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教版八上科学 第一章 水和水的溶液 同步练习(9份)

文档属性

名称 浙教版八上科学 第一章 水和水的溶液 同步练习(9份)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567.4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浙教版
科目 科学
更新时间 2020-11-25 16:57:51

文档简介

1.某溶液的饱和溶液一定是(
D

A.浓溶液
B.
稀溶液
C.
含100克水的溶液
D.不能再溶解该物质的溶液
2.30℃时氯酸钾的溶解度为10g,424g
氯酸钾溶液中加入10g
KClO3和6g水恰好达到饱和,原溶液中含溶剂为(
D
)
A.200g
B.400g
C.390.8g
D.394g
3.
20℃时,将9克食盐溶于25克水中,刚好制得饱和溶液34克,则20℃时食盐的溶解度为
(
B
)
A.36
B.36克
C.26.5
D.26.5克
4.小琪同学往右图所示的烧杯中加入一种固体物质,搅拌后,发现温度升高、石蜡熔化、塑料片掉了下来.该同学加入的物质可能是( D )
A.蔗糖
B.硝酸铵
C.氯化钠
D.氢氧化钠
5.t℃时,有两瓶硝酸钾溶液,一瓶为饱和溶液,另一瓶为不饱和溶液,不能区分这两种溶液的方法是(
A

A.加一定量水
B.加入少量硝酸钾固体
C.略降低温度
D.t℃时蒸发少量水
6.
右图表示M,N两种物质溶解度随温度的变化,请回答:
(1)在t2℃,M物质的溶解度________N物质的溶解度(填写“>”、“<”或“=”)。
(2)若t1℃时,M物质的溶解度为20g/100g水,那么N物质的溶解度为_____________,则t1℃时,40g水中最多能溶解N物质_________g。
(3)将t2℃时M,N的饱和溶液分别降温至t1℃,观察到的现象是___________________。
(1)>
(2)20g
8
(3)M析出,N不析出
7.
右图是A、B、C三种物质的溶解度曲线,据图回答:
(1)30℃时A、B、C三种物质的溶解度由小到大的顺序是
???(填写序号);
(2)30℃时,要配制45克A物质的饱和溶液,需A物质
克;
(3)30℃时,取等质量A、B、C三种物质的饱和溶液,温度降至10℃时,所得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由大到小的顺序为
(填写序号)。
(1)C(2)7.5
(3)B>A>C
8.如图所示是A、B、C三种固体的溶解度曲线,试回答:
(1)t3℃时,A、B、C三种物质溶解度的大小关系是______。
(2)t1℃时,150
g水中最多溶解B物质______
g。
(3)某固体可能是A、B、C中的某一种物质,t2℃时,取4g该固体放入10
g水中,固体全部溶解,该固体是A、B、C中的______。
?
?
(1)A=B>C
(2)105
(3)A或B
9.下图表示M、N两种不含结晶水的固体物质溶解度曲线根据图示判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B

A.
M、N的溶解度都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大
B.在t1℃时,M、N的饱和溶液中溶质质量分数相等
C.将t1℃时M的饱和溶液升温至t2℃,溶质质量分数增大
D.将t2℃时M、N的饱和溶液分别降温至t1℃,两溶液中均析出晶体
10.根据右图判断,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D
)。
A.20℃时,20gNaCl加入到50g水中,搅拌后将全部溶解
B.t℃时,NH4Cl饱和溶液和NaCl饱和溶液溶质质量分数不相等
C.将20℃时NH4Cl的饱和溶液降温到0℃,其溶质质量分数增大了
D.20℃时,NaCl饱和溶液的质量分数为26.47%
11.下图是A、B、C三种固体物质的溶解度曲线。t1℃时,将25
gA、B、C三种固体分别加入100
g水中。则:
(1)t1℃时,所得三种物质的溶液中为不饱溶液的是_____,其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为________;
(2)t3℃时,A、B、C三种物质的溶解度都为???____g/100g水;
(3)若将温度由t1℃升至
t4℃,三种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的大小关系为

(1)C
20%
(2)25
(3)C>B>A
12.甲、乙两种物质的溶解度曲线如图所示,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C

A.30℃时,50
g水可以溶解25
g甲物质
B.升温能使甲物质的不饱和溶液变为饱和溶液
C.20℃时,甲、乙两种物质的溶解度相同
D.30℃时,乙物质的溶解度比甲物质的溶解度大
13.
20℃时硝酸钾的溶解度为31.6克,要配制20℃的硝酸钾饱和溶液,计算:
(1)40克硝酸钾应溶解在多少克水中刚好饱和?
(2)40克水里最多能溶解硝酸钾多少?
(3)配制40克硝酸钾饱和溶液需硝酸钾和水各多少?
(1)126.6
(2)12.6
(3)9.6
30.4
14.
在20℃时,蔗糖的溶解度是204克,现有20℃时蔗糖溶液100克,其中已溶解蔗糖50克,问此溶液在20℃时是否饱和?若不饱和,应再加多少克蔗糖才能饱和?
不饱和
52


0
20
30
温度/℃
25
溶解度/g1.在20℃时,食盐的溶解度是36
g,将5
g食盐放入10
g
水中,在20℃时,所得食盐饱和溶液(
C

A.
15
g
B.
14
g
C.
13.6
g
D.
12.5
g
2.一定温度下,蒸发某溶液至有少量晶体析出时,保持不变的是( C )
A.溶液质量
B.溶质质量
C.溶质的溶解度
D.溶质的质量分数
3.在20℃时,30g水最多溶解1.3g的某物质,则该物质为( B )
A.难溶物质
B.可溶物质
C.微溶物质
D.易溶物质
4.T℃时A物质的溶解度为S克,其饱和溶液的质量分数为P%,则S和P的关系是(
B

A、S=P
B、S>P
C、S<P
D、无法比较
5.认真阅读下表内容并仔细思考,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

恒温蒸发10g水
恒温蒸发10g水
再降温至50℃
60℃的甲物质的溶液A
无晶体析出,得溶液A1
析出5g晶体,得溶液A2
析出一定量晶体,得溶液A3
60℃的乙物质的溶液B
析出2g晶体,得溶液B1
析出2g晶体,得溶液B2
析出一定量晶体,得溶液B3
60℃的丙物质的溶液C
无晶体析出,得溶液C1
无晶体析出,得溶液C2
无晶体析出,得溶液C3
A.若将A溶液一次性恒温蒸发20g水,则析出晶体5g
B.若将B2溶液再恒温蒸发10g水,则析出的晶体质量大于2g
C.C1、C2、C3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一定相同
D.B1与B2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相同,C2与C3不同
6.甲、乙两种固体的溶解度曲线如右图。将①②两试管中的甲、乙饱和溶液(均有少量未溶解的固体)放进盛有热水的烧杯里。升高温度后,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C )
A.①②两溶液的质量一定相等
B.①②两溶液均变为不饱和溶液
C.①溶液质量增加,②溶液质量减少
D.①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一定大于②溶液
7.20℃时,A物质的溶解度为S克,现将b克A物质放到c克水中充分溶解。
(1)如果b克A物质全部溶解,则所得溶液中A物质的质量分数为
b/b+c
(2)如果b克A物质不能全部溶解,则所得溶液中A物质的质量分数为
s/s+c

8.浓度为10%的食盐溶液100克,将其浓度增加到20%,可采用的方法是
(
B
)
A.加入10克食盐固体
B.把溶液中的水蒸发掉一半
C.加入100克10%的食盐溶液
D.把水蒸发掉50克
9.100克A溶液中水的质量分数为98%,现在要使溶液中水的质量分数变为99%,则应加入水的质量为
(
D
)
A.1克
B.10克
C
50克
D.100克
10.用浓度为60%的酒精溶液A与25%的酒精溶液B配制成45%的酒精溶液,则A、B溶液的质量比为
(
C
)
A.1:2
B.2:3
C.4:3
D.3:1
11.使硝酸钠饱和溶液的质量分数发生变化的是(
B

A、升高温度;
B、降低温度;
C、恒温加溶质;
D、恒温蒸发溶剂
12.用溶质的质量分数为98%的浓H2SO4
25毫升(密度为1.84克/厘米3),配制溶质的质量分数为
70%的硫酸溶液(密度为1.60克/厘米3),需加水多少毫升?
答案:18.4ml
13.某同学在实验室进行有关浓硫酸的实验,观察到瓶上的标签如下表所示。他从瓶中倒出100毫升用于配制稀硫酸。求:(1)这100毫升浓硫酸的质量是多少克?其中含溶质硫酸多少克?(2)若将这100毫升浓硫酸与500克水均匀混合,所得稀硫酸的质量分数是多少?(3)欲配制1000克质量分数为19.6%的稀硫酸,需要多少毫升这种浓硫酸和多少克水?
(8分)
浓硫酸(H2SO4)500毫升
溶质的质量分数
98%
密度
1.84克/厘米3
相对分子质量
98
强腐蚀性,阴冷,密封储藏
1.184克,180.32克
2.26.4%
3.108.7ml,800克
14.现有一溶质质量分数为30%的糖水200g,怎样操作才能实现以下目标?(9分)
(1)使其质量分数变为原来的1.5倍。
(2)使其质量分数变为原来的1/3。
(3)保持溶液的总质量不变,使其溶质质量分数变为原来的两倍。
答案
:1.向里面加入糖X克。原来有糖200
30%=60克。现在(60+X)/(200+X)=45%
解得X=600/11克=54.5克。
2.向里面加水Y克.60/(200+Y)=10%解得Y=400克。
3向里面加入Z克糖,和蒸发Z克水,才可使保持溶液总质量不变,使其溶质的质量分数变为原来2倍。
所以(60+Z)/200=60%解得Z=60克1、向一个质量可以忽略不计的塑料瓶中装入密度为ρA的液体后密闭,把它分别放在盛有密度为ρ甲.ρ乙两种液体的容器中,所受浮力分别为F甲.F乙,如图所示,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A.ρ甲大于ρ乙  F甲大于F乙   
B.ρ甲小于ρ乙  F甲小于F乙   
C.ρ甲大于ρ乙  ρ乙小于ρA    
D.ρ甲小于ρ乙  ρ乙大于ρA  
答案:D
解析:塑料瓶在两种液体中都是漂浮,所以所受浮力相等,都等于重力;由图知,塑料瓶在甲液体中浸入的体积大,由
ρ液=F浮/gV排,知:甲液体的密度小于乙液体;
因为塑料瓶在两种液体中都漂浮,所以A液体的密度小于甲、乙
2、在图5所示的大鱼和小鱼的争论中,_______鱼的说法正确,这是因为两条鱼浸没在同种液体中,它们所受浮力的大小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有关。
答案:大,排开液体的体积
解析:略
3、右图所示,两块完全相同的三角形木块A、B用细线固定在水中,A、B所受的浮力分别为FA和FB,它们的大小关系是(

A、FA>
FB
B、FA=FB  
C、FA<FB   
 
D、无法确定
答案:B
解析:两个物体的排水体积相同,受到的浮力相同
4、如图所示,是学校物理小组制作的演示潜水艇原理的模型,通过胶管A向烧瓶吸气或吹气,就可使烧瓶下沉或上浮,当从烧瓶中吸气使其下沉时,烧瓶所受到的浮力将(  )
A.增大
B.减少
C.不变
D.无法判断
答案:C
解析:潜水艇原理,排水提及不变,浮力不变,自身重力增大,大于浮力,下沉
5、在远洋轮船的船舷上,都漆着几条“载重线”俗称“吃水线”,轮船满载时,水面不能超过规定的“载重线”图3所示为一艘远洋轮船及载重线的示意图,其中标有“W”的是北大北大西洋的载重线,标有“S”的是印度洋的载重线,当轮船由北大西洋驶向印度洋时,轮船在海水中受到的浮力将_______(填“变大”、“变小”或“不变”)
答案:不变
解析:轮船始终漂浮,浮力和重力相等
6、先在溢水杯中装满水(水面与溢水口齐平),水深为10cm,水的质量为5kg,再放入一块重3N的木块,溢出的水全部用小烧杯接住(如右图所示).则水溢出后溢水杯底受到水的压强是________Pa,小烧杯中水的重力等于________N。
(g取10N/kg)
答案:1000Pa,47N
解析:水深度不变,P=ρ液gh=0.1m×10N/kg×1×103kg/m3=1000Pa,物体漂浮则受到的浮力为3N,所以排开的水的重力也是3N
6、上周学校购买了一批水龙头,据商家说其材料铜质的,实验室的老师组织九年级的一些同学通过实验来验证商家的说法。他们把一个水龙头用轻质细线捆好后挂在弹簧测力计上,在空气中测得它的重力为1.6N,再把这个水龙头浸没在水中,如图14所示,这时弹簧测力计的读数为1.4N(ρ铜=8.9×103kg/m3,
g=10N/kg)。
求:(1)每个水龙头的质量是多少?
(2)这个水龙头浸没在水中时所受到的浮力有多大?
(3)这批水龙头的密度是多少?商家的说法是否正确?
答案:(1)m=G/g=1.6N/10N/kg=0.16kg=160g?
(2)F浮=G-F=1.6N-1.4N=0.2N
(3)∵F浮=ρ水gV排
∴V排=F浮/ρ水g=0.2/(1×103×10)
=2×10-5m3=20cm3?
∴V=V排=20cm3
∴ρ=m/V=160/20=8g/cm3=8×103kg/m3
∵8×103kg/m3<8.9×103kg/m3
故:这批水龙头不是纯铜的
A
B一.选择题(共7小题)
1.下列实验操作规范的是(  )
A.
B.
C.
D.
蒸发
液体加热
加入固体药品
熄灭酒精灯
 
2.将某温度下热的硝酸钾饱和溶液逐渐冷却至室温,下列有量随时间变化趋势的图象不正确的是(  )
A.
B.
C.
D.
3.下表是不同温度时NaCl、KNO3的溶解度.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温度/℃
0
20
40
60
80
溶解度/g
NaCl
35.7
36.0
36.6
37.3
38.4
KNO3
13.3
31.6
63.9
110
169
A.将60℃时KNO3的饱和溶液降温至20℃,溶质、溶剂的质量都会减少
B.将80℃时NaCl、KNO3两种饱和溶液降温至20℃,析出晶体的质量一定是:KNO3>NaCl
C.40℃时,将5g
NaCl、5g
KNO3分别加入10g水中,所得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不相等
D.用上表数据绘制成NaCl、KNO3的溶解度曲线,两条曲线交点对应的温度范围是0~20℃
 
4.以下实验装置一般不用于物质分离操作的是(  )
A.
B.
C.
D.
 
5.下列各组混合物,可用溶解、过滤、蒸发等操作加以分离的是(  )
A.汽油和植物油的混合物
B.铜粉和氧化铜的混合物
C.食盐和纯碱
D.烧碱和碳酸钙的混合物
 
6.淡化海水可采用膜分离技术(如图),水分子可以透过膜(海水中其他粒子不能透过)进入左侧的池子,从而得到淡水.以下分析中不正确的是(  )
A.这种膜可用滤纸代替
B.左侧池中的淡水属于软水
C.右侧池中溶质的质量不变
D.右侧池中海水的溶质质量分数增大
 
7.下列实验操作中错误的是(  )
A.
B.
C.
D.
蒸发结晶
检查气密性
滴管用毕即插回
测定溶液的pH
二.填空题(共9小题)
8.如图是化学中“有名”的装置,有如下用途:
(1)可以用做向上排空气法收集氧气,从      端进氧气.
(2)可以用做排水法收集氧气,在集气瓶中装满水,从      端进氧气.
(3)医院里给病人输氧为了给氧气加湿和观察氧气的输出速度,也可以在氧气瓶和病人之间连接该装置,在集气瓶装半瓶水,将      端接氧气钢瓶,通过观察      就知道氧气的输出速度.
 
9.蒸馏是净化水的方法之一,下图是实验室常用的蒸馏装置,回答下列问题:
(1)用酒精灯加热时要用其      (填“外焰”、“内焰”或“焰心”)进行加热.
(2)蒸馏烧瓶中自来水的体积不超过其体积的      ,烧瓶中碎瓷片的作用是      .
(3)冷却水从冷凝管的      (填“a”或“b”)口进入.
(4)蒸馏后收集到的蒸馏水是      (填“纯净物”或“混合物”).
(5)自制的简易净水器常常用到活性炭,主要是利用其具有      性.
10.将下列各操作名称的序号填在后面的横线上(每个序号只填写一次):
①搅拌
②蒸发
③过滤
④引流
(1)由食盐水得到食盐晶体      ;
(2)除去食盐中的泥沙,先溶解,再      ;
(3)过滤中玻璃棒的作用      ;
(4)将蔗糖放入水中,为使其尽快溶解      .
11.在蒸发液体时,应把液体倒入      里进行加热,在加热过程中要用玻璃棒      ,防止      .
12.t℃时,将硝酸钾溶液恒温蒸发,第一次蒸发掉20g水,析出12g晶体;第二次蒸发掉20g水,析出16g晶体;第三次再蒸发掉20g水,将析出      g晶体.t℃时,该硝酸钾的溶解度为      .
13.结晶后的溶液与原溶液相比,溶质的质量      ,溶剂的质量      ,溶液的质量      (填相等或增大或减小),结晶后的溶液是      溶液(填饱和或不饱和).
14.已知20℃氯化钠的溶解度的为a克,蒸发      克水才能在20℃析出克氯化钠.
15.用如图简易装置可将海水蒸馏得到蒸馏水.
(1)仪器①名称是      ;
(2)该方法中水经历了液态、气态的相互转化,在此装置中,      的燃烧为水分子运动提供能量,由液态变成气态,分子间隔      (填“变大”“变小”或“不变”,下同),水蒸气在导管中温度逐渐降低,分子运动速率      ,凝结成水.
16.加热氯酸钾和二氧化锰合物制氧气后,留下残渣.从残渣中回收氯化钾,有如图所示操作:
(1)A操作中玻璃棒的作用是      .(2)图示操作步骤的正确顺序为      (填序号).
答案:选择部分1-7:ADCDDAD
8(.1)A
(2)B
(3)A;产生气泡的速度
9.(1)外焰;(2),防止爆沸;(3)b;(4)纯净物;(5)吸附性
10.答案为:(1)②;(2)③;(3)④;(4)①
11.蒸发皿
不断搅拌;因局部受热引起液滴飞溅.
12.16
80g
13.减小;减小或相等;减小;饱和
14.20℃时,氯化钠的溶解度是a克/100克水,设析出克氯化钠蒸发水的质量为x
,X=50
15(1)酒精灯;
(2)酒精;变大;变小
16.(1)过滤操作中玻璃棒的作用是引流;故填:引流;
(2)二氧化锰不溶于水而氯化钾溶于水,所以操作步骤的正确顺序为溶解、过滤、蒸发结晶.故填:BAC.一、单项选择题
1.下列有关气态水在地球上的数量和分布,说法正确的是(

A.数量最少,分布最广
B.数量最多;分布最广
C.数量最少,仅分布在高纬地区
D.数量最多,分布于高空大气层中
2.地球上的水体类型主要有


①地表水 ②大气水 ③陆地水 ④海洋水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③④
3.陆地水占地球水储量的


A.96.53%
B.99.86%
C.3.5%
D.十万分之一
4.陆地水最主要的补给水源是


A.冰川融水
B.河流水
C.大气降水
D.地下水
5.黄河下游地区河流与其他水体的补给关系正确的是


A.河流水补给地下水
B.地下水补给河流水
C.湖泊水补给河流水
D.河流水补给大气降水
6.有关水循环的叙述,正确的是


A.水循环在地球的外部圈层中不断进行
B.地球水在通过各个环节循环运动的过程中径流是不连续的
C.自然界的水循环时刻在全球范围内进行着
D.沙漠地区没有水循环过程
7.三种水循环都包括的环节有


①地表径流 ②降水 ③下渗 ④蒸发
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④
从全球来看,因为降水量空间分布不均,水资源分布具有明显的地区差异。水资源的地区分布不均导致我国一些地区和世界许多国家用水紧张。据统计,全世界60%的地区面临供水不足的问题,很多国家闹“水荒’。据此回答8~10题。
8.近几年来世界上感到水源不足的国家明显增多,其主要原因可能是(

A.温室效应导致全球变暖,蒸发加剧
B.森林被大量砍伐,森林调节气候的作用减弱
C.人口增加,工农业发展,需水量大增
D.水资源的数量是有限的,用一点就少一点
9.我国缺水最严重的地区位于


A.湿润地区
B.半湿润地区
C.半干旱地区
D.干旱地区
10.我国水资源的时空分布特点是


①西北多,东南少 ②东南多,西北少 
③春秋多,冬夏少 ④夏秋多,冬春少
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④
为了可持续发展,我国对水土资源进行了初步调查,得出下表,读表回答11~12题。
11.我国水资源和耕地的分布特点是


A.南方地多水少
B.南方地少水多
C.北方地多水多
D.北方地少水少
12.针对水土资源的配置情况,经过多年研究、论证、规划,我国已经开工的巨大工程是(    )
A.长江三峡工程
B.淮河治理工程
C.南水北调工程
D.黄河小浪底工程
二、填空题
1、根据水循环发生的领域,可把水为


三种类型。
2、通常用
来衡量一个地区水资源的丰歉程度。
3、我国水资源的分布也是不均衡的,其空间分布特点是:

少;

少。其时间分布特点是:

少。
三、读水循环示意图,回答问题。
(1)填出海陆间水循环各个环节的名称:A.______B.______C.______D.______
(2)发生于海洋与陆地之间的水循环的名称是______,该循环可使陆地水不断得到_____,______得以再生。
(3)水循环补充把_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等圈层有机地联系起来。
答案:
选择题
1.A
2.B 3.C 4.C 5.A 6.C 7.
8.C 9.B 10.D
11.B
12.C
二、填空题
1海陆间大循环
陆地循环
海上循环
2
多年平均径流总量
3南方多
北方少
东部多
西部少
夏秋降水多
冬春降水少
参考答案
三、综合题
1
(1)蒸发 水汽输送 降水 地表径流
(2)海陆间水循环 补充 水资源
(3)大气圈 水围 岩石圈 生物圈1.下列有关粗盐提纯的实验操作不正确的是
(
)
2.2009年“中国水周”的主题是:“落实科学发展观,节约保护水资源”。下列认识和做法不符合这一主题的是(

A.洗菜、洗衣、淘米的水用来浇花、拖地、冲厕所
B.加强工业废水的排放监控,坚持达标排放
C.合理施用农药、化肥,以减少水体污染
D.淡水资源丰富,所以淡水可以取之不尽、用之不竭
3.陆地水是人们生产、生活用水的主要来源,而人类较易利用的只占淡水总储量的0.3%,它主要包括
(
)
A.河水、湖泊水、地下水
B.陆地水、冰川、江河水
C.江河水、淡水湖泊水、冰川
D.江河水、淡水湖泊水、浅层地下水
4.某学习小组采用①沉淀、②过滤、③消毒杀菌、④蒸馏及其它一些方法探究污水的循环利用,以上方法中有化学变化发生的是(

A.①
B.②
C.③
D.④。
5.
乐山是一座亲水城市,水是乐山的灵魂,我们应象珍惜自己的血液一样珍惜每一滴水。下列关于水的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
)
A.水是由氢元素和氧元素组成的化合物B.城市污水必须经过净化处理后才能排放
C.清澈、透明的泉水是纯净物
D.水资源是宝贵的,一定要节约用水
6.把水静置,使水中的杂质沉淀到水底的方法称为
,为了使沉淀的效果更好,常用

作凝聚剂。过滤法适用于分离
的混合物,过滤操作有严格的要求,一贴是指
,二低是指

,三靠是指



7.把水加热,至水沸腾变成水蒸气,再经冷凝管冷却成水滴,这种净化水的方法称作
。蒸馏水是
(纯净物或混合物)。
8.粗盐提纯为精盐的主要操作步骤有


,最后所得的精盐是
_______________(纯净物或混合物)。
9.海洋是地球上最大的储水库,浩瀚的海洋蕴含着丰富的化学资源。我市具有较长的海岸线,海洋资源开发前景广阔。目前海水淡化普遍采用的方法是
(填“过滤法”或“蒸馏法”),证明得到的水是淡水的方法是

10.
下列有关水资源及其利用的说法,正确的是(

A.我国水资源总量丰富,但仍是世界“贫水国”之一
B.我国东南沿海地区降水少,因而缺水严重
C.深圳水资源比较丰富,因此不必担心缺水
D.生活污水排入江河,有利于水生动物的生长
11.我国江河多年平均径流量居世界第六位,但在时间和空间的分配很不均匀。下列描述错误的是(

A.夏季丰富,冬季欠缺
B.北纬40°附近的海河流域和华北地区供水充足
C.
南多北少,东多西少
D.江河径流量的年际变化大
12.自然界中几乎不存在纯净的水,若要对自然界中是水进行净化处理,其中净化程度最高的方法是(

A.吸附
B.沉降
C.过滤
D.蒸馏
13.2008年3月22日是第十三届世界水日,我国宣传的主题为“保障饮水安全,维护生命健康”。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人们要喝纯净水
B.人们要喝矿泉水
C.污水处理后也不能再利用
D.保证水源不受污染
14.下列各项与自来水的净化过程无关的是(

A.吸附
B.沉降
C.电解
D.消毒
15.在粗盐提纯中,每步都需用的仪器是(
)
A.蒸发皿
B.烧杯
C.玻璃棒
D.漏斗
16.在粗盐提纯的实验中,用酒精灯加热至蒸发皿中的滤液(

A.开始沸腾
B.全部变成固体时
C.出现较多固体时
D.出现较少固体时
17.灾区人民解决用水困难的一个应急办法,是将浑浊的河水直接静置(或投入沉淀剂静置)后过滤。若在化学实验室进行过滤操作,下列仪器不需要的是(

18.
下列过滤装置及其操作的简图(图中固定装置和混合液、滤液均省略,且玻璃棒末端均已轻靠漏斗内的三层滤纸处),其中正确的是(

19.下列几种仪器:①坩埚,②蒸发皿,③烧杯,④水槽,⑤漏斗,⑥试管,⑦玻璃棒,在粗盐提纯实验中需要用到的是

20.水可以造福人类,但水被污染后却给人类造成灾难。为了防止水的污染,
下列各项:①抑制水中所有动、植物的生长;②不任意排放工业废水;③禁止使用农药和化
肥;④生活污水经过净化处理后再排放。其中可以采用的方法是(

A.①②
 B.②③
 C.①④
D.②④
21.2008年底,东南亚地区发生了罕见的海啸灾害,为防止疾病传染,需对河水处理后方可饮用。常用的措施有:①加热煮沸
②消毒
③净水
④自然沉降,较合理的顺序为


A.
③①②④
B.
④①③②
C.④③②①
D.③①④②
22.
海水是一种重要的自然资源。以下是我市对海水资源的部分利用。
(1)从海水中获取淡水。常用的操作方法是

(2)从海水中获得氯化钠。将海水进行
可得到粗盐;
23.今年我市科技周的主题是“珍惜资源,建设节约型社会”。随着经济的发展、人口的增长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水资源短缺的问题日益突出。
下列资料是我国部分地区人均水量图和水资源紧缺指标表。
资料二
水资源紧缺指标表
紧缺性
极度缺水
重度缺水
中度缺水
轻度缺水
人均水量(m3?a-1)
<500
500--1000
1000--1700
1700--3000
请回答:
⑴根据资料一和资料二的数据,分析天津市的水资源紧缺程度为

⑵节约用水是每一位市民应遵守的公德,而在日常生活中,我们经常会看到一些浪费水的现象,例如水龙头滴水、跑水的问题。如果一个水龙头按每秒钟滴2滴水,平均每20滴水为1毫升来计算,一昼夜将流失水的体积为

24.人类的生活和工农业生产都离不开水。下图是自来水厂净水过程示意图。
请根据图示回答下列问题:
(1)自来水厂生产自来水时,使用的净水方法有___________________;
A.沉淀
B.过滤
C.煮沸
D.蒸馏
E.吸附
(2)取水后加入絮凝剂(明矾)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C
D
D
C
C
.沉淀
明矾
活性炭
固体与液体
滤纸紧贴漏斗内壁
滤纸低于漏斗口

液体低于滤纸上沿
漏斗下端紧靠接受器内壁、玻璃棒末端轻轻斜靠在有三层滤纸的一侧、上面烧杯嘴紧靠玻璃棒中下部。
.蒸馏
纯净物
.溶解
过滤
蒸发结晶
混合物
.蒸馏法
加热得到的水无残留物
.A
.B
.D
.D
.C
.C
.C
.A
.D
.②③⑤⑦
.D
分析:“抑制水中所有动、植物的生长”和“禁止使用农药和化肥”都没有可行性。
.C
.⑴蒸馏
⑵蒸发结晶
.
⑴极度缺水,⑵8.6
.⑴A、B、E
⑵产生胶状物,吸附杂质,使杂质沉降
分析:自来水厂不会采用煮沸和蒸馏的方法来净水,否则成本太高了。
加絮凝剂
投药消毒
过滤池
取水口
清水池
活性炭吸附池
反应沉
淀池
用户
配水泵1.把一实心木球和一个实心铁球浸在水中,放手后,铁球下沉、木球上浮,其原因是(
)
A.铁球比木球重;
B.铁球的密度比水大,木球的密度比水小;
C.木球受到的浮力大;
D.上述几种说法都正确
2、一个鸡蛋悬浮在配制好的盐水中,要想使它浮到水面上来,可以
(
)
A.加水;
B.加盐;
C.将盐水倒掉一些;
D.以上方法都不行
3、体积相等的实心铅块、铁块和木块,抛入水池中,待它门静止后,所受的浮力是:(

A、铅块受到的浮力最小;
B、铁块受到的浮力最小;
C、木块受到的浮力最小;
D、它们所受的浮力一样大。
4、一个空心的铜球放在水中,则(

A.一定沉在水中
B.一定浮在水面上
C.一定悬浮在水中
D.三种情况都有可能
5、在远洋轮船的船舷上,都漆着五条"吃水线",又称"载重线",如图2所示.其中标有W的是北大西洋载重线,标有S的是印度洋载重线.当船从北大西洋驶向印度洋时,轮船受到的浮力以及北大西洋与印度洋的海水密度ρ1和ρ2的关系,有(
)
A.浮力增大,ρ1=ρ2
B.浮力减小,ρ1=ρ2
C.浮力不变,ρ1>ρ2
D.浮力不变,ρ1<ρ2
6、1千克的物体放入盛满水的容器中,溢出0.8千克的水,物体将(

A、沉入水中;B、浮于水面;C、停留在水中;D、无法判断。
7、潜水艇潜入水下越深,受到水的压强和浮力(忽略潜水艇的体积变化)将是


A、压强越大,浮力越小
B、压强越大,浮力不变
C、压强不变,浮力不变
D、压强越小,浮力越大
8、如图2所示,体积相同的甲、乙、丙三个物体浸没在水中。甲上浮、乙悬浮、丙下沉,
在甲露出水面之前,关于它们所受浮力的说法正确的是
A
甲受到的浮力
B
乙受到的浮力大
C
丙受到的浮力大
D
甲、乙、丙受到的浮力一样大。
二、填空题。
1、图12-19甲中,小药瓶装满水,沉入水中;
图乙中,小药瓶装有适量的水,停留在瓶里任何深
度处(悬浮);图丙中,小药瓶装有少量的水,放入
杯底后,它上浮至水面。
(1)图甲中,因为________,所以小瓶下沉。
(2)图乙中,因为________,所以小瓶悬浮。
(3)图丙中,因为_______,所以小瓶上浮,直至水面。
 
2一块质量为m=175克的塑料,体积V=150厘米3,把它放入水中,它将
。(填‘漂浮’、‘悬浮’、‘下沉’)。
3、质量相同的铜球和铁球,自由放入水中,铜球受到的浮力
铁球受到的浮力。(‘大于’、‘小于’、‘等于’)。
4、体积相同的木球和铝球,自由放入水中,木球受到的浮力
铝球受到的浮力。(‘大于’、‘小于’、‘等于’)。
5、潜水艇是靠改变
的办法来实现上浮和下沉的。
6、江波同学看到江中停着一艘轮船,他想:如果地球对所有物体的引力都突然减小一半,这艘轮船的质量和浮沉情况会怎样变化呢?正确的是:质量将________(选填“变大”、“变小”或“不变”),它在水中的位置将________(选填“上浮一些”、“下沉一些”或“不变”).
7、小明同学用一个弹簧测力计、一个金属块、两个相同的烧杯(分别装有一定量的水和煤油),对浸在液体中的物体所受的浮力进行了探究.图17表示探究过程及有关数据.
图17
(1)分析图B、C、D,说明浮力大小跟__________________有关.
(2)分析图__________________,说明浮力大小跟液体密度有关.
(3)物体完全浸没在煤油中所受的浮力是__________________N.
(4)小明还想探究浮力大小与物体形状是否有关,请你简述实验方法.
三、计算题:
1、一个重为5牛的小球,体积为0.5分米3,如果把它浸没在水中,它是上浮还是悬浮还是下沉?(g=10N/Kg)
2、一个体积为5升的氢气球,自重(包括气球和吊篮及里面氢气)为0.01牛,要用多大力拉住它才能使气球不会飞向空中?(ρ空气=1.29千克/米3,ρ氢气=0.09千克/米3,
g=10N/Kg)
3、有一根最多能承受4牛力的绳子,用它将一个密度为0.6×103千克/米3,质量为0.9千克的木块固定在水中(如图所示),绳子会断吗?请通过计算回答。
4、总质量为400千克的气球,上升到一定高度时停留在空中,此时气球受到的浮力多少牛顿?若该气球的体积为320米3,则此高度空气的密度多大?
5.把一个质量为200克的金属球放入盛有水的量杯里,杯中水面上升的体积为150厘米3,这个球在水中是下沉还是上浮?
课后练习答案:一、1-4
BBCD
5-8
DADD
二、1、G物>F浮
G物=F浮
G物2、下沉
3、小于
4、大于
5、自身重力
6、不变、上浮一些
7、排开液体的体积
D、E
3

三、1、悬浮
2、0.0545N
3、F浮
=15N
>
4N
所以绳子会断开
4、F浮
=4000N
空气密度为1.25kg/m3
5、球的密度约为1.33g/cm3,大于水的密度,所以金属球是下沉的。
EMBED
PBrush1.下列厨房用品加到水中不能形成溶液的是A.蔗糖
B.白醋
C.面粉
D.食盐
2.下列洗涤方法中,利用乳化原理的是
A.用食醋除水垢
B.用稀盐酸除铁锈
C.用汽油清洗油渍
D.用洗洁精清洗油污
3.向如图装置的试管中加入某种物质后,U形管右边支管的红墨水液面降低,左边支管的红墨水液面上升,则加入的物质是
A.氢氧化钠
B.生石灰
C.氯化钠
D.硝酸铵
4.属于浊液的是
A.香水
B.“雪碧”汽水
C.碘酒
D.牛奶
5.下列有关溶液的叙述正确的是
A.溶液一定是均一、稳定、透明的无色液体
B.溶液的上层密度小,下层密度大
C.溶液蒸干后,均能得到固体物质
D.物质在溶解得到溶液的过程中,通常有放热或吸热的现象出现
6.衣服上沾有碘很难洗净。由下表分析,在家除去碘污渍最好选用(

溶质
溶剂

酒精
苯(一种有机溶剂,有毒)
汽油

微溶
可溶
易溶
易溶
A.水
B.苯
C.汽油
D.碘酒
7.有关溶液、溶质和溶剂的叙述正确的是
A.溶液有可能是纯净物
B.一种溶质的饱和溶液将不能再溶解其他溶质
C.溶液的质量一定等于溶质和溶剂的质量之和
D.水是一种非常常用的溶剂,因此任何溶液都是水作溶剂
8.下列几种溶液中,溶剂相同的是
①碘酒
②糖水
③70%的酒精
④稀硫酸
A.①③
B.②④
C.①②③
D.②③④
9.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溶液中可以含有多种溶质
B.溶液一定是无色的
C.用汽油洗去衣服上的油渍是乳化作用的结果
D.增大空气与水的接触面积,可以增大氧气的溶解度
10.属于乳浊液的是
A.糖水
B.酒精
C.石灰乳
D.油水
11.请你各举一实例说明下列有关溶液的叙述是错误的.
(1)溶液一定是无色的,实例:
不是无色的;
(2)均一、稳定的液体都是溶液,实例:
是液体但不是溶液;
(3)溶液中的溶质一定是固体,实例:
可做溶质,但不是固体.
12.碘是紫黑色晶体,可以溶解在汽油中,形成紫红色溶液。
(1)碘的汽油溶液中,溶质是
,溶剂是

(2)甲、乙、丙三个同学分别画出下面的示意图,表示溶液中碘分子的分布(汽油分子没有画出)。
①如果乙同学的示意图符合事实,应该观察到的现象是

②根据你在实验中观察到的现象,
(填“甲”“乙”或“丙”)的示意图符合溶液中溶质分散的实际情况。
13.小英在做饭时,发现有很多因素都能影响食盐在水中溶解的速率.
(1)从你能想到的可能影响食盐在水中溶解速率的因素中,写出其中两项,并预测此因素对食盐的溶解速率的影响.
因素①________,你的预测________________.
因素②________________,你的预测________________.
(2)从你所列因素中选出一个,并通过实验验证你的预测.___________________.
14.某兴趣小组利用家中的材料研究影响物质溶解性的因素,实验步骤设计如下:
Ⅰ.称取六份冰糖和一份食盐,每10g为一份,并将其中五份冰糖研磨成粉末.
Ⅱ.按照下表进行实验(实验所需仪器略)
第一组
第二组
第三组
第四组
实验温度
20℃
20℃
20℃
20℃
20℃
20℃
80℃
固体种类
冰糖
冰糖
冰糖(粉末)
冰糖(块状)
冰糖
食盐
冰糖
固体质量
10g
10g
10g
10g
10g
10g
10g
溶剂种类

植物油





溶剂质量
50g
50g
10g
10g
10g
10g
10g
请你对他们的实验设计进行分析:
(1)根据上述设计,你认为他们准备研究的影响因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其中不影响物质溶解性的因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根据第四组实验与前三组实验的比较,你可以得到的结论是________________.
(3)你认为第四组实验的设计是否会影响实验结论的得出,请简述理由: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5.为了探究“乙醇是否能溶于水”,某化学兴趣小组进行了如下实验:
[操作步骤]
①在盛有2mL水的试管中滴入2~3滴红墨水(振荡),然后加入约2mL乙醇(不要振荡),发现乙醇与滴有红墨水的水分层.
②振荡试管,观察现象.
③……[问题讨论]
(1)在水中滴入红墨水的目的是什么?
(2)在操作步骤①中,为了确保乙醇与水有明显的分层现象,实验操作时应注意什么?
(3)要证明乙醇能溶于水,还应进行操作步骤③.写出实验操作及现象.
16.在下列日常生活中常用液体里,属于悬浊液的是
_________
,属于乳浊液的是
_________
,属于溶液的是
_________

①牛奶
②豆浆
③啤酒
④白醋
⑤血液
⑥矿泉水
⑦泥水
⑧碘酒
⑨洗衣液
⑩液氧
参考答案
1.C
2.D
3.D
4.D
5.D
6.C
7.C
8.D
9.A
10.D
11.(1)硫酸铜溶液(或碘酒)
(2)蒸馏水
(3)氯化氢气体(或酒精)
12.(1)碘
汽油
(2)①烧杯中固体逐渐溶解,液体逐渐变为紫红色,且下层比上层颜色深
②甲
13.(1)①温度
温度升高(或温度降低),食盐溶解速率加快(或减慢)
②晶体颗粒大小
食盐颗粒越小,溶解越快
③搅拌
搅拌能加快食盐的溶解(任选两项)
(2)搅拌因素的影响:在两个烧杯中各加入50mL水,分别称取2g颗粒大小相同的食盐,同时放在以上两个烧杯中,在一个烧杯中搅拌,在另一个中不搅拌,观察并记录两个烧杯中的食盐完全溶解所需的时间(同理可设计温度、颗粒大小对溶解速率影响的实验)
14.(1)固体种类、溶质颗粒的大小、温度、溶剂种类、溶剂质量
溶质颗粒的大小、溶剂质量
(2)温度升高溶解速率加快
(3)不会影响,第四组可以与第二组或第三组中的冰糖溶解情况进行比较
15.(1)为了显色,便于观察现象.
(2)用滴管缓缓滴入乙醇.
(3)静置后观察,发现红色均匀,液体不分层.
16.②⑤⑦;①⑨;③④⑥⑧一、选择题
1.下列变化属于化学变化的是(

A.
雪花溶化成水
B
.
水蒸发成水蒸气
C.水凝结成冰
D.水通电变成氢气和氧气
2.保持水的化学性质的是(

A.氢原子
B.氢元素和氧元素
C.水分子
D.氢分子、氧原子
3.能准确描述水的物理性质的是(

A.水不能燃烧
B
.
在101千帕下,水在4℃时密度最大
C.水的沸点是100℃
D.水电解可得到两种气体
4.电解水实验证明水是由(

A.氢气、氧气组成
B.一个氢分子,一个氧原子构成
C.氢元素和氧元素组成
D.每个水分子是由两个氢原子和一个氧原子构成
5.鱼能在水中生存是因为(

A.水的组成中含有氧元素
B.水在常温下为液态
C.水能分解放出氧气
D.水中能溶解一定量的氧气
6.常温下,碘与镁化合时速率很慢,若滴入几滴水,则反应剧烈且形成一股美丽的紫色烟,此时水的作用是(

A.反应物
B.氧化剂
C.催化剂
D.还原剂
二、填空题
7.在通常状况下,纯净的水是
,在一标准大气压下,水的凝固点为
,沸点为
,在
,水的密度最大为

8.电解水时正极上汇集的气体能
,证明是
;负极上汇集的气体能
,证明是
,其体积比为
,质量比为
.为了增强水的导电性,可加入少量

,这个实验证明水是由
组成,同时也验证了分子与原子的主要区别是

9.从原子、分子的观点来分析,水电解的实质是
.
三、简答题
10.冬天露在地上的自来水管要用保温材料裹住,请运用水的物理性质和有关知识加以解释.
11.在有些关于水的广告中说:“某某水,有点甜.”试问:如果是纯净的水,广告中的说法正确吗?为什么?
12.水在4℃时的密度最大,此性质对水中生物的生存非常重要.如果固态水(冰)的密度比液态水大,水中生物将会是什么命运呢?
13.有两杯无色透明的液体,一杯是雨水,一杯是纯水,请用实验方法证明,哪一杯是雨水.
【知识验证实验】
用如图所示的装置通电分解水,从理论上说,得到的氢气和氧气的体积比为2∶1.事实上,在通电分解的前一段过程中,氢气和氧气的体积比大于2∶1.你能解释这一现象吗?(资料:H2是无色无味的气体,难溶于水)
【知识探究学习】
交流与讨论:东北某厂工人曾说,他可以通过化学反应,将水直接变为汽油(主要含C、H元素),供汽车使用.通过讨论回答,“水变油”是不是伪科学,并说理由.
参考答案:
一、1.D
2.C
3.B
4.C
5.D
6.C
二、7.无色无味的液态,0℃,100℃,4℃,1g/cm3.8.使带火星木条复燃,O2,燃烧,H2,1∶2,8∶1,稀H2SO4,NaOH溶液,氢元素和氧元素,在化学变化中分子可分,原子不能再分。
9.水分子破坏变成氢原子和氧原子,氢原子再重新构成氢分子,氧原子构成氧分子
10.夜间自来水管中水一般不流动,冬天气温低,当降至0℃时,水结冰体积膨胀,易把水管胀裂,所以必须给露出在地面上的水管保温
11.不正确.因为纯净水是无色无味的液体,如果是有点甜的水,就不是纯净的水,如果是纯净的水,就不会有点甜.
12.固态水(冰)比液态水密度大,那么冬季结冰时,冰沉在底部,且由底向上逐步冻结,那么水中生物将全部会被冻坏,甚至冻死.
13.各取少量分别滴在玻璃片(或蒸发器)上,用酒精灯烘干,水蒸发后,剩有残渣的就是雨水.
【知识验证实验】
因为O2不易溶于水,而H2难溶于水,刚开始一段时间,有部分O2溶于水,体积减少,因而比值大于2∶1.
【知识探究学习】
解答:它是伪科学.因为水的组成元素是氢和氧,而汽油的主要成份是C和H,既使是化学变化,也不能凭空产生新的元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