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2021学年历史人教版八年级上册第十九课七七事变与全民族抗战同步练习(含解析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2020-2021学年历史人教版八年级上册第十九课七七事变与全民族抗战同步练习(含解析答案)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92.9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20-11-24 22:48:30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2020-2021学年历史人教版八年级上册第十九课同步练习(含答案)
学校:__________
班级:_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
考号:__________
一、选择题
1、(江苏泰州中考)《我的抗战》一书写道:北平沦陷后城门紧闭,教室里已没有了《礼记.礼运》的读书声,取而代之的是学生们刚刚学会的日本国歌。与此现象相关的背景是(
)
A.《马关条约》的签订
B.九-八事变
C.卢沟桥事变
D.南京大屠杀
2、下列关于两次国共合作的表述,正确的有(
)
①都出现在20世纪20年代②都是在中国共产党的努力下促成的③都推动了中国革命的发展④都有利于当时社会矛盾的解决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3、史论结合是历史学习的基本方法,下表中的选项,史实与推论对应不正确的是(
)
选项
史实
推论
A
九一八事变
中国局部抗战开始
B
西安事变和平解决
促进国共合作抗日局面的出现
C
淞沪会战
取得了抗日战争的胜利
D
七七事变
揭开了中国全民族抗战的序幕
4、
(重庆中考)“巍巍金陵,滔滔大江,钟山花雨,千秋芬芳。一九三七,祸从天降,一二一三,古城沦丧。侵华倭寇,掳掠烧杀,尸横遍野,血染长江。三十余万,生灵涂……哀哉国殇。”这段文字反映了(
)
A.东北三省的完全沦陷
B.南京大屠杀惨案
C.抗日将士血染卢沟桥
D.重庆大轰炸惨案
5.“卢沟桥,卢沟桥,男儿坟墓在此桥!最后关头已临到,牺牲到底....卢沟桥.卢沟桥,国家存亡在此桥!”在卢沟桥事变中为国牺牲的将领有(

①邓世昌②佟麟阁③赵登禹④徐邦道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
6.下列关于九一八事变与七七事变相同点的表述,不正确的是(
)
A.事变后国民政府都进行了积极抵抗
B.都是日本推行侵略扩张政策的必然结果
C.都是日本制造借口后发动的
D.中国内部不统一给日本提供了可乘之机
7.(内蒙古呼和浩特中考)国共关系直接影响着中国革命的前途和命运,下面两党关系演变中,实现再合作的原因是(
)
合作----分裂----再合作----再分裂
A.日本侵华加剧了民族危机
B.共产党改编红军停止了内战
C.国民政府改组缓和了矛盾
D.东北军和八路军实现了联合
8.下图所示为某纪念馆馆藏文物,其中有“倭寇”“谢晋元”字样。它纪念的是(
)
A.北伐战争
B.九一八事变
C.淞沪会战
D.七七事变
9.(江苏宿迁中考)2014年12月13日,习近平主席在南京参加“国家公祭日”活动。“国家公祭日”是为了纪念(
)
A.鸦片战争
B.旅顺大屠杀
C.南京大屠杀
D,八国联军侵华
10.20世纪30年代,日军侵占中国下列城市的先后顺序是(

①沈阳②天津③南京④北平
A.①②③④
B.①④③②
C.③④①②
D.①④②③
二、非选择题
11.诵读红色书信,传承红色力量,一封封书信穿越时空,传递着先辈们的执着追求和家国情怀。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男在此为国作事,非谓有男国即不亡,乃国家育养学生,岁靡巨万,一旦有事,学生尚不出力,更待谁人?忠孝二途,本非相悖,尽忠即所以尽.....今遇此事,犹不能牺牲,岂足以谈爱国?
----1919年5月17日清华学子闻一多给父母的家书
材料二
1937年11月,朱德的家信:我担负革命工作昼夜奔忙,十年来坚(艰)苦生活,无一文薪水,与士卒同甘苦,决非虛语……近来转战华北,常处在敌人后方,一月之内二十九日行军作战......我决不能再顾家庭,家庭亦不能再累我革命......为国为民族求生存,决心抛弃一切,一心杀敌。
(1)据材料一和所学知识指出,家
书反映了闻一多怎样的家国情怀?当时进步学生提出了什么主张?
(2)据材料二和所学知识指出,信中体现了人民军队的哪些优良传统?朱德“转战华北”有什么重大意义?
2020-2021学年历史人教版八年级上册第十九课同步练习参考答案
学校:__________
班级:_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
考号:__________
一、选择题
1、(江苏泰州中考)《我的抗战》一书写道:北平沦陷后城门紧闭,教室里已没有了《礼记.礼运》的读书声,取而代之的是学生们刚刚学会的日本国歌。与此现象相关的背景是(
)
A.《马关条约》的签订
B.九-八事变
C.卢沟桥事变
D.南京大屠杀
答案C
解析
本题关键信息是“北平沦陷”“学生们刚刚学会的日本国歌”,由此可推知材料折射的是北平沧陷后的概况。1937
年7月7日,日军制造了七七事变,也就是卢沟桥事变,发动了全面侵华战争,7月底,北平、天津相继失陷。
2、下列关于两次国共合作的表述,正确的有(
)
①都出现在20世纪20年代②都是在中国共产党的努力下促成的③都推动了中国革命的发展④都有利于当时社会矛盾的解决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答案D
解析:本题考查对比归纳能力。
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国共两党进行第一次合作开始于1924年,当时国共两党建立了革命统一战线,进行国民革命;国共两党进行第二次合作是在1937年七七事变后,正式建立了抗日民族统一
战线,进行抗日战争。因此,①是错误的,排除含①的选项即可。
3、史论结合是历史学习的基本方法,下表中的选项,史实与推论对应不正确的是(
)
选项
史实
推论
A
九一八事变
中国局部抗战开始
B
西安事变和平解决
促进国共合作抗日局面的出现
C
淞沪会战
取得了抗日战争的胜利
D
七七事变
揭开了中国全民族抗战的序幕
答案C
解析:淞沪
会战中中国军队表现出极大的作战勇气,为全国军民坚持抗战注入了强心剂,但说它取得抗日战争的胜利,未免有些操之过急:淞沪会战发生在1937年,距离人们期盼的“胜利日”还有些遥远。C项推论有误,入选。
4、
(重庆中考)“巍巍金陵,滔滔大江,钟山花雨,千秋芬芳。一九三七,祸从天降,一二一三,古城沦丧。侵华倭寇,掳掠烧杀,尸横遍野,血染长江。三十余万,生灵涂……哀哉国殇。”这段文字反映了(
)
A.东北三省的完全沦陷
B.南京大屠杀惨案
C.抗日将士血染卢沟桥
D.重庆大轰炸惨案
答案B
解析
题干的关键信息是“一九三七”“一二一三,古城沦丧”
“侵华倭寇”“三十余万”,
1937年12月13日,日军攻陷南京,制造了南京大屠杀惨案。日军占领南京后,屠杀手无寸铁的中国居民和放下武器的士兵达30万人以上。故选B项。
5.“卢沟桥,卢沟桥,男儿坟墓在此桥!最后关头已临到,牺牲到底....卢沟桥.卢沟桥,国家存亡在此桥!”在卢沟桥事变中为国牺牲的将领有(

①邓世昌②佟麟阁③赵登禹④徐邦道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
答案.B
解析:1937
年7月7日,日本侵略军突然进攻北平西南的卢沟桥,发动七七事变。中日双方在卢沟桥反复争夺,日军调集大批军队,向北平、天津发动大规模进攻,保卫北平的战斗异常激烈,赵登禹、佟麟阁将军壮烈殉国。据此B项符合题意。
6.下列关于九一八事变与七七事变相同点的表述,不正确的是(
)
A.事变后国民政府都进行了积极抵抗
B.都是日本推行侵略扩张政策的必然结果
C.都是日本制造借口后发动的
D.中国内部不统一给日本提供了可乘之机
答案.A
解析:本题考查分析归纳能力。九一八事变后,国民政府实行不抵抗政策;七七事变后,国共合作抗日,中国开始了全民族的抗战。因此,A项符合题意。
7.(内蒙古呼和浩特中考)国共关系直接影响着中国革命的前途和命运,下面两党关系演变中,实现再合作的原因是(
)
合作----分裂----再合作----再分裂
A.日本侵华加剧了民族危机
B.共产党改编红军停止了内战
C.国民政府改组缓和了矛盾
D.东北军和八路军实现了联合
答案.A
解析:本题关键信息是“实现再合作”。根据所学知识可知,日本的侵略导致中华民族危机加剧,为了挽救民族危亡,国共两党第二次合作,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实现了全民族抗战。
8.下图所示为某纪念馆馆藏文物,其中有“倭寇”“谢晋元”字样。它纪念的是(
)
A.北伐战争
B.九一八事变
C.淞沪会战
D.七七事变
答案.C
解析:根据图片信息“倭寇”“谢晋元”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此文物与淞沪会战有关。
9.(江苏宿迁中考)2014年12月13日,习近平主席在南京参加“国家公祭日”活动。“国家公祭日”是为了纪念(
)
A.鸦片战争
B.旅顺大屠杀
C.南京大屠杀
D,八国联军侵华
答案.C
解析:1937年12月13日,日军攻陷南京后,烧杀抢掠,无恶不作,屠杀中国居民和放下武器的士兵达30万人以上。2014
年,我国将12月13日定为国家公祭日,是因为1937年的这一天日本在南京开始大屠杀,故选C项。
10.20世纪30年代,日军侵占中国下列城市的先后顺序是(

①沈阳②天津③南京④北平
A.①②③④
B.①④③②
C.③④①②
D.①④②③
答案.D
解析:本题考查对知识的迁移运用能力。1931年九一八事变后,沈阳被日军侵占;1937年7月卢沟桥事变后,北平、天津相继沦陷;1937年12月,日军攻陷南京。
二、非选择题
11.诵读红色书信,传承红色力量,一封封书信穿越时空,传递着先辈们的执着追求和家国情怀。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男在此为国作事,非谓有男国即不亡,乃国家育养学生,岁靡巨万,一旦有事,学生尚不出力,更待谁人?忠孝二途,本非相悖,尽忠即所以尽.....今遇此事,犹不能牺牲,岂足以谈爱国?
----1919年5月17日清华学子闻一多给父母的家书
材料二
1937年11月,朱德的家信:我担负革命工作昼夜奔忙,十年来坚(艰)苦生活,无一文薪水,与士卒同甘苦,决非虛语……近来转战华北,常处在敌人后方,一月之内二十九日行军作战......我决不能再顾家庭,家庭亦不能再累我革命......为国为民族求生存,决心抛弃一切,一心杀敌。
(1)据材料一和所学知识指出,家
书反映了闻一多怎样的家国情怀?当时进步学生提出了什么主张?
(2)据材料二和所学知识指出,信中体现了人民军队的哪些优良传统?朱德“转战华北”有什么重大意义?
答案.(1)为挽救国家危机不怕牺牲的爱国主义情怀;“外争主权,内除国贼”“拒绝在对德和约上签字”等主张。
(2)军民-致,
排除万难,争取胜利,不怕牺牲的优良传统;打击了日本的侵略气焰,粉碎了日本迅速灭亡中国的计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