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谁在敲》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学唱歌曲《是谁在敲》。
2、认识力度记号“f”和“p”,能区别出它们所表现的声音效果的不同。
3、培养学生关注乐谱的习惯,在演唱中遇到“f”和“p”记号时能正确地用自己的歌声表现出来。
4、在做“如何敲门更好”的活动中培养学生讲文明、懂礼貌的好习惯。
教学重难点:
重点:认识力度记号“f”和“p”,能区别出它们所表现的声音效果的不同。
难点:培养学生关注乐谱的习惯,在演唱中遇到“f”和“p”记号时能正确地用自己的歌声表现出来。
教学分析:
《是谁在敲》由四个乐句组成,歌曲只用了1、2、3、5四个音组成,全曲四个乐句的旋律都是由第一个乐句的变化重复而成。歌曲结构为a+a’+a”+a’’’。第一句和第二句只有结束的一个音不同,演唱时用不同的力度记号“f”和“p”做力度对比处理,使得基本相同的两个旋律出现了不同的效果。后面的两个乐句也用了同样的写作手法。歌曲巧妙地运用力度记号表现了妈妈和弟弟敲门声的不同。通过歌曲的学习,让孩子们知道怎样敲门才有礼貌,从而培养孩子讲文明懂礼貌的习惯。
教具准备:
电子琴、多媒体、卡片
教学过程:
一、常规教学
安静进入课室,师生问好。
精彩三分钟:律动《身体音阶歌》
二、歌唱教学
1、激趣导入
回声游戏:师出式词语卡片用响亮的声音说出来,学生用轻轻的声音模仿。说一说回声的特点。
2、跟我学
(1)通过回声游戏引出强“f”,弱“p”。
①f像一个强壮的勇士
②p像一个瘦弱的小蝌蚪
根据老师的要求正确拍出不同力度的节奏
X—|X—|XX|XX|X X |
X—|X—|XX|XX|X — ||
(3)唱反调游戏
让学生与教师作出强弱的对比,师强则生弱,师弱则生强。
3、学唱歌曲
(1)初听歌曲,歌曲中唱了什么内容。
(2)感受音乐,轻轻敲窗和嗵嗵敲门哪个力度大一些,哪个力度小一些。
(3)师出示板书,生听录音,在括号里填强弱记号
()(3—)|(5—)|33 23|2 1 |
()(3—)|(5—)|33 23|1 — |
()(5—)|(3—)|33 23|2 1 |
()(5—)|(3—)|33 23| 1— ||
(4)我会唱
A打节奏念歌词。
B跟琴唱,师弹一句,生唱一句。
C跟琴唱全曲,用强弱对比的声音演唱。
D跟师边唱边律动,注意强弱力度的表现。
我表演
学生自愿上台表演,台下的学生为台上学生演唱歌曲。
5、说一说
通过唱歌曲,让学生说说怎样敲门才有礼貌?进行礼貌教育,让他们懂得讲礼貌是每个好孩子应有的良好习惯。
6、小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