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小学语文六年级下册
课文导入
今天,我们来学习《古诗三首》,一首描写马,一首描写石灰,另一首描写竹子,看一看诗人赋予了它们怎样的特点。
作者简介
李贺(约790—约816) 唐代诗人。字长吉,福昌(今河南宜阳县)人。他是“长吉体”诗歌的开创者。有《雁门太守行》《李凭箜篌引》等名篇。著有《昌谷集》。
于谦(1398—1457),字廷益,钱塘(今浙江杭州)人。明代政治家、军事家。于谦少年立志,十二岁时便写下了明志诗《石灰吟》。
郑燮(1693—1766),字克柔,号板桥,人称板桥先生,江苏兴化人,祖籍苏州。康熙年间秀才,雍正年间举人,乾隆年间进士。官山东范县、潍县县令,政绩显著,后客居扬州,以卖画为生,为“扬州八怪”之一。
我会写
络
焚
锤
凿
我会写
络
luò
组词:网络 脉络
易写错
凿
záo
组词:开凿 确凿
焚
fén
组词:焚烧 焚毁
词语理解
用黄金装饰的马笼头。
金络脑:
古代的一种兵器,形似月牙。
钩:
何时将要。
何当:
全,全然。
浑:
指高尚的节操。
清白:
任凭。
任:
你。
尔:
近义词辨析
相同点
不同点
清白
都有洁白、干净的意思。
指高尚情操。
洁白
没有被其他颜色染污的白色。
1.爷爷一生( )做人。
2.这条( )的围巾是姐姐为我织的。
清白
洁白
整体感知
1.这三首诗共同的特点是什么?
这三首诗共同的特点是通过描写具体事物来抒发自己的志向。
2.根据课文内容填空。
《马诗》描写的是一匹戴着________,疾步快跑的____;《石灰吟》借___________、___________写石灰的坚强不屈;《竹石》写竹子生长的环境是____________。
金络脑
马
千锤万凿
烈火焚烧
破岩中
课文讲解
大漠沙如雪,
燕山月似钩。
何当金络脑,
快走踏清秋。
马诗
诗歌朗读
诗句理解
大漠沙如雪,
燕山月似钩。
广大的沙漠。
像。
诗意:漠漠旷野的沙石像雪一样洁白,燕山山顶上挂着一弯金钩似的新月。
思考:诗歌前两句写的是什么景色?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
这两句是写景。大漠、沙、燕山月。展现了一片富于特色的边疆战场景色。
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以雪比喻沙,以钩比喻月。
何当金络脑,
快走踏清秋。
何时将要。
诗意:骏马何时将要套上用金装饰的笼头,任意驰骋在秋高气爽的战场上,建功立业?
走、跑,有“奔驰”之意。
诗歌赏析
这首诗看起来是写马,其实是借马来抒情,抒发诗人怀才不遇,不被统治者赏识,但又热切期望自己的抱负得以施展,可以为国建立功业。广阔的原野,沙白如雪,燕山新月初上,弯如金钩。这边塞争战之处,正是良马和英雄大显身手之地;然而,何时战马才能配上金制辔脑,飞奔在清秋的大地上?本诗语言明快,风格健爽。前两句写景,写适于骏马驰骋的燕山原野的景色;后两句抒情,自比为良马,期望自己受到重用,一展雄才大志。
千锤万凿出深山,
烈火焚烧若等闲。
粉骨碎身浑不怕,
要留清白在人间。
石灰吟
诗歌朗读
诗句理解
千锤万凿出深山,
烈火焚烧若等闲。
无数次的锤击开凿,形容开采石灰非常艰难。
好像很平常的事情。
诗意:(石头)只有经过多次撞击才能从山上开采出来。它把烈火焚烧看成平平常常的事。
词语积累
千锤万凿 千言万语 千山万水 千军万马
千家万户 千真万确 千呼万唤 千变万化
千丝万缕 千叮万嘱 千辛万苦 千差万别
千门万户 千恩万谢 千秋万岁 千秋万代
粉骨碎身浑不怕,
要留清白在人间。
诗意:即使粉身碎骨也毫不惧怕,只要把高尚的节操留在人世间。
人世间。
诗歌赏析
这是一首托物言志诗。首句“千锤万凿出深山”是形容开采石灰石很不容易。次句“烈火焚烧若等闲”,“烈火焚烧”当然是指烧炼石灰石,加“若等闲”三字,又使人感到不仅是在写烧炼石灰石,它还象征着志士仁人无论面临着怎样严峻的考验,都从容不迫,视若等闲。第三句“粉骨碎身浑不怕”,“粉身碎骨”极形象地写出将石灰石烧成石灰粉,而“浑不怕”三字又使我们联想到其中可能寓有不怕牺牲的精神。至于最后一句“要留清白在人间”更是作者在直抒情怀,立志要做纯洁清白的人。
咬定青山不放松,
立根原在破岩中。
千磨万击还坚劲,
任尔东西南北风。
竹石
诗歌朗读
诗句理解
咬定青山不放松,
立根原在破岩中。
比喻根扎得结实,像咬着青山不松口一样。
扎根,生根。
诗意:竹子抓住青山一点也不放松,它的根牢牢地扎在岩石缝中。
本来,原本,原来。
小练习:根据诗歌内容填空:这两句诗中用了一个“___”字,极为有力。充分表达了劲竹的刚毅性格。
“_______________”表明了劲竹对生活条件并没有过高的要求,显示出它的生命力极强。
咬
立根原在破岩中
千磨万击还坚劲,
任尔东西南北风。
打击。
坚强有力。
诗意:经历无数磨难和打击身骨仍坚劲,任凭你刮酷暑的东南风,还是严冬的西北风。
诗歌赏析
这首诗是一首咏竹诗。诗人所赞颂的并非竹的柔美,而是竹的刚毅。前两句赞美立根于破岩中的劲竹的内在精神。开头一个“咬”字,一字千钧,极为有力,而且形象化,充分表达了劲竹的刚毅性格。再以“不放松”来补足“咬”字,劲竹的个性特征表露无遗。次句中的“破岩”更衬托出劲竹生命力的顽强。后两句再进一层写恶劣的客观环境对劲竹的磨练与考验。不管风吹雨打,任凭霜寒雪冻,苍翠的青竹仍然“坚劲”,傲然挺立。“千磨万击”、“东西南北风”,极言考验之严酷。这首诗借物喻人,作者通过咏颂立根破岩中的劲竹,含蓄地表达了自己绝不随波逐流的高尚的思想情操。
卜算子·咏梅
毛泽东
风雨送春归,飞雪迎春到。已是悬崖百丈冰,犹有花枝俏。
俏也不争春,只把春来报。待到山花烂漫时,她在丛中笑。
知识拓展
古诗三首
课文结构
马诗
石灰吟
竹石
写景 清冷
抒情 施展才华
千锤万凿
坚强不屈
艰苦贫瘠
坚定顽强
《马诗》借骏马佩戴上金笼头,在边关大漠肆意驰骋来抒发诗人渴望施展才能,为国立功的报负。
课文主题
《石灰吟》是一首托物言志诗。作者以石灰作比喻,表达自己为国尽忠,不怕牺牲的意愿和坚守高洁情操的决心。
《竹石》这首诗具体生动地描述了竹子生在恶劣环境下,长在危难中,而又自由自在、坚定乐观的性格。
一、解释下面的词语。
何当:
咬:
坚劲:
任:
随堂小练
何时将要。
紧紧扎根在土里。
坚定强劲。
任凭。
二、根据课文内容填空。
1.何当金络脑,________________。
2.粉骨碎身浑不怕,________________。
3.______________,立根原在破岩中。
快走踏清秋
要留清白在人间
咬定青山不放松
三、阅读《马诗》,回答问题。
1.这是一首边塞诗,由哪些景象可看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这首诗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哪两句表达得更为明显?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由大漠、燕山、钩、马等景象可看出。
这首诗表达了作者渴望早日建功立业的思想感情,“何当金络脑,快走踏清秋”这两句表达得更为明显。
一、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默写《竹石》。
课后习题解析
解析:1.这三首古诗是通过描写具体事物抒发某种情感,所以朗读基调都是深沉的,语速适中,语调高昂,读出自己的情感。另外,还要注意把握诗的节奏与韵律,读出韵律美来。
2.背诵古诗时,要在熟读的基础上进行,还要边读边想象画面,理解大意,这样有助于熟练背诵。
3.默写《竹石》时,要在背诵的基础上进行,还要注意不写错别字。
二、借助注释,说说下面诗句的意思。
◇何当金络脑,快走踏清秋。
◇粉骨碎身浑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
◇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西南北风。
参考答案:(1)骏马啊,什么时候才能套上镶金的笼头,在明净爽朗的秋天的辽阔原野上任意驰骋呢?
(2)即使身体粉碎变成石灰,也不畏惧敲打撞击、烈火焚烧,只要把洁白干净的石灰留在人世间。
(3)千种磨难万种打击仍然坚韧劲拔,不管你刮的是什么风。
三、三首诗分别表达了诗人怎样的志向?表达的方法有什么共同特点?
参考答案:(1)《马诗》表达了诗人怀才不遇,不被统治者赏识,但又热切期望自己的抱负得以施展,可以为国建功立业的志向。《石灰吟》作者以石灰作比喻,抒发自己坚强不屈、洁身自好的品质和不同流合污的情操。《竹石》借岩竹的坚韧顽强,言自己刚正不阿、正直不屈、铁骨铮铮的骨气。
参考答案:(2)这三首诗有一个共同特点,即看起来描写的是物,实际上是赞颂人的一种精神。
这三首诗都是咏物诗,都突出了所咏之物的某一个方面的特点。《马诗》通过马表现贤才的雄心壮志及其怀才不遇的愤慨;《石灰吟》突出了石灰不怕击打、不怕烈火,甘愿粉骨碎身而把白白的粉末奉献给人们的特点;《竹石》突出了竹子扎根于岩缝之中坚韧不拔的特点。在表达方式上都是借物喻人,托物言志。
课后作业
《马诗二十三首》是唐代诗人李贺的组诗作品。这组诗名为咏马,实际上是借物抒怀,抒发诗人怀才不遇的感叹和愤慨,以及建功立业的抱负和愿望。课下搜集李贺的组诗,交流阅读体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