统编人教版历史八年级上册﹒课时训练
第六单元 中华民族的抗日战争
第18课 从九一八事变到西安事变
一、选择题
1.为提醒大家牢记“九一八事变”,勿忘国耻,居安思危,我国每年都在9月18日鸣放防空警报。当年,日本制造这一事变的借口是( )
A.溥仪建立伪满洲帝国
B.柳条湖事件
C.东北人民组建抗日义勇军
D.一名士兵失踪
2.“九一八!九一八!从那个悲惨的时候,脱离了我的家乡,抛弃那无尽的宝藏……”这首凄怆的歌曲唱出了中国人民对日寇的无比痛恨和对家乡的深切思念。歌中的“家乡”在( )
A.东北 B.华北
C.西南 D.西北
3.1931年的九一八事变是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的起点。受中国共产党的派遣,在东北组织游击队,开展抗日游击战争的是( )
A.杨靖宇 B.贺龙 C.彭德怀 D.叶挺
4.1935年底,严峻的形势使北平的学生们感到“华北之大,已经安放不得一张平静的书桌了”。这种情况的产生主要是因为出现了( )
A.九一八事变 B.西安事变
C.一二·九运动 D.华北危机
5.1935年12月9日,北平数千学生感到时局的严峻,满腔热血,上街游行请愿。他们的要求是( )
①打倒日本帝国主义 ②反对华北自治 ③取消二十一条 ④停止内战,一致抗日
A.①③④ B.②③④
C.①②③④ D.①②④
6.一二·九运动得到全国人民的支持和响应,各大城市的爱国学生均举行请愿集会、示威游行,声援北平学生的爱国行动。下面关于一二·九运动的影响不正确的是( )
A.揭露了日本侵略者企图吞并华北的阴谋
B.打击了国民党政府对日妥协的政策
C.促进了全国抗日救亡运动新高潮的到来
D.建立了抗日民族统一战线
7.某校历史兴趣小组同学利用课余时间自拍自导自演了一幕课本剧《西安事变》,你认为下列场景与历史不符的是( )
A.张学良、杨虎城扣押蒋介石,实行“兵谏”
B.许多学生在游行中打出“停止内战,一致对外”的标语
C.中共派人到西安斡旋,力求和平解决西安事变
D.蒋介石下令对日宣战,与中共正式进行合作
8.标志十年内战基本停止,促进国共合作抗日局面出现的事件是( )
A.一二·九运动的爆发 B.卢沟桥事变的爆发
C.八一三事变的爆发 D.西安事变和平解决
9.它掀起了全国抗日救亡运动的新高潮,被毛泽东称作“是抗战动员的运动,是准备思想和干部的运动,是动员全民族的运动”。这场运动是指( )
A.新文化运动 B.洋务运动
C.五四运动 D.一二·九运动
10.1937年2月,国民党召开五届三中全会,讨论调整对中共和对日政策,确定了停止内战,与共产党重新合作的方针。直接促成这一政策的事件是( )
A.红军长征胜利会师 B.西安事变和平解决
C.台儿庄战役的胜利 D.国民政府西迁重庆
二、非选择题
11.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陕变事起,曾……通电主张一致对外……不图讨伐令忽然而下,值兹强邻压境,国家民族,危在旦夕,方谋解救之不暇,何忍再为萁豆之煎,况汉卿(即张学良,字汉卿)通电各项主张,多位国人所同情者,屡陈不纳,迫以兵谏。绝不宜以叛逆目之。而政府大加讨伐,宁不顾国人责以勇于对内,怯于对外?”
——1936年12月24日《桂林日报》
(1)材料一中的“陕变”是指什么事件?发生于何时?“强邻”是指哪一个国家?
材料二 “大义当前,不容反顾,只求于救亡主张贯彻,有济于国家,为功为罪,一听国人之处置。”
——张学良、杨虎城通电全国的电文
(2)从材料二中可以看出,张学良、杨虎城发动此事件的目的是什么?
(3)中共对这次事件的态度如何?派谁来谈判?
(4)这一事件的解决对当时的时局有何影响?
参 考 答 案
1. B 2. A 3. A 4. D 5. D 6. D 7. D 8. D 9. D 10. B
11. 答:(1)西安事变。1936年12月12日。日本。
(2)停止内战,逼蒋抗日。
(3)主张和平解决西安事变。周恩来。
(4)揭开了国共两党由内战到联合抗日的序幕,成为扭转时局的关键。它标志着十年内战基本停止,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初步形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