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方案设计
课题名称 戊戌变法
科 目 历史 年 级 初中二年级
教学时间 1课时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略二、过程与方法1、通过查找资料、编改剧本并排练,培养创造力、整理资料能力、团结协作能力和责任心。2、通过新闻报道、文件奏折、宣传画照片等各种历史资料,培养历史想象能力和分析能力,能从中找出维新变法运动发生的原因。3、通过本课的学习,结合自己平时的知识积累,分析戊戌变法失败的原因,培养分析问题与评价历史事件的能力。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了解戊戌变法人士的进步立场,激发出热爱祖国,振兴中华的历史责任感。2、学习康有为、梁启超、谭嗣同勇于向先进的国家学习,敢于开拓进取、创新变革的精神和高度的历史使命感、责任感。3、了解戊戌变法失败的一个重要原因是因为顽固派的镇压,从而认识社会的进步是无数仁人志士的汗水甚至鲜血浇灌的结果。
教学重难点 重点 1、公车上书和维新变法运动的展开,包括公车上书的内容和影响,以及其后的著书立说、结社办报等。2、百日维新。包括维新派的政治主张、变法内容、改革措施等,以及他们的进步意义和局限性。3、维新变法的结果,以及对近代中国历史发展的意义和影响
难点 戊戌变法爱国、进步的历史意义,此次变法在社会上所起的思想启蒙作用,对后来的资产阶级革命产生的深刻影响。
教学资源 多媒体设备,辅助教师讲课的PPT电子课件,相关的视频、图片、网络资源等资料,以及黑板、粉笔、课本等
教学过程描述
教学活动1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导入(情景激趣,导入新课)播放由教师截取制作的有关戊戌变法的纪录片,以及相关的图片资料,主要涉及背景、主要人物、重要事件等。
教学活动2探究新知学习新课 一、序幕——公车上书1、引导学生学习公车上书的背景和原因,包括深层次的原因及直接原因2、引导学生学习公车上书的过程与内容,包括由谁领导,参与人员,上书的内容,如何进行的等等,可以试着画出过程图,加深对内容的掌握 3、引导学生总结公车上书的结果,探究此次运动的影响,特别是对接下来的维新变法起到何种作用
教学活动2 探究新知学习新课 二、发展——组会办报 1、根据学生的课前预习及材料查找,请若干学生列举这一过程中维新人士都组了什么会,办了什么报,并说明何人于何地创办,宗旨是什么,各自取得的效果和影响。2、在以上基础上,分析、总结维新人士的组会办报对日后的变法维新产生了哪些作用与影响,以及对整个近代中国的发展历程的影响。三、高潮──“百日维新”1、学习了解此次维新的具体内容,包括政治、经济、文化、军事各方面,有哪些具体的革旧布新举措,为什么要进行如此改革2、分析讨论各项变革内容的进步性和局限性,预想会有哪些人同意或不同意哪些变革内容四、结果——戊戌政变1、引导学生了解政变的过程,及有关人物,可以试着画出人物事件过程图2、讨论分析戊戌变法失败的原因,包括直接原因及深层次的原因3、探讨戊戌变法在近代中国的历史地位,对国家的进步产生了哪些积极的意义,如何正确评价此次国人的努力,以及正确评价过程中涉及到的方方面面的人物。
教学活动3知识拓展迁移积累 五、问题探究 戊戌六君子中,谭嗣同本可以顺利逃脱,但却甘愿等死,而不像他的导师康梁一样逃居海外,继续为民族进步、为国家复兴而奋斗。为什么?是否值得?
教学活动4再次重温布置作业 回顾总结“戊戌变法”的过程、内容以及意义完成课后思考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