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程序帮我做运算——输入、处理和输出》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要掌握输入和输出的函数的使用,并能按要求得到输入的数据,并能按照指定的格式进行输出;掌握常用的七种算术运算符的使用,特别是能完成做一做中关于幂运算的内容。
要让学生初步形成程序思维的观念,培养学生的判断与逻辑思维的能力,并能将由算法形成的流程图转为程序语句的能力,使学生有了从具体问题到程序计算的能力。
教学重难点:
本节课重点在于输入输出函数的掌握,能够在python编程语句中准确运用它们;
本节课难点为格式化输出变量及理解掌握。
教学准备:
网络教室,学生机安装python软件。
教学课时: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教学准备
在课前,让学生自学微课:python创建程序文件及运行的操作、print语句输出字符串、变量的基础知识及数据类型,复习旧知,为本节课学习做好铺垫。
二、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教师提问:前面的学习中我们看到print语句可以输出一句话,在上一节课中变量的学习中,我们认识了数据类型,知道了在前面我们用print语句输出显示的就是字符串类型的数据,那么是不是我们还可以输出其它的类型或是混合这些类型进行输出呢?
抽学生回答。
让学生顺势完成教材上“试一试的内容”。
再引导学生继续试试,然后提出问题:还能有哪些运算呢?下面我们一起来学习一下,引出下个部分。
三、认识算术运算符
通过前面学生试过用乘法计算14,16,26的平方,教师演示14*14,,再接着演示幂运算语句print(14**2),激起学生的学习欲望。
布置下任务:计算出算式“9//2*2+9%2”的值,及说明原因,来让学生自主学习,并通过小组合作交流完成,让学生掌握算术运算符的使用。
抽小组进行回答问题,总结:其实这个算式是我们小学就学过的内容,用一句描述就是除数乘以商加上余数等于被除数。
四、数据输入
提问:一个只能输入一步做一步计算的程序是不是很不实用啊?
讲述输入函数的使用。
再让学生对照教材自主编写图23.2的程序
并通过小组合作学习思考程序中出现的问题:要计算就需要整型的数据,该如何转换呢?
五、格式化输出
教师回顾开始上课的问题, print函数是不是可以混合输出各种数据类型?
引导学生自学
六、完成练习
让学生自主完成教材98页上的“做一做”的内容。
抽学生起来回答,点评,师生共同完成。
布置本节课的最终任务:你能不能编写一个两位数的四则运算计算程序?
小组内进行交流,完成自己的程序,在向全班展示自己的作品!
教师指导巡视。
最后全班一起对各小组作品进行点评分析。评选出好的作品。
并对出现的问题进行点评,引出完善作品需要我们后面的学习。
主要针对两个方面可能出现的问题进行引导:1.输入非数字字符导致程序出现异常,2.采用循环结构避免运行一次只能计算一次的问题。
七、课堂小结:
讲述:本节课通过学习输入、输出及数字计算,我们可以做一个简单的计算器了!那么通过这些组合我们就可以做出很多有意义的东西帮我们解决很多问题,那么我们以后在生活学习中如果遇到类似的问题就可以通过python语言来帮我们解决!
教学反思:
本节课因为教学内容有点碎小,特别是关键点也比较多,整节课只有通过不断用新的问题驱动学生学习进程的推进,这样学生能够更容易掌握知识点。另外的亮点就是调整了教学的顺序让整节课堂更流畅,学生也更容易一步步完成任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