有100粒和500粒米的信封各一个,学生准备计算器一台。
活动过程:
活动准备
教师准备装有100粒和500粒米的信封各一个,学生准备计算器一台。
二、过程指导
情景导入
多媒体出示:播放学生吃饭时漏饭、剩饭的图片。让学生说一说自己的感想。
师:同学们,
我国大约有13亿人,如果每人每天节约1粒大米,全国每天能节约多少大米?
预设:13亿粒。板书课题:节约1粒米
师质疑:你知道13亿粒米有多重吗?
预设:请几个学生回答,不同的学生可能会说出不同的答案,教师对学生的回答作出恰当的评价。
师和学生交流:刚才,我们大家对老师提出的问题进行了大胆的猜测,但猜测出的数不一定合理,你有什么办法得出较合理的答案呢?请大家先在小组内讨论解决问题的办法。
2、节约中的数学问题。
(1)数一数,称一称。
师质疑:在小组内交流一下怎样才能知道13粒米有多重?
学生讨论交流汇报。
预设1:抓一把米数一数有多少粒?
预设2:称10g米数一数有多少粒?
预设3:数100粒米来称有多重。
……
师:方法一:数出100粒米,称一称有多重,再算13亿粒米有多重?
方法二:先称10克米,数一数有多少粒,再算13亿粒米有多重?
师质疑:为什么这些办法可以解决13亿粒米有多重的问题呢?
教师引导学生说出:
预设1:知道100粒米有多重,就可以算出13亿粒里面有多少个100粒,也就能算出13亿粒米有多重。
预设2:知道10克米有多少粒,就可以算出13亿粒里面有多少个这样的粒数,也就能算出13亿粒米有多重。
师:我们数出100粒大米,称约有2克重。
我们数出200粒大米,称约有4克重。
预设:称出10克大米,数一数有多少粒?500粒
预设:称出20克大米,数一数有多少粒?1000粒
……
师小结:
一般情况下,100粒米的重量大约是2克,10克米的重量则大约有500粒。
想一想,算一算。
师质疑:13亿粒米有多少吨?在小组之内交流解决。
预设:先算出13亿粒米里面有多少个200,用1300000000÷200=6500000,又因为200粒米,称出重4克,再算6500000×4=26000000(克)=26(吨)。
师质疑:假设1个人1年大约要吃130kg大米,如果每人每天节约1粒米,那么13亿人1天节约的大米可以供多少人吃1年?在小组之内交流解决。
预设:先求出1克大米的粒数,即200÷4=50(粒),再求出13亿人口每人每天节约多少粒大米,然后除以50,求出大约的重量,最后除以1人1年大约要吃的139kg。
板书:
13亿=1300000000
200÷4=50(粒)
1×1300000000=1300000000(粒)
1300000000÷50=26000000(克)=26000(千克)
26000÷130=200(人)
答:每天节约的大米可以供200人吃1年。
3、活动拓展
师和学生交流:我国目前人口约有1300000000人,如果按每人一年浪费1千克粮食来计算,那么全国一年会浪费多少亿千克的粮食?你想对浪费粮食的人们说些什么呢?
预设:用人数乘上每人一年浪费的粮食数,就是全国一年浪费的粮食数,再根据改写成用“亿”作单位的方法进行改写。
1300000000×1=1300000000(千克)=13(亿千克)
答:全国一年会浪费13亿千克的粮食。
要节约粮食,浪费可耻。
4、展示交流
课件展示有关粮食问题的信息,学生谈感想。
①2005年我国粮食作物的总产量达48402万吨,其中水稻总产量达18059万吨。
②目前全球有40个国家面临不同程度的粮食短缺,8.54亿人口营养不良,每年有560万儿童因饥饿和营养不良而夭折。在发展中国家,约有五分之一的人口无法获得足够的粮食。
③每年10月16日是世界粮食日,今年世界粮食日的主题是“食物权”……(联合国粮食及农业组织每年10月16日庆祝世界粮食日,本组织就是在1945年10月16日建立的。2007年世界粮食日和电视粮食集资的主题是“食物权”。食物权是生活在地球任何地方的男女老少人人享有的一种与生俱来的人权。选择食物权作为2007年世界粮食日和电视粮食集资的主题表明国际社会日益承认人权在消除饥饿和贫困、促进和深化可持续发展过程中的重要作用。)
5、思考
师和学生交流:13亿这个数大吗?每人每天节约一粒米的作用大吗?我们在生活中该怎么办呢?
预设1:我以前吃饭时要剩饭,今后我要勤俭节约,不剩饭了。
预设2:我给妈妈说,今后煮饭时吃多少煮多少,吃饭时能吃多少盛多少。
预设3:……
三、知识拓展,运用提高
如果每人每天节约一张纸,算一算我国13亿人每人每天节约的纸有多重(与同学交流你的算法)?
四、课堂小结、综合运用
孩子们,通过今天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和体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