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Word中做数学题》
一、教材分析:
《在Word中做数学题》是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的初中《信息技术》第二册第二章《文字处理的基本方法》的第二节。它是在学生学会了文字录入、修改的基础上,继续深入学习在word 2003中的基本编辑操作和特殊符号的输入,同时还介绍了公式编辑器的使用,让学生可以在Word中也可以进行数学题的输入。
二、学情分析:
根据对教材的分析,本课适用于七年级学生,他们已经掌握了文字的输入、修改的基本方法,通过前面的学习,在他们的印象中,似乎觉得Word只具有输入文字的功能,因此他们对文字的个性化设置充满了强烈的欲望,为本课学习奠定了良好的基础。虽然这一内容在平时Word的使用中应用的比较少,但是在考试的试卷中、还有理科类书籍上还是能看到一些数学公式的,学生对这些内容的输入也充满了好奇,掌握了该内容,也是对Word功能的一个全面了解。
三、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一是掌握在Word的文本中利用各种方法输入特殊符号; 二是掌握利用“公式编辑器”编辑形式多样的数学算式。
2.能力目标: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的能力和实践能力,同时还可以培养学生对数学的兴趣。
3.情感目标:培养学生创新、团结协作的精神和学生探索新知识的兴趣。
三、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Word文本中各种特殊符号的输入。
教学难点:使用“公式编辑器”编辑公式。
四、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
课堂上我将采用 “任务驱动——师生讨论——任务完成——效果评价——归纳汇总”的五步教学模式。在教法上,我预采取:
1、小组合作法,根据教学实际情况把学生分成若干个小组,同学间相互交流、共同合作完成任务,培养学生团结互助的精神;
2、情境法,注重给学生创设轻松和谐的学习氛围,积极鼓励学生大胆操作实践,发现问题、讨论问题、解决问题,让学生保持高度的探索欲、尝试欲;
3、体验法,让学生通过成功的作品,更多地体验一种成就感,进一步激发他们强烈的创造欲望。
四、学法指导:
在学法上,先调动学生参与课堂学习的积极性,然后根据一系列紧扣教学目标的问题,使学生自主地思考、分析、讨论,从而解决问题。使学生从感知到理解,从感性到理性,从学会到会学,学生既学到了知识,又提高了能力。
五、教学过程设计:
我将教学思路拟定为五个方面
(一)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将书上52页的任务用Word录好之后,展示给学生看,让学生自己先看看在键盘上能不能找到这些数学算式中的符号;同时又展示一些特殊的数字序号、拼音、注音符号、罗马字符等给学生,让学生再试着在键盘上找找看,能不能找到这些符号,如果不能找到,那这些符号又是怎么录入的呢?通过这个问题,从而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使学生带着明确的目的来学习本节内容。
(二)讲授新课
在这个环节中,设计了三个任务,围绕着教学的重、难点讲解,采取“任务驱动”、“学生自主探究”和“教师演示”相结合的方法。
任务一:利用输入法提示行输入特殊符号。
首先让学生自己先把输入法提示行调出来,切换成拼音输入法,然后点击最右边的“软键盘”按钮,这时在屏幕的右下方会出现一个小键盘,然后请同学们试着在“软键盘”按钮上再点击右键,看看又会出现什么?这时同学们就会看到很多符号,接着我会给他们一个任务:输入我给出的几个特殊符号(这个事先会准备好)。
任务二:利用“插入”菜单中的“符号”命令插入更多的符号。
首先展示书上第54页的“试试看”,上面有四个特殊的符号,在软键盘上是无法找到的。由于学生对“插入”菜单中的“符号”命令了解的并不是很多,在这里,我会先用多媒体软件演示一遍给学生,重点是让他们知道,在符号对话框中,不同的字体包含的符号集也会不同,但是其中英文字体“Wingdings”包含的符号种类是最多的,因此,我展示的那四个特殊符号是在这个种类的符号集里找到的。接着我会退出多媒体软件,让学生自己完成这个任务。
任务三:公式编辑器的使用。
在学习数学的过程中,我们还会遇到更为复杂的符号和算式,就像我课前给学生展示的数学题一样,这时就需要用到公式编辑器了。首先我会用多媒体软件演示一次,主要是让学生知道怎样将公式编辑器调出来,还有公式编辑器各个按钮的用法以及怎样输入相应的数字。然后给学生四个数学题,并不是要求他们将解答过程也输入,只需要将题目录入即可。接着根据他们录入的情况,我会给予指导说明,如果是出现普遍性问题,我就利用多媒体软件把正确的做法再演示一次。最后根据他们完成任务的快慢,给予表扬和鼓励,同时,让小组内提前完成的同学当“小老师”,给自己组内不会的同学以指导。
(三)综合练习
明确任务:事先我会让数学老师出几道数学题,让学生把这些数学题录入到Word中,并把解题过程也录入,同时还要注意数学解题的标准格式。这样既巩固了信息技术方面的知识,也巩固了数学知识。
(四)展示作品,课堂评价
让同学们将做好的作业提交到教师机上,我把作业收集好之后打印出来,并交给数学老师评改,在下节课的时候通报给学生。
(五)归纳小结
在结束本课前,师生一起回顾本节课所学过的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