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省淄博市2020-2021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Word版含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山东省淄博市2020-2021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Word版含答案
格式 doc
文件大小 2.0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岳麓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20-11-24 22:30:47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淄博市2020-2021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
历史试题
第Ⅰ卷 (选择题 共45分)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15小题,每小题3分,共45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据《史记·五帝本纪》记载,传说中的五帝嬗递和尧舜禹的禅让都是纯粹出于公心,即所谓“公天下”;禹传启,把原属于部族内部的传递,变为父子相传,古人谓之“家天下”。出现这种变化的根源是
A.王权神秘色彩的强化 B.继承人的品德优良
C.家国同构观念的萌生 I).社会生产力的发展
2.孔子曾说:“饮食男女,人之大欲存焉。”“富与贵是人之所欲也。”“贫与贱是人之所恶也。”据此可知,孔子
A.革新了传统民本思想 B.倡导君主仁政爱民
C.肯定了人合理的欲望 D_主张以礼教化平民
3.秦朝时,各郡每年必须定期向中央报告本地的租税收入、户口统计、治安情况,此即上计制度。该制度
A.意在加强对地方的控制 B.保证了秦朝的长治久安
C.调动了地方生产积极性 D.增加了秦朝的赋税收入
4。“愿陛下令诸侯得推恩分子弟,以地侯之。彼人人喜得所愿。上以德施,实分其国,不削而稍弱矣。”由此推知,西汉推行这一措施的主要作用是
A.强化了中央集权 B.突显了统治者恩德
C.使庶子获得封地 D.瓦解了旧土地制度
5.图1是西晋时期的人口迁移图。由此可推知,当时人口迁移
A.促进了北方社会稳定 B.有利于江南经济的开发
C.使民族矛盾趋于缓和 D.巩固了西晋的中央集权
6.表1是五代简表。对此解读正确的是
A.五代时期北方政权林立 B.农民起义推动五代更替
C.五代是藩镇割据的延续 D.君主身份影响王朝兴衰
7.唐制规定:“凡未加盖‘中书门下之印,未经政事堂议决副署,而由皇帝直接发出的命令,在当时是被认为违制的,不能为下属机关所承认。”这说明唐朝
A.皇权受到一定制约 B.中枢权力机构完备
C.宰相权力遭到削弱 D.君相矛盾得到缓解
8.唐宋时期是中国科技发展史上的高峰。下列科技成就属于这一时期的是
A.郭守敬编订《授时历》 B.贾思勰著述《齐民要术》
C.孙思邈编著《千金方》 D.裴秀绘制《禹贡地域图》
9.方田均税法是王安石变法的措施之一,即下令全国清丈土地,核实土地所有者,并将土地按土质的好坏分为五等,作为征收田赋的依据。据此可知,方叫均税法
A.满足了农民的土地要求 B.增加了政府收入
C.为政府开辟了新的财源 D.维护了地主权益
10.辽国真正的宰辅机关是北、南枢密院。有了北枢密院,皇帝得以把一切政令贯彻到二府以至各部族;南枢密院其下还有平章政事、参知政事及各职能部门。虽然枢密院有两个,但军政大权最终还是集于皇帝一身。这表明辽国
A.北枢密院的权力高于南枢密院
B.皇权受到了很大限制
C.枢密院的设置体现了皇帝意志
D.照搬宋朝的政治体制
11.图2是元朝运河、海运的路线图,其主要任务是运输江南的粮食。
据此可知,元朝时期
A.海外贸易十分繁荣B.海运已经取代了河运
C.政治经济中心分离D.陆上丝绸之路被阻断
12.陆游曾以诗记述宋代某艺术的景况:“斜阳古柳赵家庄,负鼓盲翁
正作场。死后是非谁管得,满村听说蔡中郎。”诗中所述宋代艺术
形式是
A.传奇 B.话本C诗词 D.小说
13.图3为明朝的政治制度示意图。据图可知,明代皇帝
A.特务统治造成了吏治腐败
B内阁的设立削弱了六部的权力
C.君主专制制度得到了强化
D.三司制削弱了中央对地方的控制
14.乾隆年间,英国使臣马戛尔尼来华,看到中国景象后断
定:“中国社会已经被卡住无法前进”,“它的繁荣已经结
束”,“在这里可以轻而易举地登陆”。这说明当时清朝
A.因英国侵略而发展停滞
B盛世的繁华背后隐藏着危机
C.对外厉行闭关锁国政策
D.遭到白莲教起义的沉重打击
15.黄宗羲提出“天下为主,君为客”的思想。他说“天下之治乱,不在一姓之兴亡,而在万民之忧而乐”,主张以“天下之法”取代皇帝的“一家之法”。由此可见,黄宗羲
A.抨击了君主专制制度 B,反对重农抑商的政策
C肯定了资本主义制度 D.否定了传统儒家思想
弟Ⅱ卷 (非选择题 共5 5分)
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4道题,第16题12分,第17题14分,第1 8题15分,第19题14分,共55分。)
16.(12分)图4、图5、图6是中国古代三个时期(西汉、唐朝、明朝)的对外主要交通路线图。读材料,回答问题。
分别提取图4、图5、图6的相关信息,并据此说明与其对应的历史时期。(12分)
17.阅读材料,回答问题。(14分)
材料
柳孜隶属安徽淮北市濉溪县百善镇,据濉溪县志记载.位于该县境内的大运河故道。
1999年初,在柳孜段公路裁弯取直降坡施工中发现陶瓷器等文物和其他遗迹的现象。以下内容节选自该次大发现。
罕见的宋代货运码头
……石构建筑砌体依河道南岸堤坡而建,所使用的石料质地不同,大小厚薄不一致,形
状各异的石料均为使用过的旧料,在砌体中还夹杂使用一定数量的汉代墓葬石构件画像石石料。石砌体的基础,采用瓦砾层与黄黏土层间隔夯实处理,共4层,厚75厘米左右,基础大于石砌体,北部向河道内延伸。
珍贵的唐宋沉船
1号沉船为木板结构,平面呈长方形,船身存长9.6米,包括拖舵共存残长12.6米。现
存船体长度由两段木板拼接而成,用双排铁铆钉固定,缝隙间填以油灰。尾舱横梁上有三档舵杆限位木椿,可调节船的航向。
2号沉船是一艘独木舟,由一根硕大的原木整体雕凿而成,长10.6米。船体两头窄中
间宽,呈大半个圆弧形,头和尾部上收,面部稍上翘。
6号沉船为木板结构,残存长23.6米。从这段立于壁板之上的底板结构情况来看,船
底为平底。船壁板特别巨大,木质坚硬,板面向内呈弧形,舱中间存有13根空梁方孔,空粱尚残存三根。
丰富的古陶瓷
经初步鉴定,能确认窑口的有安徽寿州窑,浙江的越窑,江西的景德窑,福建的建阳窑,
陕西的耀州窑,河北的磁州窑、定窑等20余座全国各地窑口烧制的产品,窑口数量之多,品种之丰富,实为罕见。
——摘编自阚绪杭《运河考古的首次大发现一柳孜隋唐大运河遗址的面世》
提取材料信息,说明上述材料对研究大运河故道有哪些史料价值。(14分)
18.(15分)中国古代文学艺术,在不同时代有不同的形式、内容和风格。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宋代自立国之始,就为外患所困扰,长期与辽、西夏、金等游牧民族政权相对峙。……
(这些少数民族势力)对宋人世界的长期包围与轮番撞击,产生了双重文化效应。一方面,北宋人因被动挨打而生的忧患,南宋人因国破家亡而生的忧患,渗透于宋文化的各个层面……
——摘编自张岱年、方克立主编《中国文化概论》
材料二
市民阶层对通俗文化的需求增强,因科举废行而入士无门的下层知识分子的介入,以及
戏剧自身的发展,促成了元杂剧在短时间走向繁荣。……元曲的兴起与发展,有着复杂的原因。首先,先代的社会现实是元曲兴起的基础,元朝疆域辽阔,城市经济繁荣,宏大的剧场,活跃的书会和日夜不绝的观众,为元曲的兴起奠定了基础;其次,元代各民族文化相互交流和融化,促进元曲的形成;再次,元曲是诗歌本身的内在规律及文学传统继承、发展的必然结果。
——摘编自谢士霞、王晓燕《元代元曲兴起的原因浅析》
(l)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宋代文化的总体特征及成因。(8分)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元曲兴起的原因和影响。(7分)
19.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4分)
材料
在中国古代政治发展中,始终伴随着皇权与相权的相互制衡、此消彼长。在不同朝代具
体的历史背景下,相权会有所加强,但相权加强的时间不会太长,一旦相权过大则会受到压制。在皇权与相权关系变化过程中,两者权力平衡时,多出现国家兴盛、政通人和的局面;两者平衡被打破时,易导致官僚机制运行受挫的不良结果。
——摘编自刘丁如《浅析中国古代皇权相权之争》
根据材料并结合中国古代史知识,围绕“古代皇权与相权之争”提出自己的观点,并予以阐述。(要求:观点具体明确,阐述须史论结合。)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