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年级下册语文 第1单元 3古诗三首 授课课件(共54张PPT)

文档属性

名称 六年级下册语文 第1单元 3古诗三首 授课课件(共54张PPT)
格式 ppt
文件大小 1.9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0-12-15 14:06:38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部编小学语文六年级下册
课文导入
寒食节、七夕节和中秋节都是中华民族悠久历史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清晰地记录着中华民族丰富而多彩的社会文化生活内容,也积淀着博大精深的历史文化内涵。今天让我们走进三首古诗,去领略中国传统节日那浓厚的氛围吧。
我会写







我会写

hóu
组词:侯门 王侯
易写错

mài
组词:山脉 脉络
易写错


组词:栖息 两栖
易写错
寒食
韩翃
作者简介
韩翃(生卒年不详),字君平,南阳(今河南南阳)人,唐代诗人。与钱起等诗人齐名,时称“大历十才子”。其诗笔法轻巧,写景别致,在当时传诵很广。诗多写送别唱和题材,如《韩君平诗集》,全唐诗录存其诗三卷。
1、朗读古诗《寒食》,划分朗读节奏。
整体感知
寒食
春城无处不飞花,
寒食东风御柳斜。
日暮汉宫传蜡烛,
轻烟散入五侯家。
2、填空。
《寒食》中提到了寒食节_____________ 的习俗。
家家焚火
诗句讲解
春城无处不飞花,寒食东风御柳斜。
译文:暮春的长安城里漫天飞舞着杨柳花,寒食节东风吹斜了宫中的杨柳。
注释:春城,暮春时的长安城。
寒食,古代在清明节前两天的节日,焚火三天,只吃冷食, 所以称寒食。
御柳,皇城中的柳树。
日暮汉宫传蜡烛,轻烟散入五侯家。

译文:黄昏开始宫里传赐新火,轻烟先升起在权贵豪门的家里。
注释:汉宫,这里用汉代皇宫借指唐代皇宫。
传,赐给。
五侯,汉成帝时封王皇后的五个兄弟王谭、王商、王立、王极、王逢时五人为侯,受到特别的恩宠。这里泛指天子近幸之臣,权贵豪门。
赏析全诗:
这首诗前两句首先描写春天长安城的景色。暮春临近,全城处处花絮纷飞。寒食节里,东风吹过,皇城里的柳枝随风飘拂。后两句接着写夜幕降临,普天之下,家家焚火,但宫廷里却正忙着传点蜡烛。诗人描绘寒食节景象,由白天写到夜晚,重点写夜晚,以汉讽今,流露出对现实的不满。
诗歌结构
寒食
春城
汉宫
无处不飞花
御柳斜
传蜡烛
五侯家
春天美景
东风
散入
借古讽今
《寒食》这首诗描写了春天京都长安城寒食节的景象,全诗用白描手法写实,刻画皇室的气派,充溢着对皇都春色的陶醉,同时也用借古讽今的写法,流露出对现实社会的不满。
诗歌主题
迢迢牵牛星
迢迢牵牛星,皎皎河汉女。
纤纤擢素手,札札弄机杼。
终日不成章,泣涕零如雨。
河汉清且浅,相去复几许。
盈盈一水间,脉脉不得语。
1.划分这首诗的朗读节奏。
整体感知
迢迢牵牛星
诗句讲解
迢迢牵牛星,皎皎河汉女。
译文:牵牛星是那么的遥远和明亮,织女星是那么的皎洁而遥远。
注释:皎皎,灿烂。河汉女,指织女星。河汉,指银河。
纤纤擢素手,札札弄机杼。
译文:织女正摆动柔长洁白的双手,织布机札札地响个不停。
注释:擢,伸出。 素,白皙。 札札,织机发出的响声。
机杼,织机。杼,梭子。
终日不成章,泣涕零如雨。
译文:因为相思而整天也织不出什么花样,她哭泣的泪水零落如雨。
注释:章,花纹。涕,泪水。
河汉清且浅,相去复几许。
译文:中间只隔了一道清清浅浅的银河,他俩相聚又能有多远呢?
注释:去,离。几许,多少。
盈盈一水间,脉脉不得语。
译文:相隔在清清浅浅的银河两边,含情脉脉,相视无言地痴痴凝望。
注释:盈盈,清澈的样子。脉脉,相视无言的样子。间,隔。
《迢迢牵牛星》中诗人引用了牛郎织女的神话故事,这样写离别有什么好处?
从人们熟悉的神话故事人手,更能够唤起人内心深处的情感共鸣。
《迢迢牵牛星》的中间四句,诗人是从哪些方面来描写织女的?这样写有什么好处?
诗人主要是抓住了织女的外貌、动作、神态等方面的细节来描写的,如“纤纤擢素手”“泣涕零如雨”。同时“札札弄机杼”既是动态描写,又是侧面描写。这样生动细腻的描写,把织女这种寂寞寥落、悲伤愁闷的少妇形象刻画得栩栩如生。
从《迢迢牵牛星》这首诗中,你体会到了怎样的情感?
我体会到了织女的离别相思之情,感受到他们不得团聚的悲哀。
诗歌结构
迢迢牵牛星
牛郎织女——迢迢 皎皎
织女相思
诗人慨叹
纤纤 札札
离别相思
泣涕如雨
河汉清浅
盈盈 脉脉
《迢迢牵牛星》这首诗借神话传说中牛郎、织女被银河阻隔而不得会面的悲剧,抒发了女子离别相思之情,写出了人间夫妻不得团聚的悲哀。
诗歌主题
十五夜望月
王建
作者简介
王建(约767—约830),字仲初,许州(今河南许昌)人,唐朝诗人。出身寒微,一生贫困潦倒。王建擅长写乐府诗,乐府与张籍齐名,世称张王乐府。其诗题材广泛,同情百姓疾苦,生活气息浓厚,思想深刻。
中庭地白树栖鸦,
冷露无声湿桂花。
今夜月明人尽望,
不知秋思落谁家。
1.划分这首词的朗读节奏。
整体感知
十五夜望月
2.填空。
《十五夜望月》描写的是_____________的习俗。前两句是写景,后两句是_______,抒发的是作者深深的___________的情感。
中秋节赏月
思念亲人
抒情
词句讲解
中庭地白树栖鸦
译文:中秋的月光照射在庭院中,地上好像铺上了一层霜雪那样白,树上的鸦雀停止了活动,进入了梦乡。
注释:中庭,即庭中,庭院中。
地白,月光照在庭院地上的样子。
冷露无声湿桂花
译文:夜已经很深了,清冷的秋露悄悄地打湿庭中的桂花。
今夜月明人尽望,不知秋思落谁家。
译文:今天晚上,明月当空,人们都在望月、赏月。不知道那无尽的秋思会降落在哪一户人家?
诗人真的“不知秋思落谁家”吗?结合全诗内容谈谈你的理解。
诗人明明是自己在思乡怀人,却并不采用正面抒情的方式,而偏偏是用了一种委婉的疑问语气说“秋思落谁家”,这就将诗人对月怀远的情思表现的蕴藉深沉。
思考:课文这三首诗有什么相同点和不同点?
(1)相同点:这三首诗都表现了中华民族传统节日中的一些风俗习惯。
(2)不同点:①典故的来源不同,《寒食》出自历史故事,《迢迢牵牛星》出自神话故事;②表达的情感不同,《寒食》表达的是对社会的不满,另外两首表达的是对亲人的思念。
诗歌结构
十五夜望月
中秋月色
望月怀人
冷露----湿桂花
月明----人尽望
秋思----落谁家
思乡怀人
地白----栖鸦
《十五夜望月》这首词分别写中秋月色和望月怀人的心情,展现了一幅寂寥、冷清、沉静的中秋之夜的图画,表达了诗人思乡怀人的思想感情。
诗歌主题
古诗中的传统节日
1.描写清明节的古诗
“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
(唐 杜牧《清明》)
2.描写端午节的词
“轻汗微微透碧纨,明朝端午浴芳兰。流香涨腻满晴川。彩线轻缠红玉臂,小符斜挂绿云鬟。佳人相见一千年。”
(宋 苏轼《浣溪沙·端午》)
知识拓展
3.描写重阳节的古诗“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
(唐 王维《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
4.描写七夕节(乞巧节)的古诗“七夕今宵看碧霄,牵牛织女渡河桥。家家乞巧望秋月,穿尽红丝几万条。” (唐 林杰《乞巧》)
5.描写春节的古诗“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千门万户曈曈日,总把新桃换旧符。”
(宋 王安石《元日》)
联想,就是由甲事物想到乙事物的心理过程。具体来说,是借助想象,把形似的、相连的、相对的、相关的或某一点上有相通之处的事物,选取其沟通点加以联结。如《寒食》,诗人在寒食节晚上看见“御柳”,便联想到了“日暮汉宫传蜡烛”的宫廷生活,看到“轻烟”,便联想到了“散入五侯家”的景况;又如《迢迢牵牛星》,诗人看见“牵牛星”和“织女星”,便联想到了“牛郎织女的神话传说。联想是写作中发散思维的动力,是我们表现对生活的独特的主观感受的重要方法。
写作方法
随堂小练
一、在括号里填上合适的叠词。
( )牵牛星,( )河汉女。( )擢素手,( )弄机杼。终日不成章,泣涕零如雨。河汉清且浅,相去复几许。( )一水间,( )不得语。
迢迢
皎皎
纤纤
札札
盈盈
脉脉
二、用自己的话写出下面诗句的意思。
1.春城无处不飞花,寒食东风御柳斜。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中庭地白树栖鸦,冷露无声湿桂花。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春天的京城到处都是柳絮飞舞,杨花飘散。寒食节,皇城里的杨柳在春风中飘拂。
中秋的月光照射在庭院中,地上好像铺上了一层霜雪那样白,树上的鸦雀停止了活动,进入梦乡。夜已经很深了,清冷的秋露悄悄地打湿庭中的桂花。
三、根据课文内容,选择合适的选项填在括号里。
《迢迢牵牛星》选自《古诗十九首》,写作时代大约在( ),诗中的“牵牛星”指的是( ),“河汉女”指的是( ),“河汉”指的是( )。
A.西汉末年 B.东汉末年 C.黄河 D.银河 E.牛郎
F.织女
E
F
D
B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课后习题解析
(1)朗读课文提示:朗读课文的时候注意把诗歌的节奏和韵脚读出来。比如, 朗读《寒食》:“春城/无处/不飞花,寒食/东风/御柳斜。日暮/汉宫/传蜡烛,轻烟/散入/五侯家。”边读边想象诗人看到的春天长安城的美丽景色:暮春临近,全城处处花絮纷飞。寒食节里,东风吹过,皇城里的柳枝随风飘拂。
(2)背诵课文提示:背诵课文要在深入理解古诗内容的基础上,同时在头脑中展开想象,感悟作者描绘的画面。比如,背诵《十五夜望月》这首诗时,心中想象“月光如水,鸦雀不飞寒露初降,桂花飘香皓月当空,人人尽望,秋思缕缕,无限惆怅”等画面,就能很快地背诵课文了。
2.结合牛郎织女的故事,说说《迢迢牵牛星》表达的情感。
提示:体会诗句表达的情感,要结合诗句的具体内容来综合考虑。
参考答案:《迢迢牵牛星》这首诗借神话传说中牛郎、织女被银河阻隔而不得会面的感慨,抒发了女子离别相思之情,写出了人间夫妻不得团聚的悲哀。
3.《十五夜望月》中的“不知秋思落谁家”委婉地表达了思念之情。在你读过的古诗词中,还有哪些类似的诗句?和同学交流。
(1)《十五夜望月》中的思亲之情。
《十五夜望月》这首诗,诗人明明是自己在思乡怀人,却并不采用正面抒情的方式,而偏是用了一种委婉的疑问语气说“秋思落谁家”,这就将诗人对月怀远的情思,表现得深沉。
(2)类似的诗句。
孟浩然的《宿建德江》。
“移舟泊烟渚,日暮客愁新。野旷天低树,江清月近人。”这首先写羁旅夜泊,再叙日暮添愁,然后写到宇宙广袤宁静,明月伴人更亲。一隐一现,虚实相间,两相映衬,互为补充,构成一个特殊的意境。诗人借“水中之月”,把自己内心的忧愁与思亲之情表现得淋漓尽致。
张籍的《秋思》。
“洛阳城里见秋风,欲作家书意万重。复恐匆匆说不尽,行人临发又开封”这首诗通过叙述写信前后的心情,表达乡愁之深。它寄深沉于浅淡,寓曲折于平缓,乍看起来寥寥数语,细细吟味,却有无穷意味。尤其是三、四两句,写好的书信已经装封好,似乎已经言尽;但当捎信的行人就要上路的时候,却又忽然感到刚才由于匆忙,生怕信里漏写了什么重要的内容,于是又匆匆拆开信封。诗人借临行“开封”的举动,表现他对这封“意万重”的家书的重视和对亲人的深切思念。
岑参的《逢入京使》。
“故园东望路漫漫,双袖龙钟泪不干。马上相逢无纸笔,凭君传语报平安。”这首诗描写了诗人远涉边塞,路逢回京使者,托带平安口信,以安慰悬望的家人的典型场面,具有浓烈的人情味。“马上相逢无纸笔, 凭君传语报平安”,这两句是写遇到入京使者时欲捎书信回家报平安又苦于没有纸笔的情形,完全是马上相逢行者匆匆的口气,写得十分传神。诗人借“传语报平安”,表达了对家人的无限思念之情。
4.选做题
这三首古诗分别与哪些传统节日有关?还有一些古诗也写到了传统节日和习俗,查找资料了解一下。
提示:我们可以在古诗中寻找作者提到的事情来分析包含的传统节日,历来古代诗人经常以“节日”为主题,来介绍风俗或者抒发情感,我们中华民族留下来很多节日,除了本课出现的寒食节、七夕节和中秋节,还有端午节、春节等,我们查阅这些节日的古诗,对了解我国的传统风俗习惯很有帮助。
参考答案:
这三首古诗分别与寒食节、七夕节和中秋节有关。还有一些古诗写到了传统节日和习俗:
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
[唐]王维
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
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
这首诗写到的传统节日和习俗是在重阳节插茱萸,和家人们一起登高望远,怀念亲人。
课后作业
找出一些描写月夜景色的诗句读一读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