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秋西师大版数学三年级上册第一单元
克、千克、吨(教案)
5、综合与实践
称体重
教学内容
教科书第6~7页称体重。
教学提示
“称体重”是在学习了克、千克、吨的认识,称重方法和单位之间的换算后的一节综合实践课。活动由称一称、填一填,看一看、比一比,说一说组成,教材运用不同的活动形式让学生亲身体验,所学知识与生活的密切关系。在教学时让学生根据整理的数据进行分析比较,并说说自己的发现。获得一些有用的数学信息,提高学生对数学的应用意识。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在称体重的实践活动中进一步巩固克、千克、吨的单位概念,初步学会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生活中问题,提高应用数学的意识。
2.过程与方法:通过称体重和记录学生体重的实践活动,让学生初步经历收集、整理、分析数据的过程,渗透统计的初步知识。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在活动中,让学生学会与人合作,与人分享的意识和能力。
教学重点
让学生初步经历体重数据的收集、整理、分析过程,进一步巩固克、千克、吨等的单位概念。
教学难点
通过称体重和记录学生体重的实践活动,让学生感受数学与生活实践的联
系,培养运用数学的意识,渗透统计的初步知识。
教学准备:
教具准备:体重秤、儿童标准体重对照表。
学具准备:答题纸、小组体重记录表。
教学过程
(一)新课导入
师:让一位比较胖的学生上讲台上来,并指着说,谁来猜猜他的体重。
学生纷纷举手示意猜。
师:同学们先想想他的体重用什么质量单位来表示比较合适?
生:用千克来表示,如果用克的话,数字比较大,不方便。
师:你准备用什么办法,使你的猜测更准确些?
生:抱一抱他。
师:说的好,抱抱他感觉一下他有多重,谁上台来抱抱试试。
学生上台来抱抱,可是没抱动。
师:你没抱动他,你猜猜他有多重?
生:有50千克吧。
被抱的学生:不情愿的说,我有那么重吗?
生:没抱动你,猜不准。
师:怎么才能知道他准确的体重呢?
生:用体重秤,称一称。(板书:称体重)
设计意图:从猜学生的体重引入,激发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唤醒学生的求知欲,在鲜活的现实情境中感受数学的价值。
(二)探究新知
1.称一称、填一填。
师:请刚才那位同学站到秤上,等指针不动了,大家看看刻度盘上指针的位置(1个大格5千克,1个小格1千克。)指名几位学生读出体重。适时表扬读数准确的同学。
师:想知道自己的体重吗?那就来称一称吧。
以组为单位,由组长称出其他学生的体重,读出每个学生的体重数和单位。并作好记录。
师:教师指导称重,查看记录是否规范。
生:组长汇报记录结果。
2.看一看、比一比。
(1)用自己的实际体重与估计体重比一比看是否正确。
(2)出示“6---10岁儿童标准体重对照表”与自己小组同学体重记录表对照,说说发现了什么?
小组讨论,指名汇报。
生:超重的比较多。
(3)根据同学们的体重情况,你有什么建议。
师:适时进行健康饮食方面的教育。比较胖的同学要科学饮食,争取有个标准的体重;比较瘦的同学不要偏食,增加营养。
3.说一说。
(1)对其中一组的体重记录表进行展示分析。
师:引导学生思考,你从记录表中知道了哪些?
生:小组内交流。
生:我的体重是31千克,比小英重一些。
生:我的体重是25千克,比小勇轻3千克。
生:……
设计意图:通过学生猜体重、称体重、比较体重,提建议等活动,使学生初步了解收集,比较,分析数据可以获得有用的信息,提高学生应用数学的意识。
(三)巩固新知
组内比较书包的重量
1.小组合作完成。
2.交流比较书包重量的方法。(1)掂一掂。(2)称一称。
3.根据书包的重量提合理的建议。如:有的把与上课学习无关的都放进书包。有的书包里很乱。真正给书包减负。
设计意图:通过这一活动,让学生学会比较物品轻重的方法,养成良好的收拾自己书包的习惯。加深对物体轻重的感知。
(四)课堂小结
师:这节课你有哪些收获?
生:学会了称重的方法,并通过分析比较,发现了许多信息。
师:对于超重或体重过轻的我们应该怎样?
生:超重的要注意科学饮食,过轻的要不偏食,增加营养。
(五)布置作业
1.课下找一些身边的物品称一称。
2.如果你的体重不标准拟定一个计划,使自己有一个健康的体魄。
板书设计
综合实践
称体重
猜体重
称体重
提建议
不准确
学方法
说饮食20秋西师大版数学三年级上册第一单元
克、千克、吨(教案)
单元概述和课时安排
教材分析
本单元是数与代数中常见的量的重要内容之一。这是刚刚开始学习有关质量的知识,它是今后解决有关质量问题的基础。克、千克、吨是人们在日常生活中经常用到的知识,虽然学生对质量这一概念难于理解,但是还是有一定的生活经验,教材在编排上充分关注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为学生提供的素材都是学生比较熟悉的情境和事物。给学生提供充分的掂一掂、称一称等活动,帮助学生体验物体的轻重,感知质量单位。让学生在具体的情境中积累丰富的感性经验,初步形成质量观念。本单元的主要内容包括:克、千克、吨的认识,质量单位克、千克、吨之间的换算,解决生活中与质量单位千克、克、吨有关的简单问题。
本单元教材的编写,呈现以下特点:
1.
教材重视学生的亲身经历和体验,遵循由感性到理性的认知规律,让学生在掂一掂、称一称的过程中建立质量观念。
2.
素材选取广泛,练习形式多样。选用素材,有学生熟悉的生活用品,有学生经常见到的生活现象练习的形式多样,让学生通过多种渠道积累生活经验,建立质量观念。
3.知识呈现,实际操作让学生能够更直观地感受物体的质量,使学生对质量单位有一个更直观的认识。
4.注重知识的实际运用,让学生在运用中加深对质量单位的理解。
不管是教学内容还是练习题都比较贴近生活,也注重对学生生活常识的培养。同时教材中也安排了相应的实践环节,培养了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和观察能力,课堂的主动权也较好地在学生身上体现。体现了新的教材观、教学观和学习观。
教学目标
1、感受并认识质量单位“千克、克、吨”,了解1千克、1克、1吨有多重,掌握千克、克、吨之间的关系,并能进行简单的换算。
2、结合感知物体质量的情境,能用体验的方法来思考和感受物体的轻重,会用质量的感念来表述物体的重量大小。
3、解决生活实际,会用秤来称物体的轻重,能解决千克、克、吨有关的简单问题。
4、
通过本单元的学习,让学生感受到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体会数学的实用性,增强学生学好数学的信心。
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
1.建立
克、千克、吨的概念。
2.理解克与千克,吨与千克之间的进率。
3.在实践中认识并体验建立质量观念。
教学难点:
掌握“1千克=1000克,1吨=1000千克”并进行简单的换算。
教学建议
学生日常生活中都接触过物体轻重的问题,但质量单位不像长度单位那样直观、具体,不能只靠观察就能得到认知,因此在教学中应注意以下几点:
1、充分利用教材提供的素材,创设有趣的问题情境。
注意紧密联系学生实际和学习内容创设情境,充分准备好教学活动中所需的教具和必要的实物,以图中创设的情境来激发学生对质量知识的学习兴趣,让学生认识到质量单位是生活中重要而又应用广泛的计量单位
2、教学时
“称一称”“掂一掂”等活动要让学生都亲自参与,对使用的测量工具天平应作相应的简单介绍和教会学生如何使用读数;通过学生亲自算一算引导学生得出1000克=1千克、1吨=1000千克,通过大量的感知体验建立质量的概念。让学生去收集关于吨的有关信息,再用学生交流信息的方式使学生懂得在计量很重的物品时,通常用吨作单位。教学时要突出这些物品都是很大很重的。还可以充分挖掘现实生活中的教学资源,让学生尽可能多地举出一些熟悉的物体的轻重,加深理解。
3.
在学习方式上要多采用小组活动、同桌讨论、交流感受等,在相互启发,取长补短中促进学生的学习。
4、教学要结合学生的生活实际,提高学生的应用能力。可以让学生联系自己的体重的变化情况,认识自我,体会成长的快乐。
课时安排:
本单元5课时完成教学,其中机动1课时。
课题
课时
1、认识克
1课时
2、认识千克
1课时
3、认识吨
1课时
4、练习一
1课时
5、综合与实践
1课时20秋西师大版数学三年级上册第一单元
克、千克、吨(教案)
1、认识克
教学内容
教材1~2页,认识克。
教学提示
学生在生活中已经积累了
部分有关物体轻重问题的感性经验,但对“克”的概念非常模糊,充分利用直观操作,创造条件让学生进行“称一称”“掂一掂”实际操作活动,亲身感受“克”的概念。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在具体的教学情境中
,使学生感受并认识质量单位“克”,初步建立1克质量的概念,知道用字母g表示。
2.过程与方法:了解天平称重的方法,小组合作通过利用天平“称一称”等活动,突破教学重点。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对物品质量的估计能力,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
重点、难点
重点:在实践活动中感知1克物品的重量,建立“克”的概念。
难点:建立“克”的概念。
教学准备
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苹果、糖块、1角硬币、天平、糖、勺等。
学具准备:每小组一台天平、花生,沙子,黄豆、勺、1角硬币等物品。
教学过程
(一)新课导入
1.多媒体播放课件。
师:大家认真看了老师收集的这些场景,并结合你同家长一起到超市购物经历,说说你从获得了哪些信息。(让学生通过观察说出称量的工具及质量单位。)
汇报:
生1:妈妈买的盐500克一包。
生2:课件里售货员阿姨用电子秤称了300克木耳和2千克黄瓜。
生3:叔叔用磅秤称出一筐西红柿20千克。
生4:我爸爸的实验室里有天平也用来称物品。
……
小结:同学们现在已经知道称量物品质量的工具有(引导学生看教材)电子秤、台秤、磅秤、盘秤等;你们所说的这些单位也都是生活中常见的质量单位,今天我们来认识一下克。(教师板书:认识克)。
设计意图:从学生的生活实际出发,结合具体情境,调动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初步感知知识与现实生活的联系。
(二)探究新知
(1)“称一称”初步感受1克。
1.师:出示1勺糖(重1克)。猜猜看,它有多重?
学生猜想,代表发言。
2.师:用电子秤演示称质量,(电子秤基本没反应)。让学生小组讨论为什么并选出合适的工具来称重。
汇报
生:称重的东西太少,电子秤应该称稍重一些的物品。选用天平来称量。
师:给予肯定并实时鼓励。
3.教师出示天平并介绍天平的用法,称出质量1克的糖。
(2)“掂一掂”动手操作,建立“克”的概念。
1.教师出示1枚1角硬币,让学生估一估有多重。
学生自由回答。(教师不急于对学生的答案下结论。)
2.称一称,让学生把硬币放在天平上称一称1角硬币到底有多重。
小组合作完成,教师巡视指导。
汇报称量过程和结果。
生:1枚1角硬币大约重1克。
师:“克”在生活中用字母“g”表示。(板书g)
师:让学生用手“掂一掂”手中1角硬币的质量并谈谈感受。(很轻)
3.让学生想一想那些物品大约也是1克?
学生思考汇报:1个乒乓球、一个扣子、一粒黄豆等。
(3)议一议,生活中的哪些物品的轻重可以用克来作单位?
1.课件展示生活中可以用“克”来做单位的物品。
让学生说说什么情况下用“克”作单位。
指名回答。(质量较轻的物品,通常用克作单位。)
2.你还知道那些物品可以用克来做单位。
小组讨论,班内交流。
生1:1个鸡蛋的质量。
生2:妈妈的金戒指。
生3:一袋薯条质量。
……
小结:计量较轻的物品有多重用“克”作单位。“克”用字母“g”表示。
设计意图:通过学生“称一称”“掂一掂”“议一议”等活动,使学生体会“克”并加深对“克”的理解,初步建立“克”的概念。
(三)巩固新知
1.让学生小组合作称一称其它物品的质量,班内交流。
2.完成P2页“填一填”。
学生独立思考,填空。(每一大格100g)
订正,指名读。
P2页“填一填”答案:100g
200g
900g
(四)达标反馈
(1)填空
1.计量较轻物品的质量通常用(
)作单位,用字母(
)表示。
2.1个回形针的质量大约重(
),1个鸡蛋大约重(
),1个苹果大约重130(
),1包方便面重100(
)。
3.要想知道1枚图钉的质量我们用(
)称出它的质量。
(2)1块橡皮大约重9克,4个这样的桃子重多少克?
答案:(1)1.
克
g
2.
1克
60克
克
克
3.天平(2)9×4=36(克)
(五)课堂小结
师:通过学习这一节课,你有哪些收获?
生1:称量较轻的物品用天平来称量,并认识了天平、电子秤等称量的工具。
生2:称量较轻的物品用克作单位,用字母g表示,并感觉到了1克有多重。
生3:我学会了适用天平的方法。
师:同学们的收获真多,课下我们找找周围的哪些物品的质量可以用克作单位,来加深对“克”的理解。
设计意图:通过学生回忆本节课的知识点,使学生对克有一个系统的理解,形成自己的知识建构,感知质量和生活密切相关。
(六)布置作业
1.搜集一些小食品的包装袋,看看包装袋上的质量单位。
2.1个香蕉大约重80( ),一块奶糖重约4( ),一个桃子大约重(
)克。
3妈妈的一个金耳环重3克,一对金耳环重多少克?
4.说出下面物品各重多少克。
(
)克
(
)克
(
)克
5.判断对(√)错(×)
(1)500克白糖和500克鸡蛋一样重。(
)
(2)数量多的物品比数量少的重。
(
)
答案:2.
克
克
不唯一(合理即可)
3.
3×2=6(克)4.
500
600
200
5.
√
×
板书设计
认识克
计量较轻的物品的质量用“克”作单位,用字母“g”表示。
教学资料包。
(一)教学精彩片段
体验、操作:1克有多重?
(1)“1克有多重”?我们先来称一称。(用镊子夹起1克的砝码)这个砝码是1克重。把1克的砝码放在右盘里面,再把1个2分币放在左盘里面,让学生观察这时标尺的指针处在什么位上?(经过学生观察,使学生明确1个2分币大约重1克)
(2)让学生拿出一个2分硬币放在手上掂一掂体验1克有多重。
(3)掂一掂,比一比,加深对1克的体验。
用手掂一掂:一枚二分硬币、1粒黄豆、一枚一元硬币、一根羽毛、一片树叶、一把尺子。比一比哪些物品比1克重?哪些物品比1克轻?
(4)“说一说”生活中还有哪些物品大约重1克,哪些物体比1克轻?
设计意图:通过教师演示,学生观察明确什么样的物品大约重1克,然后通过掂一掂、比一比加深对克的感性认识。利用说一说体会质量单位克与生活密切相关,实现知识的建构。
(二)教学资源包
“公斤、斤、两”是我们国家常用的重量单位,“克”是
国际上通用的质量单位。,它们之间的换算关系是1两=50克,1斤=500克,1公斤=1000克。
(三)资料链接
加减乘除号的由来
加减号“+”,“-”,1489年德国数学家魏德曼在他的著作中首先使用了这两个符号,但正式为大家公认是从1514年荷兰数学家荷伊克开始。乘号“×”,英国数学家奥屈特于1631年提出用“×”表示相乘。另一乘号“·”是数学家赫锐奥特首创的。除号“÷”,最初这个符号是作为减号在欧洲大陆流行,奥屈特用“:”表示除或比。也有人用分数线表示比,后来有人把二者结合起来就变成了“÷”。瑞士的数学家拉哈的著作中正式把“÷”作为除号。等号“=”,最初是1540年由英国牛津大学教授瑞柯德开始使用。1591年法国数学家韦达在其著作中大量使用后,才逐渐为人们所接受。20秋西师大版数学三年级上册第一单元
克、千克、吨(教案)
4、练习一
教学内容:
教材4—5页。练习一
教学提示:
学生对质量单位克、千克、吨有了一定的了解,会进行单位间的简单换算,教学时通过对质量单位的复习,并运用不同的题型考查学生对知识的掌握情况。培养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通过让学生小组交流,互相补充,班内展示等活动,体会生活中的数学。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回忆克、千克、吨的内容,使学生对质量单位的知识进一步系统化,网络化。
过程与方法:通过形式多样的练习,建立克、千克、吨的概念,掌握他们之间的换算关系。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使学生在解决实际问题中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重点、难点:
重点:能进行克、千克、吨之间的单位换算。
难点:运用所学关于质量的知识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教学准备:
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
学具准备:答题纸,调查一些商品的质量。
教学过程:
(一)新课导入
1.谈话回忆这一单元的收获。
师:通过这一单元的学习,你们一定有不少收获,大家在一起交流一下。指名回答自己的收获。
生:计量较轻的物体的质量用“克”作单位。计量较重的物品用“千克”作单位。计量很重的物品用“吨”作单位。
生:质量单位间的关系是1千克=1000克
1吨=1000千克
生:我会用合适的质量单位表示物品的质量。
2.引入课题
师:我们通过回忆交流同学们对质量有了一定认识了解。不知道同学们掌握的都怎么样?今天我们考查一下,完成“练习一”(板书)
设计意图:让学生在轻松的气氛中回忆本单元的知识,在思考中明确本节课的学习内容。
(二)探求新知
1.出示教材第4页练习一第1题。
(1)师:引导学生观察图,提出要求:把图中物体和所给的质量按从重到轻的顺序排一排。
生:学生观察思考,小组内进行交流。
(2)组内代表汇报本组的交流结果。
生:物体,实心球>足球>小皮球>乒乓球
生:质量,1000g>430g>55g>3g
师:请同学们自己在课本上用线连一连。
生:展示连线的结果,并说解题思路。
2.填一填。
(1)师:出示第2题。让学生说说质量单位间的换算关系。。
生:1吨=1000千克
1千克=1000克
生:克、千克、吨每相邻2个单位间的进率是1000.
学生独立填空,指名汇报结果。
6kg=6000g
1000g=1kg
8000g=8kg
(2)师:出示第4题,读一读要求。让学生独立完成,
生:汇报并说说解题过程。
3.判断
师:出示第6题。仔细读题,独立判断对错。
生:独立完成,小组内交流,订正。
生:汇报判断结果,并说说错误的原因。1吨=10kg(×)
1000kg=10吨(×)6000kg=6吨(√)错因:进率掌握错误。
错
4.数学与生活。
(1)师:出示教材第3题。
生:观察示意图,理解图意。小组内交流解题方法和注意事项。
生:列式计算。汇报,
6kg=6000g
6000÷1000=6(袋)
(2)师:出示第7题,
生:读题,弄清题意。
生:组内讨论,交流解题方法及注意事项。单位不统一,要注意同一单位。
生:列式计算,汇报。3000千克=3吨
3+1=4(吨)
(3)师:出示第8题
生:展示调查结果讨论汇报。
师:根据调查情况提出问题,
生:学生汇报并解答。
设计意图:通过不同形式的练习,让学生开拓思路,经历解决问题的过程,培养学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进一步感觉生活处处有数学。
(三)巩固新知
完成第1、2、4、6题,交流解题思路和过程。订正。
答案:1.
实心球>足球>小皮球>乒乓球
1000g>430g>55g>3g
2.
6kg=6000g
1000g=1kg
8000g=8kg
4.
6吨=(6000)kg
8000kg=(8)吨
(3000)kg=3吨
6.1吨=10kg(×)
1000kg=10吨(×)6000kg=6吨(√)错因:进率掌握错误。
(四)达标反馈
1.
7000克=(
)千克
3吨=(
)千克
2千克=(
)克
9000克=(
)千克
2.学校运来3吨煤,用了750千克,还剩多少煤?
答案:1.
7
3000
2000
9
2.
3吨=3000千克
3000-750=2250(千克)
(五)课堂小结
师:同学们想一想这节课我们归纳复习了哪些知识?
生:质量单位间的换算关系:“克”用“g”表示,“千克”用“kg”表示。
1000克=1千克
1吨=1000千克
生:单位不统一要先统一单位再计算。
设计意图:通过对本单元知识的回顾,使学生再次对质量这部分知识进行梳理,建立质量概念。巩固所学知识,培养学生归纳能力。
(六)布置作业
1.填空。
7吨=(
)千克
3吨200千克=(
)千克
2千克500克=(
)克
4500克=(
)千克(
)克
2.
判断。
(1)小红的体重是36克。
(
)
(2)1吨铁比1000千克棉花重。
(
)
(3)一个苹果重70千克。
(
)
(4)一个足球400克.
(
)
3.建筑工地运来20吨水泥,用去8吨,还剩多少吨?
4.妈妈买来12千克苹果,5千克橘子,妈妈一共买来水果多少千克?
5.幼儿园
阿姨买来50克水果糖,150克奶糖,把这些糖平均分给5个小朋友,每个小朋友分得多少克?
答案:1.
7000
3200
2500
4
500
2.
×
×
×
√
3.
20-8=12(吨)
4.12+5=17(千克)
5.(50+150)÷5=50(克)
板书设计
练习一
1.“克”用“g”表示,“千克”用“kg”表示。
1000克=1千克
1吨=1000千克
2.统一单位
教学资料包
(一)教学资源包
优秀情境导入
师:同学们喜欢动物吗?
生:喜欢。
师:我们来了解一下吧。(课件出示,关于动物的介绍。体重用红色标出。)
生:猫的体重大约3千克。
生:蜂鸟的体重大约2克。
生:大象的体重大约4吨
生:……
师:仔细阅读你能发现什么?
生:学生可能发现:这些动物的重量是以克、千克、吨为单位的。
师:这节课我们一起回忆一下本单元所学习的克、千克、吨。
(二)教学资源
1.填一填
5000克=( )千克 6千克=( )克
8000千克-5000千克=(
)吨
3吨400千克=(
)千克?
2.
填上合适的单位:
一袋盐重500(
),一个乒乓球重2(
)
李华体重是32(
),一个铅球重4(
),
一个鸡蛋约重55(
)
,一头鲸鱼重20(
)
3.一堆钢材重52吨,卡车的载重量是9吨,5辆这样的卡车能一次运走吗?
答案:1.
5
6000
3
3400
2.克
克
千克
千克
克
吨
3.9×5=45(吨)52>45
5辆卡车不能一次运走。
(三)资料链接
祖冲之
祖冲之(429—500)字文远,祖籍范阳郡遒县,是我国南北朝时期杰出的数学家,科学家。他从小接受家传的科学知识。青年时进入华林学省,从事学术活动。其主要贡献在数学、天文历法和机械三方面。在数学方面,他写了《缀术》一书,被收入著名的《算经十书》中,作为唐代国子监算学课本,可惜后来失传。祖冲之算出圆周率π的真值在3.1415926和3.1415927之间,相当于精确到小数第7位,成为当时世界上最先进的成就。这一纪录直到15世纪才由阿拉伯数学家卡西打破。在天文历法方面,祖冲之创制了《大明历》,最早将岁差引进历法。在机械学方面,他设计制造过水碓磨、铜制机件传动的指南车、千里船、定时器等等。此外,他在音律、文学、考据方面也有造诣,他精通音律,擅长下棋,还写有小说《述异记》。
数学小故事——找零钱
一家手杖店来了一个顾客,买了30元一根的手杖.他拿出一张50元的票子,要求找钱.
店里正巧没有零钱,店主到邻居处把50元的票子换成零钱,给了顾客20元的找头.
顾客刚走,邻居慌慌张张地奔来,说这张50元的票子是假的.店主不得已向邻居赔偿了50元.随后出门去追那个顾客,并把他抓住说:“你这个骗子,我赔给邻居50元,又给你找头20元,你又拿走了一根手杖,你得赔偿我100元的损失.”
这个顾客却说:“一根手杖的费用就是邻居给你换零钱时你留下的30元,因此我只拿了你70元.”
请你计算一下,手杖店真正的损失是多少?这里要补充一下,手杖的成本是20元.如果这个顾客行骗成功,那么共骗得了多少钱?20秋西师大版数学三年级上册第一单元
克、千克、吨(教案)
3、认识吨
教学内容:教材3---4页
吨的认识。
教学提示:本节课在学生认识质量单位千克和克的基础上进行的。“吨”这个质量单位,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很少接触,为了帮助学生对吨有具体的认识,结合学生结合生活实践,说明“吨”在生活中的应用。然后结合牛、水泥的质量,初步建立“吨”的概念,并揭示了“吨”与“千克”的进率,1吨=1000千克。再通过拎一拎、背一背等实际活动,帮助学生建立1吨重的观念,体会到吨是很大的质量单位,进一步加深1吨=1000千克的认识。最后安排巩固练习,有利于学生巩固新知。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借助生活中的具体物体,感知和了解吨的含义,通过想象和推理初步建立某些物体1吨重的观念,知道1吨=1000千克,并能进行吨与千克的简单换算。
2.过程与方法:让学生在活动中,学会与人合作交流,能解决实际问题。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在实践活动中体会数学与生活的联系,增强学习数学的兴趣和信心。
教学重点:初步建立1吨的观念,而这也是教学难点。
教学准备:
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25kg、100kg、的物品各一个
学具准备:学生了解家里每月用水量、亲自去称自己的体重。
教学过程:
(一)新课导入
师:(放图片曹冲称象)你们谁会讲曹冲称象的故事?学生边讲故事边观看称象的图片。让学生感知大象是很重很重的动物。提出问题:大象的质量要用什么作单位?
师:大象的质量要用“吨”来作单位。你们知道生活中还有哪些物体用吨作单位呢?举例说明。(课件出示相应图片)。
生:买卖刚才时用“吨”作单位。
生:冬天我们买煤的时候用吨作单位。
生:大卡车的载重量用“吨”作单位。
生:……
师:计量较重的或大宗物品的质量,通常用吨作单位。
今天这节课我们就来认识这个新的质量单位吨(板书:吨的认识)。
设计意图:以学生感兴趣的故事开头,引出要学习的知识重点,质量单位“吨”激发他们的学习欲望。
(二)探究新知
1、体会1吨的概念
师:课件演示吨的展示图,说说你在图中了解到哪些信息。
生:图中有10袋大米,每袋大米的质量是100千克。
师:同学们观察的很仔细,算一算10袋大米共多少千克?
生:10×100=1000(千克)
师:1000千克就是1吨。板书1吨=1000千克。如果我们班平均每个学生的体重是25千克那么我们班40个学生大约是1吨。
2。说一说
师:大家讨论一下生活中哪些地方要用吨作单位,
生:上个月我们家用水3吨。
生:我家盖房用了5吨水泥。
师:然后课件显示:卡车的载重量,集装箱的装载量等。
[设计意图]:课件演示吨的展示图,让学生形象直观感知1000千克就是1吨的概念。安排学生讨论生活中哪些地方要用吨作单位,让学生充分感到数学知识就在身边,就在我们生活之中。增强学习兴趣。
3.填一填
师:出示教材第3页“填一填”
2000kg=(
)吨
4吨=(
)千克
师:先说一说千克和吨之间的关系。
生:1吨=1000千克
师:下面学生独立完成,交流订正。汇报,说说你的想法。
生:2000kg=2吨
1000千克是1吨,2000kg里有2个1000kg,即2吨。
生:4吨=4000千克
1吨=1000千克,4吨里有4个1吨,即4个1000千克,即4000千克。
师:还有其它的思考方法吗?
生:高级单位转化成低级单位乘进率1000,低级单位转化成高级单位除以进率1000.
4、教学吨与千克在生活中的应用。
师:某地有小麦5吨,运走了2000千克,还剩多少吨小麦?课件演示运小麦的情景图。
生:3吨。
师:你怎么想的?
生:先把2000千克转化为2吨,在用5吨减2吨等于3吨。5-2=3(吨)
师:板书并进一步说明:必须先统一单位,再计算。
[设计意图]: 学生在前面千克和克的换算中已有了一定基础,因此,在教学这一例题时,避免老师太多的讲解,采用启发式教学,如教学完3吨=()千克再提问:“还有其它的思考方法吗?”,从而鼓励学生用不同的思考方法来解决问题,体现方法的多样性。
(三)巩固练习
1、第4页课堂活动掂一掂、称一称。
让学生掂一掂估计物品的重量,在称一称,看估计的质量和准确的质量差多少。
2.对口令游戏
同桌为单位,进行对口令游戏,练习克与千克之间的单位换算。
3.填上合适的质量单位。
一台拖拉机可以装货物1( )
一个乒乓球重3( )
一袋面粉重50( )
4、判断题。
5吨=50千克??
???(????
)
7千克=7000吨??
?(????
)
一头猪重143千克。(????
)
答案:3、吨、克
、千克
4、×
√
√
[设计意图]:通过各种形式的练习,并联系了学生的实际生活,既有利于学生巩固新知,还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四)达标反馈
1做一做:
2吨=(?????
)千克????
5000kg=(??
)吨?6吨=(?????
)千克?
??????7000千克=(???
)吨
2、一袋大米重100千克,( )袋大米重1吨。
100块砖重200千克,( )块砖重1吨。
3、3000千克水果,这辆载重4吨的卡车能一次运走吗?为什么?
4、水果店第一次运来3吨水果,第二次运来4000千克,两次共运来多少吨?
答案:1、2000
5
6000
7
2、10
500
3、能,因为3000千克就是3吨,3吨小于4吨,所以能一次运走。4、7吨
(五)全课小结
师:说说今天这堂课你有哪些收获?
生:计量较重的物品用吨作单位。
生:吨是比千克大的质量单位。
生:1吨=1000千克
生:在解决关于质量的问题时,不同单位间进行计算时要先统一单位。
[设计意图]:让学生回顾本节课的学习,谈谈自己的收获,让学生感受数学知识?来源于生活,又运用于生活。
(六)、布置作业
1、填上适当的质量单位。
一个苹果重200(
),一箱苹果重15(
),一车苹果重3(
)
2、做一做
10吨=(
)千克
5000千克=(
)吨
8000千克=(
)吨
4吨=(
)千克
3、一辆载重4吨的卡车能否运走3500千克水果?
板书设计
认识吨
计量较重的或大宗物品的质量,通常用吨作单位。
1吨=1000千克
2000kg=(
)吨
4吨=(
)千克
[设计意图]:通过简单明了的板书,让学生理解,“吨”是计量较重的或大宗物品的质量单位,并理解吨和千克之间的换算关系。体会数学知识在生活中的应用。
教学资料包
(一)、教学精彩片段
1、
(出示图片)一只北极熊约重500千克,两只北极熊约有(????
)千克,也就是(??
)吨。
【设计意图】利用直观形象的生活素材,帮助学生体会1吨的含义,使学生认识吨确实是一个比千克大得多的质量单位。
2、活动体验1吨有多重
(1)共同体验1吨的重量。
每小组准备10千克一袋的大米,每人抱一抱,感受10千克的重量,再合作感受20千克、30千克的重量,引导学生推算多少袋有1吨。(课件演示100袋是1吨)
(2)分组活动,感受1吨的重量。
①每小组可以准备一桶水、一捆书、一位同学体重等不同的物品。
②每位同学亲自抱一抱、抬一抬、背一背。
③通过算一算、估一估得出多少同样的物品质量是1吨。
④分组汇报结果。
(二)教学资源
克、千克、吨是国际上常用的质量单位。他们之间的关系是:1000克=1千克、1000千克=1吨。
(三)资料链接
向日葵与数学
向日葵种子的排列方式,就是一种典型的数学模式。仔细观察向日葵花盘,你会发现两组螺旋线,一组顺时针方向盘绕,一组则逆时针方向盘绕,并且彼此相嵌。虽然不同的向日葵品种中,种子顺、逆时针方向和螺旋线的数量有所不同,但往往不会超出34和55、55和89或者89和144这三组数字,这每组数字就是斐波那契数列中相邻的两个数。前一个数字是顺时针盘绕的线数,后一个数字是逆时针盘绕的线数。
猪宝宝买花
今天,妈妈给我讲了一个有趣的数学故事。
故事里说:有一个猪妈妈带着三个猪宝宝去买花。一支花20元,猪妈妈要买60支花。于是,猪妈妈问三个猪宝宝:“我们要买60支花,20元一支,那一共要多少元?”最大的猪宝宝说:“20乘60等于1200元,所以要花1200元!”第二个猪宝宝说:“不对!不对!是二个十乘六个十等于十二个十,就是
1200元!”最小的猪宝宝接着说:“我想,你们两个都是对的,只是说法不同,其实都一样。”“没错!”猪妈妈赞扬道。
到了绑花时间了,最小的猪宝宝抢先问:“现在要绑花了,12支花绑在一起,可以绑多少束?”猪妈妈没出声,大家只能摇头说不会了。过了一会,最大的猪宝宝叫道:“1200除以12等于100,所以可以绑100束花。”
“虽然我们绑完了,可是我们还要送花给20个老爷爷,每个老爷爷分几束呢?”猪宝宝们说。过了30分钟,猪宝宝们才说:“哦!我们知道了,100÷20=5,所以每个老爷爷分5束!”
猪宝宝们把花给了老爷爷,老爷爷连忙说谢谢,猪宝宝们和猪妈妈都很高兴。
听完这个数学故事,我就更喜欢数学了,也加强了我学好数学的信心!20秋西师大版数学三年级上册第一单元
克、千克、吨(教案)
2、认识千克
教学内容
教材2页,认识千克
教学提示
认识千克这部分内容是在学生认识了质量单位克的基础上,进一步来学习质量单位千克的。根据学生的认知水平建立1千克的质量概念是本课学习的重点。教学中主要通过各种实际操作,活动,来增加学生对千克的感性认识。从而形成千克的质量概念,把克与千克之间的关系来进行简单的换算。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在具体生活情境中,认识质量单位“千克”,感知1千克有多重,建立千克的观念。
2.过程与方法:掌握克与千克的进率,能进行简单的换算。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体会数学与生活的联系,享受数学学习的乐趣。
重点、难点
重点:认识质量单位“千克”,感知1千克有多重
难点:建立“克”与“千克”的联系。
教学准备
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台秤一个、500克袋盐。
学具准备:4个梨、8个苹果,1个萝卜,500g袋盐。
教学过程
(一)新课导入
师:上节课我留下了一个作业,是让同学们回家称一称自己的体重。来汇报一下,看看谁最重,谁最轻。
生:回家我让爸爸给我称了一下,他说是33千克。
生:妈妈说我的体重是38千克。
生:我43千克
生:……
师:同学们,不知你们注意没有,你们说自己体重的时候都用的“千克”作单位,那么千克和我们学的克有啥关系呢?今天我们就来认识一下“千克”这个质量单位。(板书:认识千克)
设计意图:由学生汇报体重引入新课,使学生体会数学与生活的联系,激发学生兴趣。
(二)探究新知
1.认识台秤
师:课件出示教材台秤图片,讲解台秤各部分的名称和作用。上面的盘子叫托盘,所要称量的物品放在上面。下面的圆盘叫刻度盘,盘上的刻度用来表示物品的质量。同学们观察一下刻度盘,说说你看到了什么?
学生观察汇报:
生:刻度盘上有10个数。
生:一根指针,字母kg。
师:同学们观察的很仔细,称物品质量的时候我们一般用千克来作单位,在生活中千克也叫公斤;千克用字母kg表示;称物品的时候指针指着几就是几千克,课件演示指针指到3,指到4,指到8,
生:同学们说出相应的质量。
师:同学们在你们组的台秤上找找2kg、3kg、4kg、5kg的刻度并指给同学看看。
2.建立千克的概念
(1)认识1千克
师:同学们拿起你们组的袋盐掂一掂估计一下质量,再看看包装上的质量是多少?
生:500g
师:如果有两袋盐你们算一算重多少呢?
生:500+500=1000(克)
师:1000克就是1千克。(板书:1000克=1千克)千克用字母“kg”表示,即1000g=1kg。
生:这两袋盐真的是1千克吗?
师:我们来称称验证一下。现在同学们看看指针指着0,下面我把两袋盐放到托盘上,大家看指针指着几。
生:指着1.
师:指针指着1,表示两袋盐重1千克。
(2)掂一掂
师:我们称出了两袋盐重1kg,大家掂一掂,说说感受。
生:轮流掂一掂,感觉比1克要沉得多。
师:我这里有两个盒子,分别装有2千克的大米和1千克的黄豆。你们掂一掂猜猜两个盒子里哪个装的大米,哪个装的黄豆?
生:轮流掂,一直认为重的是大米,轻的是黄豆,因为1千克的黄豆和刚称的两袋盐的差不多,2千克大米肯定比1千克重。
设计意图:通过学生的动手实践操作,感受1千克有多重,建立1千克的概念,为以后运用提供了感性经验。
(3)称一称
①拿出学生准备好的梨和苹果装进袋子里,分别掂一掂估计一下质量。小组内交流。
②用秤称一下所带物品的质量,并记录。
③展示称量结果。通过比较发现有的同学记录用克作单位,有的同学用千克作单位。同一组同学的记录:4个梨:1千克,1000克;8个萝卜:3千克,3000克
1千克=1000克
3千克=3000克
设计意图:通过学生观察得出,克与千克之间的换算方法。使学生牢固地掌握了克与千克的换算关系。
(三)巩固新知
1.同学们称量一下带来的其他物品。并掂一掂,说说感受。
2.完成
“填一填”。
学生独立思考,填空。订正,指名读。
“填一填”答案:5kg
3000g
设计意图:称一称、掂一掂的活动,使学生在感受1千克实际质量的同时,建立了1千克的概念。用掂一掂的方法找出1千克的盒子,目的是让学生巩固对1千克的表象,学会用数学方法去解决生活中的问题。
(四)达标反馈
1、填上合适的单位
一袋大米重25(????)???????一袋食盐重500(?
)???
一袋饼干重250(??
?)?????
?一辆汽车重2000(??
)???
2、火眼金睛辨对错
一袋面包重250克。(???
)??
一根火腿重100克。(?
?)
一个西瓜重3克。(???
)
一袋话梅重80克。(??
)
3、估一估下面物品的质量
一个苹果(?????
)克????一瓶矿泉水(??????
)克
一棵大白菜(????)千克?????一本数学书(??????)克
答案:1、千克
克
克
千克
2、√
√
×
√
3、
答案不唯一
(五)课堂小结
师:这节课又要进入尾声了,你能和大家说说你的收获吗?
生:我认识了“千克”,知道了称量较重的物体应该用“千克”作单位,“千克”可以用字母kg表示。
师:我们要想真正结识“千克”这个朋友,还要在平时的生活中多观察、多体验。
多媒体播放“生活中的千克”录像片断。
设计意图:通过欣赏短片“生活中的千克”,让学生再一次领略数学与生活的联系,既能开阔学生的视野,又能发展学生的数学眼光。
(六)布置作业
1、比较大小
560克(?
)5千克????????
4千克(?
)3900克???
6800克(?
)6千克????????3千克(?
)3000克
2、单位转换
2000克=(???
)千克
5千克=(???
)克
14000克=(???
)
千克
5400克=(???
)千克=(???
)克
3、选择题
(1)1千克
600克比
2
000克少(
)。
A.120克
B.80克
C.400克
D.120千克
(2)一只小狗的重量是
9000克,合(
)千克。
A.9000
B.9
C.
90
(3)一个苹果约重(
)。
A.60吨
B.60千克
C
.60克
4、妈妈买了5千克苹果用去15元,1千克苹果多少元?
5、在(????
)里填上合适质量单位
一个西瓜重5(???
?)??一瓶墨水重100(?????
)?
一本故事书重210(?????
)
一个梨重200(????
)??
??一只鸡重3(??
?
)??????一只山羊重35(????
?)
一头牛重200
(????
)????一枚2分硬币重1(???
)??
一袋方便面重105(???
)
答案:
1、<
>
>
=
2、2
5000
14
5
400
3、
C
B
C
4、15÷5=3(元)
5、千克
克
克
克
千克
千克
千克
克
克
板书设计
认识千克
计量较重的物品的质量用“千克”作单位,用字母“kg”表示。
1千克=1000克
千克也叫公斤
1kg=1000g
教学资料包
(一)教学精彩片段。
建立1千克概念。
⑴先称出1千克重的物品,再掂一掂,感受1千克。
分小组称出2袋盐、一把干面的重量,得出都是1千克。每个小
友再掂一掂1千克的这些物品,感受1千克到底有多重。
⑵师再把两袋盐放在天平上称,从而得出重1000克。进而观察得出:1千克=1000克
并介绍用字母“g”表示克,“kg”表示千克。
⑶刚才称自己的体重,2袋盐的重量,一把干面的重量用的是什么
单位?(千克)
师:也就是计量较重物品有多重通常用千克(也叫公斤)作单位。
师小结:我们计量物品有多重的单位是克和千克;通常轻的物品有多重,用克作单位;计量较重物品
重,用千克作单位。
(二)教学资源包。
1.想一想,填上合适的单位
。
200(
)
5(
)
500(
)
100(
)
2.在○里填上>、<或=。
8000克○9千克
3千克○2990克
1千克○1010克
4千克○4000克
7千克○70克?
?48克○48千克?
3.
细心的你,看仔细了,连一连。
一只梨 一只母鸡
一头牛
一只羊
200千克
35千克 160克 3千克
4.一筐苹果重48千克,分装在6个塑料袋里,平均每个塑料袋里放多少千克的苹果?
答案:1.
克
千克
克
千克
2.
>
<
<
=
>
<
3.略
4.
48÷6=8(千克)
(三)资料链接
千克的来历
千克
kilogram
国际单位制中米、千克、秒制的质量单位,也是国际单位制的7个基本单位之一。法国大革命后,由法国科学院制定。最初的定义和长度单位有关;1791年规定:1立方分米的纯水在4℃时的质量
,并用铂铱合金制成原器,保存在巴黎,后称国际千克原器。1901年第3届国际计量大会规定:千克是质量(而非重量)的单位,等于国际千克原器的质量。千克用符号kg表示。
争吵
“我比你的本领大。”“我比你的用处多。”
谁在吵架?我顺着声音走过去,原来千克和克正在你一言我一语地争着什么,活像两只好斗的大公鸡。克不服气地说:“一块橡皮重20(
),如果说是千克,同学们拿得动吗?”千克瞪着眼睛说:“电梯载重1000(
),如果是克的话,那么每次不都要超载吗?要他还有什么用!”克提高嗓门说:“你真讨厌,想把人害死吗?炒菜时放2克盐,如果说成千克的话不把人咸死才怪呢。”千克涨红了脸,大声说:“哼!爷爷体重67(),如果填你那个克,有点大风还不把他老人家吹上天吗?”
????
“不管怎么说,我比你的用处多!”我比你用处多!!”
……
他们越吵越凶,眼看就要打起来了。我赶忙去阻拦,对它们说:“你们别吵了,在生活中,你们少了谁都不行。一般来说,重的东西用千克作单位,轻的东西用克作单位,再说1千克还等于1000克呢。你们关系这么密切还吵什么架呢!你们应该合好才对。”千克和克听了,惭愧地低下了头,他们都向对方道了歉。
从此,再也没听说过他们吵架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