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年级科学上册第一单元
2.声音是怎样产生的习题(含解析)教科版
一、填空题
1.用手拨动钢尺时,我们能听到声音,并发现钢尺在(________)。
2.鼓声是由(________)振动产生;二胡的声音是由(________)的振动产生。
3.拔动钢尺、(_________)都能发出声音,同时看到物体在(________)。
4.我们说话的声音是由(________)振动产生的。把手放在喉结处,能感受到(________)的振动。
5.吹竖笛是(________)振动发出声音。
6.(______)橡皮筋,橡皮筋会发出声音。
7.强弱不同的声音,声音(________)则引起鼓膜振动幅度(________)。
8.许多乐器是靠弦的振动发出高低不同声音的,比如:二胡、(________)等。
9.我们常见的乐器二胡、小提琴、吉他、古筝等,是靠(________)发出(________)的声音。
10.在我们的周围,声音无处不在。我们的喉咙有一个能发出声音、控制自如的器官是(________)。
二、选择题
11.声音是由发声体的( )而产生的。
A.振动 B.摆动 C.运动
12.人说话时产生的声音主要是由( )振动产生的。
A.口腔 B.声带 C.嘴唇
13.下面能使橡皮筋发出声音的是( )。
A.用力拨动 B.把橡皮筋拉长 C.揉成一团
14.吹竖笛的时候能发出悦耳的声音,是因为( )在振动。
A.空气 B.竖笛 C.人
15.锣发出声音的时候,用手按住锣面,声音就消失,这是因为( )。
A.手使锣面停止了振动 B.手阻止了空气的振动
C.手挡住了声音的传播途径
16.我们将用力打击过的音叉轻轻接触水面( )。
A.无法判断 B.水面会溅起水花 C.水面没有任何变化
17.用手握住钢尺或竖笛,它们不会发出声音,是因为它们没有( )。
A.断裂 B.振动 C.受到力
18.下列做法中,( )会发出声音。
A.放置的鼓 B.拉长橡皮筋 C.拨动钢尺
19.锣发声的时候,用手按住锣面,锣声就消失了,这是因为( )。
A.手挡住了声音的传播 B.手使锣面跟空气隔开了 C.手使锣面停止了振动
20.将敲响的锣面用手一按,响声就立即消失了,这是因为( )。
A.锣面停止了振动 B.锣面振动减缓了 C.声音传到锣里面了
三、判断题
21.音叉上面的字母代表的是音调,数字代表的是震动次数。(______)
22.人说话时,声带在不断地振动。(______)
23.拨动橡皮筋能发出声音。(______)
24.工地或工厂里各种机器的响声是自然界的声音。(______)
25.敲击鼓面时,鼓面振动,我们就听到了鼓声。(______)
26.敲击音叉时,音叉没有能量产生。(______)
27.只要我们对物体用力,物体就能发出声音。 (______)
28.橡皮筋没有发出声音,说明橡皮筋没有发生变化。(_____)
29.鼓声是由鼓面振动产生的。(_____)
30.用手轻轻触摸正在发声的物体,能感觉到物体正在振动。(______)
四、连线题
31.把下面各现象与它们是否能发声连起来
敲击鼓面
弯曲钢尺 能够发声
拉伸皮筋 不能发声
按压鼓面
拉伸并拨动皮筋
拨动钢尺
五、简答题
32.停止敲锣后,在一段时间内还能听到锣声,这是为什么?
用手拍桌子时,我们可以听到声音,却看不到桌子的振动,你能想一个好方法让我们感受桌子的振动吗?
34.为什么说“一个巴掌拍不响”?
六、实验题
35.按实验的要求回答问题。
1.提出问题:敲桌子时,我们能听到声音,但肉眼却看不见桌子在振动。桌子是否在振动呢?有什么方法证明桌子在发声的同时也在振动呢?
2.实验设计:
(1)如图所示,在桌子上固定一小块平面镜,让太阳光(或手电筒、激光笔)照射在平面镜上,经平面镜反射后,在墙壁上出现一个小光斑。
(2)轻轻地敲击桌面,观察墙壁上小光斑的位置有什么变化?
(3)用力敲击桌面,再次观察小光斑的位置有什么变化?
3.收集证据:桌面发声时,你发现墙壁上小光斑__________________,这说明________________。
36.实验目的∶声音是怎样产生的。
研究的物体
研究的方法
物体的状态
鼓
按压
不振动
敲击
振动
相同的鼓,在按压的时候(______)(填“会”或“不会”)发出声音,在敲击的时候(______)(“会”或“不会”)发出声音。这说明物体必须(______)才会发出声音。
37.取一面鼓,在鼓面上撒一些纸屑。
甲 乙
(1)如图甲,轻轻敲击鼓面,鼓发出声音,纸屑上下跳动,这说明声音是由物体(________)产生的。
(2)如图乙,用力敲击鼓面,纸屑上下跳动的幅度变大,两次听到的鼓声的强弱(________)。[填“相同”或“不同”]
(3)用手按住鼓面,鼓就停止发声了,纸屑也不再跳动了,这说明(________)停止,发声也停止。
七、综合题
38.下面是四(1)班同学们准备的一些器材,你能想办法让它们发出声音吗?
_________ _________ _________
参考答案
1.振动
【解析】
【详解】
用手拨动钢尺时,钢尺产生振动,并能听到钢尺发出的噔噔声,这说明钢尺的振动产生了声音。
2.鼓面 弦
【解析】
【详解】
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鼓声是由鼓面振动产生的,二胡的声音是由琴弦的振动产生的。
【点睛】
本题考查声音的产生以及应用。
3.击鼓、敲打音叉 振动
【解析】
【分析】
【详解】
声音是由于物体的振动产生的,振动停止,发声也停止。拔动钢尺、击鼓、敲打音叉都能发出声音,同时看到物体在振动。
【点睛】
本题考查声音的产生,要求学生掌握声音是由于物体的振动产生的。
4.声带 声带
【解析】
【详解】
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声音在固体里传播速度最快,其次是液体,最后是气体。我们说话的声音是由声带振动产生的。把手放在喉结处,能感受到声带的振动。
5.空气柱
【解析】
【详解】
声音是由物体振动而产生的,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声音能在固体、液体、气体中传播。声音不能在真空中传播。吹竖笛的时候是空气柱振动发出声音的。
6.弹拨
【解析】
【分析】
【详解】
声音是由于物体的振动产生的,振动停止,发声也停止。弹拨橡皮筋,橡皮筋会发出声音。
【点睛】
本题考查声音的产生,要求学生掌握声音是由于物体的振动产生的。
7.强 大
【解析】
【详解】
根据对耳朵的结构与功能的认识,远近不同或高低不同的声音,引起鼓膜的振动是不同的,声音强则引起鼓膜振动幅度大,反之则小。
8.小提琴、吉他、古筝
【解析】
【详解】
声音是由物体振动而产生的,古筝、二胡等是靠弦的振动发出高低不同声音的。
9.琴弦 振动
【解析】
【分析】
【详解】
声音是由物体振动而产生的。物体受到外力作用不一定发出声音,只有让它振动才会发出声音。如果停止振动声音就会马上停止。我们常见的乐器二胡、小提琴、吉他、古筝等,是靠琴弦发出振动的声音。
【点睛】
本题考查声音的产生,要求学生掌握声音是由物体振动而产生的。
10.声带
【解析】
【分析】
【详解】
在我们的周围,声音无处不在。我们的喉咙有一个能发出声音、控制自如的器官是声带。声带就像一根橡皮带。当我们发声时,声带变紧, 并快速振动,产生声音。声带越紧,发出的声音越高。发 声时,我们把手轻轻地放在喉结处,就能感觉到声带的振 动。
【点睛】
本题考查声音,要求学生掌握我们的喉咙有一个能发出声音、控制自如的器官是声带。
11.A
【解析】
【详解】
声音是由发声体的振动而产生,人类是靠声带振动发声的。人耳听到的鼓声,是由鼓面的振动而产生。水中的鱼会被岸上的人的说话声吓跑,这是因为声音先经空气传播到水中,然后再经过水传播而被鱼听到。
12.B
【解析】
【详解】
我们能够发出声音,主要依赖喉咙里的声带。声带越紧,发出的声音越高。发声时,我们把手轻轻地放在喉结处,就能感觉到声带的振动。
13.A
【解析】
【详解】
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把橡皮筋拉长、揉成一团并不能使橡皮筋产生振动,也就不会发出声音。
14.A
【解析】
【详解】
声音是由物体振动而产生的,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声音能在固体、液体、气体中传播。声音不能在真空中传播。吹竖笛的时候能发出悦耳的声音,是因为空气在振动。
15.A
【解析】
【详解】
声音是由物体振动而产生的。锣发声的时候,用手按住锣面,锣声就消失了,这是因为手使锣面停止了振动,发声停止。
16.B
【解析】
【分析】
【详解】
声音是由物体振动而产生的。物体受到外力作用不一定发出声音,只有让它振动才会发出声音。如果停止振动声音就会马上停止。我们将用力打击过的音叉轻轻接触水面水面会溅起水花,所以B符合题意。
【点睛】
本题考查声音的产生,要求学生掌握声音是由物体振动而产生的。
17.B
【解析】
【分析】
【详解】
声音是由物体振动而产生的。物体受到外力作用不一定发出声音,只有让它振动才会发出声音。如果停止振动声音就会马上停止。用手握住钢尺或竖笛,它们不会发出声音,是因为它们没有振动,只有让它振动才会发出声音,所以B符合题意。
【点睛】
本题考查声音,要求学生掌握声音是由物体振动而产生的。
18.C
【解析】
【分析】
【详解】
声音是由物体振动而产生的。物体受到外力作用不一定发出声音,只有让它振动才会发出声音。如果停止振动声音就会马上停止。拨动钢尺会产生振动,物体会发出声音,所以C符合题意。
【点睛】
本题考查声音,要求学生掌握声音是由物体振动而产生的。
19.C
【解析】
【详解】
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锣发声的时候,用手按住锣面,锣面停止了振动,所以声音会消失。
20.A
【解析】
【详解】
因为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振动停止,发声也停止。所以将敲响的锣面用手一按,手迫使锣面停止了振动,发声也就停止了,响声几乎立即消失了。
【点睛】
振动停止,发声也停止。“发声停止”而不是“声音停止”。
21.√
【解析】
【分析】
【详解】
数字代表的是震动次数,每一个音叉在分叉的地方都有一个单位是“Hz”的数字。这就是这个音叉发出的声音的固有频率。音叉上面的字母代表的是音调,所以题干中说法是正确的。
【点睛】
本题考查音叉,要求学生掌握音叉上的字母和数字。
22.√
【解析】
【详解】
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人说话时能发出声音是因为声带在振动。
23.√
【解析】
【详解】
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把一根橡皮筋张紧,拨动橡皮筋,橡皮筋振动就发出声音。题目说法正确。
24.×
【解析】
【详解】
属于自然界声音的是风声、雨声、雷鸣声。工地或工厂里各种机器的响声是人为的声音,不属于自然界的声音。题目说法错误。
25.√
【解析】
【详解】
声音是由物体振动而产生的,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声音向四面八方传播。敲击鼓面时,鼓面振动,我们就听到了鼓声。而且,只要鼓声够大,我们在教室的任何一个位置都会听到。
26.×
【解析】
【详解】
敲击音叉时,音叉会振动产生声能,从而使得音叉发声。
27.×
28.×
【解析】
【详解】
声音是由物体振动的产生的,与物体的变化没有关系。橡皮筋没有发出声音,不代表橡皮筋没有发生变化,橡皮筋有可能被拉长,发生变化。
【点睛】
掌握声音产生的原因。
29.√
【解析】
【详解】
声音是由物体振动而产生的,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声音能在固体、液体、气体中传播。声音不能在真空中传播。鼓声是由鼓面振动产生的。
30.√
【解析】
【详解】
声音是由物体振动而产生的,用手轻轻触摸正在发声的物体,能感觉到物体正在振动。
31.
【解析】
【详解】
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声波。弯曲钢尺,拉伸皮筋 、按压鼓面,都不会发声,这是因为它们虽然改变了形状,但没有产生振动,所以不能发声;敲击鼓面、拨动皮筋和钢尺都有振动产生,都能发出声音。
32.敲击停止,锣面的振动还没有停止,发出的声音还在传播。
【解析】
【详解】
声音是由物体振动而产生的,敲一下锣面,在一段时间里我们还能听到锣声,这是因为敲击停止,锣面的振动还没有停止,发出的声音还在传播。
33.(方法不唯一)可以在桌面上撒上碎纸屑,拍桌子时碎纸屑会跳动,借助这个方法我们能感觉桌子的振动。
34.因为一个巴掌无法受力而产生振动,也就不能发出声音。
【解析】
【详解】
声音是由物体振动而产生的,“一个巴掌拍不响”是因为声音是由物体振动而产生的,一个巴掌无法受力而产生振动,就不能发出响声。
35.小光斑的位置几乎不动。 小光斑的位置会上下移动。 位置上下移动 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
【解析】
【详解】
桌面发声时,桌面振动带动镜子也振动,所以小光斑的位置会上下移动,这说明声音是由于物体的振动产生的;我们也可以在桌面上撒上碎纸屑,然后用手拍打桌子,会发现碎纸屑在跳动,这就证明了桌子发声时在振动。
36.不会 会 振动
【解析】
【详解】
通过实验可以知道:鼓在按压的时候不会发出声音,在敲击的时候会发出声音,这说明声音的产生与鼓的振动有关。声音是由物体振动而产生的。
37.振动 不同 振动
【解析】
【分析】
【详解】
声音是由物体振动而产生的。物体受到外力作用不一定发出声音,只有让它振动才会发出声音。如果停止振动声音就会马上停止。如图甲,轻轻敲击鼓面,鼓发出声音,纸屑上下跳动,这说明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用力敲击鼓面,这时你看到纸屑上下跳动的幅度变大,发出的声音强。相反,轻轻敲击鼓面,这时你看到纸屑上下跳动的幅度变小,发出的声音弱。声音的强弱可以用音量来描述。音量的大小与物体的振动幅度有关。振动幅度越大,声音越强;振动幅度越小,声音越弱。用力敲击鼓面,纸屑上下跳动的幅度变大,两次听到的鼓声的强弱不同。用手按住鼓面,鼓就停止发声了,纸屑也不再跳动了,这说明振动停止,发声也停止。
【点睛】
本题考查声音,要求学生掌握声音是由物体振动而产生的。
38.敲击 拨动 拉伸并拨动
【解析】
【详解】
根据物体的振动产生声音,敲击鼓面,鼓面振动会发出声音;将直尺伸出桌面,用手拨动,直尺振动会发出声音;将橡皮筋拉直并拨动,皮筋振动也会产生声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