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省平江县第一中学2021届高三上学期11月月考地理试卷 Word版含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湖南省平江县第一中学2021届高三上学期11月月考地理试卷 Word版含答案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1.1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新课程标准)
科目 地理
更新时间 2020-11-24 18:18:56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平江县第一中学2021届高三上学期11月月考
1031240011595100地理试题
一、单选题(本大题共30小题,共45分)
29324308972552000多年前,埃及著名的地理学家埃拉托色尼发现在阿斯旺附近,有一口深井,夏至这一天中午,阳光会直射井底。同一天在阿斯旺近乎正北方的亚历山大城,埃拉托色尼在一个方尖碑下,通过测量方尖碑中午时影子的长度,获得了直立方尖碑与太阳光线之间的夹角。他又委托商队测量了两城之间的距离,由此计算出了地球周长39690千米。后人把埃拉托色尼称为“地理学之父”。结合图1,完成1~2题。
1. 商队测量出阿斯旺与亚历山大城之间的距离大约是( )
A.200千米 B.400千米
C.800千米 D.1100千米
2. 阿斯旺大坝是埃及最大的水利工程,集防洪、发电、航运、养殖等功能于一体。为了防洪需要,开闸腾出库容的时间一般在( )
A.1~2月 B.4~5月
C.7~8月 D.10~11月
图1
2020年2月13日,澳大利亚燃烧了7个月的森林大火终于熄灭了。图a表示澳大利亚不同地区最容易发生火灾的季节,图b是达尔文市气候统计图。完成下面小题。
3.澳大利亚火灾分布的特点是( )
A.3-5月火灾分布的范围最广 B. 12-2月火灾主要分布在北部地区
C.30°S大陆东西两岸火灾易发季节相同D.12-次年5月火灾主要分布在南部沿岸
4. 达尔文市在火灾易发季节( )
A.盛行东南风,降水较少 B. 盛行西北风,气温较高
C.受副热带高气压带控制,盛行下沉气流D. 受赤道低气压带控制,盛行上升气流
5.统计发现,每一次森林火灾过后,澳大利亚森林中的某些树种占比都会有所提升,其原因最可能是( )
A.大火把枝叶烧成灰,提高了土壤肥力
B.大火清除地面有害病菌,减少病虫害
C.该树种种子坚硬需要高温的刺激才能够萌发,大火减少了与其竞争的物种
D.该树种树干枝叶含油脂少不易燃烧,大火对其危害小易成活
深泓点是指河流断面的最深处,其海拔变化能反映河床的冲淤情况。黄河某河段几乎无支流汇入,河道宽浅。初春时上游来水受冰坝阻挡,导致该河段水位上涨,形成凌汛。下图3239135392430示意某年3月17-30日期间该河段S处在凌汛洪峰前后流量与深泓点海拔的变化。
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6. 该时段,S处河床在流量下降过程中( )
A.持续发生淤积
B.先冲刷,后淤积
C.持续发生冲刷
D.先淤积,后冲刷
7.该河段最可能位于( )
A.青藏高原
B.内蒙古高原
C.黄土高原
D.华北平原
纳米比亚死亡谷位于纳米布沙漠中,是一块白色的盐沼盆地。死亡谷曾是一片绿洲,生长着许多刺槐树,但随着沙漠中水源的变迁,刺槐纷纷死亡,干枯的树干在烈日的焦烤下变黑,一棵棵突兀地立在白色的盐沼上,千年不腐。当地仅有稀少的灌木丛依靠薄薄的晨雾维持生命。下图示意死亡谷地理位置和景观。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8.纳米比亚死亡谷干枯的刺槐历经千年而不腐烂的主要原因是( )
A.刺槐地下根系发达,耐盐碱 B.刺槐枝叶稀疏,蒸腾作用较弱
C.气候炎热干燥,降水量稀少 D.蒸发旺盛,树干内盐分积累多
9.影响死亡谷晨雾形成的主要因素有( )
①沙丘起伏 ②大气运动 ③河流径流量 ④下垫面
A. ①② B. ②④ C. ①③ D.③④
10.纳米布沙漠北部沙丘缓坡多位于沙丘( )
A..东南部 B.西南部 C. 西北部 D.东北部
2800985215900渤海每年冬半年(11月至翌年3月)都会出现结冰现象。在融冰期,受海风和海流的影响,会在海岸附近形成大量流冰堆积。下图示意2018年冬季渤海海冰覆盖率(%)。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1.渤海冬季出现海冰的主要原因是( )
A.三面环陆,水深较深
B.受强劲偏北风和降温影响大
C.河流注入少,盐度高
D.海水流动强,与外界交换多
12.冬季渤海海冰的冰情特点是( )
A.河口处和浅滩处较轻 B.渤海湾最为严重
C.深水区和外海区较轻 D.南部比北部严重
13.渤海流冰堆积最为明显的海域是( )
A.渤海湾南部 B.莱州湾西部 C.大连北部 D.秦皇岛东部
老年人口抚养比是老年人口数(65岁以上)与劳动年龄人口数(15~64岁)之比。下图示意我国人口出生率、死亡率、老年人口抚养比变化,以及我国与印度劳动力人口比例变化,图中数据含预测部分。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4. 图中曲线代表我国劳动力人口比例的是( )
269811541910A.甲 B.乙 C. 丙 D.丁
15.图中显示( )
A.我国人口峰值在2025年前后
B. 印度人口峰值在2040年前
C.我国人口总数先增加后减少
D.印度人口总数先减少后增加
16.2015年后.与我国老年人口抚养比变化密切相关的是( )
A.出生率上升 B. 养老负担加重
C.劳动人口比例上升 D.就业压力增大.
我国某地为保证葡萄植株安全越冬,采用双层覆膜技术(两层覆膜间留有一定空间),效果显著。如图中的曲线示意当地寒冷期(12月至次年2月)丰、枯雪年的平均气温日变化和丰、枯雪年的膜内平均温度日变化。据此完成17~18题。
289560041910图中表示枯雪年膜内平均温度日变化的曲线
是 ( )
A.① B.②
C.③ D.④
18.该地寒冷期( )
A.最低气温高于-16 ℃
B.气温日变化因积雪状况差异较大
C.膜内温度日变化因积雪状况差异较大
D.膜内温度日变化与气温日变化一致
2705100602615牡蛎生长在气温适宜、清澈小河入海的河口海岸潮间带区域,牡蛎礁是由牡蛎不断附着在蛎壳上、长时期稳定堆积而成。牡蛎礁体具有明显的层状结构特征,其中的水平夹层厚度较薄,牡蛎个体由于环境的变迁而快速窒息死亡。下图示意渤海湾沿岸某地区牡蛎礁分布(左图)及某礁体局部剖面(右图),礁体Ⅰ—Ⅵ由老到新。据此完成19~20小题。19.在牡蛎礁从Ⅰ到Ⅵ的形成时期,该区域( ) A.海岸线持续性向海洋推进
B.海平面间歇性下降 C.河流入海口泥沙含量稳定
D.地壳持续性下沉20.礁体中任一水平夹层形成时期,该区域可
能( ) A.处于枯水期,营养物质减少 B.处于洪水期,河流输沙量大 C.处于寒冷期,海平面上升快 D.处于温暖期,植被覆盖率高
径流深为径流总量和流域面积之比,径流深分为地表径流深和地下径流深。下图示意我国西南地区某小流域多年平均月降水量与径流深,该流域多年平均降水量约1 334 mm,多年平均实际蒸发量约920 mm,地表和地下多年平均径流深合计约为757 mm。据此完成:
21.该流域5月降水量较4月明显增加,而径流深增加缓慢,下列说法与此相关的是( )
2857500106680A.3~4月地表较为干燥
B.流域内植被茂盛,水流汇聚速度慢
C.4~5月农业用水较少
D.3~4月地下溶孔裂隙处于饱和状态
22.若不考虑人为因素,下列有关该流域的说法正确的是( )
A.该流域水资源总量减少
B.有流域外地表径流汇入
C.有流域外地下径流汇入
D.流域内地表水下渗严重
23.地下水矿化度是指单位体积地下水中可溶性盐类质量,浅层地下水矿化度与农业生产和植被状态等密切相关。调查发现,当地秋季地下水矿化度最低,水质最好。有关这一现象的解释合理的是( )
A.植被生长旺盛,消耗土壤矿物质最多 B.秋季降水量大,雨水淋溶作用较强
C.作物大多已成熟,化学肥料施用量少 D.河流径流较大,流水溶蚀作用较强
林窗是指森林中因各种因素导致树木死亡,形成林中空地的现象。下图为我国某林地12月晴天平均最高气温(日最高气温总和/2533650244475天数)和平均最低气温分布图。据此回答24~26题。
24.该地森林类型主要是( )
A.亚热带常绿阔叶林
B.热带雨林、季雨林
C.亚寒带针叶林
D.温带落叶阔叶林
25.林窗的形成促进了林窗区内草本和灌木类植物的生长,直接原因是( )
A.光照增加 B.降水增多
C.气温升高 D.温差加大
26.与林窗西侧相比,12月林窗东侧的晴天平均最高气温较高,最合理的解释是( )
A.太阳从东南升,林窗东侧比西侧的日照时间长
B.上午多雾,日照多在下午,林窗东侧日照较多
C.林窗东侧的林木比西侧高大,导致东侧通风性好
D.林窗东侧的林木比西侧茂密,导致东侧湿度较大
人口年龄结构对区域发展至关重要,其中20~39岁黄金年龄劳动力最具经济活力。读我国某市1990~2015年不同年龄段人口占全国同年龄段人口比重统计表(下表),完成小题:
年份
年龄段
年龄段人口占全国同年龄段人口比重
1990年
0~19岁
2.31%
2010年
20~39岁
1.81%
2015年
25~44岁
1.96%
27.该市( )
A.1990~2010年青壮年比重持续上升
B.1990~2015年老龄化程度不断减轻
C.1990~2010年黄金年龄劳动力大量迁入
D.2010~2015年有经验的劳动力出现回流
28.据此推断,2010年后该市( )
A.基础设施改善 B.生态环境趋好
C.生活成本降低 D.就业机会增多
2809875723900非农化人口是指从事二、三产业为主要收入来源的人口,非农化率是指非农化人口占总人口的比值,NU值是非农化率与城市化水平的比值,NU值趋近于1.2时就业结构较为合理。读1992年以来我国NU值的变化图,回答7~8题。
29.结合图文信息可以推断(  )
A.NU值越低,则城市化水平越高
B.1992年以来,我国就业结构趋于合理
C.农村中会含有少量的非农化人口
D.图示期间,非农化率与城市化水平基
本同比变化
30.据图判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图示期间城市化水平先降再升后趋于
稳定
B.1992~1998年,非农化率的增速减缓
C.2003~2010年,非农化率保持稳定
D.1995~2003年,城市化进程明显加快
31. 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问题。(22分)
材料一:贡嘎山(29°35′N,101°52′E)位于甘孜藏族自治州境内;海拔7556米被称为“蜀山之王”。这里拥有亚洲海拔最低的海洋性冰川(2850米)以及丰富的冰川作用痕迹,规模不等的雪崩、冰崩时常发生。长期的冰蚀作用,山脊坡度多在40°-70°。这里拥有世界上最为完整的山地垂直生态带谱,生态系统原生性强,生物资源丰富。多层次、多类型的景观组合,使贡嘎山成为罕见地貌、独特景观和多彩文化的荟萃地。
2619375709295材料二:海螺沟位于贡嘎山的东坡,河谷中的岩石上因生长着乔利橘色藻而呈鲜艳的红色,被称为“红石滩”(如下图所示)。红石是贡嘎山的名片,红石景观一般分布在海拔2000-4000米之间的谷地。研究发现,乔利橘色藻喜相对低温(最适宜温度20°C)、潮湿的环境,常依附生长于棱角分明的石头表面(原生石),这种藻的细胞内含有大量类胡萝卜素而呈现红色,通常在光照条件好的向光一侧红色会更加鲜艳。类胡萝卜素的多少与阳光照射和空气中的湿度有关,当地的背夫(背夫是一支极其特殊的运输队)可以根据红石颜色的变化来判断天气的阴睛交替。
(1)分析贡嘎山拥有亚洲海拔最低海洋性冰川的原因。(6分)
(2)分析说明贡嘎山成为罕见地貌、独特景观、多彩文化荟萃地的原因。(6分)
(3)分析海螺沟河谷原石上乔利橘色藻生长的有利条件。(6分)
(4)结合材料分析当地人如何根据红石颜色变化推断天气的阴睛变化。(4分)
32. 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问题。(20分)
山顶苔藓矮曲林是亚热带常绿阔叶林、热带季雨林等在山顶或山脊,受山地特殊环境影响(山顶效应)演化形成的植被类型,也被称为“雾林”。其树木弯曲变形,低矮且粗壮(图b);枝干或叶片上密被有附生的苔藓植物。鉴于其生境的独特性和分布的特殊性,近年来备受关注,有关专家呼吁应加强保护。图a示意我国南方山顶苔藓矮曲林分布。
(1)山顶苔藓矮曲林又被称为“雾林”,试对此作出合理解释。(6分)

(2)分析山顶苔藓矮曲林生长缓慢、“矮曲”的原因。(6分)

(3)推测我国山顶苔藓矮曲林分布高度的东西向变化及原因。(4分)
(4)说明加强山顶苔藓矮曲林保护的原因。(4分)
33. 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问题。(13分)
3686175248920材料一??近年来,随着鄱阳湖面积缩小,湖畔出现了面积达20平方千米的沙山,一湖清水、金黄沙砾一起构成了黄绿相间的“山水沙漠”。鄱阳湖附近沙山分布示意图。
材料二??湖陆风是一种在沿湖地区夜间风从陆地吹向湖区,昼间风从湖面吹向陆地而形成的一种地方性大气运动现象。
(1)从外力作用的角度分析“沙山”的形成原因。(4分)
(2)鄱阳湖区每年7~8月湖陆风最为显著,试分析其原因。(4分)
(3)有专家提出,为改善鄱阳湖区的环境,可在鄱阳湖与长江之间修建大坝。你认为是否可行?并简述理由。(5分)
地理答案
1-5 CBDAC 6-10 DBCBA 11-15 BCCDA 16-20 BBCBB 21-25 ACCBA 26-30 BDDCD
31.(1)海拔高,气温低,雪线以上降水以降雪为主;位于暖湿的西南季风和东南季风的迎风坡,降水多,雪线低;地形坡度大,冰川活动剧烈,雪崩、冰崩次数多,规模大,冰舌向低处延伸。
(2)位于亚欧板块和印度洋板块的交界地带,地质构造活动频繁,多褶皱和断裂,且位于青藏高原和四川盆地的过渡地段,地形复杂,地质地貌类型罕见多样;位于东部湿润气候与青藏高原气候的过渡地段,受地形和季风影响大,形成多样的植被和自然生态系统,景观独特;位于西部藏族等民族聚居区与东部汉族聚居区的过渡地带,文化多彩多样。
(3)海螺沟处于亚热带季风气候区,降水丰富,且位于河谷地带,水汽充足;原生石表层风化物提供丰富的矿物质营养物;海拔较高,光照条件好,使橘色藻颜色艳丽;原生石上昼夜温差大,有机质积累多;高山峡谷,人迹罕至,大气环境质量好。(任答3点)
(4)晴天时,太阳紫外线强,橘色藻体内类胡萝卜素含量高,颜色鲜艳;阴雨天或潮湿的雾天时,紫外线弱,橘色藻体内类胡萝卜素含量少,颜色暗淡。
32(1)植被茂密,蒸腾作用和保湿作用大,空气湿度大;地面辐射强,散热快,空气中的水汽易凝结成雾;山地复杂的地形有利于水汽上升,冷凝成雾。
(2)由于潮湿多雾,日照少;气温低,热量少;土层浅薄,贫瘠,植物生长缓慢。在强烈山风的持续作用下,树木弯曲变形甚至匍匐地面;冷湿使得植物向上生长受阻。
(3)变化:分布高度自东向西升高(或分布高度自西向东降低)。原因:山顶苔藓矮曲林受山顶效应影响形成的,我国自东向西地势升高(或我国自西向东地势降低),所以其分布高度也随之升高(或降低)
(4)山顶苔藓矮曲林生长环境恶劣,生态脆弱;人类活动不当(转为农地、采药等)的威胁日益严重;具有保持水土涵养水源,保护生物多样性等环保功效;生境独特,具有较高的科研价值。
33.(1)鄱阳湖流域多低山丘陵, 夏季多暴雨, 流水侵蚀作用强;(2分)大量泥沙被河流搬运到湖区沉积;(2分)冬季风强劲,将湖盆内裸露的泥沙搬运至沿岸地区堆积(2分)
(2)7-8月鄱阳湖水量大,湖面宽广,水陆热力差异显著(2分);7-8月受副高控制,晴天多,昼夜温差大,水陆热力差异显著(2分),7-8月鄱阳湖地区受副热带高气压控制,盛行下沉气流,夏季风对湖陆风影响小(2分)。所以7-8月湖陆风显著。
(3)可行。理由:建坝后可增加翻阳湖枯水季节水量,可减轻鄱阳湖区丰水季节的洪水威胁,具有供水(灌溉)、航运、旅游以及水产等方面的综合效益。(答出其中两点即可,2分)
不可行。理由:建坝拉截湖水不入长江,可能影响长江下游的用水安全;可能影响鄱阳湖的天然调查调蓄作用,威胁长江中下游防洪安全;可能改变鄱阳湖湿地生态环境,影响鱼鸟生存。(答出其中两点即可,2分)(仅答可行或不可行而无理由叙述,不得分)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