罗布泊,消逝的仙湖

文档属性

名称 罗布泊,消逝的仙湖
格式 rar
文件大小 7.7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新课程标准)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10-03-20 20:12:00

文档简介

罗布泊,消逝的仙湖
课前与同学聊天。
话题:旅游
师:上课前我们聊聊旅游的话题,同学们以前都去过哪些地方?给你留下怎样的印象?
生:杭州西湖很美丽。“水光潋滟晴方好,山色空蒙雨亦奇。”
生:上次,我去乌镇,正遇到到小雨,人们撑着油纸伞在雨中走着,很浪漫。
生:
初见罗布泊。
师:今天,我们要来学习吴岗的《罗布泊,消逝的仙湖》,这是一篇报告文学,节选自《善待家园——中国地质灾害忧思录》,它被评为2001年度中国最佳报告文学。
同学们去过罗布泊吗?
生:没有。
师:我也没有。所以,老师特地带来了一本有关罗布泊的摄影集《罗布泊印象》。让我们先来看集子的前言。请一位同学为我们念一念。
(幻灯片)罗布泊,蒙古语称罗布诺尔,意为“汇入多水之湖”。古称蒲海、盐泽、洛普池、泑泽。在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塔里木盆地东部,若羌县东北部。孔雀河从北面注入,呈葫芦形,面积3006平方公里,湖面海拔768米。(配水系图)
师:罗布泊水域面积在不同时期是不一样的,它的中心部分呈葫芦形。
(板书)
师:看照片前老师有个小小的要求:请同学们用课文中相关语句为画面配解说词。可适当改动。 (幻灯片)
师:请同学欣赏第一幅照片。(幻灯片)
生:昔日的罗布泊牛马成群、绿树环绕、河流清澈,是个生命绿洲。
生:昔日的罗布泊有遍地的绿色和金色的麦浪 (幻灯片)
生: 昔日的罗布泊像座仙湖,水面像镜子一样,在和煦的阳光下,我乘舟而行,如神仙一般。在船的不远处几只野鸭在湖面上玩耍,鱼鸥及其他小鸟欢娱地歌唱着。
师:你把“照片”中的人的当作你自己,真的太惬意了。如果不是“你自己”,配解说词的时候可以把“我”字去掉。
师:这样的美丽景象在谁的笔下也曾出现过?
生:斯文·赫定。
师:是的,这位瑞典的科学家,曾两次探险罗布泊,一次在1896年,我们书中写到的这次是在1928年。同学们想一想,作者在描绘这幅画面和上一幅画面时,都刻意强调了“史书记载”,你认为这样说有什么好处?
生:说明罗布泊以前是美丽的。而现在消逝了。
生:这样更有说服力。
师:我们来欣赏第四幅照片。
生:塔里木河水丰盈,碧波荡漾,岸边胡杨丛生,林木茁壮。
师:这本摄影集收集的是塔里木河的照片吗?应该是罗布泊(生答)。但书上的确写着“塔里木河水丰盈,碧波荡漾,岸边胡杨丛生,林木茁壮。”大家觉得改如何修改?
生:罗布泊湖水丰盈,碧波荡漾,岸边胡杨丛生,林木茁壮
师:借用的好。的确“中国90%的胡杨在新疆”。 以前的罗布泊也有这样美丽的景色。欣赏到这里,昔日的罗布泊给你留下怎样的印象?请用简洁的词句表达你的感受。
生:美丽。
生:和谐
生:它是座仙湖。
生:富有生机。
(生:水域宽广。
师:最大时有多大?
生:两万平方公里。
师:两万多大?老师没有好好核实过,但我可以告诉大家我们婺城区的总面积是1388平方公里,整个金华市区总面积是2044.68平方公里。你们想罗布泊多大。)
师:昔日的罗布泊是这样的美丽,现在的罗布泊怎样呢?让我们继续来翻影集。
生:罗布泊一望无际的戈壁滩,没有一棵草,一条溪,夏季气温高达70摄氏度。罗布泊,天空中不见一只鸟,没有任何飞禽敢于穿越。
师:这处景象给你留下什么印象?
生:荒凉。
师:你给大家念一念,念出荒凉的感觉。
(生念,带着苍凉的感觉)
师:念的不错,尤其是几个重音念的很好。比如:没有、不见、任何。这些词都说明这是个荒凉的地方,可以说是生命的禁地。我们大家一起念一念。
师:1980年,彭加木失踪;1996年,探险家余纯顺又在那里遇难。
这些事,又给罗布泊增添了几分神秘色彩。
师:我们看下一张。
生:号称千年不死的胡杨林啊,在忍受了二十余年的干涸后终于变成了干枯的“木乃伊”,那奇形怪状的枯枝、那死后不愿倒下的身躯,似在表明胡杨在生命最后时刻的挣扎与痛苦,又像是向谁伸出求救之手!
师:文中介绍胡杨的段落不少,你为什么选用这段作解说词?
生:这张照片上的胡杨奇形怪状的。
生:这段解说词很形象。照片上的树枝像胡杨“伸出的求救之手”。
师:胡杨,维吾尔语的意思是最美丽的树,除此之外,还有一个说法“活着一千年不死,死后一千年不倒,倒后一千年不朽。”说明它是一种怎样的树?
生:生命力顽强。
师:生命力如此顽强的胡杨现在却变成了干枯的“木乃伊”。(生)
你读到此处,看到这张照片是什么心情?
生:痛心
生:震惊。
师:所以我们在给这张照片配解说词时要读出这样的感情。
请一位同学再读一读。
师:读得真好。(鼓掌)
(师:可怜的胡杨不会说话,请你替它说说心里话。
生:救救我吧,哪怕给我一口水也好。
生:我是号称“活着一千年不死,死了一千年不倒,倒了一千年不烂”的胡杨啊!然而,像我这样顽强的树在忍受了20余年的干渴后也终究难逃一劫!是谁,把我和我的兄弟姐妹逼上绝路,推向痛苦的深渊?谁来救救我们啊!)
师:我再来看这一张照片。
生:荒漠是大地裸露的胸膛,大地在这里已脱尽了外衣,露出了自己的肌肤筋骨。站在罗布泊的边缘,你能看清那一道道肋骨的排列走向,看到沧海桑田的痕迹,你会感到这胸膛里面深藏的痛苦与无奈。
师:是的。这段文字里的外衣,大家觉得是什么?
生:胡杨。
生:草。
生:是大地上的植被吧。
师:你们说的都对,这外衣指的就是大地上的植被。大地上没有了植被,说明植被被破坏得很严重,可为什么作者不直接说植被被破坏呢?而要这样说。
生:采用比喻、拟人手法更形象。
师:形象这个词很宽泛。
生:我觉得把罗布泊比作人,更能感受它的痛苦。
师:哪几个词让人看了很揪心?
生:裸露、脱尽了外衣、露出
师;假如大地是个老人的话,这是个怎样的人?
生:可怜。
师:这样的画面让我们怵目惊心,倍感痛心。
师:现在的罗布泊给你们留下神秘、荒凉、死寂、可怕的印象。
师:通过文本,借助这些照片,我们初次见到了罗布泊,现在大家的心里怎样想?用简洁的语言表述。
生:太可惜了!以前的罗布泊多美!
生:人类怎么会让这样美丽的罗布泊消逝呢?
生:我觉得太奇怪了!怎么会消逝的呢?
三、探访罗布泊。
师:为什么曾经美丽动人的仙湖会变成一片寸草不生、飞鸟不过的令人恐惧的戈壁滩呢? (板书)
下面我请一位同学读第十到十四自然段,其他同学思考,罗布泊消亡的原因是什么。
生:我觉得罗布泊消亡的主要原因是:盲目增加耕地用水、盲目修建水库、盲目掘堤引水、盲目建泵站抽水。
生:我觉得是塔里木河两岸人口激增,水需求也跟着增加。
师:还有其他原因吗?
生:沉默。
师:我们先看同学们找出来的两个原因。
师:同学讲到“人口激增”,这些人哪里来?
生:出生。
师:一下子生出这么多? (生笑)
师:1952年,新疆解放了,解放军指战员从战争中回到土地上来。
师:人口激增,所以水的需求跟着增加。这水用在何处?
生:耕地
生:采矿
师:1952年,曾经在阿拉克镇上召开了“向万古荒原进军”的万人誓师大会,人们宣誓要将塔里木河两岸几千万亩、成亿亩的土地开垦出来。扩大后的耕地要用水,开采矿藏要用水,水从哪里来?
生:塔里木河!
师:人们用什么方式取水?
生:修建水库截水、掘堤引睡、建泵站抽水。
生:改道取水。
师:改道几次?
生:两次。
师:其实,历史上大规模的改道有三次,还有一次在魏晋的时候。改道对罗布泊有影响吗? (水系图)
生:人为的改道对大自然就是一种破坏。
师:作者用了一个词评价这些行为?哪个词?
生:盲目。
师:作者说他们“盲目”,有没有证据?
生:有,几十年间塔里木河流域修筑水库130多座,任意掘堤修引水口138处,建抽水泵站400多处,有的泵站一天就要抽水1万多立方米。
老师私下里算过,一个泵站一天就要抽水1万多立方米,400多处泵站,一年要抽14亿6千万立方米!这“四盲”真是个巨大的吸水鬼。它是罗布泊消亡的很重要的原因。
师:还有其他证据吗?
生:塔里木河的长度由60年代的1321公里急剧萎缩到现在的不足1000公里,320公里的河道干涸,以致沿岸无万亩耕地受到威胁。
(生:1958年,塔里木河的胡杨林有780万亩,现在已减少到420万亩。)
师:是的,这一组组数字就是“铁”的证据。
师:塔里木河320公里河道干涸,台特玛湖成了塔河的终点。孔雀河的命运也是如此,1958~1960年是新疆农垦发展速度最快的3年。由于这些拦水、蓄水和抽水工程的修建,使孔雀河水几乎全部消耗在灌区中,再无水下泄。(断了水的罗布泊成了一个死湖、干湖。)
师:现代汉语字典上“盲目”的意思是认识不请。具体到这里,你认为那时的人们哪些认识不清?大家以四人小组为单位,合作探究一下。把你们的结果分项写下来。
(生讨论)
生:没有认识到这样无节制用水,水会抽光的。
师:也就是说他们不考虑后果。
生:没有认识到我们破坏自然,自然也会惩罚我们的。
生:没有认识到图本地区的利益,要考虑整体的利益。
生:没有认识到要眼前的利益,也要考虑长远的利益。
生;没有认识到开发要适度,不能破坏环境。
生:没有认识到我们既要金山银山,也要绿水青山。
师:大家说的很有道理,很精彩。
师:1972年,罗布泊彻底地从地球上消失了,整个湖区酷似一只大大的耳朵,这年轮似的褶皱记载着罗布泊走向死亡的历程。
(出现“耳朵”幻灯片)(板书:画耳朵状。)
我想探访到这里,每个同学心里一定明白是谁毁灭了罗布泊的美丽,酿造了这场悲剧?
生:是人。
师:是的,是我们同类。吴岗在他的这本忧思录的引子中说:人祸已成为地质灾害最主要的原因。 (板书:人祸)师:此时。我们有什么话要对我们自己说呢?用简洁精练的话来表达。
生:开发不能以牺牲环境为代价,人类我们应该警醒!
生:善待自然其实就是善待我们自己。
生:人类为了自己的利益强迫塔里木河改道不使它注入罗布泊是非自然的,违反了自然法则,大自然将会对人类实行无情的报复。
师:吴岗说:人与自然相争,人类不善待自然能占到便宜吗?
四、感怀罗布泊
师:此时,我们的心情是沉重的。站在罗布泊的边缘,作者的心情也是沉重的。他在思考什么呢?
生:我觉得作者在思考:罗布泊还能重现往日的生机吗?
师:表现出怎样的的情感?
生:遗憾、自责。
生:我觉得作者在思考:人们为什么还不从罗布泊的消亡中吸取教训?
师:你凭什么这样猜测?
生:文中介绍了青海湖、月牙泉的情况。
师:青海湖平均6年下降1米,月牙泉水深尺余,大有干涸之势。
师:作者说“这一切也都是人为的”!什么情感?
生:对人类的这种行为的谴责。
师:可是,这样的悲剧还在我们现实生活中上演,还在我们的身边上演。作者的思考应该引起我们的思考:我们可以做些什么呢?
师:我想此时,我们可以用我们的声音,帮助作者大声疾呼,唤醒人们心中沉睡的理性。(让我们齐读最后一段。)
救救青海湖、救救月牙泉,救救所有因人的介入而即将成为荒漠的地方!
师:是的,这样的呼吁可谓痛心疾首,可谓振聋发聩!我想,大耳朵罗布泊该听到了,青海湖该听到了,月牙泉也听到了,我们大家都听到了。我们期待着。
(播放《我期待》的歌曲)
五、拯救“罗布泊”。
作业(两题任选一题做):
1、请查阅相关资料,谈谈你对拯救罗布泊的想法。要努力提出建设性的建议。(200字以上)
2、调查一下我们周围的环境状况,看有哪些突出的环境问题,任选一个问题,提出你的意见和建议。(200字以上)
课件23张PPT。罗布泊,消逝的仙湖吴 岗 罗 布 泊 印 象 前 言
罗布泊,蒙古语称罗布诺尔,意为“汇入多水之湖”。古称蒲海、盐泽等。在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塔里木盆地东部,若羌县东北部。孔雀河从北面注入,呈
葫芦形。初见罗布泊 请同学们用课文中的相关词句为照片配解说词。昔日的罗布泊昔日的罗布泊昔日的罗布泊昔日的罗布泊现在的罗布泊现在的罗布泊现在的罗布泊活着一千年不死,
死后一千年不倒,
倒后一千年不朽。现在的罗布泊探访罗布泊仔细阅读文章第(10)-(14)段,探究罗布泊消失的原因。要求用简洁的语言概括。罗布泊水系图盲 目:认识不清。探访罗布泊现在的罗布泊感怀罗布泊 站在罗布泊的边缘,作者在思考什么?青海湖月牙泉 救救青海湖,救救月牙泉,救救所有因人的介入而即将成为荒漠的地方!我期待,
有一天,我会回来,
回到我最初的爱,
回到童贞的神采。

我期待,
有一天我会明白,
明白人世的挚爱。
拯救“罗布泊”(任选一题)
1.请查阅相关资料,谈谈你对拯救罗布泊的想法和建议。(150字以上)
2.调查一下我们周围的环境状况,看有哪些突出的环境问题。任选一个问题,提出你的意见和建议。(150字以上)
读准字音戈壁(gē) 萧瑟(sè) 和煦(xù)
?掘堤(jué) 水泵 (bèng)干涸(hé)?
??吞噬(shì) 裸露(luǒ)