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诗词曲鉴赏技巧:诗歌的内容、主旨、情感+诗句的理解与赏析(附真题演练及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古诗词曲鉴赏技巧:诗歌的内容、主旨、情感+诗句的理解与赏析(附真题演练及答案)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27.0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0-11-25 15:44:52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古诗词曲鉴赏技巧:诗歌的内容、主旨、情感+诗句的理解与赏析

使至塞上
王 维
单车欲问边,属国过居延。
征蓬出汉塞,归雁入胡天。
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
萧关逢候骑,都护在燕然。
考点一 把握诗歌的内容、主旨、情感
知识点一:把握诗歌的内容
方法指导
理解诗歌的内容可以从以下几个角度入手:
1.看题材。题材往往决定诗歌的主要内容和主题。
题材
类别
特点
边塞征战
①对祖国美丽壮阔的边塞风光的热爱与赞美;②抒发渴望建功立业、报效国家的豪情壮志;③写戍边将士的乡愁、家中思妇的愁怨
山水田园
①表达对归隐生活、闲适恬淡的田园生活的喜爱、向往;②赞扬乡民淳朴、好客,表达对田园生活的向往;③表达对官场仕途的厌倦,对现实的不满甚至愤怒
赠友送别
①离别时的不舍和伤感;②别后的孤寂和思念;③对友人的劝勉和安慰;④借送别表达自己的志向或抱负
思乡怀人
①羁旅愁思,思亲念友;②边关思乡,闺中怀人
咏史怀古
①表达像古人那样建功立业的志向,抒发对古人的缅怀之情;②抒发昔盛今衰的感慨,暗含对现实的不满甚至批判,多借古讽今;③忧国伤时,揭露统治者的昏庸腐朽,同情下层人民的疾苦,担忧国家民族的前途命运;④悲叹年华消逝,壮志难酬
爱国忧民
①山河沦丧、归家无望,对国家、民族命运的担忧;②忧国之痛,以死明志,为国捐躯的豪情;③不畏挫折,为国效力的奉献精神
即景抒情
①对大自然的热爱和赞美;②青春易逝的感伤;③年华消逝,壮志难酬的悲哀
2.抓题目。诗歌的题目往往是诗歌内容的高度概括。
3.析词义。因为诗歌都是用文言文写成的,所以必须调动文言文以及相关历史知识的积累,逐步揣摩关键词语的含意,扫清诗歌阅读中的障碍,断不能一知半解,否则无从把握内容,更谈不上分析技巧和情感了。
4.联背景。有些诗歌,仅仅从字面意思去理解还难以真正把握其内容,这时,便要借助对背景的分析来整体把握诗歌的内容。
真题演练
1.诗的首联??????,交代了作者出使塞上时的轻车简从、路途遥远以及出使的目的;颔联睹物生情,以景喻人,把自己比作“??????”和“??????”,含蓄地表达了诗人被排挤出朝廷后幽微难言的情感。
思路点拨
本题考查的是对诗歌内容的把握(理解)能力。根据“颔联睹物生情,以景喻人”的提示,可知第一空需要填写作方法;根据“交代了作者出使塞上……出使的目的”,可知首联是叙事。第二、三空比作的对象出自诗歌原句,解题时需要回归诗歌本身找寻答案。
参考答案
叙事? 征蓬? 归雁
知识点二:把握诗歌的主旨、情感
方法指导
1.结合背景,把握诗歌的主旨、情感。这里的背景,一指诗歌反映的广阔社会现实,二指作者的人生经历。
2.分析诗(词)眼,透视诗歌的主旨、情感。诗眼是解读诗歌主旨的一把钥匙。阅读诗歌,如果能抓住诗(词)眼,就容易体会作者的情感。如从马致远《天净沙·秋思》中的“断肠”一词,就能体会到词人思念家乡、寂寞悲苦的情感。
3.解读意象,挖掘诗歌的主旨、情感。诗人总是把自已的思想感情寄托在自然山川、风花雪月等意象中。诗歌中常见意象的喻义详见考点三“体会诗歌的意境、意象”中的“知识速递”
4.借助典故,探寻诗歌的主旨、情感。用典就是运用古籍中的轶事、趣闻、寓言、传说人物或有出处的句子来以古比今,借古抒怀等。诗歌中常见的思想感情:国破家亡之痛楚、报国无门之激愤、建功立业之豪迈、忧国忧民之感慨、征夫思妇之幽怨、游子迁客之凄凉、黑暗官场之苦、贬官谪居之恨、怀才不遇之寂寞、自由悠闲之恬淡、秀美山川之热爱、友情之真挚、归耕隐居之乐、离别思念之愁、时光易逝韶华不再之感慨等。
一般答题格式
(1)抒发情感:通过……(内容)+抒发(寄寓)了作者……的情感。
(2)概括主旨:通过描绘……的景物,抒发了作者……的情感,歌颂了……品质,批判了……观点。
真题演练
2.这首诗表达了诗人什么样的思想感情?
思路点拨
本题考查对诗歌主旨情感的把握。根据右栏的“方法指导”可知,要把握诗歌的主旨情感,可以从四个角度入手,选择其中的一个或几个角度分析即可。首先,要清楚诗歌的题材,题材往往决定诗歌的内容和主旨。本诗是一首典型的边塞诗。其次,抓关键词句,“征蓬出汉塞,归雁入胡天”两句表现了诗人被排挤出朝廷后的寂寞、飘零之感,“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两句又表现了诗人看到壮丽的大漠景色后产生的慷慨、悲壮之情。
参考答案
①被排挤出朝廷而产生的孤独、寂寞、悲伤、飘零的心情;②看到壮丽的大漠景色后产生的慷慨、悲壮之情。
考点二 诗句的理解与赏析
知识点一:遣词炼句
知识速递
词性
作用
名词
一些意象名词,由于意象的独特性或代表性,可以传达作者的思想或感情,尤其是多个名词连用时,意象的组合会营造一定的意境
动词
巧用动词,特别是具有多重含义的动词,可以使诗歌意象化静为动,形象生动



形容词不仅可以从形、声、光、色等方面点出形象的特点,还能传达出作者的感情。巧用形容词可绘景摹状,化抽象为具体,变无形为有形,使人如闻其声,如见其人,如触其物,如历其境
副词
在诗歌中,副词锤炼得恰到好处时,可以获得疏通文气、开合呼应、悠扬委曲、活跃情韵、化板滞为流动等美学效果



数量词:经过精心选择提炼的数量词,可以产生丰富隽永的诗情
叠词:增强语言的韵律感或是起强调作用
拟声词:使诗文更生动形象,使人有身临其境之感
色彩词:颜色一般表现心情,增强描写的色彩感和画面感,渲染气氛
方法指导
1.首先分析词义。解释该词在句中的意思,特别注意特殊用法。
2.抓关键词,主要为名词、动词、形容词、副词、特殊词(数量词、叠词、拟声词、色彩词)等,并品味赏析。
3.绘画面,展开联想和想象,再现作者所描绘的情景或画面。通过领悟作者所绘之景与所抒之情融合后所形成的艺术境界,进行品味赏析。
4.通过体会句中作者所抒发的情感、观点或表明的志向等进行赏析。
一般答题格式
“××”生动形象地写出了……的情景,(淋漓尽致地)表达了作者……的情感;或该字烘托了……的意境,表达了……的思想感情。
真题演练
3.(2020·遵义)诗的颈联以传神的笔墨刻画了奇特壮美的塞外风光,被誉为“独绝千古”的名句。请从炼字的角度赏析“直”“圆”的妙处。
思路点拨
本题考查诗歌的炼字。首先明确此句重点赏析的词语应为“直”“圆”。接着展开联想和想象,再现诗人描绘的情景或画面可知“直”表现孤烟之高,写出了塞上景色苍凉、雄浑的特点;“圆”表现落日之低、之圆,写出景色壮阔、温暖的特点。最后,通过整句诗中诗人所抒发的情感角度来进行赏析即可。
参考答案
“直”表现孤烟之高,于荒凉孤独中透着挺拔雄伟,写出了塞上景色苍凉、雄浑的特点;“圆”表现落日之低、之圆,写出景色壮阔、温暖的特点。诗人以传神的笔墨刻画出了神奇的塞外风光,表现了诗人苍凉孤寂的情感。
知识点二:诗句赏析
方法指导
一般要求赏析的诗句,所表达的情感都具有以下特点:①蕴含哲理,发人深省;②情感积极向上,具有警示激励的作用;③巧用修辞,意蕴深刻;④情景交融,情思幽深;⑤用词精练传神,富于画面感。因此,解答此类题必须掌握以下知识点:
1.从修辞手法入手:
修辞手法
作用
比喻
以达到形象生动和化虚为实的艺术效果
拟人
使事物人格化,使无生命的东西活跃起来,使抽象的事物具体化,能启发人联想,使人备感生动有趣
夸张
突出、鲜明地表现事物
对偶
从形式看,语言简练,整齐对称;从内容看,意义集中含蓄
双关
在有些诗歌尤其是民歌中,作者为了表达出一种委婉含蓄的情感,往往采用隐语、双关的修辞手法
起兴
托物起兴,引起下文
排比
加强语气,增强表达效果
设问
开头设问,带动全篇;中间设问,承上启下;结尾设问,深化主题
反复
一咏三叹,增强节奏感和音韵美;前后呼应,加深主题
反问
加强语气,表达强烈感情
2.从表达方式入手:诗歌中常用的表达方式为描写、议论、抒情,其中描写和抒情是考查重点。
(1)描写手法:正面描写、侧面描写、细节描写、白描、象征、衬托(正衬、反衬)、动静结合、虚实结合等。
(2)抒情手法:直接抒情(直抒胸臆)、间接抒情,其中间接抒情包括叙事抒情、借景抒情、情景交融、融情于景、托物言志(借物抒怀)、咏史抒怀等。
①直接抒情:作者在诗中把内心强烈的感情不加掩饰地直接叙述出来,让强烈的感情激流直接倾泻而出。②间接抒情:作者借助多种修辞手法,委婉含蓄地表达自己的思想感情。如:A.托物言志,作者借自然界中的某物自身具有的特征,来表达某种志向或情感,使物带有了人格化色彩;B.咏史抒怀,这是咏史诗中常见的抒情方式,借历史上的事件来讽喻当朝。
3.从表现手法入手:
表现手法
作用
烘托
用一个事物陪衬另一个事物,使后者更突出
? 渲染
对环境、景物作多方面的描绘形容,以突出形象,增强艺术效果
抑扬
不从正面平铺直陈,先从反面着笔,加以贬抑或褒扬,而后透露出真实意图,使诗歌在很短的篇幅里跌宕起伏,摇曳生姿
托物言志(象征)
把要抒发的感情、阐发的思想借助对某事或物的描摹、议论更含蓄地表达出来。以小见大,由平凡细微的事情反映重大的主题
动静结合
或以动衬静,或以静衬动,或一动一静,相辅相成
怀古伤今、借古讽今
追念古代,感伤现实
虚实结合
虚写和实写相结合,可大大丰富意象,开拓意境,提供广阔的审美
用典
使诗歌的内容更加丰富,委婉含蓄地表达作者的思想感情
友情提示
解答这类题目要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1.看清题目设问至关重要。如题干没有直接给出明确的赏析角度,则可从修辞手法、表达方式、表现手法中任选一个角度赏析;如果题干直接给出明确的赏析角度,就按照题干要求作答。
2.鉴赏时要准确指出诗歌中运用的修辞手法(或表达方式、表现手法),再结合诗句或整首诗的情感作答。
3.抓准诗句的关键词,主要从动词、形容词、副词、特殊词(叠词、拟声词、数量词、色彩词)入手,结合诗句情感品味赏析。
一般答题格式
(1)写景句:运用……手法(修辞或表现手法)+写出了……(句子字面意思或景物特点)+表达效果(作用)+表达了……(深层含意、作者的情感)。
(2)哲理句:运用……手法(修辞或表现手法)+表达了……(作者的情感或包含的哲理)。
(3)议论抒情句:运用……抒情方式(表达方式)+表达了……(作者的志向、情趣或抱负)。
真题演练
4.颔联“征蓬出汉塞,归雁入胡天”耐人寻味,请从修辞的角度简要赏析。
思路点拨
本题考查名句赏析。首先,看题干,根据题干提示确定从哪一角度赏析,本题题干要求从修辞手法的角度赏析。接着,根据“方法指导”中对修辞手法的讲解来解答,先明确颔联运用的是比喻的修辞手法。最后,结合诗句所表达的思想感情来回答即可。
参考答案
这两句诗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诗人把自己比作飘飞的蓬草、北归的大雁,飞出汉家边塞,飞进胡人之地,含蓄地表达出孤身出塞的飘零落寞之感和内心的抑郁激愤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