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动物笑谈》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了解作者在动物研究过程中发生的趣事。
2、学习课文准确严谨而又传神生动的笔法,体会行文活泼又不乏幽默的特点。
3、体会作者对动物、自然的挚爱,对生命的尊重,严谨求实的态度和为科学献身的精神。
教学重点:
1、了解作者在动物研究过程中发生的趣事。
2、学习课文准确严谨而又传神生动的笔法,体会行文活泼又不乏幽默的特点。
3、体会作者对动物、自然的挚爱,对生命的尊重,严谨求实的态度和为科学献身的精神。
教学难点:
学习课文准确严谨而又传神生动的笔法,体会行文活泼又不乏幽默的特点。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动物是人类的朋友,自古以来人和动物之间就有很多难忘有趣的故事,今天我们一起走进奥地利动物行为学家、科普作家康拉德?劳伦兹的《动物笑谈》。
二、作者简介
康拉德?劳伦兹(1903—1989),奥地利动物行为学家、科普作家。曾获1973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除了在学术上的成就之外,劳伦兹最为人所称道的,是他在动物行为方面的通俗写作,著有《所罗门王的指环》、《攻击的秘密》、《雁语者》、《狗的家世》等。
三、文题解读
题目中的“笑谈”的意思是“笑话、笑料、可笑的言谈”,既指动物行为的有趣可笑,也指研究动物行为的科学家在研究过程中发生的趣事。文题交代了本文的写作内容。
四、生字、词
嗔(chēn)怪:对人表示不满。
怪诞(dàn)不经:离奇古怪,不合常理。诞,荒唐、离奇。不经,不正常。
凫(fú):野鸭。
麝(shè)
大相径庭:形容彼此相差很远。
需索:索取,求取。
神采奕(yì)奕:形容精神饱满,容光焕发。
鹳(guàn)
蹒跚(pánshān):腿脚不灵便,走路缓慢、摇摆的样子。
五、课文分析
第一部分(1):总写研究动物行为时,观察者会有怪诞可笑的行为。
第二部分(2-9):写“我”做水鸭子的实验时的怪异表现。
第三部分(10-19):写“我”养了一只叫“可可”的鹦鹉,“我”与之建立起亲密无间的关系以及可可的恶作剧。
六、问题探究
1、“逗笑”“怪诞不经”“疯子”,这位动物观察者会有怎样奇怪的行为?
(1)学着母水鸭的叫声,不停地唤着小鸭子们;(2)带着一群小鸭子在园里青青的草上又蹲又爬又叫地走着;(3)用尽全身之力,把嗓门憋得尖尖的,发出像黄冠大鹦鹉“哦——啊”的叫声。
2、“可可”被“我”收养后有什么变化呢?你从这些变化中读出了什么?
可可被“我”收养后,渐渐从长期被禁锢所受的精神虐待中恢复过来,变得活泼而神采奕奕起来,并且对“我”恋恋不舍。
透过可可的这些变化,可以看出“我”对动物的热爱和对生命的尊重。
3、“老天!这不是可可吗?它的翅膀稳定地动着,不是很清楚地表示它正要去做长途飞行?”
这几句话反映了此时“我”怎样的心理?
反映了“我”吃惊、疑惑、兴奋的心理。
4、经历了一番反复的思想斗争后,“我到底还是叫了”。揣摩“我”“叫了”之后的心理。
“叫”一方面表明“我”对鹦鹉可可的依恋之情,另一方面也表明“我”仍在继续自己的实验,看看能不能改变可可的习惯。可可的反应,让“我”尤其惊喜。这也是“我”的爱心所得到的回报。
5、
本文语言上有什么特点?
本文语言文字幽默风趣,谈论了和动物有关的趣事,读了觉得很好笑。
6、你从作者身上发现了什么?你又受到了哪些启发?
作者专注于动物行为研究,为了“探求真理”,不惜放下人类的“高贵身段”,与动物们打成一片。不明原委的人很容易把他的行为视为怪诞或发疯。由此看来,科学工作者不但要承受科学研究的艰苦劳动,还要能忍受人们的误解,这是尤其难能可贵的地方。
我们应该认识到科学工作的艰辛,认识到打破世俗观念需要极大的勇气。这一切需要热爱与爱心,洒脱与旷达的胸怀才能实现。
七、品味语言
1.
不过逗笑的主角常常不是动物,而是观察者自己。
“逗笑”是全文的文眼,全文写了令人好笑的趣事。
2.
只见这位老先生弯身子,蹒跚地走过来,两手紧紧地抓住裤腰。
几个动词生动准确,写出了父亲的尴尬。
八、主题概括
课文通过写“我”做水鸭子的实验和养鹦鹉的有趣故事,展现了作者与动物亲密无间的关系,表达了作者对动物的尊重和热爱之情,以及探求真理的执着精神。
九、板书设计
学鸭子叫
做水鸭子实验
蹲着走
不停地叫
让观光客吃惊
热爱动物
鹦鹉依恋“我”
养鹦鹉
车站叫住鹦鹉
鹦鹉的恶作剧
鹦鹉的好把戏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HYPERLINK
"http://www.21cnjy.com/"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共15张PPT)
动物笑谈
康拉德?劳伦兹
导入新课
动物是人类的朋友,自古以来人和动物之间就有很多难忘有趣的故事,今天我们一起走进奥地利动物行为学家、科普作家康拉德?劳伦兹的《动物笑谈》。
作者简介
康拉德?劳伦兹(1903—1989),奥地利动物行为学家、科普作家。曾获1973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除了在学术上的成就之外,劳伦兹最为人所称道的,是他在动物行为方面的通俗写作,著有《所罗门王的指环》、《攻击的秘密》、《雁语者》、《狗的家世》等。
文题解读
题目中的“笑谈”的意思是“笑话、笑料、可笑的言谈”,既指动物行为的有趣可笑,也指研究动物行为的科学家在研究过程中发生的趣事。文题交代了本文的写作内容。
生字、词
嗔(chēn)怪:对人表示不满。
怪诞(dàn)不经:离奇古怪,不合常理。诞,荒唐、离奇。不经,不正常。
凫(fú):野鸭。
麝(shè)
大相径庭:形容彼此相差很远。
需索:索取,求取。
神采奕(yì)奕:形容精神饱满,容光焕发。
鹳(guàn)
蹒跚(pánshān):腿脚不灵便,走路缓慢、摇摆的样子。
课文分析
第一部分(1):总写研究动物行为时,观察者会有怪诞可笑的行为。
第二部分(2-9):写“我”做水鸭子的实验时的怪异表现。
第三部分(10-19):写“我”养了一只叫“可可”的鹦鹉,“我”与之建立起亲密无间的关系以及可可的恶作剧。
问题探讨
1、“逗笑”“怪诞不经”“疯子”,这位动物观察者会有怎样奇怪的行为?
(1)学着母水鸭的叫声,不停地唤着小鸭子们;(2)带着一群小鸭子在园里青青的草上又蹲又爬又叫地走着;(3)用尽全身之力,把嗓门憋得尖尖的,发出像黄冠大鹦鹉“哦——啊”的叫声。
?
问题探讨
2、“可可”被“我”收养后有什么变化呢?你从这些变化中读出了什么?
可可被“我”收养后,渐渐从长期被禁锢所受的精神虐待中恢复过来,变得活泼而神采奕奕起来,并且对“我”恋恋不舍。
透过可可的这些变化,可以看出“我”对动物的热爱和对生命的尊重。
?
问题探讨
3、“老天!这不是可可吗?它的翅膀稳定地动着,不是很清楚地表示它正要去做长途飞行?”
这几句话反映了此时“我”怎样的心理?
4、经历了一番反复的思想斗争后,“我到底还是叫了”。揣摩“我”“叫了”之后的心理。
反映了“我”吃惊、疑惑、兴奋的心理。
“叫”一方面表明“我”对鹦鹉可可的依恋之情,另一方面也表明“我”仍在继续自己的实验,看看能不能改变可可的习惯。可可的反应,让“我”尤其惊喜。这也是“我”的爱心所得到的回报。
问题探讨
5、
本文语言上有什么特点?
6、你从作者身上发现了什么?你又受到了哪些启发?
本文语言文字幽默风趣,谈论了和动物有关的趣事,读了觉得很好笑。
作者专注于动物行为研究,为了“探求真理”,不惜放下人类的“高贵身段”,与动物们打成一片。不明原委的人很容易把他的行为视为怪诞或发疯。由此看来,科学工作者不但要承受科学研究的艰苦劳动,还要能忍受人们的误解,这是尤其难能可贵的地方。
我们应该认识到科学工作的艰辛,认识到打破世俗观念需要极大的勇气。这一切需要热爱与爱心,洒脱与旷达的胸怀才能实现。
问题探讨
1.
不过逗笑的主角常常不是动物,而是观察者自己。
2.
只见这位老先生弯身子,蹒跚地走过来,两手紧紧地抓住裤腰。
几个动词生动准确,写出了父亲的尴尬。
“逗笑”是全文的文眼,全文写了令人好笑的趣事。
几个动词生动准确,写出了父亲的尴尬。
问题探讨
课文通过写“我”做水鸭子的实验和养鹦鹉的有趣故事,展现了作者与动物亲密无间的关系,表达了作者对动物的尊重和热爱之情,以及探求真理的执着精神。
板书设计
学鸭子叫
做水鸭子实验
蹲着走
不停地叫
让观光客吃惊
热爱动物
鹦鹉依恋“我”
养鹦鹉
车站叫住鹦鹉
鹦鹉的恶作剧
鹦鹉的好把戏
谢谢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中小学教育资源网站
有大把高质量资料?一线教师?一线教研员?
欢迎加入21世纪教育网教师合作团队!!月薪过万不是梦!!
详情请看:
https://www.21cnjy.com/help/help_extract.ph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