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排列》教学设计
【教材分析】
《排列》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教材青岛版五年级上册P113-114“实践与综合应用”领域中“智慧广角”板块的内容。它是学习统计与概率知识的基础,在日常生活中应用广泛。教材通过引导学生探究“3人排成一排合影,有多少种不同的排法”这一问题,渗透“有序思考”“分类列举”等思想方法,体会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化,提高学生的数学素养。
【学习目标】
结合具体情境,掌握解决“简单排列问题”的方法,体会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化。
2、经历探索简单事物排列规律的过程,培养学生思维的有序性和灵活性。
3、在民主、宽松、和谐的教学氛围中,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树立学生学习数学的自信心。
【学习重点、难点】
重点: 结合具体情境,认识和了解简单的排列,掌握解决问题的策略和方法。
难点:体会“有序思考”“分类列举”“数算结合”等方法。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实物投影等。
【教学过程】
一、情境导入,彰显一个“趣”字。
师:同学们,前不久我们学校举办了第十九届“体育艺术节”。(出示活动部分照片)当然,这项活动中一定少不了同学们的飒爽英姿!(出示三位同学跑步图片)
师:你看到了哪三个熟悉的面孔?(学生交流)如果这三位同学最后想排成一排拍张合影,你想到了哪个数学问题?
生:共有多少种不同的排法?(教师趁机板书课题“排列”)
﹝设计意图:特级教师于漪说过:“课的第一锤要敲在学生的心灵上,激发起他们思维的火花,或像磁石一样把学生牢牢地吸引住。”从孩子经历过的真实情境入手,有利于激发学生探究的欲望,奠定了整节课的感情基调。﹞
二、探究学习,突出一个“理”字。
1、课件出示学习要求:
师:谁来读一下学习要求。
①先独立思考,再同桌或小组合作探究;
②想一想,排一排,把研究的结果记录下来;
③合理分工,并做好全班交流的准备。
2、学生探究(教师可深入学生中间,参与学生的学习过程,掌握学生的学习动态。)。
3、汇报交流(利用黑板、实物投影等交流观点,适时板书)
学生可能会出现的思路:
①直接有序列举
郝王源 高若鑫 杜嘉祥 高若鑫 郝王源 杜嘉祥 杜嘉祥 郝王源 高若鑫
郝王源 杜嘉祥 高若鑫 高若鑫 杜嘉祥 郝王源 杜嘉祥 高若鑫 郝王源
②采用简写或符号列举
③借助“树形图”列举
④找规律后计算
4、比较探究方法:
①区别
师:以上几种方法你喜欢那种,为什么?(学生畅谈自己的想法,要求有理有据。)
②联系
师:这些不同的方法之间有什么共同之处?(体会“有序思考”“分类列举”等策略)
﹝设计意图:弗赖登塔尔曾说过:“泄露一个孩子可以发现的秘密那是坏的教法,甚至是罪恶。”因此,我设计该环节,让学生经历探究的过程,体会“有序思考”“分类列举”“数算结合”等策略,引导学生充分交流自己的观点,突出“说理”,不但想得明,而且说得清,并能比较多种方法之间的异同,发展学生的高阶思维能力。﹞
三、自主练习——落实一个“实”字
1、基础练习(选择自己喜欢的一道独立完成后全班交流,注意两道题的比较)
(1)3个同学排成一行跳舞,可以有多少种不同的排法?
(2)用下面的文字卡片,你能摆出多少个由三个字组成的短句?
2、变式练习。(学生分析后尝试独立完成,重点交流第一道题,注意两题的比较,以及和基础练习的对比。)
(1)4位同学排一行表演小合唱,丁刚同学担任领唱,固定在左起第二个位置上,其余同学任意排。有多少种不同的排法?
五年级一班在筹划参加校运动会接力赛方案时,决定让本班短跑速度最快的王明同学跑最后一棒,其余三名同学李华、张强,丁力跑其他三棒,可以有多少种不同的安排方法?
3、提高练习(本题可小组讨论完成后交流,注意“树形图”的使用)
用0-3四张数字卡片,可以组成多少个不同的四位数?
﹝设计意图:练习环节要突出层次性,把“实”字落到实处,努力把每一道题的价值发挥到最大。特别是要引导学生自己来交流,讨论,甚至思维碰撞,学着把自己的观点“讲”明白、“说”清楚。另外,通过题与题之间的比对,建立模型,发展思维。﹞
课外拓展,力求一个“拓”字
1、生活中,你在哪儿见过“排列”现象?
2、教师适时补充生活中数字排列的实例。
(1)电话号码的排列; (2)银行卡号的排列;
(3)彩票中数码的排列; (4)密码中的排列等
﹝设计意图:排列现象在生活中也是广泛存在。本环节的设置上承提高练习第3题,可以调动学生的已有生活经验,促使学生进一步感知生活中的“排列”,体会数学源于生活,又高于生活!﹞
全课小结,注重一个“获”字
1、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
师:陶行知说过:“智慧是生成的,知识是学来的。”那么,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有哪些智慧生成?又学到了哪些知识呢?(学生畅谈收获及心得)
2、教师总结:
排列问题并不难, 有序思考最关键。
确定第一逐步变, 分类列举巧计算。
﹝设计意图:学有所获是我们的最终目的。给学生提供总结交流的机会,自我反思,相互促进,不断内化知识,形成能力。教师适时总结提升,力争使每一位孩子都能学有所获!﹞
【板书设计】
排 列
(3)
【教学反思】
一、优点
形式简约,内蕴丰盈。
本节课,我以教材为蓝本,基于教材,充分挖掘教材的教育教学价值。主要通过“探究学习”“自主练习”“课外拓展”三个环节完成学习。整体设计螺旋上升、层层推进、形式简约。也正是因为整个学习过程的简约反而给孩子留下了较大的发展空间。
以退为进,突出主体。
本节课,我力求将孩子推到学习的前台,所有的活动都以学生为中心,从一开课学生就占到了课堂的中央。他们始终主导着课堂的话语权。而我适时“隐身”,努力做一名“优秀的课堂观察者和睿智的课堂引领者”。这样,通过教师的退,却迎来了学生的进,突出了学生的主体地位。
重视思维训练,彰显学科本质。
数学的抽象性、严密性和应用的广泛性就决定了数学课堂是思维训练的“梦工厂”。本节课,我注意训练学生思维的有序性、逻辑性,以及思维的广度和深度,引导学生经历抽象、推理和建模的过程,促使了学生“思维的真实流淌”,让学生“看得清、想得明、写得出、说得透”,彰显了学科本质。
二、不足
1、合作学习的有效性还需进一步加强。有个别学生不能全身心投入到合作学习中,不善于倾听同学的发言,并进行反思,促进思维碰撞。
2、生生之间的对话交流还不够主动深刻,有更大的培养和发展空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