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小学语文五年级下册
导入新课
汉字大约产生于四千多年前,它经历了漫长的演变过程,汉字是有着独特性格的精灵,“我爱你,汉字”,表达了人们对汉字和汉字文化浓厚的感情。
汉字的演变
同学们,汉字不光神奇、有趣,还有着悠久的历史,蕴含着丰富的文化!从“仓颉造字”的古老传说到甲骨文的发现,汉字走过了一条有趣的发展之路。我们来看看汉字的演变。
从甲骨文、金文、小篆、隶书、楷书等的演变过程,我们可以看到:汉字字形的总体发展趋势是从繁到简,每一种新字体的出现,都改变着前一种字形难写、难记的特点;同时,汉字不断趋于定型化、规范化。
甲骨文是刻在龟甲或兽骨上的文字,主要在商周时期使用;金文是铸刻在铜器上的文字,主要在商周时期使用;小篆是从战国时期的秦国文字发展而来的,秦统一全国后得到推行;隶书形成于战国晚期,通行于两汉;魏晋时期有了楷书。进入南北朝之后,楷书成为占主导地位的字体,一直通行至今。
甲骨文
金文
小篆
隶书
楷书
同学们,汉字历史悠久,记录和承载着中华文明,汉字发展演变的过程本身就是中华文明的缩影,汉字的出现使我们告别了蛮荒年代,书写了世界上最为古老的文明之一。
甲骨文的发现
最初,龙骨被人们丢弃或用作药材。后因官员王懿荣仔细研究,发现了龙骨上的文字,即甲骨文。后来,我国文化领域多了一门研究甲骨文的新学科“甲骨学”。那是在什么时间、由谁发现、又为什么叫甲骨文呢?
十九世纪七八十年代,河南安阳小屯村的村民在田间劳作时发现龙骨后卖给药铺做药或直接丢弃。
清代国子监的主管官员王懿荣发现龙骨上的刻痕是一种文字。
后来,人们把刻在龟甲和兽骨上的文字叫做甲骨文,研究甲骨文的学科称为“甲骨学”。
书法欣赏
同学们,汉字不仅是文明的使者,也是一种特殊艺术的载体,从古至今,书法作为一门艺术为众多文人墨客所喜爱。今天我们带来了古代三位大书法家——智永、怀素、文征明的千字文楷书、草书、行草作品,请大家欣赏。
怀素
智永
文征明
智永楷书:智永和尚(生卒不详),南朝人,本名王法极,字智永,会稽山阴(今浙江绍兴)人,书圣王羲之七世孙,第五子王徽之后代,号“永禅师”。
智永善书,书有家法。将王羲之作为传家之宝的
《兰亭序》,带到云门寺保存。云门寺(原名永欣寺)有书阁,智永禅师居阁上临书20年,留下了“退笔
冢”“铁门槛”等传说。
智永对后世书法影响深远。他传“永字八法”,为后代楷书立下典范。所临《真草千字文》八百多份,广为分发,影响远及日本。即使现在,依然是书法学习的经典教材。
怀素草书:怀素(737-799年),俗姓钱,字藏真,永州零陵(今湖南零陵)人。唐代书法家,以“狂草”名世,史称“草圣”。自幼出家为僧,经禅之暇,爱好书法,与张旭齐名,合称“颠张狂素”,形成唐代书法双峰并峙的局面,也是中国草书史上两座高峰。怀素草书,笔法瘦劲,飞动自然,如骤雨旋风,随手万变。书法率意颠逸,千变万化,法度具备。
文征明(1470—1559)初名壁(也作璧),徵明是他的字,后来又改字徵仲,祖籍衡山,自号衡山居士,人称文衡山,斋名停云馆。文征明在生员岁考时,一直考到嘉靖元年(公元1522年)五十三岁 ,一直未能考取,白了少年头。五十四岁时受工部尚书李充嗣的推荐到了京城朝廷,经过吏部考核,被授职低俸微的翰林院待诏的职位,故称“文待诏”。五十七岁辞归出京,放舟南下,回苏州定居,自此致力于诗文书画,不再求仕进,以戏墨弄翰自遣。晚年声誉卓著,号称“文笔遍天下”。
由于我国多民族,多语言,多文种,所以制定通用语言文字法十分必要。制定通用语言文字法,意义重大。
制定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法的必要性
2000年10月31日第九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十八次会议中,《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法》修订通过。2001年1月1日起施行。此法确立了普通话和规范汉字的“国家通用语言文字”的法定地位。
《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法》的制定是为推动国家通用语言文字的规范化、标准化及其健康发展,使国家通用语言文字在社会生活中更好地发挥作用,促进各民族、各地区经济文化交流。
关于“李”姓的历史和现状的研究报告
研究报告是一种应用文,有约定俗成的格式。研究报告的一般格式是:
1.标题。研究报告的标题要体现研究的主要内容,使别人能对所研究的课题一目了然。标题下是署名。一般应写明研究人员所在的单位,如,××学校××班。
2.问题的提出。报告的第一部分,常常以前言的形式简要地说明下列内容:
①研究目的;
②研究这一课题的意义;
③该项研究所要解决的问题。
3.研究方法。介绍研究是怎样进行的,主要包括:研究对象的选取、研究的方面、资料的搜集和处理等。
4.资料整理。这一部分要将搜集到的资料整理出来,将研究结果作为客观事实呈现给读者。
5.研究结论。主要包括对资料的简要概括和分析,进而得出结论。
筛选资料要注意以下几点:
1.是否与研究的课题有关。有关的保留,无关的删除。
2.这个资料已有还是未有。没有的留下,已有的删去。
3.要注意资料中是否有与自己观点不同的资料,把不同的保留下来。
整理筛选好的资料
反复阅读,小组交流对资料的看法,交流搜集资料的收获,为写研究报告作准备。
汇报调查情况,学写研究报告
一人执笔,其他同学整理、提出修改意见。
小组展示研究报告,互相评价。
课文通过写作者对李姓文化问题的提出,然后通过各种途径调查研究,最后发现李姓源远流长、人才辈出的情况,说明加强对信息的正确研究,对了解历史有着重要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