绝密★启用前
重庆市缙云教育联盟高一年级11月月考
历史试卷
学校: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
注意:本试卷包含Ⅰ、Ⅱ两卷。第Ⅰ卷为选择题,所有答案必须用2B铅笔涂在答题卡中相应的位置。第Ⅱ卷为非选择题,所有答案必须填在答题卷的相应位置。答案写在试卷上均无效,不予记分。
第I卷(选择题)
一、单选题(本大题共15小题,共15.0分)
许倬云在《西周史》中指出:“分封制度是人口的再编组,每一个封君受封的不仅是土地,更重要的是分封了不同的人群。新封的封国,因其与原居民的糅合,而成为地缘性的政治单位。因此,分封制下的诸侯,一方面保持宗族族群的性格,另一方面也势必发展地缘单位的政治性格。”材料反映分封制的实施( )
A. 使得封国成为地方政权 B. 削弱对封国的政治管理
C. 彻底打破了宗族的界限 D. 强化了旧有的宗族因素
陈旭麓说“自从有了民主政治的理想之后,官僚政治就一直成为人们憎恶的抨击的对象。这是理所当然的。但是,在历史地看,官僚政治的出现也有过它的必然性和合理性。”下列历史现象符合以上观点的是( )
A. 郡县制代替分封制 B. 九品中正制代替察举制
C. 内阁制代替丞相制 D. 土地私有制代替井田制
柏拉图在其《理想国》中指出,民主制是对大众自由的限制,实行民主制其实只是无政府状态,然后导致专制暴政。亚里士多德在其《政治学》中也指出,民主制远远不是城邦的最好治理方式,更谈不上是穷人的政治。他们的观点反映出( )
A. 民主政治不适合雅典城邦 B. 雅典民主政治具有明显缺陷
C. 民众希望扩大民主的社会基础 D. 雅典知识分子重视人的价值
罗马帝国的建立者屋大维的顾问叫苦不选“麻烦在于人口众多,管理事务繁杂。因为公民包括了各族和能力上的形形色色的人,他们的秉性和愿望更是千差万别,所以统治起来困难至极。”为了对罗马统治下的各种人实行有效的统治,罗马帝国通过一系列司法实践,形成了( )
A. 《十二铜表法》 B. 公民法
C. 万民法 D. 习惯法
有学者认为,“在美国,有权作出决定的只是总统而不是内阁,美国的内阁仅是一个非正式的总统的咨询机构,即使参加内阁会议的大多数人的意见与总统相左,总统亦可不必采纳。”这一论点( )
A. 反映美国的内阁没有实际作用 B. 说明总统权力缺乏有效制衡
C. 表明总统与内阁之间权限不明 D. 符合宪法对总统职权的规定
英国在政治上一方面“乐于遵循、服从某些古板陈旧的、约定俗成的习惯法和规定”,另一方面“注重保持自身,善辟蹊径,自成体系,在政治制度的建设中造就自己的风格特点”。这一特点在政治制度上表现为()
A. 国王为元首但统而不治 B. 内阁掌握国家行政权
C. 保留有较多的封建残余 D. 议会拥有最高立法权
徐中约《中国近代史》:“妇女允许在军政机构中任职,设‘女馆’……采取措施帮助病残孤寡人;禁止吸食鸦片、裹足、蓄奴和嫖娼等。”太平天国时期的这些举措( )
A. 反映了农民阶级诉求 B. 蕴含了民主共和的观念
C. 体现了反封建的精神 D. 践行了师夷长技的主张
1876年,中日两国就中朝关系展开论争,日本驻华公使森有礼与李鸿章对答记录节选如下:
对答一
森:至国家举事,只看谁强,不必尽依条约。
李:此是谬论,恃强违约,万国公法所不许。
对答二
森:中国不收其(朝鲜)钱粮,不管他政事,所以不算属国。
李:高丽诸国,此是外藩……钱粮政事,向归本国(朝鲜)经理
综合两则对答可知()
A. 宗藩关系之争是甲午战争的诱因 B. 清廷运用条约体系维护宗藩关系
C. 日本运用万国公法挑战朝贡体系 D. 中日利益冲突的实质是观念对立
孙中山1924年演讲时说:“我们的民生主义,目的就是要把社会上的财源弄到平均。所以民生主义就是社会主义,也就是共产主义,不过办法各有不同。”这里的“民生主义”与“社会主义”的相同之处在于( )
A. 都能体现对资本主义的反思 B. 都主张彻底废除旧的土地所有制
C. 都提倡革命后土地完全公有 D. 都解决了夺取和建立政权的问题
某同学在整合历史笔记时,主要有“汽船与火车”、“共产主义”、“资产阶级革命和改革”、“荒凉的村庄”“道德败坏”“经济自由”等内容。此笔记涉及的主题最有可能是()
A. 工业革命的影响 B. 资本主义和社会主义的对峙
C. 社会主义的诞生 D. 东方与西方世界之间的矛盾
为纪念抗日战争胜利70周年,民政部公布第一批抗日英烈名录,包括赵登禹、张自忠、佟麟阁等为人所熟知的一批国民党将领。台湾军方日前发行一份“勇士国魂月历”,中国工农红军和八路军的高级将领左权列为“殉国将领”,这反映了( )
A. 两岸对抗日战争的认识趋于一致 B. 两岸对一国两制主张形成共识
C. 两岸对国共抗战的认识逐渐客观 D. 两岸意识形态的分歧已经消除
“中国梦”记录着中华民族饱受屈辱到赢得独立解放的非凡历史;“中国梦”承载着为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道路艰辛探索的伟大历程。下列按时序排列正确的是()
A. 天朝惊梦---专制梦醒---自强梦碎---建国梦成---富强梦启航
B. 天朝惊梦---专制梦醒---自强梦碎---富强梦启航---建国梦成
C. 天朝惊梦---富强梦启航---专制梦醒---自强梦碎---建国梦成
D. 天朝惊梦---自强梦碎---专制梦醒---建国梦成---富强梦启航
牛军在《论新中国外交的形成及其主要特征》一文中说,从1952年开始酝酿,到1954年间基本形成了新的被称之为“和平统一战线政策”的对外政策,作为这项政策的两个重要目标--“扩大和平中立趋势”和“推广和平中立地带”,首先落实到中国的周边地区。这一政策( )
A. 清除了帝国主义在中国残余势力 B. 推动了新型区域合作组织建立
C. 超越了社会制度和意识形态分歧 D. 体现了“一边倒”的外交策略
如图为1961-1971年联合国大会上关于恢复新中国合法席位的投票情况.总体来看,此种变化反映出( )
A. 第三世界主导了联合国 B. 中美关系开始走向正常
C. 国际政治格局正在变化 D. 中国经济实力不断提升
据统计,金砖国家经济总量在2014年已经占到全球经济总量的21%,在2005年至2014年的十年间对全球经济的贡献超过50%;新兴市场国家和发展中国家的经济总量占世界的比重接近40%,一大批发展中国家也在持续快速发展。据此可知,这些现象
A. 强化了国际政治经济合作机制 B. 反映了美国经济实力下降
C. 表明金砖国家居世界主导地位 D. 反映了多极化趋势的发展
第II卷(非选择题)
二、材料解析题(本大题共4小题,共40.0分)
不同历史时期,美国推行不同的对华政策。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一边倒”是新中国成立初期独立自主和平外交政策框架中最核心的方针。它的形成与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前后的国际关系密切相关。当时的国际关系有两条线索:一是雅尔塔体系的建立;二是冷战的开始与两大阵营的形成。这使中国不能置身局外,中间道路难以行得通,“一边倒”就是在这样一个复杂的国际背景下酝酿形成的。
——丁明《战后国际关系与我国建国初“一边倒”方针的形成》
材料二
在当时冷战的情况下,新中国“一边倒”的外交战略选择引起了一些周边国家的担心和疑虑,如何发展与周边国家的关系,解决相互之间的争端与分歧,保障周边环境的和平与稳定,就成为新中国外交的一个重大课题。把和平共处的思想具体化为五项处理国家关系的基本原则,是中国政府在处理与周边国家的关系时提出来的。
——宋晓芹《从和平共处、求同存异到维护世界的多样性》
材料三
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之所以在亚洲诞生,是因为它传承了亚洲人民崇尚和平的思想传统。……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生动反映了联合国宪章宗旨和原则,并赋予这些宗旨和原则以可见、可行、可依循的内涵。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中包含4个“互”字、1个“共”字,既代表了亚洲国家对国际关系的新期待,也体现了各国权利、义务、责任相统一的国际法治精神。
——习近平《弘扬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建设合作共赢美好世界》
请回答:
(1)据材料一,概括指出“一边倒”方针提出的“复杂的国际背景”。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其实践意义。
(2)据材料二,概括回答中国政府提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主要目的是什么?在这一原则的指引下,新中国进行了哪些外交实践?
(3)据材料三,概括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具有强大生命力的原因。
文官制度是古今中外重要的用人制度。阅读下列材料
? ? ? ?材料一? 中国文官制度的发展是在封闭的环境中进行的,很少受到外来的影响。中国文官制度的主宰和灵魂是皇帝,同时,文官机构又是支撑皇帝专制主义统治的重要支柱。中国自秦汉时起,便开始制订文官律。唐六典的出现,则是文官法成熟的标志。经过宋元至明清,以会典的形式为主,形成了文官法的独立体系。唐代文官制度中的制授、敕授、旨授和判补等影响了日本的近代文官制度。13世纪末以来,马可·波罗、利玛窦等人也介绍了中国的政治文化,其中便包括文官制度。
——摘编自张晋藩《中国古代文官制度综论》
? ? ? ? 材料二? 19 世纪50年代起,随着工业革命的完成,英国正式拉开了革新吏制的帷幕。1853年,英国财政部高级官员提出《关于建立英国常任文官制度的报告》,痛陈了当时政府官吏制度的痼疾,同时提出了改革的原则性建议,包括考试、录用文官、重视文官的专业水平、提拔优秀文官等内容。1855年,内阁颁布了《关于录用王国政府文官的枢密院令》,决定成立三人文官委员会,独立主持文官考选事宜。1870年,内阁又颁布了第二个改革文官制度的枢密院令,一切文官的任命都必须根据文官委员会的规定,通过公开竞争考试方能录用。至此,英国文官制度最终形成,也标志着西方第一个公务员法规的诞生。
——摘编自顾新生《近代西方资产阶级的文官制度》
完成下列要求。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归纳中国古代文官制度的特点并说明其意义。
(2)根据材料二,指出英国文官制度确立的历史背景及其特征。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雅典民主不是现代意义上的民主。现代意义上的民主是不分出身、性别、贫富,凡是年满 18周岁的公民,都享有民主权利,也就是参政、议政、选举权和被选举权这样的权利。但雅典的民主,又是一个伟大的创举,它不是古代中国式的一人统治,一家之言。
--摘自郭小凌《雅典民主制的得失》材料二宪政主义、联邦主义和有限政府在欧洲倒不是新颖的思想,它们溯自中世纪……美国革命使这些思想变成进步的思想。美国的影响为欧洲的发展势力增添了力量,使启蒙运动后期的思想变得更加民主。合众国取代英国,成为先进思想家的模范国家。
--(美)帕尔默《现代世界史》材料三今者由平民革命以建国民政府,凡为国民皆平等以有参政权。大总统由国民共举。议会由国民公举之议员构成之,制定中华民国宪法,人人共守。敢有帝制自为者,天下共击之。
--孙文《同盟会宣言》
材料一中“伟大的创举”指什么?结合所学知识说明,为什么说“雅典民主不是现代意义上的民主”?
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美国革命”后颁布的宪法是什么?该宪法有哪些制度创新?
为实现材料三的政治主张,孙中山进行了哪些实践活动?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以物说史,2017年“大英博物馆100件文物中的世界史”在中国国家博物馆展出,一度引发观展热潮。以下是该展览展出的其中八件文物:
序号
文物名称
文物简介
1
环球航行纪念章
1589年,英国为了庆祝英国航海家德雷克完成环球航行的纪念章。
2
尼日利亚的“马尼拉钱币”
16世纪早期主要在欧洲制作,50个马尼拉钱币可以买一个非洲奴隶。
3
复式显微镜
1650-1700年,出现在荷兰,英国人胡克借助该发明发现了植物细胞结构。
4
毛里求斯“殖民地银行纸币”
1839年在英国伦敦印刷,在其殖民地毛里求斯发行。
5
皇家小猎犬号上的精密计时器
制作于1800年,因1831年随小猎犬号航行而声名远播。达尔文就是搭乘这艘船环游了世界。
6
美国大选徽章
1868年铁质的美国总统大选徽章。
7
俄国革命瓷盘
1921年制作,为庆祝俄国十月革命的胜利。
8
太阳能灯具与充电
中国深圳生产于2005年的太2阳能充电电灯。
请以布展方身份选取2-3件文物,设计主题展厅。(要求:明确提炼一个主题,写出文物序号,阐释理由,史论结合。)
答案和解析
1.【答案】A
【解析】
【分析】
本题考查西周分封制实行的影响,要求具备准确解读题干信息及分析问题的能力。
【解答】
A.根据材料所述,分封制下的诸侯,保持了宗族族群的性格,另一方面也势必发展地缘单位的政治性格,这使得封国成为地方性政权,故A正确。
B.西周通过分封制加强了对封国的政治管理,B错误。
C.彻底表述错误,不符合史实,C错误。
D.强化了旧有的宗族因素材料无法体现,D错误。
故选A。
2.【答案】A
【解析】材料强调是的官僚政治的出现也有过它的必然性和合理性,郡县制代替分封制是官僚政治取代贵族政治的重要标志,郡县制下的郡守和县令都是由皇帝直接任免,有效地加强了中央集权,有利于政治安定和经济发展;郡县制从根本上否定了分封制,打破了西周以来分封割据的状况,加强了中央对地方的管理,有利于防止地方割据分裂,有力地维护了国家的统一,故A项正确;
九品中正制代替察举制是中国古代选官制度,不合题意,故B项错误;
内阁制代替丞相制是中国古代的中央官制,不合题意,故C项错误;
土地私有制代替井田制是土地制度的变革,不合题意,故D项错误。
故选:A。
本题考查郡县制,旨在考查学生准确解读材料的能力。
郡县制起源于春秋后期,已有县、郡的设置,但郡、县之间并无相互统属的关系,与秦汉时期的郡县制有所区别。春秋的县可分为两种类型:楚和秦的县都直属于君主;晋、吴的县多是卿大夫的封邑。两者虽保持原来的都鄙制度,采用世族世官制,但由国君直接支配,是直属于国君的别都,具有边防重镇的作用。
郡县制下的郡守和县令都是有皇帝直接任免,从而使君主有效地加强了中央集权,有利于政治安定和经济发展;郡县制从根本上否定了分封制,打破了西周以来分封割据的状况,加强了中央对地方的管理,有利于防止地方割据分裂,有力地维护了国家的统一。
3.【答案】B
【解析】“民主制是对大众自由的限制,实行民主制其实只是无政府状态,然后导致专制暴政”“民主制远远不是城邦的最好治理方式,更谈不上是穷人的政治”表明雅典民主政治具有明显缺陷,故B正确;
ACD材料未体现,排除。
故选:B。
本题考查柏拉图的思想、雅典民主政治、古代希腊的政治制度,解题的关键信息是“民主制是对大众自由的限制,实行民主制其实只是无政府状态,然后导致专制暴政”“民主制远远不是城邦的最好治理方式,更谈不上是穷人的政治”。
本题为中档题,考查柏拉图的思想、雅典民主政治、古代希腊的政治制度,考查学生准确解读材料及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4.【答案】C
【解析】针对罗马帝国人口多难于管理的问题,罗马统治者发展了罗马法,使它适用于罗马统治范围内一切自由民,这就是万民法。故C准确。
习惯法是在《十二铜表法》制定以前,起主要作用的法律形式;公民法是在共和制时期公民内部实行的法律;自然法是一种法律精神,为独立于政治上的实在法而存在的正义体系。因此ABD均错,排除。
故选:C。
本题考查罗马法的演变情况。关键信息是:为了对罗马统治下的各种人实行有效的统治。
本题考查学生准确解读材料信息和分析问题的能力。罗马法是历次考试的重点内容。罗马法以《十二铜表法》为开端,以《查士丁尼民法大全》作为完备阶段。此外,罗马法的影响如罗陪审制度、律师制度等对现在影响深远,也要准确的记忆。
5.【答案】D
【解析】A.内阁是总统的咨询机构,有其存在的价值和意义,A不正确;
B.总统权力受议会和最高法院的制约,B不正确;
C.选项的表述与史实和材料不符,美国总统和内阁之间权限是很分明的。
D.材料表明美国内阁对总统不能起到限制和约束作用,与宪法规定总统掌握行政权相符。
故选:D。
本题主要考查美国的政体,要求学生结合美国共和政体的特征来分析。
解答问题要搞清楚美国共和政体的内容特征,其次要搞清楚美国宪法的具体内容。
6.【答案】A
【解析】
【分析】
本题考查英国的君主立宪制度,要求运用所学分析解读题干信息。
【解答】
A.从题干可以看出,英国的政治制度一方面保留了传统,又有适应时代的新风格,在政治上英国保留了国王是继承传统的特点,但另一方面又通过现代君主立宪制度限制了国王的权力,让他统而不治,体现了自己的风格特征,故A正确。
B.内阁掌握国家行政权力没有体现出遵守约定俗成的习惯的特点,故B错误。
C.保留较多的封建残余应该是英国君主立宪制度的弊端,而不是题干中强调的特点,故C错误。
D.议会拥有最高立法权,不是继承传统的表现,故D错误。
故选A。
7.【答案】C
【解析】
【分析】
本题考查太平天国运动,要求运用所学分析解读题干信息。
【解答】
C.根据题干信息“妇女允许在军政机构中任职”、“禁止吸食鸦片、裹足、蓄奴和嫖娼等”等,题干体现了太平天国运动时期反对封建伦理道德的精神,故C正确。
A.该项属于错误选项,但与题干主旨没有直接关联性,故排除A。
B.“民主共和”是资产阶级革命派的主张,故排除B。
D.“师夷长技”是地主阶级学习器物的主张,和题干无关,故排除D。
???????故选C。
8.【答案】B
【解析】
【分析】
本题考查晚清外交,要求运用所学分析解读表格信息。
【解答】
A.1894年甲午战争爆发,材料信息无法体现1876年中日两国就宗藩关系之争是甲午战争的诱因,故不选A。
B.根据“恃强违约,万国公法所不许”“高丽诸国,此是外藩……钱粮政事,向归本国(朝鲜)经理”可知,李鸿章运用条约体系维护中国与朝鲜的宗藩关系,故B正确。
C.日本主张“不必尽依条约”,故不选C。
D.中日利益冲突的实质是国家利益之争,故不选D。
故选B。
9.【答案】A
【解析】略
10.【答案】A
【解析】
【分析】
本题考查工业革命的影响,要求运用所学分析解读题干信息。
【解答】
A.结合所学,工业革命加快了城市化进程,促使交通运输业的革命,促进了科学社会主义的诞生。为了适应工业社会的发展,英国进行了民主化改革,运用自由主义经济思想发展经济,也导致了拜金主义、道德败坏,故A正确。
B.该项出现在二战之后,故排除B。
C.该项出现在一战期间,即十月革命的影响,故排除C。
D.题干未体现东方与西方世界之间的矛盾,故排除D。
故选A。
11.【答案】C
【解析】材料中,大陆民政部公布抗日英烈名录包括一批国民党将领。台湾军方把中国工农红军和八路军的高级将领左权列为“殉国将领”,说明双方都承认中国抗战包含国共共同抗战,说明两岸对国共抗战的认识逐渐尊重历史事实,故C正确;
仅从材料内容还不能说明两岸对抗日战争的认识趋于一致,论据不够。故A排除;
材料中没有涉及一国两制内容,故B排除;
材料不能体现两岸意识形态的分歧已经消除。故D排除。
故选:C。
本题考查抗日战争。
了解抗日战争期间国民党正面战场抗战的主要史实,客观评价国民党正面的战场,认识抗日战争的胜利是国共合作,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实行全民族抗战的结果,中国抗战的胜利,不仅奠定了中国新民主主革命胜利的坚实基础,也是中国的国际地位极大地提高。
抗日战争爆发后,国共谈判,进行第二次合作,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实行了全民族的抗战,国民党在正面战场抗战,中共开辟了敌后战场,开辟了敌后抗日根据地,两个战场相互配合,相互支持,保证了抗战的最后胜利。
12.【答案】D
【解析】
【分析】
本题考查近代中国探索救国救道路,要求运用所学分析解读题干信息。
【解答】
D.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近代中国在鸦片战争中,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天朝上国的迷梦被惊醒,第二次鸦片战争以后,清朝为了巩固自己的统治,进行了洋务运动,辛亥革命推翻了封建君主专制制度,建立了资产阶级共和国,结束了中国2000多年的封建帝制,1949年新中国成立,我们结束了双半社会,改革开放以来,我们走上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开始向富强发展。由此可见,中国梦在近代以来的发展历程是:天朝惊梦,自强梦碎,专制梦醒,建国梦城,富强梦启航,故D正确。
ABC.据上,这三项均不符合题意,故排除ABC。
?故选D。
13.【答案】C
【解析】依据题干材料“扩大和平中立趋势”、“推广和平中立地带”、“首先落实到中国的周边地区”可以看出反映的是中国在团结和平中立的国家,即和平共处五项原则,超越了社会制度和意识形态分歧,故C项正确。
A项是“打扫屋子再请客”的含义,不符合题意,应排除。
B项是指上海合作组织,时间是2001年,与题干时间不符,应排除。
D项在材料中没有体现,应排除。
故选:C。
本题考查新中国初期的外交。需要掌握和平共处五项原则。解题的关键信息是“扩大和平中立趋势”、“推广和平中立地带”、“首先落实到中国的周边地区”的分析理解。
本题考查对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把握,旨在考查学生解读材料、获取有效信息、分析理解、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14.【答案】C
【解析】第三世界国家主导了联合国的说法错误,排除A。
1972年中美关系开始正常化进程,排除B。
曲线中表明支持中国的投票在逐渐上升,说明国际社会需要中国发挥作用,国际格局发生变化,故C正确。
曲线显示的是支持中国的投票的情况,看不出综合国力的提升,排除D。
故选:C。
本题考查新中国外交情况。答题的关键是把握图片反映的真实信息,然后结合所学知识回答即可。
本题考查新中国外交情况,旨在考查学生读图分析问题的能力。结合所学知识可用排除法解决问题,难度适中。
15.【答案】D
【解析】
【分析】
本题考查多极化趋势,要求运用所学分析解读题干信息。
【解答】
A.发展中国家的发展有助于构建新的政治经济秩序,而非在现有的资本主义国家主导的政治经济新秩序框架下强化合作,故不选A。
B.发展中国家的发展和美国的实力不是此消彼长的关系,故不选B。
C.通过题干无法断定,而且不符合史实,故不选C。
D.根据题干可知,金砖国家和新兴市场国家在全球经济中占据的地位越来越重要,由此可知,这些国家的经济实力在不断发展,而经济实力意味着这些国家的综合国力也在提升,说明当前世界多极化趋势在增强,故D正确。
故选D。
16.【答案】(1)国际背景:雅尔塔体系的建立;冷战开始。意义:赢得了苏联的支持和帮助,出现第一次建交高潮;利于巩固政权、维护国防安全,保障经济建设;利于维护世界和平。?
(2)主要目的:消除周边国家的担心和疑虑,改善与周边邻国关系,为国内经济建设赢得良好的国际环境。外交实践:参加日内瓦会议和万隆会议。??
(3)原因:传承亚洲人民崇尚和平的思想传统;反映联合国宪章宗旨和原则;体现国际法治精神。
【解析】(1)本题考查新中国初期的外交,要求运用所学分析解读材料信息。第一小问的背景,依据材料一“一是雅尔塔体系的建立;二是冷战的开始与两大阵营的形成”可以得出国际背景是雅尔塔体系的建立;冷战开始。第二小问的意义,结合“一边倒”方针的影响可知,意义是赢得了苏联的支持和帮助,出现第一次建交高潮;利于巩固政权、维护国防安全,保障经济建设;利于维护世界和平.
(2)本题考查和平共处五项原则,要求运用所学分析解读材料信息。第一小问的目的,依据材料二“如何发展与周边国家的关系,解决相互之间的争端与分歧,保障周边环境的和平与稳定,就成为新中国外交的一个重大课题”可以得出目的是消除周边国家的担心和疑虑,改善与周边邻国关系,为国内经济建设赢得良好的国际环境。第二小问的实践,结合所学可知,实践是参加日内瓦会议和万隆会议.
(3)本题考查和平共处五项原则,要求概括材料信息。本小问的原因,依据材料三“因为它传承了亚洲人民崇尚和平的思想传统”得出传承亚洲人民崇尚和平的思想传统;据“反映了联合国宪章宗旨和原则,并赋予这些宗旨和原则以可见、可行、可依循的内涵”得出反映联合国宪章宗旨和原则;据“体现了各国权利、义务、责任相统一的国际法治精神”可知体现国际法治精神。
17.【答案】(1)特点:独立性强,历史悠久;服务于专制王权;影响深远。意义:提高官员文化素质;规范官吏的选用和管理,增强国家的治理能力;加强君主专制中央集权;为其他国家提供借鉴等。
(2)背景: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工业革命的完成);旧官吏制度的弊端;资产阶级代议制的确立和完善。特征:公开考试,择优录用;渐进改革,日益完善;趋于法制化,专业化。
【解析】(1)本题考查中国古代文官制度的特点和意义,要求运用所学分析解读材料信息。关于特点,根据“中国文官制度的发展是在封闭的环境中进行的,很少受到外来的影响”“中国自秦汉时起,便开始制订文官律”得出独立性强,历史悠久;据“中国文官制度的主宰和灵魂是皇帝,同时,文官机构又是支撑皇帝专制主义统治的重要支柱”“影响了日本的近代文官制度”得出服务于专制王权;影响深远。关于意义,据材料“支撑皇帝专制主义统治”“制订文官律”“影响了日本的近代文官制度”等信息并结合所学,从关于素质、规范官吏选拔和任用、加强专制和影响其他国家等方面归纳意义。
(2)本题考查英国文官制度确立的历史背景及其特征,要求运用所学分析解读材料信息。关于背景,据“19世纪50年代起,随着工业革命的完成,英国正式拉开了革新吏制的帷幕”得出工业革命的完成;据“当时政府官吏制度的痼疾”得出旧官吏制度的弊端;并根据材料的时间和所学可知,英国革新吏制和工业革命完成后资产阶级代议制的确立和完善有关。关于特征,据“考试、录用文官、重视文官的专业水平、提拔优秀文官”“公开竞争考试”得出公开考试,择优录用;据材料中几个时间段的发展可知,英国文官制度是渐进改革,日益完善的;据“一切文官的任命都必须根据文官委员会的规定”“标志着西方第一个公务员法规的诞生”得出趋于法制化,专业化。
18.【答案】
【小题1】(1)第一小问,“凡是年满18周岁的公民,都享有民主权利”雅典民主创造了一种集体(或民主)管理的新形式。第二小问,结合所学知识可知,雅典的民主仅是成年男性公民的民主,妇女、奴隶、外邦人等都不享有政治权利。
(2)结合所学知识可知,“美国革命”后颁布的宪法是1787年宪法,该宪法的制度创新联邦制、三权分立制、总统共和制等。
(3)结合所学知识可知,领导辛亥革命;建立中华民国;颁布《中华民国临时约法》。
故答案为:
(1)创举:雅典民主创造了一种集体(或民主)管理的新形式。
原因:雅典的民主仅是成年男性公民的民主,妇女、奴隶、外邦人等都不享有政治权利。
(2)宪法:1787年宪法。
制度创新:联邦制、三权分立制、总统共和制等。
(3)实践:领导辛亥革命;建立中华民国;颁布《中华民国临时约法》。
【小题2】
【小题3】
【解析】(1)本题考查为什么说“雅典民主不是现代意义上的民主”,雅典的民主仅是成年男性公民的民主,妇女、奴隶、外邦人等都不享有政治权利。
(2)本题考查宪法的制度创新,联邦制、三权分立制、总统共和制等。
(3)本题考查孙中山的实践活动,领导辛亥革命;建立中华民国;颁布《中华民国临时约法》。
雅典民主政治是建立在奴隶制基础上的,其实质上是以雅典工商奴隶主为领导的奴隶主阶级对于奴隶、非公民群众实行专政的工具,归根结底,它是为奴隶主阶级整体的经济利益而服务,是奴隶主自由民阶级的民主。这种有限的阶级民主决定了这种民主有巨大的局限性和狭隘性。
19.【答案】示例1
主题:资本主义世界市场不断扩展。
序号:1,2,4
理由:新航路开辟改变了世界各地相对隔绝的状态,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雏形出现。西欧进行的早期殖民扩张,拓展了世界市场。英国逐渐占据主导地位。
总结:资本主义世界市场有利于世界联系的加强,也造成了被殖民地区的苦难。
示例2
主题: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促进了社会的发展。
序号:3,5,8
理由:复式显微镜促进了生物科学的发展(近代自然科学的产生和发展),进一步打击了天主教会。精密计时仪器(工业革命)有利于世界贸易的发展和日常生活的便利。太阳能灯具(第三次科技革命)为生产和生活提供了新能源。
总结:科技是第一生产力,应该大力发展科技。
示例3
主题:世界民主政治的进步。
序号:1,6,7
理由:随着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英国、美国等陆续建立了资产阶级政治制度。但由于各国资本主义水平和历史传统的差异,它们的政体形式也不同。同时,工人阶级也随之壮大,俄国十月革命的胜利,建立了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
总结:这体现了唯物史观的基本原理,也指明了人类社会的发展方向。
【解析】本题考查近代以来的经济、政治和科技,要求运用所学分析解读表格信息。本题属于开放性题,依据题干要求,选取2-3件文物,设计主题展厅。依据表格信息可知,主要涉及了近代以来的政治、经济、世界联系加强等主题,然后结合表格中的文物,结合相关知识说明理由,如主题一是资本主义世界市场不断扩展。选取的文物是1、2、4,然后结合新航路开辟和早期殖民扩张对世界市场形成的影响分析理由,最后结合资本主义世界市场形成的双重影响进行总结。或者主题是科学技术进步带来的影响,可以选取的文物是3,5,8,然后结合近代科学的发展和科技革命的成就,以及带来的影响说明作答。又如主题二是世界民主政治的进步。选取的文物是1、6、7,然后结合英美等资产阶级代议制确立及其原因以及十月革命及其影响说明理由,最后结合唯物史观基本原理进行总结。也可从其他方面选取主题,如科技进步不断促进社会的发展,然后在表格中选取文物,结合相关知识说明理由,最后得出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