统编版六年级下册语文 第1单元 习作一 授课课件(共13张PPT)

文档属性

名称 统编版六年级下册语文 第1单元 习作一 授课课件(共13张PPT)
格式 ppt
文件大小 1.5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0-12-15 14:16:42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部编小学语文六年级下册
习作导入
俗话说“离家三里远,别是一乡风”。由于文化的差异、地域的不同,各地的风俗习惯也有着天壤之别。今天,我们就来学习,如何描写家乡的民风民俗。
写作内容
以“家乡的风俗”为题作文
1.选材要有地方特色,突出“美”和“趣”。

2.选材要有详有略,重点突出。
写作指导
◇第一步:审题
抓住两个关键词:“家乡”和“风俗”。“家乡”限定了写作的地域,意味着不能写“他乡”;当然,“家乡”不一定只指自己所住的村子、街道,也可以理解为自己所在的镇、县、市等。
◇第二步:选材

◇第三步:构思

◇第四步:立意
通过写家乡的风俗,表现家乡淳朴、热情的民风,或者家乡人民的勤劳与智慧,表达对家乡风俗的喜爱和对家乡的热爱之情。
节日习俗
开头 节日事件 结尾
(开头:交代清楚什么节日。节日事件:是活动过程,抓住有趣、有意义、给人教育来写。抓住细节让人物栩栩如生,活灵活现。结尾:总结,抒发感情,赞美幸福生活。)
特色饮食
开头 具体特点 结尾
(开头:介绍美食名称及对它的感情,如引用诗句会更有诗情画意。具体特点:要重点来写,具体写它的由来、滋味、外形、烹饪方法等。结尾:抒发感情,赞美美食,赞美家乡)

写法点拨
习作例文
端午节的风俗
香喷喷的粽子熟了,黄澄澄的雄黄酒酿好了,赛龙舟的船也准备好了,端午节也就随着夏日的和风款款而来了。
彩绘的龙舟,整齐的着装,如潮的人群,那热烈的场面实在令人悠然神往。今年荣幸地来目睹一次久违的赛龙舟。
比赛在人们的翘首以待中开始了。青年桡手们意气风发,头上、腰上各束一块红布,在朝
“吃粽子、喝雄黄酒、赛龙舟”等都是端午节的习俗,习作一开始就营造了浓厚的节日氛围。
先写赛龙舟,采取的是先面后点、点面结合的写法,具体写了青年桡手们赛龙舟的激烈场面。
阳的照射下熠熠生辉。鼓声响起,龙舟便如一支离弦的箭,在塘江上来去如飞。一时间,呐喊声、锣鼓声噼噼啪啪的鞭炮声交汇在一处,在江面上回荡,震耳欲聋。

端午节又怎能少了粽子呢?我们面前的粽子是所有粽子之中体积最大、用料最丰富、做法最讲究的。咸粽馅有咸肉、蛋黄、烧鸡、烧鸭、叉烧、栗子、香菇等;甜粽馅有莲蓉、绿豆沙、红豆沙、栗蓉、枣泥等;更有广东碱水粽、竹叶粽等。

然而,端午节这一天还得戴香囊。端午节
再写吃粽子,重点写了粽子的用料和种类。
小孩戴香囊,不但有避邪驱瘟之意,而且有襟头
点缀之风。香囊内有朱砂、雄黄、香药,外包以丝布,清香四溢,再以五色丝线弦扣成索,做各种不同形状,结成一串,形形色色,玲珑夺目。戴香囊虽是一种民俗,但也是一种预防瘟疫的方法。在夏季传染病开始抬头的时候,古人为了确保孩子们的健康,用中药制成香袋拴在孩子们的衣襟和肩衣服上。
我非常喜欢端午节,因为其中蕴含着丰富的历史文化。
最后写戴香囊,既写了香意的药用价值,也写了香囊的象征意义。
文章最后点明喜欢端午节的原因——“其中蕴含着丰富的历史文化”。
总评:这篇习作例文按照“总一分一总”的结构,写了家乡端午节的风俗。详写了端午节的三个不同的方面“赛龙舟一吃粽子一戴香囊”的习俗,表达了作者对端午节的喜爱之情。文章结构严谨,线索清晰,详略得当,主次分明,描写生动,内容具体,是一篇不可多得的优秀作文。
课后作业
课后,我们把全班同学的作品汇集在一起,编成一本“家乡风俗”作品集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