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2
生活中的透镜
班级:
姓名:
成绩:
单选题
1、
据央视新闻报道,我国台湾省台中市一辆小客车,因车主将矿泉水随手放在仪表盘上的防滑垫上,导致防滑垫起火(如图所示)。这瓶矿泉水所起的作用相当于( )
A.平面镜???
B.三棱镜????
C.凸透镜???
D.凹透镜
2、
小明利用太阳光测量凸透镜焦距,下列操作最合理的是( )
3、
民谚俗语常常包涵丰富的物理知识.以下属于光的反射现象的是( )
A.并底之蛙,所见甚小??
B.以冰取火,前所未有
C.海市蜃楼,虚无缥渺??
D.摘不到的是镜中花,捞不到的是水中月
4、
如图,手机扫描二维码,相当于给二维码拍了一张照片,手机摄像头相当于凸透镜.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物体上的二维码是光源??
B.凸透镜可以成正立的实像
C.摄像头发光照亮了二维码???
D.平行光通过摄像头会发生折射
5、
如图所示是教学中常用的设备—投影仪,下列关于投影仪的叙述正确的是(???
)
A.物体在屏幕上所成的像是一个放大的虚像
B.屏幕表面粗糙,有利于光发生漫反射
C.平面镜的作用是聚光
D.若使屏幕上的像变小,应使镜头靠近投影片的同时投影仪适当远离屏幕
6、
下列物品中,没有用到凸透镜的是( )
A.照相机?
B.放大镜?
C.远视眼镜?
D.近视眼镜
7、
投影仪是教学中常用的设备.下面关于投影仪的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
A.
平面镜的作用是改变光的传播方向
B.
屏幕表面粗糙,有利于光发生漫反射
C.
物体在屏幕上所成的像是一个放大的实像
D.
若使屏幕上清晰的像变大,只需使镜头面镜
8、
小星同学利用太阳光测量凸透镜的焦距,方法如图所示.他注意到让凸透镜正对阳光,但没有仔细调节纸片与透镜的距离,在纸片上的光斑并不是最小,当纸片远离透镜时,光斑一直变大,就测出了光斑到凸透镜中心的距离L,那么,凸透镜的实际焦距( )
A.一定小于L
B.一定大于L
C.可能等于L
D.可能小于L、也可能大于L
9、
我市某中学组织学生到长沙世界之窗春游,小明同学用照相机为另一同学拍全身照时,不小心让一滴泥水溅在了照相机镜头的上半部分,则他所拍出的照片( )
A.
不能看到人的头部
B.
不能看到人的脚
C.
不能看到所拍同学的全身像
D.
可以看到所拍同学的全身像但像会变暗一些
10、
在“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中,当烛焰、凸透镜、光屏处于如图所示的位置时,恰能
在光屏上得到一个清晰、缩小的像。利用这个成像规律可以制成:( )
A.照相机 B.平面镜
C.幻灯机 D.放大镜
11、
在拍集体照时,摄影师试镜时发现两边的同学没有全部摄入,则摄影师应( )
A.将相机向前移动,镜头向里缩??
B.将相机向后移动,镜头向里缩
C.将相机向前移动,镜头向外伸????
?D.将相机向后移动,镜头向外伸
12、
小明拍完毕业照合影后,想拍一张单身照,摄影师应采取的方法是( )
A.使照相机靠近他,同时镜头往后缩,离胶片近一些
B.使照相机靠近他,同时镜头向前伸,离胶片远一些
C.使照相机远离他,同时镜头往后缩,离胶片近一些
D.使照相机远离他,同时镜头往前伸,离胶片远一些
13、
在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中,当烛焰、凸透镜、光屏处于图5所示的位置时,恰能在光屏上得到一个清晰的像。利用这一成像原理可以制成。?
( )???
A.幻灯机????
B.照相机???
C.放大镜????
D.潜望镜
14、
如图所示,投影仪是教学中常用的设备,下面关于投影仪的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
A.平面镜的作用是改变光的传播方向
B.屏幕表面粗糙,有利于光发生漫反射
C.物体在屏幕上所成的像是一个放大的虚像
D.若使屏幕上的像变大,应使镜头靠近投影片
15、
放映幻灯时,为了在屏幕上得到更大的像,那么应采取的措施是(??
)
A.幻灯机离屏幕远一些,镜头与幻灯片的距离调小一些
B.幻灯机离屏幕远一些,镜头与幻灯片的距离调大一些
C.幻灯机离屏幕近一些,镜头与幻灯片的距离调大一些
D.幻灯机离屏幕近一些,镜头与幻灯片的距离调小一些
16、
如图所示,点燃的蜡烛放在距小孔a处,它成像在距小孔b处的半透明纸上,且a大于b。则半透明纸上的像是( )
A.倒立、放大的虚像??
B.正立、缩小的虚像
C.倒立、缩小的实像??
D.正立、放大的实像
17、
如图所示,小刚将盛满水的圆柱形透明玻璃杯贴近书本,透过玻璃杯观看书上的鹦鹉图片(圆圈中的鹦鹉图与书本中的鹦鹉图实际大小相等),他所看到的虚像可能是( )
18、 应用如图所示的凸透镜成像规律制成的光学设备是( )
A.投影仪
??????????
B.放大镜
C.照相机
??????????
D.潜望镜
二、填空题
19、
如图所示常用体温计的刻度部分为三棱体,其正面呈圆弧形,这样可以看清体温计内极细的水银柱,以便读数,这是因为圆弧形的作用相当于 镜,使我们能看到水银柱的 (填像的特点),此时温度计的读数为 .
20、
如图所示是医学上常用的内窥镜,它是一种在细管顶端
装有小型摄像机的医疗器械,摄像机的镜头相当于凸透镜.
(1)用内窥镜检查时常采用从口腔插入的方法,这会引起病
人强烈的恶心和呕吐,因此现在开始采用从鼻腔插入的方法.内窥镜经口腔或鼻腔插入都能进入胃,是因为它们都与 ??
这一器官直接相连.
(2)检查时,要使观察更加仔细,就要减小观察范围,此时应该使内窥镜细管顶端 ??
患处.(选填“接近”或“远离”)
(3)目前大量手术都是采用内窥镜与激光“刀”等配合使用的微创术,如发现胃溃疡出血,利用激光灼烫即可使出血点迅速凝固止血,这说明激光“刀”能将电能转化为光能和 ??
.
21、
如图画出了光线通过透镜(图中未画出)的情形,其中一个透镜对光线起的作用与另外三个不同,这个透镜的是___________(选填“甲”、“乙”、“丙”
、“丁”),它对光线起_______作用.
22、照相机是利用凸透镜成倒立、缩小、 像的性质制成的。摄影师用一台焦距固定的照相机给小芳同学照完半身照后,接着又给她拍全身照,摄影师应 (填“靠近”或“远离”)小芳,同时 (填“增大”或“减小”)镜头到底片之间的距离。
23、
一束平行光线经过凸透镜折射后的传播方向如图甲所示,由图可知,此透镜的焦距为???
?cm;当把烛焰放在此凸透镜左侧12cm处时,如图乙所示,则从该凸透镜右侧通过透镜可以看到一个??????
?像。(请填出像的全部特点)
24、
图中是透过装满水的玻璃瓶看纸上字“无锡”的情景,看到的“锡”字是正立、放大的 像(填“实”或“虚”),这个玻璃瓶相当于 镜.它对太阳光有 作用,所以为了防止森林火灾,在森林里不允许随地丢弃透明的饮料瓶。否则雨水进入饮料瓶后可能会导致森林火灾.
25、
如图是某摄影师抓拍的一滴水珠下落到水面瞬间的照片。水珠后方的人通过水珠成________、缩小的实像,此时水珠相当于________镜;水珠在水中所成的像是________像(选填“虚”或“实”),此时水面相当于________镜。
26、
如图所示,放映幻灯时,为了使屏幕上所成的像缩小一些,应使幻灯机的镜头离幻灯片 (选填“远”或“近”)一些,并 (选填“增大”或“减小”)幻灯机与屏幕间的距离.
27、如图所示是一款具有摄像功能的手机,摄像机的镜头相当于一个__________透镜,通过镜头所成的像是__________(选填“实像”或“虚像”)。
28、
小明发现:水滴可使平行光发生如图甲、乙所示的变化,且水滴变凸,其焦距 (选填“变小”“不变”或“变大”)。把写有“爱物理”字样的纸条先后放在左右两水滴下方的桌面上,小明从水滴上方看到的像如图丙、丁所示,这种放大功能类似于 (选填“放大镜”或“投影仪”),且水滴变凸,其放大功能 (选填“变小”“不变”或“变大”)。
29、
一束平行光线经过凸透镜折射后的传播方向如图8甲所示,由图可知,此透镜的焦距为???
cm;当把烛焰放在此凸透镜左侧12cm处时,如图8乙所示,则从该凸透镜右侧通过透镜可以看到一个???
、放大的虚像
(填:“正立”或“倒立”)。
甲?????
乙
三、简答题
30、
下面是在日常生活中发生的事件:
(1)在某农村的草场上,一塑料薄膜盖在草垛上,夏天的雨后,太阳光直射到草垛上,不久干草就被点燃了。事故原因查明后,发现祸魃是草垛上塑料薄膜凹下形成的积水坑(如图甲所示)。请你解释其中的原因。
(2)“十一”长假,小明一家来到了风景优美的横冈山游玩,在碧波荡漾的荆竹水库旁照相留念。小明在欣赏水边的风景照片时发现:倒影部分景物比本身要暗一些(如图乙所示)。请你解释其中的原因。
?
四、实验,探究题
31、
在利用太阳光测量凸透镜的焦距后,小华将凸透镜正对着太阳,发现把火柴头放在凸透镜焦点处一段时间后,火柴会被点燃,他想进一步探究不同的透镜对火柴的点燃效果有什么不同,和同学们讨论后,他们提出了以下三种猜想:
猜想1:凹透镜也能点燃火柴;
猜想2:点燃火柴的快慢与凸透镜的焦距大小有关;
猜想3:点燃火柴的快慢与凸透镜的直径大小有关.
(1)根据所学知识,他们经过讨论,判断猜想1是错误的,你认为他们判断的依据是 .
(2)为了验证猜想2是否正确,他们选用直径相同而焦距不等的凸透镜进行多次实验,发现火柴被点燃的时间基本相等,这说明猜想2是 的.
(3)请设计一个简单实验,验证猜想3是否正确,简述你的实验方案:
简要做法: ;
如何判断: .
32、
疫情防控期间,小明是班级的卫生员,负责使用红外测温仪测量同学们的体温,在测量过程中发现同学们之间的体温相差较大,同一位同学连续三次体温测量值不相同。为了能够提高测量的精确度,小明提出猜想:体温的测量值可能与测温的部位、测量的距离有关。并进行了下面的探究活动:
(1)探究与测温部位的关系时,保持测温仪与人体的 ??
相同。对四位同学的额头与手腕分别进行了测量,数据记录如表:
温度/℃
部位
甲
乙
丙
丁
额头
36.6
37.0
36.8
36.8
手腕
36.4
36.4
36.2
36.3
实验数据表明,小明的猜想是正确的。小明建议要考虑不同部位对测量结果的影响。
(2)探究与测温距离的关系时,保持 ??
相同,实验数据如表:
间距(cm)
1
2
3
4
5
10
15
20
25
30
温度(℃)
36.5
36.5
36.5
36.4
36.3
36.1
35.7
35.1
34.7
34.1
由数据可知,在有效测温距离内,所测体温值与测温距离 ??
(填“有关”或“无关”),小明建议这种型号测温仪的有效测温距离在 ??
cm以内。
(3)小明进行深入探究,找来了如图所示红外测温仪的结构简图。当近距离正对测量时,热辐射体辐射的红外线通过透镜会聚于图中 ??
中心位置。由此可知,导致温度测量值出现偏差的主要原因是 ??
。
五、作图题
33、
根据入射光线和折射光线,在图中虚线框内画出适当类型的透镜。
34、
在图中,根据折射光线画出入射光线。
参考答案
一、选择题
1、
C
2、
C
3、
D.
4、
D
5、
B
6、
D
7、
D
8、
A
9、
?D
10、
A
11、
B
12、
B
13、
A
14、
C
15、
A?
16、
C
17、
A
18、
A
二、填空题
19、
凸透(放大);正立放大的虚像;36.8℃.
20、
(1)咽;(2)接近;(3)内能.
21、
丙?
会聚??
22、
实 远离 减小
23、
15
cm
;正立、放大的虚像
。
24、
虚、凸透(放大)、会聚?
25、
倒立??
凸透
?虚?
平面
26、
远??
减小??
27、
凸透镜?
实像??
??
28、
变小 放大镜 变大
29、
15?
正立
三、简答题
30、
(1)积水坑相当于凸透镜,将太阳光聚焦在干草上,使其温度升高而被点燃。(2)从物体来的光在水面上发生反射的同时,有一部分光折射进入水中,导致倒影部分比景物本身暗。
四、实验,探究题
31、
(1)凹透镜对光线有发散作用;(2)错误;(3)用焦距相同而直径不同的凸透镜,点燃火柴,测出点燃火柴所需要的时间;如果点燃火柴所需要的时间相等,则猜想3错误;如果点燃火柴的时间不相等,则猜想3是正确的.
32、
(1)距离;(2)测温的部位;无关;3;(4)红外探测器;测量时,没有正对身体,导致红外线无法会聚在红外探测器。
五、作图题
33、
如图所示:
34、
如图所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