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的正确思想是从哪里来的?
【学习目标】
1、学习本文运用设问提出论点,进而通俗的阐明道理的写法。
2、学习辩证唯物论的认识论,理解认识来源于实践,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
【学习过程】
一、导入:
在我们的印象中,毛主席是诗人,是领袖,是政治家,实际上不仅如此,他还是一位哲学家。邓小平同志在谈“实事求是”这一问题时,具体提到了《人的正确思想从哪里来的?》这篇文章,毛泽东思想的精髓就是这四个字 ,本篇是毛泽东同志一篇很重要的哲学论文,是一篇文字兼美的典范,今天就让我们一起来学习。
整体感知,梳理思路
1、自读文本和注释,回答四个问题:
①文章的写作年代
②本文的出处
③这是一篇什么样内容性质的文章,
④写给谁的?目的是什么?
明确:
1963年5月
②《中共中央关于目前农村工作中若干问题的决定(草案)》
哲学论文
④给农村干部看,旨在提高认识。
2、再读文本,理清思路
思考1:全文共一个段落,根据你的理解,将文本划分成几个自然段落,并说明理由。
明确:
第一种:可以分成三个段落
第一段:(开头到“……这三项实践中来”。)提出中心论点:人的正确思想,只能从社会实践中来。
第二段:(“人们的社会存在”到“就是辩证唯物论的认识论”。)分析问题,从实践与认识的关系上,论述认识的辩证过程和规律,阐述了人的正确思想形成的过程,有力地论证了中心论点。
第三段:(“现在我们的同志中”到结束)联系实际,指明学习辩证唯物论的认识论的重要意义。
点拨:本篇文章从论证结构来看,与《改造我们的学习》是相同的,都是作者是按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三个层次组织文章的,这是议论文基本的三段式。
第二种:可以分成六段
第一段:(开头到“……这三项实践中来”。)提出问题,明确论点。
第二段:(人们的社会存在……改造世界的物质力量)存在和思想的关系。
第三段:(人们在社会实践中从事各项斗争……由存在到思想的阶段)物质到精神存在到思想,第一个飞跃。
第四段:(这时候的精神……此外再无别的目的)第二个飞跃。精神到物质,思想到存在。
第五段:(一个正确的认识 ……就是辩证唯物论的认识论 )正确认识的全过程,马克思的认识论。
第六段:(现在我们的同志中到最后)联系实际,解决问题。为文缘由和目的
思考2:从议论文的基本结构形式,看看这六个自然段之间究竟是怎么样的关系?
明确:
开头和结尾是呼应的,开头是提出问题,结尾是解决问题,这两层意思关系是明确的,中间部分是主体部分。
第二段到第五段的关系:
首先是第三段和第四段是对应的,讲的是两个飞跃。
第二段和第五段是呼应的。第二段是“物质——精神——物质”总领,概括说明物质和精神的辩证关系及相互作用,实际概括了下文两个飞跃的过程。
第五段是“物质——精神——物质”的归结,表明两个飞跃的多次反复才能够形成正确的认识是两个飞跃的深化,由此可以断定第二段和第五段是呼应的,是两个相联系的意义层次。这样第二段到第五段这四个层次之间的内在联系就很明显了,这四个层次之间恰好形成“总——分——总”的关系,都是集中说明物质和精神的辩证关系及其运用过程,讲的正是人的正确思想来源的理论机制,是文章的核心部分。
三、精读课文,研究特点
思考3:本篇文章,在提出论点时有何特点:?
明确:设问。
①造成疑问和悬念,引起读者的注意和思考;
②强调了回答的内容,使中心论点鲜明突出;
③强调并说明了中心论点的内在含意。三个问句中,第一个问句引出议论的中心,统贯全篇,也包括了后两个问句的内容。
思考4:作者为什么否定 “天上掉下来的”和“自己头脑里固有的”这两种观点?这两句话在语言上有什么特色?
明确:这两种说法都是唯心主义的。第一种是客观唯心主义,它认为在人的主观意识之外,独立存在着所谓“世界精神”,世界上的一切事物不过是“世界精神”的产物,即思想是从天上掉下来的。第二种是主观唯心主义,它认为世界是人的主观意识的产物,即思想是自己头脑里固有的。
这两个设问句,写得很通俗,口语化,略含讽意,否定了客观唯心主义和主观唯心主义,作者用通俗的语言说明了一个深刻的哲学道理。深入浅出、通俗易懂是本文的主要写作特点。
思考5:本文行文简洁为使说理准确严密,本文的一些修饰成分对事物的性质,内容状况,范畴和条件进行了补充,使议论无懈可击,请举例说明。
学生各抒己见
明确:
①代表先进阶级的正确思想 (前一定语说明“思想”的阶级性,后一定语说明“思想”的真理性)
②变成改造社会,改造世界的物质力量 (两个定语说明这种物质力量的作用“改造世界”则是“改造社会”意义的更进一层)
③通过人的眼、耳、口、鼻、舌、身这五个官能 (明白“官能”的实际所指)
④一般的说来,成功了的就是正确的,失败了的就是错误的,特别是人类对自然界的斗争是如此 (前一个附加语,指明了后一判断的前提是就一般情况而言的;主句后的补充,则特别强调了这一判断所适用的范围)
⑤有时候有些失败……暂时失败了 (准确地从时间、程度和性质上对先进力量的失败作恰当的说明)
⑥无产阶级认识世界的目的,只是为了改造世界,此外再无别的目的 (在主句中用了“只是”一词加以强调后,再补说一句以排除其它目的,突出了这一目的是“唯一”的)
⑦滔滔不绝的演说、大块的文章 (两个定语使读者在直感形象中明白褒贬)
四、语言特色巩固
阅读下面的内容:“在社会斗争中,代表先进阶级的势力,有时候有些失败,并不是因为思想不正确,而是因为在斗争力量的对比上先进势力这一方,暂时还不如反动势力那一方,所以暂时失败了,但是以后总有一天要成功的。”回答后面的问题。
1、 这是一个多重复句,说说它有几个分句,第一层是什么关系?
四个分句。第一层是转折关系。
2、 这句话有些词语体现了分析的准确性,请按照下面的提示内容,把相关的词语填在后面的横线上:
①范围上体现准确性:“ ”
②从时间上体现准确性:“ ”
③程度上体现准确性:“ ”
④性质上体现准确性:“
明确:①在社会斗争中②有时候③有些④暂时、总有一天
拓展阅读:刘少奇《论共产党的修养》邓小平《在全国科学大会开幕式上的讲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