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42张PPT)
部编小学语文五年级下册
课文导入
听着《滚滚长江东逝水》,我们一起走进课文,学习《草船借箭》。
你知道《三国演义》中哪些人物?
诸葛亮
刘备
曹操
作者简介
罗贯中(约1330-约1400),汉族,山东东原人(今山东东平县)名本,字贯中,号湖海散人。他是元末明初著名小说家、戏曲家,是中国章回小说的鼻祖。
我会认
周瑜
妒忌
都督
帷幔
水寨
擂鼓
呐喊
弓弩
丞相
dū
jì
yú
màn
zhài
léi
nà
nǔ
chéng
多音字
高高的擂(
)台上,有两位壮士在用力地擂(
)鼓。
擂
léi(擂鼓)(自吹自擂)
lèi(擂台)
(守擂)
léi
lèi
我会写
妒
委
擂
督
忌
鲁
曹
遮
寨
呐
插
我会写
忌
jì
组词:妒忌
忌恨
易写错
寨
zhài
组词:水寨
山寨
擂
léi
组词:擂鼓
自吹自擂
词语理解
指弓与弩。
弓弩:
因别人比自己好而忌恨。
妒忌:
造句:谁妒忌别人,等于承认别人比自己强。
大声喊叫助威。
呐喊:
造句:运动场上,欢呼声、呐喊声此起彼伏。
?惊人的机智,巧妙的谋划,形容有预见性,善于估计
客观情势,决定策略。
神机妙算:
造句:诸葛亮神机妙算,巧妙地借来了东风。
近义词辨析
相同点
不同点
妒忌
表示对品德、才能、名誉、地位或境遇比自己好的人心怀怨恨。
妒忌——忌妒中含有忌恨,所以,它比通常所说的嫉妒要胜过一筹。
嫉妒
嫉妒——嫉妒是对他人的优越地位而心中产生的不愉快的情感。
1.(
)者对别人是烦恼,对他们自己却是折磨。
2.心胸狭隘的王后总是(
)那位美丽的公主。
妒忌
嫉妒
整体感知
1.课文主要讲了什么内容?
周瑜妒忌诸葛亮的才干,要诸葛亮在十天内造好十万支箭,以此陷害他。诸葛亮同周瑜斗智,用妙计向曹操“借箭”,挫败了周瑜的暗算。
2.根据课文内容填空。
文中的主要人物是_______、________。
诸葛亮
周瑜
课文讲解
周瑜对诸葛亮心怀妒忌。
默读课文第1、2自然段,思考:故事的起因是什么?
周瑜妒忌诸葛亮
开头点明故事的起因。
周瑜请诸葛亮商议军事,说:?“我们就要跟曹军交战了。水上交战,用什么兵器最好?”诸葛亮说:“用弓箭最好。”周瑜说:“对,先生跟我想的一样。现在军中缺箭,想请先生负责赶造十万支。这是公事,希望先生不要推却。”
周瑜故意试探,为诸葛亮设下陷阱。
诸葛亮胸有成竹。
思考:周瑜是给诸葛亮设下什么圈套?
周瑜给诸葛亮三天时间造十万支箭,并立下军令状。
周瑜说:“是他自己说的,我可没逼他。我得吩咐军匠们,叫他们故意迟延,造箭用的材料不给他准备齐全。到时候造不成,定他的罪,他就没话可说了。”
默读课文第3-5自然段,思考:诸葛亮是怎么造箭的?
周瑜阴险狡诈。
你借给我二十条船,每条船上要三十多名军士。船用青布幔子遮起来,还要一千多个草把子,排在船的两边。我自有妙用。第三天管保有十万支箭。
诸葛亮准备充足,信心十足。
准备借箭材料
默读课文第6-9自然段,思考:诸葛亮是如何得到十万支箭的?
第一天,不见诸葛亮有什么动静;第二天,仍然不见诸葛亮有什么动静;直到第三天四更时候,诸葛亮秘密地把鲁肃请到船里。
诸葛亮异常沉稳。
草船借箭
诸葛亮说:“请你一起去取箭。”鲁肃问:“哪里去取?”诸葛亮说:“不用问,去了就知道。”诸葛亮吩咐把二十条船用绳索连接起来,朝北岸开去。
诸葛亮故弄玄虚。
去曹营借箭。
这时候大雾漫天,江上的人连面对面都看不清。
诸葛亮利用天气作掩护。
诸葛亮笑着说:“雾这么大,曹操一定不敢派兵出来。我们只管饮酒取乐,雾散了就回去。”
胜券在握。
诸葛亮镇定自若。
一万多弓弩手一齐朝江中放箭,箭好像下雨一样。诸葛亮又下令把船调过来,船头朝东,船尾朝西,仍旧擂鼓呐喊,逼近曹军水寨受箭。
诸葛亮依仗有利天气,从容“借箭”。
比喻箭射得多。
到雾散时,诸葛亮下令返回。船两边的草把子上都插满了箭。
满载而归。
二十条船靠岸的时候,周瑜派来搬箭的五百个军士已经等在江边了。每条船有五六千支箭,二十条船总共有十万多支。鲁肃见了周瑜,告诉他借箭的经过。周瑜大吃一惊,长叹道:“诸葛亮神机妙算,我真比不上他!”
默读课文第10自然段,思考:故事的结局是怎样的?
数字说明箭数之多。
神态、语言描写,表现周瑜的自愧不如。
小练习:想像周瑜看到诸葛亮用草船借箭时的心理。
这个诸葛亮,本来我是想用造箭的办法除掉他,没想到他神机妙算,竟然算到天降大雾。好一个神机妙算的诸葛亮啊!我真的比不过他。
诸葛亮(181年—234年10月8日?),字孔明,号卧龙,琅琊阳都(今山东沂南)人?,三国时期蜀汉丞相,杰出的政治家、军事家、文学家、书法家、发明家。
知识拓展
对话描写
是指文学作品中对人物的语言进行描写。课文中对周瑜和诸葛亮的对话描写,充分反映了人物的心理和性格特点。
写作方法
草船借箭
课文结构
接受任务
借箭准备
草船借箭
如期交箭
诸葛亮:神机妙算
课文写吴国周瑜对蜀国的诸葛亮心怀妒忌,他让诸葛亮十天内造好十万支箭,以此来陷害诸葛亮。而诸葛亮老谋深算,稳操胜券,展开智斗,结果不费吹灰之力便粉碎了周瑜的奸计,以足智多谋著称的周瑜只能老老实实地甘拜下风。表现了诸葛亮有胆有识,才智过人。
课文主题
一、看拼音,写词语。
dù
jì
1.周瑜对诸葛亮心怀(
)。
shuǐ
zhài
léi
gǔ
nà
hǎn
2.船只一到(
)附近,军士们就开始(
)(
)。
随堂小练
妒忌
水寨
擂鼓
呐喊
二、比一比,再组词
妒(
)
寨(
)擂(
)插(
)
护(
)
塞(
)雷(
)陷(
)
爱护
妒忌
擂鼓
边塞
水寨
雷电
插入
陷阱
三、根据课文填空。
1.《草船借箭》节选自《?????????
》,作者是(??????????
)。
2.草船借箭的起因是( ?
?????
??
);草船借箭的准备是( ??????????
);草船借箭的过程是( ?????
?
);草船借箭的结果是( ???????????
)。
三国演义
周瑜对诸葛亮心怀妒忌,用十天造十万支箭
罗贯中
草把子、青布幔子、士兵等
的任务来为难诸葛亮
请鲁肃帮忙准备好船只、
诸葛亮利用草
不佩服诸葛亮神机妙算,自叹不如
?
船向曹操借箭
诸葛亮如期交箭,周瑜不得
课后作业
《三国演义》中还有好多关于诸葛亮的故事,找来和爸爸妈妈一起读一读吧,看看书中的诸葛亮到底是怎样的神机妙算。
一、默读课文,按照起因、经过、结果的顺序,说一说故事的主要内容。
课后习题解析
解析:1.默读课文时做到眼到、心到,不出声,不指读。
2.读课文时,按事情发展的顺序理清文章的脉络,分别找出描写故事起因、经过结果的段落,再根据课文内容进行概括,简要说出故事的主要内容。
二、读下面的语句,回答括号里的问题。课文中还有一些体现人物特点的语句,画出来和同学交流。
诸葛亮说:“怎么敢跟都督开玩笑?我愿意立下军令状,三天造不好,甘受重罚。”周瑜很高兴,叫诸葛亮当面立下军令状,又摆了酒席招待他。
(三天造十万支箭这么难,诸葛亮为什么主动立下军令状?他立下军令状后,周瑜为什么很高兴?)
解析:1.这两句话是通过描写人物的语言、神态、动作等来体现人物特点的。
2.可以在文中画出对人物动作、神态、语言描写的语句,想一想这些语句体现了人物怎样的特点,再与同学交流自己的看法。
三、读课文前,你对课文中的人物有什么了解?读课文后,你对哪些人物有了进一步的了解?你还想了解《三国演义》中的哪些故事?
参考答案:读课文前,我只知道诸葛亮很聪明,对他的了解不够全面。读课文后,我知道了诸葛亮足智多谋、神机妙算。他精通天文,善于利用人物的性格特点,做事安排周密巧妙,而且心胸宽阔,顾全大局。
四、读下面的“阅读链接”,找出课文中对应的段落。
解析:
“阅读链接”选自《三国演义》原文。因为是文言文,我们可以借助工具书、网络等查阅字词的意思,然后了解大概意思即可。根据大意,找出与文中相对应的段落,感受文言文的语言特点以及与现代文的不同之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