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育与健康人教3~4年级全一册小学四年级小篮球“行进间运球”教案

文档属性

名称 体育与健康人教3~4年级全一册小学四年级小篮球“行进间运球”教案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58.5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通用版
科目 体育与健康
更新时间 2020-11-25 15:48:05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小学四年级小篮球“行进间运球”教案
教学内容
1、小篮球——行进间运球
2、运球接力

学目

1、85%的学生初步掌握行进间运球的动作要领;在10米—15米的距离内不失误并能较为流畅的完成。15%的学生在5米—10米的距离内能较为流畅的完成。2、发展上肢力量、奔跑能力,提高协调能力。3、积极参与锻炼,感受协作互助的快乐,提高团结协作的意识。
重难点
重点:手触球的正确部位
难点:按拍球的力量与身体协调配合,跑动时的脚步与运球的协调配合。
教学准备
篮球若干、自制篮球托若干,小展板1个、录音机1台
安全措施
教师:课中语言提示。学生:准备活动充分,同伴提醒。
结构
学习内容
师生活动
教学组织与要求
练习时间
练习次数
开始部分︱︱︱14分钟︱15分钟
一、课堂常规教师宣布本课内容:1、篮球——行进间运球2、课课练:趣味“o”型跑二、队列练习三、小球操与球性练习四、原地运球练习1、原地高姿运球2、原地低姿运球3、尝试不同方式的运球五、从原地运球至行进间运球的过渡
1、师生问好,宣布本课内容、要求,对学生进行激趣鼓励。1、教师口令清晰、声音洪亮。2、学生注意力集中、动作准确到位。1、教师语言引导,师生共同练习。2、教师提示动作要领。1、教师提示动作要领、学生积极参与。2、教师巡回辅导,帮助学生纠错提高。3、学生大胆尝试、积极展示。1、教师示范讲解、学生模仿练习。2、教师巡回指导,不断提高要求。3、练习方式:原地运球3次后,单手将球推送给同伴。原地运球2次后,单手将球推送给同伴。原地运球1次后,单手将球推送给同伴。
集合队形为:四列横队,男生在前,女生在后。?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图1)要求:快、静、齐,精神饱满。内容二、三、四组织形式:学生呈广播体操队形散开。?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图2)要求:1、动作到位,充分活动身体各部位。2、积极练习,注意动作要领。组织形式如图3:?→←???→←????→←??→←???→←????→←??→←???→←????→←??→←???→←????→←?△(图3)要求:1、同伴语言提醒,并传至同伴的右手方。2、认真体会原地运球与推送球触球部位的不同。
1’2’3’4’4’
1次反复练习3至4组
结构
学习内容
师生活动
教学组织与要求
练习时间
练习次数
基本部分︱︱︱22分钟
一、学习篮球行进间运球1、学习行进间直线运球重点:手触球的后上方、球落在侧前方。难点:按拍球的力量与身体协调配合,跑动时的脚步与运球的协调配合。2、体会行进间曲线运球重难点:手触球的侧后上方3、尝试运球接力与运球突破。二、运球接力:规则:
1、发令后或接到球后才能越过起跑线2、运球必须过标志物运球回到传球区
3、不得匀的速度加速
1、学生围绕球托,慢走体会行进间运球。2、教师引导学生体会、总结行进间运球和原地运球时手触球的部位的不同。3、通过对比展示、观看展板,总结手触球部位对行进间运球的影响。4、学生自主练习,强调运球时手的触球部位。5、集体练习,运球找颜色。增加运球的趣味性。6、运球往返跑。引导学生总结球的落点对运球的影响。7、运球接力跑,强调球的落点和运球的高度要适当。尝试单人绕球托运球。曲线慢走围绕球托运球。曲线慢跑绕标志物运球。1、教师介绍活动方法与注意事项。2、学生积极尝试、大胆运用各种运球方式进行运球突破。3、防守由易到难,逐渐加大防守强度。4、教师语言鼓励,积极引导。5、巩固提高,共同总结各种运球方式的不同。1、教师讲解练习方法。2、学生集体进行进行
组织形式如图4:????????????????????????????????????????????????????(图4)要求:1、认真练习、注意安全
2、同伴语言提醒、相互激励。组织形式如图5:组织形式同图6:???????????????????????????????????????????????????????????????????????????????????????
要求:动作到位,注意安全,遵守规则。
9’至102’至3’4’至5’2’至3
反复练习反复练习2至3组
结束部分3’
一、放松。二、师生评价、总结。三、布置收器材。四、宣布下课。
1、随音乐语言提示,师生共同放松。2、评价:1对学习态度的评价
2对学习效果的评价3课后锻炼要求
组织形式:学生散点围圆
???????????????????????????▲?????????????????图7要求:动作舒展到位,充分放松身心。
2’
1次
预计运动负荷
练习密度:35%—40%
平均心律:120-125次/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