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闹的运动会-图片的插入》说课稿
今天我说课的题目是《热闹的运动会-图片的插入》,它是华师版《信息技术》第二册第二章第五节的内容。教学的对象是七年级学生。本节课我将从以下几个方面加以说明:
一、说教材
1、教材分析
本课是word排版知识的延伸和拓展,通过本课学习,使同学们了解到word作为一个办公软件,不仅可对文字进行处理、还能实现对图像的处理,本节知识掌握的好坏,直接影响到后面知识的学习。
2、教学重点:这节课的教学内容是在word文档中插入图片,因此让学生掌握插入图片的方法和如何调整图片的大小和位置是本节课的重点。
教学难点:怎样让图片完美地契合于文章内容对学生来说有一定的难度,因此我把文字环绕方式以及对文章的修饰作为本节课的难点。
3、教学目标:我将从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个方面确定教学目标。其中教师应特别关注培养学生如何获取信息、处理信息和应用信息的能力。
知识与能力目标:让学生熟悉插入图片的各种方法;初步掌握调整图片、编辑图片的方法;学会设置文字环绕方式;培养学生自主、合作、探究学习的精神,提高获取信息、处理信息和应用信息的能力。
过程与方法:本课采用的主要教学方法有“创设情境法”、“任务驱动法”、“自主探究法”、“分层教学法”。大纲中指出:知识及技能的传授应以完成典型“任务”为主。为此在授课时,我首先通过回顾运动会比赛的话题,激发学生的兴趣,引出本节的主题任务“为学校运会制作宣传报道”,在完成这个主题任务过程中,再给出一个个小任务,让学生运用已学知识,自己动手,自主探究,以任务的方式再次激发学生兴趣,使教学内容合理流动,水到渠成。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对本课知识的学习,提高学生的审美情趣以及对学校班级的赞美与热爱,从而更加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促进信息素养的提升。
二、说学法与教法
在这节课主要用到的学法是:“接受任务——思考讨论——尝试操作——自主创造——作品展示”。学生在完成每个任务的过程中,总是从思考讨论完成任务的办法开始,在对讨论的结果进行探究验证的基础上,完成任务,最后通过作品展示,让学生更多地体验一种成就感,进一步激发他们强烈的创造欲望。教学方法主要是指导法、任务驱动法、探究法、演示法等。
三、说教学准备
多媒体教室、教学课件、导学案
四、说教学过程
根据本课教学内容以及信息技术课程学科特点,结合七年级学生的实际认知水平,我设计了如下四个教学环节:
(一)、创设情境,激趣导入
首先,我让同学们欣赏上周运动会中拍摄的一些精彩照片,他们一下子激动起来,睁大眼睛寻找有没有自己的身影。此时,问道:“多么精彩的瞬间,同学们想不想让更多的人了解运动会,让更多的人感受到运动会顽强拼搏精神的鼓舞呢?那么,今天我想请大家当一回小记者,用我们所学的word 软件为运动会写一份报道,让更多的人感受到体育活动的魅力!好不好?”同学们的激情一下了被调动起来,使新知识的学习成了学生内心的需要,从而使这节课有了一个良好的开端。同学们的激情被调动起来后,个个跃跃欲试,紧接着有一些同学会由喜悦转为疑惑:“怎样为运动会作报道呢?”这时我在白板上演示两个文档:“看,这是老师为学校运动会编写的报道,哪种报道效果更加形象生动,更能鼓舞人心呢?”在同学们比较分析以后,引入本课的主题《图片的插入》
二、任务驱动,自主探究
接着出示任务(一)。首先让同学们尝试插入剪贴画,让学生自己动手实践,看看谁最先找到插入剪贴画的方法,这样意在培养学生主动探索的学习习惯。在动手实践过程中,学生的水平不一,有些同学不仅很快就找到了插入剪贴画的方法,但是,也有少数学生不能完全掌握,这时,我请已会的同学担任小老师,指导其他同学,并鼓励同学为大家演示插入图片的方法,给学生提供一个展示才能的机会。
通过学生的演示,教师的归纳,学生们都能将剪贴画插入到文本。紧接着我让学生比照插入剪贴画的方法插入外部图片。学生们在遇到困难时,可以相互商讨,也可以借助教师提供的帮助文档或视频。
在这个过程中,找几个学生演示并说明插入方法。
出几张具有代表性的学生作品,利用多媒体网络教室广播软件进行展示,我首先对这些作品给予充分肯定的同时,请同学们议一议插入的图片让大家感觉怎么样?同学们畅所欲言,提出了几个问题。我归纳成一个有待完成的任务:如何调整图片的大小和位置。 让学生在自主或者小组合作探究完成任务后,演示给大家自己的操作方法,供同学们交流。
这时,我提出一个问题:大家有没有发现插入的图片和文字契合不够好呢?那该怎么办呢?借此出示任务(二)。
学生互助合作,自主探究。同学们在操作前,我这样提示大家:如果有解决不了的问题可通过老师提供的微视频或文档来帮助解决。教师巡回指导,对于个别同学遇到的问题,可以让小组中会操作的同学传授方法,开展合作学习。对于大部分同学都解决不了的问题,则进行启发引导。在我的预设中,“在‘嵌入型’的文字绕排方式下不能随意移动图片的位置”将是同学们面临的一个巨大的难题,因此,我有意在屏幕上演示,并质疑:“图片为什么拖不动?看谁能帮帮我?”这时,师生共同探究,得出正确的方法,并对操作过程中容易出现的问题进一步强调。通过生生互动,师生互动,突破对文字环绕方式设置这个难点。紧接着对图片工具栏的工具和同学一些讨论,并让学生尝试着设置并讨论设置的效果。最后让同学们对自己的作品进行调整和完善。在这一环节,同学们在任务的驱动下,自主探究,动手实践,解决了问题,学生的角色从“让我学”变成“我对要学”,学习的兴趣不断提高,好奇心也随之得到满足,动手实践的得与失,不再是作品的好坏,而是“自主学习”的成功体验。
(三)作品展示,评价交流
在学生不断地探究和完善自己的作品之后,及时而有效地对作品进行展示和点评,促进优秀学生的成就感,激发困难学生的求知欲。学生在欣赏的过程中,既可以相互学习,交流心得,锻炼口头表达能力和评价能力,又可以使学生获得成功的兴奋,被认可的满足,品尝到学习的快乐。最后,我会说:“今天已经成功地为此次学校运动会写好了报道,但还不够完美,如艺术字的使用,文本框的运用以及背景的设置等,这些知识我们将在下节课继续学习。”给学生造成学习的期待心理,激发他们下阶段的学习热情。
(四)兴趣创作 自主献礼
在学生掌握新知后,我设计了一个自主创作的任务(三),让同学们为班级在运动会中表现优秀的同学制作一个奖状,同学们一下子又兴奋起来。这个任务可以个人独立完成,也可以自由组成小组合作完成。给学生留下自由发挥的空间,鼓励学生自主创造。使学生们在不知不觉中巩固了知识。等学生完成任务后,将部分优秀作品演示给同学观赏点评。
(五)课后小结,激励希望
首先对在这节课上同学们的积极参与和主动探究的学习精神进行表扬和鼓励,并请同学们谈谈在这节课自己的收获,目的在于让同学们回顾教学过程,对知识进行系统化的梳理,加深对本课重难点的理解。最后提出希望,希望同学以后再接再厉,表现更优秀,成绩更理想。
本节课以任务为主线,有意识地留给学生适度的思维空间,使传授知识与培养能力容为一体。鼓励学生大胆上台演示,让学生暴露思维过程,教师将从多方面给予评价,同时,通过作品展示,让学生自评,互评,从而体现评价主体的多元化,评价方式的多样化。本节课将探究的主动权交给学生,以同学们都十分感兴趣的运动会为切入点,通过教师的引导,对本堂课进行整体把握,放手发动学生参与到教学的探究和创造中来,从而享受到创造的快乐,体会到学习的轻松,达到更好的学习效果。我相信,通过这种快乐的教学方法,学生们一定会更加喜爱信息技术课,爱上富有魅力和新奇的自主创新的学习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