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章:模型或原型的制作
三、制作模型
[教学内容分析]
1.制作模型或原型是设计方案物化为产品所经历的制作和试验过程,是技术设计不可缺少的重要环节。本节内容是技术设计成果的生成过程,是全书教学内容的归宿。前两节模型和工艺的学习,为本节内容的学习打下了理论和实践的基础。本节内容又在实践中加强了学生对各种技术操作要领和方法的体验和领悟。
2.制作模型这节课的主要内容是根据已设计好的方案,制作出台灯的模型或原形,并对其加以润色。台灯案例贴近学生实际,学生通过实践,体验模型的制作过程,在亲切自然的氛围中获得知识。学生从中可以体验和领悟到技术操作的要领和方法,体验技术设计的艰辛,感悟技术设计的魅力。
3.动手制作模型需要大量的时间,在给定的课时内完成本节内容是比较紧张的。在教学过程中,根据模型制作的步骤,以制作模型为主线,结合前几节的教学内容,合理安排练习与课后作业,让学生提前做好准备。如:讲完第六章,就让学生参考课本152页-153页第一组方案绘制模型草图与各部件设计图;学习“模型”时,让学生进一步改进完成设计图;学习“工艺”后,让学生完成材料、工具的选择,并安排好简单工序。考虑到时间和安全因素,电子线路由教师提供。
4.本节是动手操作实践的章节,但也隐含着思想与方法。教师应指导学生运用前面所学的知识,选择合理的加工工艺,鼓励学生创新。由于学生的动手能力不同,教师应加强巡视和指导,并强调操作的安全性。
[学生情况分析]
学生通过前面章节的学习,已经具备了一定的设计知识和动手操作能力。课前要求学生完成台灯的设计方案,画出各部件设计图,选择相应的材料及设计简单的制作步骤,这为本节课的教学做好了铺垫。由于各方面原因(家庭的、学校的、社会的),学生的动手能力有很大差异。而台灯的制作是一个较为复杂的工艺流程,零部件较多,初学者对装配顺序不易把握,此外,零部件加工的精确度也影响到模型的装配。所以在指导学生确定制作模型时,要让学生充分考虑实际情况,积极地参与,充分发挥每个人的优势,做好小组分工,并做好安全防范。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目标:
1.进一步学习加工工艺。
2.加深对模型作用的认识。
3.能根据设计方案和已有的条件选择加工工艺,并能正确安全地操作。
4.能根据设计方案制作一个简单的产品模型或原型。
5.模型制作成功后,能对产品的外观加以润色。
(二)过程与方法目标:
1.在模型制作过程中,加深对设计过程的理解。
2.通过模型制作过程,改进加工工艺,在制作中有创新。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1.通过对产品的润色,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
2.培养合作意识,增加团队精神;
3.热爱设计,热爱动手进行模型制作。
[重点难点]
重点:模型的制作
难点:零部件加工及组装
[教学策略和教学手段]
1.展示学生的设计作业与试验报告,不要求学生做出千篇一律的设计,鼓励学生设计具有创意的、富有个性化的台灯作品,让学生对自己的设计进行改进。
2.分组合作,学生讨论确定模型加工制作方案,合作完成产品。
3.在学生操作过程中,强调安全问题,要边巡视边观察学生操作,及时解决学生的疑难和困惑。
教学方法:合作学习、体验法
[课前准备]
1.学生课前任务:台灯模型草图与各部件设计图,选择材料表。写出制作步骤报告。(参考课本152页-153页第一组方案)。并把要用到的材料,如废、旧、易加工的材料:塑料瓶、易拉罐等和装饰性的材料带到学校。
2.教学媒体、资源的运用
多媒体教学设备、教学课件等。
3.教学器材。45人
公用工具:台钻、手电钻等。
小组配套工具如下:
划线工具:铅笔、直尺、角尺、橡皮
粘贴工具:双面胶、透明胶
裁剪工具:剪刀、刮纸刀
其他工具:手锯、钳子、螺丝刀、台钳、电工刀等各1把。
材料:木板、夹板、粗铁丝、半透明纸、螺丝螺帽、平底灯座、拨动开关、电子线路等。学生根据自己的设计,自行准备好制作台灯的材料。
4.教学场地。
专用教室一间。
[课时安排]
2课时(两节连排)
[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第1课时
引入
(一)制定方案
(二)小组分工
(三)动手制作
问题引入:
【投影】两到三个学生的设计方案
提问:台灯设计图样,哪一个有新意?
各部件设计图尺寸标注是否完整?
选择的材料、加工工具是否合理?
按照加工步骤是否能完成产品?
建议:选择废、旧、易加工的材料:塑料瓶、易拉罐等。选择装饰性强的材料等等。
【投影】(一)方案确定与改进
要求:根据方案的创意与制作难易程度、性能价格比等方面的考虑,每组选出一种制作方案,稍加改进,填写小组活动记录。(在原稿上改,剪裁下来,粘到小组活动记录上)
注意问题:(同上面提问问题)
【投影】(二)小组分工
按照方案的制作步骤,做小组分工。(按台灯的功能、组成部分、选用材料、加工工序等方面进行分工)
注意问题:1.在制作过程中,有哪些需要注意的安全问题?
2.为了以最少的时间完成台灯制作,制作过程与分工能不能再进行优化。
【投影】制作模型的一般步骤(总结)
(见课本152页)
注意问题:划线精确,需要组装的材料要有预留;加工过程中的精确度;使用工具中的规范操作,注意安全;安全用电。
(三)指导学生完成自己的台灯设计。
教师巡视指导。提醒学生在使用加工工具时注意安全,要规范操作。
提醒学生不随意浪费材料。
积极思考回答教师提出的问题,进入学习情境。
按要求每个小组从已有的方案中选择出一种,稍加改进,填好小组活动记录。(见附录)
讨论小组分工,填写分工表;
讨论使用工具中的安全问题。
听讲
小组合作,动手制作台灯模型。完成材料的加工。
?
鼓励学生设计具有创意的、富有个性化的台灯作品,培养学生创新思维能力
经历评价方案的过程,培养创新设计能力。强化学生对操作环节的重视,培养节约环保意识。
让学生经历合理的分工与合作过程,体会在制作过程中优化的好处。
加强安全教育,形成严谨的学习态度。
让学生初步形成工艺过程设计优化的思想。
让学生了解制作模型的一般步骤及操作过程中的注意问题。
经历台灯的制作过程,提高动手操作能力,形成认真严谨的做事态度,提高探究能力和创造能力。
第2课时
(一)动手制作
(二)展示作品
小结
(一)指导学生完成自己的台灯设计。
巡视指导并提醒学生在使用加工工具时注意安全,要规范操作。
注意组装顺序的合理性和精确度
提醒学生节省时间,不随意浪费材料。
接通电源前老师检查电路。
(二)作品展示
各小组就创意、设计、分工、出现问题及如何解决、产品特点等进行展示说明。
鼓励有创意的作品。
小结:模型是技术设计的中的一个环节,模型制作离不开工艺。制作好模型或原型后,就要考虑在产品的使用过程中又有哪些问题需要提示给使用者呢?请搜集你接触到的产品说明书,下节课我们来研究这一问题。
小组合作,动手组装台灯模型,并对模型加以润色
各组学生展示作品,互相交流、评价,
选出最有创意的作品。
经历台灯的制作过程,提高动手操作能力,形成认真严谨的做事态度,提高探究能力和创造能力。
通过结果的呈现,让学生体验成功的喜悦。
[作业设计]
写一篇模型制作过程的反思(设计与制作过程中的体会、经验、问题与解决、改进方案等等)
搜集你接触到的产品说明书,下次课带来。
附:小组活动记录
图样:(草图与设计图)
材料加工表
简单工序
小组分工:
班级:
组别
:
时间:
组长:
分组依据
成员
活动内容
负责项目
表现记录
小组评分
作品评价:你们认为最引人注目的作品是哪一个?有什么特点?还有什么需要再改进的地方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