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小学语文五年级下册
课文导入
同学们,你们去过菜园吗?园中鲜嫩的黄瓜,红红的西红柿,紫色的茄子……会让你馋涎欲滴的。作家萧红小时候经常跟着祖父到菜园中去玩,现在我们就一起到《祖父的园子》中去寻找他们爷孙留在菜园里的无限欢乐吧。
作者简介
萧红 中国现代女作家。黑龙江省呼兰县人,原名张乃莹。1935年在上海出版成名作《生死场》时,开始用萧红作笔名,蜚声文坛。
我会认
蚂蚱 明晃晃 啃草 樱桃 蚌壳 割草
毛嘟嘟 倭瓜 拴住 好啰 闲逛
kěn
huǎng
zhà
yīng
bàng
gē
dū
wō
shuān
luo
guàng
多音字
晃
huàng
huǎng
______( )
_______( )
明晃晃
晃动
huǎng
huàng
水池里的水随风晃( )动,泛出明晃( )晃的光泽。
我会写
蚂
蚱
嗡
蝴
樱
拔
瞎
锄
割
铲
承
拴
瓢
逛
我会写
拔
bá
组词:拔草 拔河
易写错
割
gē
组词:割草 割麦
拴
shuān
组词:拴着 拴住
瓢
piáo
组词:水瓢 瓢泼大雨
蝗虫的俗称。
蚂蚱:
词语理解
是一种我国传统的长柄农具。
锄头:
用来取水用的一种工具。
水瓢:
指任凭自己的意愿,随心所欲的。
随意:
造句:我们要保护自然环境,不能随意砍伐树木。
阴暗凉爽,太阳照不到。
阴凉:
造句:他们在阴凉的花园角落里闲聊。
光亮闪烁。
造句:他的胸前明晃晃地挂满了奖章。
明晃晃:
相同点
不同点
随意
指按照自己的意愿行事。
随意——指任凭自己的意愿,随心所欲的。
愿意
愿意——指情愿;同意、应允。
1.他( )跟着奶奶玩。
2.我们不要( )丢弃学习用具。
愿意
随意
近义词辨析
祖父的园子是个怎样的园子?
祖父的园子是一个自由快乐的地方。
整体感知
2.根据课文内容填空。
作者主要写了祖父园子里的_______,和自己童年时在园子里的_______。
活动
景物
我家有一个大花园,这花园里蜜蜂、蜻蜓、蚂蚱,样样都有。
课文讲解
总写昆虫种类繁多。
默读课文,思考:第1-3自然段写了园子里的哪些景物?
昆虫样样有
蝴蝶有白蝴蝶、黄蝴蝶。这种蝴蝶小,不太好看。好看的是大红蝴蝶,满身带着金粉。
颜色众多。
蜻蜓是金的,蚂蚱是绿的。
昆虫的颜色缤纷。
蜜蜂则嗡嗡地飞着,满身绒毛,落到一朵花上,胖乎乎,圆滚滚,就像一个小毛球似的不动了。
多角度描写蜜蜂。
飞行时的声音。
落下时的状态。
比喻的修辞。
小练习:仿写句子。
例:蜜蜂胖乎乎,圆滚滚,就像一个小毛球似的不动了。
小花猫睁大一双圆乎乎、亮晶晶的眼睛,就像离弦的箭一般扑向老鼠。
到我有记忆的时候,园子里就只有一棵樱桃树、一棵李子树,因为樱桃和李子都不大结果子,所以觉得它们并不存在。
介绍园子里的树木。
树木众多
思考:作者记忆最深的是什么树?
小的时候,只觉得园子里就有一棵大榆树。这榆树在园子的西北角上,来了风,榆树先呼叫,来了雨,榆树先冒烟。太阳一出来,榆树的叶子就发光了,它们闪烁得和沙滩上的蚌壳一样。
两个“先”突出榆树的高大。
写出榆树的美。
榆树的叶子闪闪发亮
默读课文第4-14自然段,思考:作者主要写了“我”和祖父在园子里的哪些活动?
祖父栽花,我就栽花;祖父拔草,我就拔草。祖父种小白菜的时候,我就跟在后边,用脚把那下了种的土窝一个一个地溜平。
“我”对祖父无比依恋。
排比
栽花、拔草、种菜
和祖父一块儿忙活
我认不得哪个是苗,哪个是草,往往把韭菜当作野草割掉,把狗尾草当作谷穗留着。
“我”是多么顽皮!
铲地
思考:“我”是怎么铲地的?
祖父把我叫过去,慢慢讲给我听,说谷子是有芒针的,狗尾草却没有,只是毛嘟嘟的,很像狗尾巴。
思考:祖父是如何告诉“我”区别狗尾草和谷子的?
一抬头,看见一个黄瓜长大了,我跑过去摘下来,吃黄瓜去了。黄瓜还没有吃完,我又看见一只大蜻蜓从旁边飞过,于是丢下黄瓜又去追蜻蜓了。蜻蜓飞得那么快,哪里会追得上?好在一开始我也没有存心一定要追上,跟着蜻蜓跑了几步就又去做别的了。采一朵倭瓜花,捉一个绿蚂蚱,把蚂蚱腿用线绑上,绑了一会儿,线头上拴着一条腿,而不见蚂蚱了。
这些活动,体现了“我”在园子里生活的自由快乐。
摘黄瓜、追蜻蜓、捉蚂蚱
摘黄瓜
采一朵倭瓜花,捉一个绿蚂蚱
默读课文第15-19自然段,思考:作者又写了什么情况下园子里的景物?
太阳在园子里是特别大的,天空是特别高的。太阳光芒四射,亮得使人睁不开眼睛……
突出园子里太阳大的特点。
阳光下园子里的景物
凡是在太阳下的,都是健康的、漂亮的。拍一拍手,仿佛大树都会发出声响;叫一两声,好像对面的土墙都会回答似的。
思考:作者如何描述太阳下的景物的?
概述太阳下景物的特点。
想象阳光下的景物特色。
花开了,就像睡醒了似的。鸟飞了,就像在天上逛似的。虫子叫了,就像在说话似的。一切都活了,要做什么,就做什么,要怎么样就怎么样,都是自由的。
思考:太阳下园子里的景物最大的特点是什么?
花、鸟、虫子都生活在自由快乐中。
园子里景物的最大特点是自由、快乐。
小练习:找出在太阳下自由快乐生活的语句。
倭瓜愿意爬上架就爬上架,愿意爬上房就爬上房。黄瓜愿意开一朵花,就开一朵花,愿意结一个瓜,就结一个瓜。若都不愿意,就是一个瓜也不结,一朵花也不开,也没有人问它。玉米愿意长多高就长多高,它若愿意长上天去,也没有人管。蝴蝶随意地飞,一会儿从墙头上飞来一只黄蝴蝶,一会儿又从墙头上飞走一只白蝴蝶。它们是从谁家来的,又要飞到谁家去?太阳也不知道。
我玩累了,就在房子底下找个阴凉的地方睡着了。不用枕头,不用席子,把草帽遮在脸上就睡了。
我在园子里是这样的自由随意。
《呼兰河传》是中国作家萧红创作的长篇小说。该作品于1940年9月1日见载于香港《星岛日报》,1940年12月12日,萧红于香港完成《呼兰河传》书稿创作,12月27日全稿连载完。该作品以萧红自己童年生活为线索,把孤独的童年故事串起来,形象地反映出呼兰这座小城当年的社会风貌、人情百态,从而无情地揭露和鞭挞了中国几千年的封建陋习在社会形成的毒瘤,以及这毒瘤溃烂漫浸所造成的瘟疫般的灾难。
知识拓展
借物抒情 借物抒情是抒情方法之一,就是通过对某种具体事物的描写来寄托某种情感、志趣、观点。借物是手段,抒情才是目的。本文就是通过对祖父园子里景物的描写,表达了作者对自由快乐生活的向往和眷恋之情。
写作方法
祖父的园子
课文结构
园子里的昆虫和榆树
“我”在园子里
跟着祖父
自己游戏
花开、鸟飞
园子里
太阳大、天空高
怀念、留恋
本文作者回忆了童年时在祖父的园子里干活、游戏的场景,展现了自己快乐、自由、幸福的童年生活,表达了对童年美好生活的眷恋和对亲人的怀念。
课文主题
一、写出与下列生字偏旁相同的字。
1.蜂:____ ____ ____
2.铁:____ ____
3.摘:____ ____
随堂小练
蝴
蚂
蚱
铲
锄
拔
拴
二、仿写词语。
1.胖乎乎 _______ _______ _______
2.又高又远 _________ ________ ________
3.一大团一大团 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
慢悠悠
圆滚滚
绿莹莹
又大又圆
又高又壮
又白又胖
一大朵一大朵
一大把一大把
三、指出下列句子所用的修辞方法。
1. 蜻蜓飞得那么快,哪里会追得上?( )
2.它们是从谁家来的,又飞到谁家去?太阳也不知道。( )
3. 倭瓜愿意爬上架就爬上架,愿意爬上房就爬上房。( )
4. 蜜蜂则嗡嗡地飞着,满身绒毛,落到一朵花上,胖乎乎,圆滚滚,就像一个小毛球似的不动了。( )
5.白云一来,一大团一大团的,从祖父的头上飘过,好像要压到祖父的草帽了。( )
反问
拟人
设问
比喻
夸张
课后作业
这篇课文选自《呼兰河传》。著名作家茅盾这样评价这本书——“一篇叙事诗,一幅多彩的风土画,一串凄婉的歌谣”。让我们走进《呼兰河传》,去了解萧红吧!
1.默读课文,说说祖父的园子里有些什么,“我”和祖父在园子里做了什么。
课后习题解析
解析: 1.默读课文时做到不出声,不指读,边读边想象作者描述的画面,体会作者的情感。2.重点阅读1~3自然段,边读边勾画出祖父的园子里有些什么;阅读4~14自然段,边读边勾画出“我”和祖父在园子里所做的事情。
2.读下面的句子,体会“我”的内心感受,再从课文中找出类似的句子,和同学交流。
◇凡是在太阳下的,都是健康的、漂亮的。拍一拍手,仿佛大树都会发出声响;叫一两声,好像对面的土墙都会回答似的。
◇黄瓜愿意开一朵花,就开一朵花,愿意结一个瓜,就结一个瓜。若都不愿意,就是一个瓜也不结,一朵花也不开,也没有人问它。
解析:1.这两句话都描述了园子里的景物,字里行间流露着作者对“祖父的园子”深切的情感。这一点,我们需联系上下文用心体会。
2.文中类似的句子还有很多,它们既描绘了园中的景物,又渗透着作者独特的感受。
3.读下面的“阅读链接”,说说你对课文有什么新的体会,再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解析: “阅读链接”主要描写了祖父去世后,作者对园子景象的想象与猜测,字里行间流露出对祖父的深切怀念。这段内容与课文作比,我们会发现课文的基调是明朗、快乐的,而“阅读链接”这段文字却是伤感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