奥斯维辛没有什么新闻

文档属性

名称 奥斯维辛没有什么新闻
格式 rar
文件大小 4.2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新课程标准)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11-10-30 20:19:08

文档简介

(共25张PPT)
1940年至1945年期间,共有110万人在这里被德国法西斯所害
男人和妇女与儿童被强行分开
奥斯维辛集中营分营布热津卡集中营正门。当年囚犯被火车直接押进这个大门。
“死亡工厂”——奥斯维辛集中营 1945年1月27日,苏联红军解放了奥斯威辛集中营只找到7650名幸存者和没有来得及运走的7.7吨头发。
1944年春季,不知道何故,党卫队军士伯恩哈德.瓦尔特竟然得到允许,拍下了一火车匈牙利犹太人正被送往奥斯维辛的“白桦林”毒气室的情景。
一个怀里抱着婴儿,旁边跟着另外3个孩子的妇女在不明真相的情况下领着穿戴严实的孩子们步履艰难地走向“白桦林”毒气室。
“死亡工厂”——奥斯维辛集中营
“白桦林”死亡集中营里最后一站的等待    一批犹太人在毒气室里等待死亡
美国士兵注视着死亡列车上的犹太人尸体   集中营被处死的囚犯的尸体
被害者处绞刑时站的木块
卡车装载着成堆的尸体
巨大的焚尸炉
堆积如山的遇难者遗物 \集中营里的万人坑
奥斯威辛集中营囚房的囚犯   集中营中的幸存者
被用来做医学实验的犹太儿童
奥斯维辛集中营档案室中部分遇难者照片
奥斯维辛集中营11号楼和12号楼之间的“死亡墙” 。该墙因党卫军当年在这里随意枪杀囚犯而得名。
1945年1月27日,席卷波兰的苏联红军在波兰南部克拉科夫的奥斯维辛小镇发现了一座用铁丝网围起的集中营,当时有7000多人,他们大部分是犹太人。所有人都表情呆滞,瘦弱不堪,奥斯维辛集中营就此为外人所知。奥斯维辛集中营是德军在1939年建立的。到苏军解放时为止,有400多万人在这里惨遭杀害,因此它又被称为“死亡工厂”。奥斯维辛集中营是纳粹德国在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修建的1000多座集中营中最大的一座,这里成为了犹太人永远的“噩梦”。
细节描写,就是对人物、环境的某一局部某一特征的具体描摹,或对事件发展过程中某一细微事实的形象描写。
“细节是隐藏于字里行间的魔术”。
---高尔基
细节是画面,是信息,更是思想。
细节描写的作用:见微知著
1、二战背景下的集中营。
2、人们对生命,尊严的思考。
中国的人性自觉是从文革以后开始的,
西方的人性自觉是从奥斯维辛后开始的。
《布热金卡·阳光明媚·鸟语花香》
1、最可怕的事情是这里居然阳光明媚温暖。
2、这真是一场噩梦,一切都可怕地颠倒了。
3、有人为了亲眼看看事情是不是像说的那样可怕。
亡国先忘史
希望大家记住《奥斯维辛没有新闻》这一新闻史上不朽的名篇,更要记住“奥斯维辛!”
零度写作:多指作者在文中不掺杂任何个人的想法,完全是机械的陈述。
零度写作不是缺乏感情,更不是不要感情,相反是将澎湃饱满的感情降至冰点,从而得以客观、冷静、从容的书写。
新闻构成:标题、导语、正文、背景、结语。(前三者是新闻必有的,后两者是辅助成分。)
《奥斯维辛没有什么新闻》突破新闻“零度写作的原则”,着眼细节,以冷峻的角度,深沉的描写了今天的奥斯维辛纪念馆。在恐怖与快乐,战争与和平,历史与现实的反差中,他召唤人们关于灾难的记忆,关于生命的思考,关于人性的自省,充分表达了一个新闻记者的使命感,成为新闻史不朽的名篇。
作业
1、请同学们自己查找资料了解作者:罗森塔尔
2、请给这篇新闻写一段颁奖词。
教后记:这篇课文的讲解想体现新课改的理念,以学生为主,突出对比性细节描写,让学生在细节中体会作者的情感和思想,比如“雏菊花在怒放”中“雏”“怒放”两个词,实际教学中还应该给学生适当补充背景资料及新闻相关知识,由于课堂时间只有四十分钟,有关文体知识的内容没有展开,请各位老师不吝赐教!
谢谢各位老师, 多多指教,多多交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