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一(第四单元第13课)辛亥革命

文档属性

名称 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一(第四单元第13课)辛亥革命
格式 rar
文件大小 1.6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新课程标准)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11-10-30 15:46:00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18张PPT)
辛亥革命
必修1 第13课 辛亥革命
       课标要求:
简述辛亥革命的主要过程,认识推翻君主专制,建立中华民国的历史意义
辛亥革命
长春市实验中学  王鹏





哪些因素促使20世纪初的中国爆发了辛亥革命?





思考1:为什么
 非要推翻清政府?
革命必要性
辛亥革命前,500多个不平等条约中,仅从《南京条约》到《辛丑条约》的8次主要赔款,就被勒索19亿两白银,相当于1901年清政府全年财政收入的16倍。
——人民日报 2001年10月9日
思考2:
清政府的反应有哪些?影响怎样?
  1901年,清政府宣布实行“新政”,内容有奖励实业;兴办新学堂,派遣留学生;改革旧军制,编练新军等。
材料1:20世纪初,民族资本主义……有了比较迅速的发展。
   1901年至1911年,全国新设立的厂矿有320多家,资本总额1亿多元,是以前三十余年的两倍多。
   ——人教版《中国近现代史》(上册)
陈天华
邹容
章炳麟
经济基础阶级基础思想基础
  革命党人深入湖北新军,做宣传工作。参加革命团体的新军官兵达五六千人。
  1911年10月10日,武昌城内新军工程营的革命党人率先起义,攻占楚望台军械库。
思考3:要想推翻旧政权,还需要做哪些准备?
一系列资产阶级民主革命团体的建立
第一个——兴中会(1894年)
宗旨:
驱除鞑虏,
恢复中华,
创立合众政府。
推动资产阶级民主革命运动的兴起和发展。
成立时间 名称 主要成员 领导人
1894年 兴中会 华侨和会党 孙中山
1904年 华兴会 留学生和学界 黄兴、宋教仁
1904年 光复会 留学生和学界 蔡元培
1906年 日知会 学界和新军 刘静庵
地点:
美国檀香山









  吴玉章回忆说:“无论光复会也好,华兴会也好,都缺乏明确而完备的纲领,更没有严密的组织,而且都受地方性的局限,不足以领导全国日益高涨的革命运动。”
   同盟会的成立及影响 




1、时间:
2、地点:
3、成员组成:
4、政治纲领:
5、主要领导:
6、机关刊物:
7、性质:
8、意义:
浙皖起义
萍浏醴起义
黄花岗起义1911.4
镇南关起义
1907年12月
孙中山.黄兴
同盟会成立后领导的一系列武装起义
黄花岗起义
哪些因素促使20世纪初的中国爆发了辛亥革命?





思考1:为什么
 非要推翻清政府?
革命必要性
思考2:
清政府的反应有哪些?影响怎样?
经济基础阶级基础思想基础
思考3:要想推翻旧政权,还需要做哪些准备?
组织基础 军事基础
思考4:为什么此次革命发生在辛亥年的武昌 ?
  四川保路运动风起云涌,清政府急调湖北新军前往镇压,湖北兵力空虚,为起义提供了有利时机。
革命偶然性



  辛亥革命的经过(爆发--高潮—结果)





爆发:武昌起义
高潮:中华民国成立和
  《中华民国临时约法》的颁布 
 中华民国南京临时政府成立 
时间:
临时总统:
国旗:
国都:
纪年
材料一 中华民国之主权,属于国民全体。
材料二 中华民国人民一律平等,无种族、阶级、宗教之区别。
材料三 中华民国以参议院、临时大总统、国务员、法院行使其统治权。中华民国之立法权,以参议院行之。
材料四 国务员(指国务总理及各部总长)辅佐临时大总统,负其责任。参议院对于临时大总统,认为有谍叛行为时,得以总员四分之三以上之出席,出席员三分之二以上可决弹劾之。
——以上皆选自《中华民国临时约法》
(1)材料一体现了什么原则 (2)材料二中“中华民国人民一律平等,无种族、阶级、宗教之区别”的规定有何进步意义?
(3)材料三中的权力分工体现了什么思想 与哪一国家宪法类似?   
(4)材料四中,“国务员辅佐临时大总统,负其责任”是指实行什么制度?这一点又与哪国相似? 
   《中华民国临时约法》
1、内容
2、性质
3、作用
结果:袁世凯窃取辛亥革命的胜     利果实
被迫重用
支持
军事进攻
政治欺骗
军事威胁
外交孤立
经济封锁
清政府
帝国主义列强
革命党人
立宪派和旧官僚
施压
革命阵营
妥协退让
逼宫
  袁世凯是如何窃取辛亥革命的胜利果实的?
     中国民主进程的丰碑 




思考1:辛亥革命是成功了还是失败了? 做出这样判断,你的依据是什么?
思考2:辛亥革命的功绩有哪些?
材料1:约法规定中华民国主权属于国民全体,国民享有……等项权利。约法按照立法、行政、司法三权分立的原则构建政治体制。
——据人教版《中国近现代史》(上册)整理
材料2:1912—1919年,中国新建厂矿企业达470多家,投资近1亿元,加上原有扩建新增资本达1.3亿元以上,相当于革命前50年的投资总额,中国工厂使用的蒸汽动力,1913年为43448马力,1918年为82 750马力,约增加1倍。
──严中平《中国近代经济史资料》
2、经济:促进了中国经济近代化
材料3:1915年,袁世凯公开复辟帝制,遭到全国人民的强烈反对,83天后,被迫取消帝制。1917年,军阀张勋拥戴清朝废帝溥仪登基,在全国人民的怒斥声中,12天后复辟丑剧就草草收场。
——据人教版《中国近现代史》(上册)整理
材料4:1912年3月2日,孙中山以大总统的名义发布命令:“嗣后各官厅人员相称,咸以官职;民间普通称呼则曰先生,曰君,不得再沿前清官厅恶称。”
—— 陈旭麓《近代中国社会的新陈代谢》
1、政治:大大推动中国政治民主化进程 
4、社会习俗的变化:体现了自由平等思想,促进中国的文明和进步。
3、思想:使民主共和的观念深入人心

     中国民主进程的丰碑 




讨论1:辛亥革命是成功了还是失败了? 
思考2:辛亥革命的功绩有哪些?

孙先生,要想取得成功,我建议您这样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