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32张PPT)
东晋南朝时期
江南地区的开发
七年级上册第四单元第18课
忆江南
白居易
江南好,风景旧曾谙。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能不忆江南?
新课导入
目录
壹
贰
叁
东晋的兴亡
南朝的政治
江南地区的开发
学习目标
1
了解东晋、南朝政权更替的历史(重点)
2
知道东晋、南朝统治对南方经济发展的影响(重点)
3
知道江南地区开发的原因及表现(难点)
壹
东晋的兴亡
探索新知
一:东晋的兴亡
(2)东晋建立——公元317年,皇族司马睿重建晋朝,以建康为都城,史称东晋。
(1)西晋灭亡——公元316年,内迁匈奴人灭掉西晋。
晋元帝司马睿(276—323)
东晋的建立
司马睿政治上依靠王导,军事上依靠王敦。王氏其他子弟也都得到不同程度的重用。
司马睿举行即位大典时,居然邀请王导共坐御床,时人称之为“王与马,共天下”。
开启东晋门阀
政治格局
探索新知
北
伐
中
原
闻鸡起舞
东晋建立之后,中原地区沦丧于胡人之手,爱国之将士每每以北伐中原收复失土为己任。
祖逖(266—321),曾率部北伐,得到各地人民响应,数年间收复黄河以南大片领土,使石勒不敢南侵,进封镇西将军。后因势力强盛受到东晋朝廷忌惮,功业未成,祖逖忧愤而死。
中流击楫
探索新知
北伐的结果
由于朝廷对北伐将领心存疑虑,多方牵制,使北伐缺少后援,东晋最终未能恢复中原。
探索新知
淝水之战中战胜前秦,相对稳定的局势,使社会经济有所发展。(荆扬晏安,户口殷实),420年,东晋灭亡。
探索新知
东
晋
灭
亡
东晋末年,政权落入武将手中——
公元420年,布衣出生的大将刘裕令傀儡皇帝晋恭帝司马德文禅让,自己代晋称帝,建立了南朝的宋国,从此东晋宣告灭亡。
刘裕
探索新知
贰
南朝的政治
魏
蜀
吴
西晋
十六国(前秦)
东晋
南朝(宋、齐、梁、陈)
北朝
三国两晋南北朝更替表
420-589年,中国南方政权更替频繁,相继出现宋、齐、梁、陈四个王朝。这些王朝都在建康定都,历史上统称为“南朝”。
南:
北:
二:南朝的政治
探索新知
朝代
建立者
时间
都城
西晋
宋
—479年
齐
萧道成
479年—502年
梁
萧衍
502年—557年
陈
陈霸先
557年—589年
两晋、南朝简表
洛阳
建康
东晋
南
朝
司马炎
司马睿
刘裕
266年—316年
317年—420年
420年
探索新知
梁
陈
宋
建
康
齐
建
康
建
康
建
康
南朝
南朝疆域最大的朝代
江东最富庶的地区遭到烧杀抢劫
宋是南朝疆域最大的朝代。宋武帝、宋文帝在位的30余年时间里,轻徭薄赋,江南民殷国富,社会比较安定。
宋
建康
420年,东晋大将刘裕称帝,国号“宋”
公元420—479年
宋武帝刘裕
(363—422)
宋文帝刘义隆
(407—453)
司马光:“文帝勤于为治,子惠庶民,足为承平之良主。"
政
权
更
迭
刘裕十分关心百姓生活,曾多次下令减免税役。对于那些原来因战争需要被征发的奴隶也一律放还。
整顿吏治,清理户籍,重视农业生产。元嘉十七年、二十一年两次下令减轻以至免除农民积欠政府的债。"役宽务简,氓庶繁息”
。
南朝宋的情况
探索新知
南朝衰落
南朝时,镇守地方的贵族和将领势力很大。梁武帝萧衍从地方起兵夺取帝位后。放纵皇室成员和官僚大地主盘剥平民百姓,政治日益败坏。后来发生了大规模的叛乱,建康失陷,江东最富庶的地区惨遭烧杀抢掠。自此,在南北实力对比中,南朝处于明显劣势。
探索新知
叁
江南地区的开发
江南一词,在两千多年前的先秦时期就已经出现,现在泛指长江中下游(长江以南),古人又称江东或江左。
三:江南地区的开发
探索新知
长城外的少数民族
中
原
江
南
汉族
我国古代历史上第一次大规模的人口迁徙高潮
北方(中原)人民什么会南下
躲避战祸,南方社会比较安定。
1、为江南地区输送了大量的劳动力;
2、带来了中原先进的生产工具和生产技术
;
3、自然条件优越的江南地区得到开发,经济迅速发展。
北方人南迁影响:
江南开发
的原因
劳动力和
技术条件
社会环境
人为因素
气候、资源
北人南迁带去了
充足的劳动力
和先进的生产
技术和生产工具
南方有优越
的自然条件
南下移民和南方
民众共同努力
南方社会
比较安定
统治者重视生产
江南地区开发的原因
探索新知
农
业
生
产
a.大量荒地被开垦出来,耕地面积增加。
推广和改进犁耕,实行精耕细作
小麦推广
水稻为主
(1)农业
c.农业技术也有很大改进。包括推广和改进犁耕,实行精耕细作,以及推广选种、育种、田间管理和施用粪肥等比较先进的生产技术。
d.发展种桑、培植果树、种植药材等,实行农业多种经营。
b.兴修很多水利。
江南地区开发的表现
探索新知
缫
丝
织
布
在缫丝、织布、制瓷、冶铸、造船、造纸、制盐等方面都有显著的发展。
将蚕茧抽出蚕丝的工艺概称缫丝
魏晋南北朝大袖衫、间色条纹裙
(2)手工业——纺织业
扬州“丝绵布帛之饶,覆衣天下”。
——《宋书》
探索新知
制
瓷
东晋青瓷羊尊
东晋南朝时青瓷发展到成熟阶段,无论在胎质、釉色、纹饰与烧制技术方面,都有提高。青瓷胎体较薄,造型秀美,釉色青灰,匀净莹润。制瓷业以越窑规模最大,产量最高,质量最好。
东晋青瓷鸡首壶
手工业——制瓷业
南朝青瓷莲花尊
探索新知
冶
涛
灌钢法
中国早期炼钢技术一项最突出的成就。由北齐著名冶金家綦毋(qí
wú)怀文发明。17世纪以前,西方各国一般都是采取熟铁低温冶炼办法,钢铁不能熔化,铁和渣不易分离,碳不能迅速渗入。经过“块炼法”—“百炼钢”—“炒钢法”的发展历程,中国发明了灌钢法,成功解决这一难题,为世界冶炼技术的发展作出划时代贡献。
手工业——冶铸业
探索新知
造
船
南朝十分重视造船,江南已发展到能建造1000吨的大船。
船速明显加快,尤其是祖冲之发明千里船,能日得百余里。民间的造船业也很兴盛,有不少私人营造的大船。
根据史籍绘制的千里船
手工业——造船业
(东晋船只)相接万里(1里=500米)……
或渔或商也。
——(东晋)郭璞《江赋》
探索新知
六
朝
六朝都城建康,东晋时有人口4万户,到梁朝便发展到28万户,
居民和市场多数在淮河两岸,市场多而分散,
(3)商业
南朝时的建康,人口众多,
是当时商业最为活跃的大都市。
229年
589年
古
都
建业
建康
建康
建康
建康
建康
探索新知
想一想
江南地区的开发对我国经济的发展有什么影响?
为我国经济重心逐渐南移奠定了基础
知识链接:“经济中心”与“经济重心”的
区别
“中心”涉及政治的影响,一般来讲首都在哪儿,就在哪儿形成经济、政治、文化中心。统一时期,一般只有一个中心,分裂时期,则可能有多个中心。“经济重心”则是指经济最发达、地位最重要的某个较大地区。
发散思维
江南经济发展的启示
社会因素
制定激励机制,激发劳动者的生产积极性,培养合作意识。
保护社会安定,稳定是经济发展的前提。
因地制宜发展当地经济,保护环境,实行可持续发展战略。
自然因素
经济因素
要坚持科教兴国的战略,重视科技的发展,重视人才的培养。
其他因素
发散思维
东晋南朝
时期江南
地区的开发
南方政权更替
江南地区的开发
东晋的
兴亡
南朝的统治
门阀士族政治:“王与马,共天下”
时间:317年-420年
事件:北伐中原(淝水之战)
王朝:宋、齐、梁、陈
政治
前期(宋):社会安定
后期(梁):千里绝烟、人迹罕见
原因
表现:
影响:
南方战乱少、较安定
北人南迁带来劳动力和生产技术
南方自然条件优越
农业
手工业
商业
南方经济迅速发展,南北趋向平衡
为经济重心逐步南移奠定了基础。
课堂小结
谢谢观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