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秦
淝水之战
前秦很快土崩瓦解,北方再度陷入分裂和混战状态,南方东晋相对稳定。
投鞭断流、草木皆兵、风声鹤唳
前“秦”提要
北魏政治和北方民族大交融
七年级上册第19课
北魏统一北方
北朝
十六国
439年,鲜卑族拓跋氏建立的北魏政权统一了北方
移风易俗
(汉化)
北魏孝文帝
在祖母冯太后影响下,孝文帝从小接受了汉文化的熏陶
孝文帝拓跋宏/元宏
迁都洛阳
悲平城,驱马入云中,阴山常晦雪,荒松无罢风。
——王肃《悲平城》
为何迁都
迁都有利于统治中原
平城的旧贵族势力过大,不利于推行改革
改革措施
(北魏孝文帝)诏不得以北俗之语言于朝廷,若有违者,免所居官。
——《魏书》
说汉语
穿汉服
改革措施
用汉姓
为鼓励鲜卑族与汉人通婚,孝文帝以自身为表率,纳汉族女子做后妃,并为他的五个皇弟娶汉族女子作正妻,同时把公主们嫁给汉族人。
结汉亲
孝文帝还废除了鲜卑族原来的政治制度,让王肃仿照南朝齐,重新制定了一套官制礼仪,修订法律,改革官职名称等。
改革措施
行汉制
自孝文帝以后,北魏皇帝死后的谥号多采用“孝”字,如“孝武帝”“孝明帝”等。借此提倡汉族礼仪,以孝治国。
学汉礼
汉化改革
说汉语
穿汉服
孝文帝改革
联汉姻
促进民族交融
增强北魏实力
改汉姓
迁都洛阳
采用两汉、曹魏的官制、法律
改革影响
(北齐时)中国衣冠,乃全用胡服。
——沈括《梦溪笔谈》
饮食
服饰
起居方式
音乐
舞蹈
北方地区的民族交融
公元3世纪前期
公元383年 淝水之战
公元5世纪末
北魏孝文帝改革
北方再度陷入分裂
实现局部统一
公元439年
北魏统一北方
公元589年 隋统一南北
中国再次统一
第19课 北魏政治和北方民族大交融
公元4世纪后期
鲜卑族拓跋部崛起
魏晋南北朝的科技与文化
魏晋南北朝
「魏」指的是三国里的曹魏。
「晋」主要指的是统一王朝西晋与割据政权东晋
「南北朝」则指当时南北对峙的几个朝代,南方包括宋、齐、梁、陈四朝,北方则有北魏、东魏、西魏、北齐、北周。
(此时北方是「十六国」)
贾思勰《齐民要术》
人 物:
时 代:
主要成就:
贾思勰(xié)
北朝
撰写《齐民要术》
名人小档案
我国现存最早的一部完整的农书
顺天时,量地利,则用力少而成功多。任情返道,劳而无获。
——贾思勰《齐民要术·种谷》
凡五果,花盛时遭霜则无子……必时放火作煴(yūn 不见火焰的燃烧……则免于霜矣。
——贾思勰《齐民要术·栽树》
挼(ruó揉搓)如箸大,一尺一断,盘中盛水浸……挼令薄如韭叶,逐沸煮。
——贾思勰《齐民要术·饼法》
强调生产要顺应自然规律,因地制宜
总结了生产经验,介绍了生产技术
多种经营
祖冲之
人 物:
时 代:
主要成就:
名人小档案
祖冲之
南朝
第一次把圆周率精确到小数点后第七位数字,这项成果领先世界近千年
祖冲之环形山
编纂《缀术》一书、创制《大明历》、擅长机器制造……
然而古历疏舛(chuǎn 错误),类不精密……敢率愚瞽,更创新历。
……
以诸葛亮有木牛流马,乃造一器,不因风水,施机自运,不劳人力。又造千里船,于新亭江试之,日行百余里。
——萧子显《南齐书·祖冲之传》
人 物:
时 代:
代表作品:
别 称:
王羲之
东晋
《兰亭集序》
书圣
王羲之
《兰亭集序》(摹本·局部)
“之”
【天下第一行书】
楷书
行书
草书
小篆
隶书
东晋·顾恺之《女史箴图》
(摹本·局部)
东晋·顾恺之《洛神赋图》
(摹本·局部)
云冈石窟第20窟主佛
龙门石窟北魏《帝后礼佛图》(局部)
雕塑艺术
兼容并包
南北朝时期,统治阶级为宣扬佛教,在一些地方的山崖上,开凿了许多石窟。其中最著名的是山西大同的云冈石窟和河南洛阳的龙门石窟。这些佛像,继承了秦汉以来我国雕塑艺术的优良传统,也吸收了外来佛教造型艺术的特点,堪称宏伟精巧的雕刻艺术品。
{5C22544A-7EE6-4342-B048-85BDC9FD1C3A}
代表人物
朝代
主要成就
科技
文化
贾思勰
北朝
《齐民要术》,我国现存最早的一部农书。
祖冲之
南朝
把圆周率精确到小数点后第七位数字,编有《大明历》、《缀术》等。
王羲之
东晋
《兰亭集序》,被后人誉为“书圣”。
顾恺之
东晋
《女史箴图》、《洛神赋图》。
雕塑
云冈石窟、龙门石窟。
你能设计图表来归纳一下这节课的内容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