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苏科版八年级物理(上)第四章《光的折射 透镜》中考真题提优练习(有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2020年苏科版八年级物理(上)第四章《光的折射 透镜》中考真题提优练习(有答案)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555.5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苏科版
科目 物理
更新时间 2020-11-24 14:48:39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2020年苏科版八年级物理(上)第四章《光的折线
透镜》
中考真题提优练习
一、选择题
1.(2020.福建)2020年6月21日,我国部分地区可观察到“日环食”。日环食现象的形成是由于(  )
A.
光直线传播
B.
光的反射
C.
光的折射
D.
光的色散
2.
2.(2020.珠海)岸上的人看到水中小于的光路是(

3.(2020.菏泽)下图所示的光现象与平面镜成像原理相同是( 
 )
4.(2020.南通)在“探究凸透镜成像的规律”的实验中,光屏上得到一个倒立?等大的实像,若想再模拟照相机的成像原理,应将(

A.
蜡烛和光屏都远离透镜
B.
蜡烛和光屏都靠近透镜
C.
蜡烛远离透镜且光屏靠近透镜
D.
蜡烛靠近透镜且光屏远离透镜
5.(2020.淮安)将如图甲所示的黑白卡片放在一只未装满水的薄高脚玻璃杯后面,在高脚杯前方观察到的现象如图乙所示,此时装水部分的高脚杯和杯内水的组合相当于一个( 
 )
A.凸透镜
B.凹透镜
C.凸面镜
D.凹面镜
6.(2020.深圳)有经验的渔民都知道:只有瞄准看到的鱼的下方才能叉到鱼.对此做法解释正确的光路图是(

A.
B.
C.
D.
7.(2020.苏州)如图所示,烛焰在光屏上刚好成清晰的像。透镜不动,将蜡烛移至40cm刻度处,移动光屏,在光屏上能观察到(

A.倒立、缩小的实像
B.倒立、放大的实像
C.正立、放大的实像
D.光屏上不能呈现像
8.(2020.泰州)如图是学校测温棚里的红外线测温仪,它既能测温,也能摄像,其镜头相当于凸透镜,它正常工作时所成像的性质是( 
 )
A.
正立放大的虚像
B.
倒立缩小的实像
C.
倒立放大的实像
D.
正立缩小的实像
9.(2020.福建)小明只能看清近处的物体,而看不清远处的物体,来自远处某点的光会聚在他的视网膜前。那么( 
 )
A.
他可能患上近视眼,需用凸透镜矫正
B.
他可能患上近视眼,需用凹透镜矫正
C.
他可能患上远视眼,需用凸透镜矫正
D.
他可能患上远视眼,需用凹透镜矫正
10.(2020.安徽)图a是放置在水平桌面上的刻度尺的一部分,甲、乙、丙、丁是通过凸透镜所看到的刻度尺的像。若凸透镜先帖着刻度尺然后逐渐远离,则看到刻度尺的像的先后顺序正确的是(

第14题图
A.甲→乙→丙→丁
B乙→丙→甲→丁
C.乙→丁→甲→丙
D.丙→甲→乙→丁
二、填空题
11.(2020.上海)在“探究凸透镜成像的规律”实验中,应调整凸透镜的中心、光屏的中心与烛焰的中心大致在同一
,以保证成像成在光屏的中央;将烛焰与光屏置于凸透镜的
(选填“两侧”或“同侧”),移动光屏直至光屏上所成的
像最清晰(选填“实”或“虚”),像是
的(选填“正立”或“倒立”)。
12.(2020.连云港)如图所示,让一束白光经过三棱镜,在三棱镜后放置一凸透镜,
将光屏放在B处时,观察到色光的颜色是

光屏先后在A、C两处时,观察到的现象有何不同:

13.(2020.苏州)在光学实验室内,将一辆玩具汽车放置在白色背景板前。拉上窗帘,打开光源A,让一束白光照向汽车,发现汽车呈现黄色,这是由于汽车 
 (吸收/反射)了黄色光。若将另外一束红光照向汽车的影子,则影子区域此时呈现 
 色。
14.(2020.无锡)用焦距为10cm的凸透镜做“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组装并调整实验器材时。应使烛焰和光屏的中心位于凸透镜的 
 上;找像时,要前后多移动几次光屏,找出成最 
 像时光屏的位置;当点燃的蜡烛、凸透镜、光屏置于光具座上如图所示的位置时,光屏上呈现烛焰的倒立、 
 的实像。
15.(2020.宿迁)小明在探究“
凸透镜成像规律”
的实验中,
根据测量的数据,
绘制了像距
v
随物距
u
变化的图象,
如图所示,
分析图象可知,
当物距
u=
12cm
时,
物体通过凸透镜成倒立、
的实像,
生活中的

选填“
照相机”、“
投影仪”
或“
放大镜”)
就是利用了这样的成像原理。
三、实验探究
16.(2020.广州)如图,光源
S
发出的一束光从空气射向水面,
在容器壁上点
P、
Q
处出现光点,画出上述现象的入射光线、反射光线和折射光线。
17.(2020.聊城)一束光从水中斜射入空气中,其折线光线如图所示,请在图中做出此光线的入射光线(注意标出法线)。
18.(2020.常州)如图所示,AB、CD是点光源S发出的光,经平面镜MN反射后的两条反射光线,请在图中作出点光源S.(保留作图痕迹)
19.(2020.泰州)如图甲所示,完成图中光路。
20.(2020.淮安)画出图乙中平行于主光轴的入射光线经凸透镜折射后的光线。
21.(2020.福建)如图,点光源S位于凸透镜一侧。在图中画出S发出的两条光线通过凸透镜后的折射光线。
四、实验探究
22.(2020.南京)小明做“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实验。
(1)调整实验器材高度时,蜡烛 
 (选填“需要”或“不需要”)点燃。
(2)他用同一凸透镜做了两次实验,如图甲、乙所示,光屏上均有清晰的像(未画出),其中成缩小像的是图 
 。
(3)凸透镜的焦距可能是 
 (填字母)。
A.5cm
B.8cm
C.10cm
D.15cm
(4)在图乙中将一镜片放在烛焰和透镜之间后,光屏上的像变模糊了,将光屏向左移动,光屏上再次出现清晰的像,则所加镜片可以矫正图 
 (选填“丙”或“丁”)的视力缺陷。
23.(2020.苏州)用如图所示的装置探究平面镜成像特点。
(1)组装器材时,要使玻璃板与水平桌面相互 
 。实验中选用两只完全相同的棋子A、B,其目的是为了比较像与物 
 的关系;
(2)若在棋子A的像的位置上放一光屏,光屏上 
 (能/不能)呈现出像;
(3)若将玻璃板绕底边向棋子B一侧翻转90°,则在此过程中,棋子A的像大小变化情况是 
 。棋子A顶端与其像之间的距离变化情况是 
 。
24.(2020.常州)如图甲所示,一束太阳光通过三棱镜后,在光屏上呈现彩色光带。
(1)这种现象叫做光的 
 现象。
(2)把温度计放在色散光带红光的外侧,发现其示数变大,表明该处存在人眼看不见的 
 。
(3)将蓝底、红字的小纸片放在光屏上蓝光区域,小纸片呈现 
 底、 
 字。
(4)由上述实验现象可推知:红光照射下某凸透镜的焦距 
 (小于/等于/大于)蓝光照射下该凸透镜的焦距。
(5)如图乙所示,当用红光照亮物体E时,在光屏上恰好呈倒立、等大的实像:若改用蓝光照亮物体E时,应将光屏适当向 
 (左/右)移,才能呈现清晰的 
 (缩小/等大/放大)的像。
25.(2020.连云港)在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中,下表是小华同学实验时记录的儿组数据,根据表中数据完成下列问题:
实验次数
物距u/cm
像距v/cm
成像性质
1
30
15
倒立缩小实像
2
20
20
倒立等大实像
3
15
倒立放大实像
(1)此凸透镜的焦距为
cm。
(2)第3次实验中像距为
cm,判断依据是:

26.(2020.北京)某同学利用焦距为y1的凸透镜做了三次实验,透镜、蜡烛、光屏所在位置以及光屏上得到清晰像的情况如图所示。
(1)由图所示的实验现象可知:随着物距的不断变小,像距和像的大小变化情况是______;?
(2)在图乙所示的实验中,只将凸透镜换为焦距为f1的凸透镜(f12020年苏科版八年级物理(上)第四章《光的折线
透镜》
中考真题提优练习(答案)
一、选择题
1.(2020.福建)2020年6月21日,我国部分地区可观察到“日环食”。日环食现象的形成是由于( A )
A.
光直线传播
B.
光的反射
C.
光的折射
D.
光的色散
2.(2020.珠海)岸上的人看到水中小于的光路是(
B

3.(2020.菏泽)下图所示的光现象与平面镜成像原理相同是( B )
4.(2020.南通)在“探究凸透镜成像的规律”的实验中,光屏上得到一个倒立?等大的实像,若想再模拟照相机的成像原理,应将(
C

A.
蜡烛和光屏都远离透镜
B.
蜡烛和光屏都靠近透镜
C.
蜡烛远离透镜且光屏靠近透镜
D.
蜡烛靠近透镜且光屏远离透镜
5.(2020.淮安)将如图甲所示的黑白卡片放在一只未装满水的薄高脚玻璃杯后面,在高脚杯前方观察到的现象如图乙所示,此时装水部分的高脚杯和杯内水的组合相当于一个( A )
A.凸透镜
B.凹透镜
C.凸面镜
D.凹面镜
6.(2020.深圳)有经验的渔民都知道:只有瞄准看到的鱼的下方才能叉到鱼.对此做法解释正确的光路图是(
B

A.
B.
C.
D.
7.(2020.苏州)如图所示,烛焰在光屏上刚好成清晰的像。透镜不动,将蜡烛移至40cm刻度处,移动光屏,在光屏上能观察到(
D)
A.倒立、缩小的实像
B.倒立、放大的实像
C.正立、放大的实像
D.光屏上不能呈现像
8.(2020.泰州)如图是学校测温棚里的红外线测温仪,它既能测温,也能摄像,其镜头相当于凸透镜,它正常工作时所成像的性质是( B )
A.
正立放大的虚像
B.
倒立缩小的实像
C.
倒立放大的实像
D.
正立缩小的实像
9.(2020.福建)小明只能看清近处的物体,而看不清远处的物体,来自远处某点的光会聚在他的视网膜前。那么( B )
A.
他可能患上近视眼,需用凸透镜矫正
B.
他可能患上近视眼,需用凹透镜矫正
C.
他可能患上远视眼,需用凸透镜矫正
D.
他可能患上远视眼,需用凹透镜矫正
10.(2020.安徽)图a是放置在水平桌面上的刻度尺的一部分,甲、乙、丙、丁是通过凸透镜所看到的刻度尺的像。若凸透镜先帖着刻度尺然后逐渐远离,则看到刻度尺的像的先后顺序正确的是(
C

第14题图
A.甲→乙→丙→丁
B乙→丙→甲→丁
C.乙→丁→甲→丙
D.丙→甲→乙→丁
二、填空题
11.(2020.上海)在“探究凸透镜成像的规律”实验中,应调整凸透镜的中心、光屏的中心与烛焰的中心大致在同一
,以保证成像成在光屏的中央;将烛焰与光屏置于凸透镜的
(选填“两侧”或“同侧”),移动光屏直至光屏上所成的
像最清晰(选填“实”或“虚”),像是
的(选填“正立”或“倒立”)。
12.(2020.连云港)如图所示,让一束白光经过三棱镜,在三棱镜后放置一凸透镜,
将光屏放在B处时,观察到色光的颜色是

光屏先后在A、C两处时,观察到的现象有何不同:

【答案】白色,光屏上彩色光带顺序相反
13.(2020.苏州)在光学实验室内,将一辆玩具汽车放置在白色背景板前。拉上窗帘,打开光源A,让一束白光照向汽车,发现汽车呈现黄色,这是由于汽车 
 (吸收/反射)了黄色光。若将另外一束红光照向汽车的影子,则影子区域此时呈现 
 色。
解答:反射,红
14.(2020.无锡)用焦距为10cm的凸透镜做“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组装并调整实验器材时。应使烛焰和光屏的中心位于凸透镜的 
 上;找像时,要前后多移动几次光屏,找出成最 
 像时光屏的位置;当点燃的蜡烛、凸透镜、光屏置于光具座上如图所示的位置时,光屏上呈现烛焰的倒立、 
 的实像。
【答案】:主光轴;清晰的;放大。
15.(2020.宿迁)小明在探究“
凸透镜成像规律”
的实验中,
根据测量的数据,
绘制了像距
v
随物距
u
变化的图象,
如图所示,
分析图象可知,
当物距
u=
12cm
时,
物体通过凸透镜成倒立、
的实像,
生活中的

选填“
照相机”、“
投影仪”
或“
放大镜”)
就是利用了这样的成像原理。
【答案】缩小,照相机
三、实验探究
16.(2020.广州)如图,光源
S
发出的一束光从空气射向水面,
在容器壁上点
P、
Q
处出现光点,画出上述现象的入射光线、反射光线和折射光线。
17.(2020.聊城)一束光从水中斜射入空气中,其折线光线如图所示,请在图中做出此光线的入射光线(注意标出法线)。
18.(2020.常州)如图所示,AB、CD是点光源S发出的光,经平面镜MN反射后的两条反射光线,请在图中作出点光源S.(保留作图痕迹)
19.(2020.泰州)如图甲所示,完成图中光路。
20.(2020.淮安)画出图乙中平行于主光轴的入射光线经凸透镜折射后的光线。
21.(2020.福建)如图,点光源S位于凸透镜一侧。在图中画出S发出的两条光线通过凸透镜后的折射光线。
四、实验探究
22.(2020.南京)小明做“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实验。
(1)调整实验器材高度时,蜡烛 
 (选填“需要”或“不需要”)点燃。
(2)他用同一凸透镜做了两次实验,如图甲、乙所示,光屏上均有清晰的像(未画出),其中成缩小像的是图 
 。
(3)凸透镜的焦距可能是 
 (填字母)。
A.5cm
B.8cm
C.10cm
D.15cm
(4)在图乙中将一镜片放在烛焰和透镜之间后,光屏上的像变模糊了,将光屏向左移动,光屏上再次出现清晰的像,则所加镜片可以矫正图 
 (选填“丙”或“丁”)的视力缺陷。
23.(2020.苏州)用如图所示的装置探究平面镜成像特点。
(1)组装器材时,要使玻璃板与水平桌面相互 
 。实验中选用两只完全相同的棋子A、B,其目的是为了比较像与物 
 的关系;
(2)若在棋子A的像的位置上放一光屏,光屏上 
 (能/不能)呈现出像;
(3)若将玻璃板绕底边向棋子B一侧翻转90°,则在此过程中,棋子A的像大小变化情况是 
 。棋子A顶端与其像之间的距离变化情况是 
 。
24.(2020.常州)如图甲所示,一束太阳光通过三棱镜后,在光屏上呈现彩色光带。
(1)这种现象叫做光的 
 现象。
(2)把温度计放在色散光带红光的外侧,发现其示数变大,表明该处存在人眼看不见的 
 。
(3)将蓝底、红字的小纸片放在光屏上蓝光区域,小纸片呈现 
 底、 
 字。
(4)由上述实验现象可推知:红光照射下某凸透镜的焦距 
 (小于/等于/大于)蓝光照射下该凸透镜的焦距。
(5)如图乙所示,当用红光照亮物体E时,在光屏上恰好呈倒立、等大的实像:若改用蓝光照亮物体E时,应将光屏适当向 
 (左/右)移,才能呈现清晰的 
 (缩小/等大/放大)的像。
(1)色散;
(2)红外线;(3)蓝;
黑;(4)大于;(5)左;
缩小。
25.(2020.连云港)在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中,下表是小华同学实验时记录的儿组数据,根据表中数据完成下列问题:
实验次数
物距u/cm
像距v/cm
成像性质
1
30
15
倒立缩小实像
2
20
20
倒立等大实像
3
15
倒立放大实像
(1)此凸透镜的焦距为
cm。
(2)第3次实验中像距为
cm,判断依据是:

【答案】(1)10;(2)30,光路可逆
26.(2020.北京)某同学利用焦距为y1的凸透镜做了三次实验,透镜、蜡烛、光屏所在位置以及光屏上得到清晰像的情况如图所示。
(1)由图所示的实验现象可知:随着物距的不断变小,像距和像的大小变化情况是______;?
(2)在图乙所示的实验中,只将凸透镜换为焦距为f1的凸透镜(f1【答案】????(1).?都变大????(2).?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